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袁家庶子 >

第111部分

三国之袁家庶子-第111部分

小说: 三国之袁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谭和刘备都是微微一笑。
  男人和女人相谈甚欢,亏得袁旭有这样古怪的念头!
  “此事不提!”袁谭岔开话头:“听闻使君之女也是上了蓬莱?”
  “正是!”袁旭应道。
  “显歆有何打算?”
  “征伐纷繁,使君尚无安身之处。”袁旭说道:“小姐且在蓬莱,待到使君坐稳根基,某自将送回。”
  “她若愿在蓬莱,便由她去吧。”刘备淡然说道。
  袁旭问道:“长兄……使君……你二人究竟何意?”
  “显歆!”牵起袁旭的手,袁谭说道:“有句话,某不知当说不当说。”
  “长兄请讲!”
  “所谓男儿丈夫建功立业,三妻四妾又有何妨?”
  “长兄何出此言?”
  “开枝散叶,乃人之大事。”袁谭说道:“显歆之事,某这做兄长的也做得主。新年之时,自有计较!愚兄不懂显歆与甄姬情义,只知男女之间最为紧要者乃是传衍后嗣。显歆专情愚兄不论,锦褥之下,岂可无数美相拥?”
  纵然袁旭是个男人,也被袁谭说的脸皮微微一红。
  “待到积雪消融,某与使君一同返回邺城。显歆之事,某自有计较。”
  “长兄……”
  “不必多说!”打断袁旭,袁谭说道:“此事某自做主,显歆且听愚兄一言。”
  袁旭还想再说,袁谭已招呼刘备,径直出了庭院。
  临行时,刘备向袁旭拱手一礼:“小女拜受公子照应,不胜感激!”
  回了一礼,袁旭茫然看着俩人离去。
  蓬莱岛上。
  醒来的刘勉最终逃避不了与甄宓相见。
  甄宓曾来探视,出于礼节,起身之后她当然要去拜访。
  坐于甄宓面前,刘勉低着头,一脸的恭顺。
  刘备曾为徐州牧,甄宓的父亲却只是小小县令。
  论身份,当然是刘勉尊荣许多。
  身在蓬莱,甄宓便不再只是甄逸的女儿,而是袁旭的发妻。
  刘勉却是为回避刘备怒意来到蓬莱。
  俩人身份不经意间已是有了转变。
  “久闻刘使君之女娟秀可人,小姐早先登岛,我便觉着传言非虚。”甄宓说道:“刘小姐在蓬莱住的可还习惯?”
  “蒙夫人照应,都还习惯!”
  “习惯便好!”甄宓淡然一笑,向侍女吩咐道:“近来天寒,刘小姐穿的单薄。我前两日吩咐裁缝做的锦袄可有备妥?”
  “妥了!”侍女回道:“方才已差人去取。”
  甄宓点了下头,随后对刘勉说道:“岛上风急,小姐须顾惜着些,若是着了风寒可不是小事!”
  刘勉欠身行礼,举止恭谨地说道:“多谢夫人。”
  “小姐不必多礼!于此居住之时有甚需要,直言便可!”
  “夫人可否给奴家安排些差使?”刘勉说道:“夫人整日操劳,奴家若甚事不做,心中总是不安。”


第251章 不闻不问
  皑皑白雪蒙着蓬莱。
  远离陆地的蓬莱岛,像被宝蓝锦缎环抱其中的璀璨珍珠。
  结冰的海岸,一艘大船正装卸货物。
  刘勉捧着几张蔡侯纸,正在清点货品。
  “小姐已清点一遍,因何还要反复查验?”跟在她身后的侍女轻声提醒:“天气寒冷,还是早些回屋歇着。”
  “若不查验明白,回屋烤火也是心中不安。”刘勉说道:“只查一遍或有疏漏,多查几次,方可对得住夫人信任。”
  靠在岸边的乃是董正麾下商船。
  大船上岸之前货物早有盘点,刘勉前来清点,不过是甄宓满足她想做些事情的心愿。
  一心为蓬莱做些事情,刘勉却并未小觑此事。
  商船靠岸,她便亲自前来查验。
  清点完毕,她还不肯回去,而是又仔细复查。
  安排众人卸货的董正已得到消息。
  心知刘勉来此,只是甄宓随意安排,董正起初并未在意。
  查验了数遍,她还没离去,董正不由心生疑惑。
  迎着刘勉走了过来,他拱手一礼问道:“敢问小姐,可有不妥?”
  欠身回礼,刘勉说道:“起初查验并无不妥,反复核查,却发现十多箱货物与实不符。”
  货物都是董正亲自盘查,刘勉说与实不符,他连忙问道:“何处不妥?”
  到了十多只箱子前,刘勉说道:“货单之上,箱内尽是镔铁。”
  “正是镔铁!”董正点了点头。
  刘勉微微一笑,双手按在一只箱子上,用力推了推。
  箱子向前挪动几分。
  止住推动,她向董正问道:“镔铁沉重,如此一箱,我一女子怎可推动?”
  董正脸色陡然难看,连忙吩咐两个卸货的汉子:“将箱子打开!”
  两个汉子上前,把钎子插进木箱将之撬开。
  箱子上层整齐的码放着镔铁。
  “将镔铁拿开!”董正吩咐。
  几个汉子七手八脚的把镔铁抱开。
  只抱去两三层,余在箱内的便只剩下一根根木条。
  “多年行商,竟敢与某耍诈!”董正先是冷哼,随后向刘勉拱手说道:“幸而小姐心细如发,否则某竟遭人诓骗!”
  欠身回了一礼,刘勉只是浅浅一笑。
  她并不相信董正不知货物缺失。
  多年行商,采办货物怎会粗心至此?
  货物掺假的消息很快传到甄宓耳中。
  甄宓只是淡淡一笑,并没做任何表示。
  见她发笑,念儿问道:“查出货物缺失,夫人因何还会发笑?”
  甄宓说道:“刘小姐太过认真,怕已是得罪董公。”
  “得罪董公?”念儿满头雾水:“董公不是说他也遭人诓骗?”
  “行商多年,怎会疏忽至此?”
  “夫人是说……”
  甄宓缓缓点了下头:“行商天下,董公所需打点者甚多。时常还须与人花天酒地,若无铜钱,怎可成事?”
  “既要打点,理应告知夫人……”
  “打点耗费难以入账,若每笔报之,董公也不必出岛。”甄宓说道:“往来货物多有缺失,我早已知晓。”
  甄宓说的这些,念儿并不是太明白。
  她总觉着账目还是一笔一笔核算清楚最妥当。
  “出外莫要乱说。”见念儿一脸茫然,甄宓说道:“刘小姐有所察觉并非坏事,至少董公日后克扣,会有所收敛。然而此事只可你知我知,绝不可告于他人!”
  “奴婢知了!”念儿应了,随后又问道:“夫人莫非不加以理会?”
  “不闻不问,他们自会找我。”
  查出货物有异,刘勉回到房中仔细查看她经手的货单。
  越是查看,她越觉得不对。
  镔铁沉重,装在大箱中,三五个壮汉也抬它不动。
  区区女子便可将箱子推动,其中缺失可见一斑。
  更奇怪的是,整船货物都无异常,偏偏只有十多箱镔铁出了差错……
  觉着有必要告知甄宓,刘勉收起货单离开住处。
  才到甄宓住处,念儿就迎了过来。
  “刘小姐果真来了!”念儿欠身一礼说道:“甄小姐已是等了许久。”
  “夫人等了许久?”刘勉愕然。
  “正是!”念儿应了,对她说道:“请刘小姐入内说话。”
  谢了念儿,刘勉进入屋内。
  房间里点着火盆,才进屋内,刘勉就闻到满室淡雅的幽香。
  甄宓并未焚烧香料,冬天更不可能有花草熏房。
  香味竟源自甄宓!
  坐在火盆旁,见刘勉入内,甄宓说道:“刘小姐请坐下说话!”
  “夫人好似已料到奴家要来?”谢过甄宓,刘勉在她对面坐了。
  “外面冷的慌,小姐且暖暖手。”
  依言将手放在火盆上烤着,刘勉说道:“夫人可知镔铁少了?”
  “缺失多少?”
  “十三箱……”
  “整箱?”
  “倒也不是……”
  “区区十三箱镔铁而已,刘小姐无须介意。”
  账目不明,货物出了偏差,摆明是董正从中捣鬼。
  甄宓却不闻不问,好似浑然不觉。
  她的态度让刘勉很是不解。
  “董公求见!”门外传来侍女的声音。
  “请!”
  董正进入屋内。
  见刘勉也在,董正露出一抹尴尬。
  “董公何事?”甄宓问道。
  “只为镔铁缺失一事而来。”
  “不过缺了十三箱而已。”甄宓说道:“采办镔铁,旱路、水路、海运长途跋涉,难免有些疏失。我正与刘小姐说着此事。”
  董正没有言语。
  从甄宓的话中,他听出一些滋味。
  “刘小姐查验货物也是恪守本分。”甄宓说道:“董公多加协同便是!”
  董正应了。
  看向刘勉,甄宓说道:“董公往来货值不易,路途之中有些折损也是应当。刘小姐将来查验,若是差池不多,无须告知,只须报个损耗便可!”
  来到蓬莱,虽与甄宓接触不多,刘勉却可看出她并非只有容貌。
  镔铁缺失,甄宓半点没有追究的意思,反倒提醒她查验之时报些损耗。
  看来这件事,她倒是做的差了……
  甄宓没有追究的意思,董正松了口气,告辞离去。
  已是理会她的意图,刘勉也起身告辞。
  目送刘勉离去的背影,甄宓嘴角始终带着一抹恬淡的浅笑。


第252章 只因清冷所以美丽
  青州落了场大雪,足足十多天雪才化尽。
  落雪之时不会很冷,雪融化的日子才是最冷的时节。
  地上残留着一小片一小片的白雪。
  泥土被冻的梆硬。
  马蹄敲在路上,发出如同鼓点般的声响。
  积雪虽已融化,路上却残留着许多冰块。
  带领队伍往蓬莱行进,袁旭并不敢走的太快。
  骏马行走虽是稳当,速度一旦快了,说不准也要马失前蹄。
  随他一同上路的人数并不多。
  除了太史恭之外,只有十多名卫士。
  队伍中还跟着一辆马车,赶车的正是婉柔随身仆从恭叔。
  眼看太阳将要落山,距下一座城池又有许多路程,袁旭向众人吩咐道:“再往前一些,找处背风所在扎营。”
  天色越来越暗,众人稍稍加快了行进,依旧没敢催马飞驰。
  半只夕阳已落到地平线以下。
  天际铺满橘色的残霞。
  冬日的霞光比夏秋之际淡薄了许多,景色依旧是美不胜收。
  走没多远,前方出现一座并不很高的土丘。
  目视土丘东南应可避风,袁旭喊道:“到达土丘扎营!”
  得知将要扎营,又冷又累的众人精神顿时大振。
  到了土丘东南角,袁旭果然感觉风力要比别处小些,寒意好似也不那么浓重。
  翻身下马,他安排众人搭建营帐、生火造饭。
  若在夏天,晚上不吃还没什么要紧。
  冬天不吃晚饭,又在野外宿营,到了早上即便不被冻僵,也是不太舒服!
  他正安排众人其事,婉柔下了马车。
  走到袁旭近前,婉柔欠身说道:“一路行进很是缓慢,公子无须照应马车,奴家路途走的多了,早已习惯颠簸。”
  “并非照应马车,而是照应马匹!”袁旭微微一笑:“路面太滑,马匹若是走的快了,难保不会失蹄。若是泥土未冻,摔下马背顶多只是挫手崴脚。冻土坚硬如铁,掉落其上即便不被摔死,也是会身受重伤。”
  “公子顾念的是!”婉柔甜甜一笑,随后问道:“奴家前往东莱只为看海,不知公子前去,又有何事?”
  袁旭从未向婉柔提及蓬莱。
  她开口询问,袁旭才说道:“某至东莱,只为出海。”
  “出海?”婉柔愕然。
  点了下头,袁旭没再做声。
  带婉柔上蓬莱,他想都不曾想过。
  俩人萍水相逢,在他看来交情也是淡薄如水。
  路途相遇,结伴而行倒是无妨。
  将她带上岛去,即便没有什么,难保蓬莱众人不会乱想。
  与其让人猜测,不如撇个干脆!
  袁旭不肯说,婉柔也不再问。
  望向夕阳,她幽幽说道:“冬天的落日,奴家总觉着更美些。”
  “只因清冷,所以美丽!”袁旭说道:“残阳如火,冬日似冰。相互矛盾又彼此依存,方是冬日残阳美艳所在。”
  “公子说话,总会出人意表。虽是清冷,奴家却盼着这一路可多走些时日。”
  “路途不远,走不多久。程昱占据青州数城,沿途多有曹军探马,我等在路上耽搁太久,若是遇见曹军反为不美。”
  婉柔并未言语。
  嘴角虽是带着浅笑,她心中却很不是滋味。
  袁旭也太不解风情。
  女儿家希望路途遥远,他只须随口应了权做应付,或者干脆默不作声也好。
  偏偏他却说出不会走太久!
  如此一来,反倒显得是婉柔巴望着与他同行。
  天气寒冷路途难行,偏偏有一人不惧行路之难,自从进入青州一直是踏雪赶路。
  他正是从江东返回的太史慈。
  孙权继承江东,太史慈始终心怀疑惑。
  打算前去质问,却遭周瑜拦阻。
  留在吴郡心中不快,若去质问孙权,又恐动荡江东,太史慈决定遵照周瑜之言,返回青州省亲。
  只带两名随从,连日轻装赶路,到了积雪融尽之时,他已进入东莱。
  太史慈家居黄县,虽未靠海倒也相距不远。
  地处近海,居住于黄县的百姓,大多以捕捞海产为生。
  海产若可运到内地,物稀则贵,定将卖上个好价钱。
  然而路途遥远运送困难,即便是冬天,生猛也根本无法输送内陆。
  沿海居住之人对海产需求不多,圈在小县无法与外界通商,使得此处成为东莱最贫困的所在。
  太史慈在江东为将,曾请老母与兄长一同南下。
  偏偏老母恋乡情重不肯前往,此事也只得作罢。
  对家乡始终保有贫穷的印象,太史慈进了黄县,却因眼前所见吃了一惊。
  县城内往来尽是商贾,海产依旧萧条,倒是多了许多外来货品。
  董正奉命开辟商道,将黄县作为通商之地,许多外来商贾认为有利可图,纷纷汇聚于此。
  海产虽是卖不出去,馆舍、酒肆生意则是爆棚。
  历经数月,黄县虽未脱胎换骨,与以往也是大有不同!
  “子义!”正沿街道走着,太史慈听到一声招呼。
  循声望去,他看见一个大约三十六七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