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袁家庶子 >

第118部分

三国之袁家庶子-第118部分

小说: 三国之袁家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匆匆离开袁家,刘备直奔张飞、赵云等他的酒肆。
  一路上他都觉着有人跟踪,却连头也没回一下。
  进了酒肆,刘备来到包房。
  推开房门,他扑到赵云面前,尚未开言已是满面泪流。
  “使君怎了?”赵云吃了一惊,连忙问道。
  “子龙救我!”长跪于地,刘备说道:“若子龙不肯相助,某便死路一条!”
  心中惊异,赵云问道:“使君何出此言?”
  “袁公召见于某,提及二弟阵斩颜良之事,险些砍了某的头颅!”刘备说道:“一路来此,身后也是有人跟踪!”
  张飞闻言,黑脸一皱说道:“袁绍好生无理,我等乃是宾客,岂容他说杀便杀?”
  赵云扶起刘备问道:“使君有何打算?”
  “袁公令某前往延津,助文丑破曹,益德必将与某前往。”刘备说道:“河北终究容不得我等,某恳请子龙于邺城周近招兵买马,以备日后离开之用!”
  深知刘备擅长暗中行事,他如此请求,赵云并不意外。
  “此事甚难,容某想上一想。”
  “望子龙尽快答复!”并未相强,刘备向赵云深深一揖。
  辞别刘备来到馆舍,赵云才进房间,赵艺便迎了上来。
  “兄长比某早到邺城,竟是晚至馆舍。”赵艺说道:“莫非有事耽搁?”
  “同刘玄德吃了场酒。”赵云说道:“他求某招兵买马,以备日后离开袁家。”
  赵艺咧嘴一笑:“刘备慧眼,竟是寻到兄长。”
  “汝带几个随从来此?”赵云问道。
  “两个。”
  “选一伶俐之人,要他去趟白马。”
  “公子领军前往白马,我二人莫非不去寻他?”
  “刘玄德怀有异心,某担心他对公子不利。”赵云说道:“且问公子如何计较。”
  赵艺应了一声,唤个随从进屋。
  并未把见到刘备之事告知随从,赵云写了封书信,令他前往白马交付袁旭。
  日落西山之前随从出城。
  快马加鞭没用几日他便到了白马。
  得到赵云书信,袁旭展开匆匆看了。
  他早知刘备必将背离袁家。
  暗中拉拢赵云,于邺城培植与他相善之人,也不出袁旭意料。
  赵云在书信落款写了“将计就计”四个字,倒是令袁旭难以抉择。
  “自从得了书信,公子便眉头紧锁,莫非有何难处?”马义问道。
  “可知此信何人写来?”
  “赵子龙呗。”马义说道:“不知他说了何事,竟使得公子犯难。”
  “子龙提及一事。”袁旭说道:“刘备有心招揽,且请他于邺城招兵买马,以备将来离开袁家。”
  马义嘿嘿一笑:“刘备莫非傻了?明知子龙已追随公子,却有如此不智之举。”
  “他并不知子龙投于某麾下。”袁旭说道:“子龙说了四个字,将计就计!某犯难之处正是在此!”
  马义不是很明白赵云这四个字的含义。
  “你可知天下间何人可称英雄?”袁旭问道。
  “某不知他人。”马义说道:“只知可称英雄者,唯公子一人!”
  “少拍马屁!”袁旭笑着说道:“刘玄德能屈能伸,可谓英雄!假以时日,必成气候!”
  “既知将来必成气候,公子因何容他?”马义不懂了:“若他坐大于袁家为敌,岂非公子之过?”
  “刘玄德虽可称之英雄,与曹操相比却是差了些许!”袁旭说道:“若要抗衡曹操,必将联合刘备。正因如此,某才亲往徐州出手相助。”
  “子龙之意,乃是要投效刘玄德!”捏着书信,袁旭说道。
  “赵云安敢背主!”马义眉头一拧:“某必不与他干休!”
  袁旭紧紧攥住拳头:“子龙武勇世间少有匹敌,留于刘备身旁,随时可取其头颅。刘备再成气候,也不过是某掌中之物!只是苦了子龙……”


第267章 赵母骂子
  袁旭令人给赵云带了回信。
  信上写着八个字——有惊有险,不可妄动。
  “兄长……”赵云捏着信半晌无言,赵艺问道:“公子如何说?”
  “只回了八个字。”赵云把信递给他。
  看了书信,赵艺说道:“公子不欲兄长涉险,此事不如作罢。”
  “刘备投了袁家却暗中招兵买马,其心可诛!”赵云说道:“此人有枭雄之相,早晚必成大器。公子来日征伐天下,与之定有厮杀。他既有意招揽,某前往投效,未与公子作对之时尚且是个助力。一旦同公子争锋某定斩他!”
  “兄长之心小弟知悉。”赵艺说道:“他人却无从理解。”
  “因何?”赵云愕然。
  “换做他人如此,兄长作何感想?”
  赵云默然。
  换作别人如此,他也会有各种猜测。
  袁旭并未见疑,只是担心他的安危,赵云心底也很不是滋味。
  “老母身在蓬莱……”赵云说道:“某即便有异心,又怎敢妄动?”
  赵艺说道:“老母年事已高,终有一天舍我兄弟而去。届时兄长于蓬莱有何眷恋?所谓日久生恩,追随刘备久了,得他恩宠过多,可否会背弃公子?”
  “你也如此看某?”
  “小弟深知兄长,只请顾及他人所想。”
  “某再修书一封。”赵云说道:“有此书信,把柄全在公子之手。彼欲置某死地,直如探囊取物!”
  “兄长之意已决,某说甚也是无用。”赵艺说道:“只请多加顾惜,莫惹得公子也见疑方可。”
  赵云默然,取出丝绢与笔,挥笔写出一封书信。
  书信送到白马,袁旭看了之后半晌无言。
  “赵云一心投效刘备,不知他究竟作何想法!”看了书信,马义愤然说道:“公子莫非由他如此?”
  “子龙与刘备乃是素识。”袁旭说道:“他深知刘备为人,某信他不会真心投效。”
  “时日久远,谁又说的准?”
  “连番传来书信,若某不允便是见疑。”袁旭说道:“子龙果真有心投效刘备,只须弃某而去便可,因何又要书信连连?”
  “某是不信他。”马义说道:“公子也须谨慎些方可。”
  袁旭想了片刻,取出纸笔,给赵云回了封书信。
  将回信递给马义,袁旭说道:“令人送回邺城,告知子龙,可留于刘备身边,若非必要万勿妄动!”
  接过书信,马义满脸不快地说道:“公子也忒大度,竟容得此事。”
  袁旭没有吭声。
  出于本心,他也不肯赵云投到刘备帐下。
  可赵云既是提出计策,而且连续写信前来,若不允他便是见疑。
  不问将来如何,眼下他能做的抉择只有一个。
  答应赵云所请!
  赵云做的决定,甚至超出赵艺预料。
  他不敢隐瞒此事,派出人手将消息传回蓬莱岛。
  得知此事,甄宓也不敢怠慢,依着赵艺建议,赶忙告知赵云之母。
  赵云离开蓬莱,乃是奉了母命前去相助袁旭。
  从甄宓口中得知赵云打算投到刘备帐下,赵母顿时怒火中烧。
  拐杖杵着地,气愤的用力磕着,赵母骂道:“公子待我母子恩重如山,逆子如此,要老妇有何脸面苟活于世?”
  “老夫人息怒。”赵母暴怒,甄宓劝道:“刘备投了袁家却暗中招兵买马。子龙将军发觉其心有异,做出如此决断。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夫人与公子太过良善!”老夫人说道:“非老妇不信我儿,落入别家碗里的饭儿,还能扒拉的回来?”
  “公子与奴家都信得过子龙将军。”甄宓劝道:“赵艺将军特意要奴家告知老夫人,早知惹得老夫人如此气愤,不如不说了。”
  “幸而说了!”赵母说道:“若是不说,子龙惹出天大祸事,我这做母亲的还被欺着瞒着。”
  “老夫人消消气儿。”在赵母身旁坐下,甄宓轻轻为她拍着后背说道:“赵将军忠义,公子都信得过,老夫人莫非连自家儿子也是不信?”
  赵母说道:“来到蓬莱,夫人待老妇胜过亲眷,公子也是时常问安。天下之间,有几个主家如此对待部署家眷?老妇虽是出身卑贱,却也识得些大体。”
  “公子之母不在蓬莱,他是将您老当做母亲呢。”甄宓甜甜笑着:“若老夫人气出个长短来,公子晓得,奴家可担待不起。”
  “赵将军自幼有老夫人指点,忠义二字自不会忘,放心便是。”
  “夫人放心,老妇却是放心不下。”赵母想了下说道:“得想个法子,断了他投效他人之念。”
  甄宓没有吭声,只是轻轻抚着赵母后心,为她顺着气儿。
  “你去趟邺城。”想了片刻,赵母对一旁的侍女说道:“若是他人前往,我那儿子也是不信。他认得你,只是苦了你这姑娘家。”
  “老夫人差遣,奴婢不敢言苦。”侍女应道。
  自从得知赵云打算投到刘备帐下,赵母就没个笑脸。
  侍女恭顺,倒惹得她露出了一抹笑意:“瞧瞧,多乖巧的女娃儿。都是公子、夫人调教的好。”
  “老夫人如此夸赞,奴家可是无地自容。”甄宓说道:“是她自家懂事儿,又这丫头照应老夫人,公子与奴家也可放心。”
  再次拉住甄宓的手,赵母说道:“夫人放心,此事老妇自有计较。”
  甄宓甜甜笑着,并没问赵母打算如何。
  有些事,问了反倒不如不问。
  赵云提起此事,袁旭没有严厉斥责,只是提醒万事谨慎,也是出于此种考虑。
  数日之后,邺城。
  赵云坐于屋内,赵艺站在他身旁。
  面朝他们低头而立的,正是满脸风尘,才从蓬莱赶来的侍女。
  “兄长。”赵艺说道:“依着小弟,此事作罢。母亲年事已高,若气出个长短……”
  “还不都是你!”瞪了赵艺一眼,赵云没好气地说道:“明知老母年事已高,却还告知于她。若母亲气出个长短,某定不与你干休!”
  赵艺没敢吭声,心里却在嘀咕,还不是你要投到刘备帐下惹出这些麻烦?


第268章 先由着他到时候再劝
  新春刚过,正值倒春寒。
  房间里摆着火盆,赵云光着膀子坐在盆旁。
  通红的木炭向屋内散发着热力,把赵云的脸映的一片通红。
  赵母派来的侍女跪坐于他身后,捏着银针小心翼翼的在他背上刺着字儿。
  看着侍女刺字,一旁的赵艺表情十分古怪。
  每扎下一针,他的脸颊都会皱一皱。
  “某在刺字,你皱什么脸?”瞪了他一下,赵云没好气的问道。
  “兄长也是个拗脾性。”赵艺说道:“母亲如此,无非不信兄长……”
  “母亲都已见疑,某还有何话说?”赵云决然说道:“若非前往,何人可知某对公子赤诚不改?”
  “汝还站着作甚?”赵艺古怪的表情惹得赵云浑身不自在:“出去候着?”
  “好好的皮子竟用针扎。”赵艺砸吧着嘴:“看着都疼!”
  “出去!”赵云低喝道。
  赵艺不再多说,飞快的出了房门。
  “母亲可说其他?”赵艺关上房门,赵云向侍女问道。
  “老夫人令奴婢为将军刺字,并未多说。”
  “某将母亲气的不轻……”
  侍女说道:“幸而夫人在旁,劝慰许久老夫人方才消气。”
  赵云没再吭声。
  接近刘备,他只有一个目的。
  在刘备身边培植出一支随时可取他性命的力量。
  袁旭若击破曹操,必将面对各路豪雄。
  借着刘备的力量南征北战,给袁旭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若刘备果真成事,早晚有与袁旭对决的一日。
  到时他只须手起枪落,天下可定!
  只可惜,除了袁旭和甄宓竟没人能够懂得!
  侍女足足刺了一个多时辰。
  轻轻抹去赵云背上血渍,展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满背的“袁”字。
  没有复杂的语句,只是一个“袁”字,足以说明一切。
  伺候赵云穿衣,侍女说道:“将军切不可于人前脱去衣衫。”
  赵云应了。
  “老夫人交代之事已妥,奴婢告退。”赵云穿上衣服,侍女欠身行礼。
  道了声有劳,赵云目送她走出房门。
  袁旭领军驻扎白马以北,曹军并未挺进。
  收拢逃散袁军,他暗中挑选数百精壮送往蓬莱。
  颜良兵败,战场局势不容乐观。
  袁绍对他虽比以往好了许多,却依然有所保留。
  只因田丰顶撞,袁绍便将他下狱,袁旭绝不会在这种情况下提及撤军回防或改变战场部署的建议。
  败或不败虽未可知,他却已决定借机发展势力,壮大蓬莱!
  率领袁军获胜再多,不过在为他人做嫁衣。
  胜了曹操,河北早晚落于袁谭或袁尚之手!
  袁谭确实对他实心诚意,一旦身居高位,谁又说的清会是怎样?
  发展属于自己的力量,才是活命、壮大的根本!
  袁旭领军来到,少数逃散的颜良旧部返回军营。
  初回军营,他们很是不安。
  袁旭若想治逃散之罪,只须一道命令。
  数日过去,袁旭不仅没治任何人的罪,反倒下令所部军士不得有不敬之举。
  先回归的袁军放了心。
  更多逃散的袁军溃兵得到消息,三五成群的返回白马。
  他们并非对战场有着特别的眷恋,只是离开沙场不知该往何处去。
  回乡?
  没有任何人动过那样的念头。
  逃亡在外,世人皆以为他们已经战死,家人不会受到半点牵连。
  一旦返回家乡,若遇恶人首告,不仅逃回家中的兵士会被抓回去砍头,连他们的家人也少不了遭受牵连。
  回到主将愿意接纳的战场,是他们唯一能做的选择!
  逃散的袁军回返的越来越多。
  袁旭调走数百人,军中人数不仅没少,反倒成倍增长。
  颜良当初率领五千人出征。
  除去战死者、逃亡不赶再回者,返回袁旭军中的竟达三千人之多。
  近五千袁军在袁旭率领下垒砌工事,阻拦曹军北进。
  张辽与关羽立于白马城头。
  望着远处袁军垒砌起的工事,张辽说道:“云长阵斩颜良,袁绍竟将袁显歆派到白马。”
  “只怕不是袁绍遣派。”关羽说道:“袁显歆必知曹公之意乃在白马。”
  “云长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