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谋将周瑜 >

第34部分

三国谋将周瑜-第34部分

小说: 三国谋将周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刘表刚病逝,后妻蔡氏之弟蔡瑁与外甥张允向来拥戴次子刘琮,立即联合一些志同道合者共推刘琮继任荆州刺史。刘琮个性既软弱,又无主见,没有担当大任之才,听说战无不胜的曹操要来打荆州,吓得脸色发白,连夜召集重要部属前来会商。

  众人见刘琮这副模样,已知事不可为,章陵太守蒯越率先说。

  “为荆州臣民与您刘家着想,恐怕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曹操开战之前出降。”

  刘琮有些动容,但却唯唯诺诺地说:“也许可以派刘备去抵抗,先父过世前,曾托他务必协助我治理好荆州。”

  蒯越不以为然。

  “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曹操贵为汉室丞相,对外代表皇上,即主,您这荆州刺史乃朝廷所任命,即为臣,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再则若欲集结兵力对付曹操大军,无疑以卵击石,想用刘备迎战曹操,更是不当之举。试想若他无法拒敌,荆州免不了惨遭兵灾,若他可以拒敌,恐怕将不甘于您之下,随时有可能取而代之。形势对我们如此不利,敢问您有何胜算可言?既无胜算,何不归降曹操,或许还有一官半职可做,也不用再担心杀伐之事,安安稳稳地享受荣华富贵。”

  刘琮听完这番话,见与会部属无人主张抗曹,更别说是请刘备去迎敌了。他本就怕事贪生,遂开始想着归降后的好处。

  不久,曹操大军抵达新野,刘琮果然率众持荆州印信前往,表明归降之意。曹操对于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荆州而欣喜若狂,当下以皇帝名义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列候,蒯越等十五人因劝降有功,也各授官封侯。

  “天下一统,指日可待矣。”这是曹操不费一兵一卒而得荆州后,发自内心的呐喊。

  官渡之战后,他用了五年时间,才彻底攻灭了袁氏家族的残余势力。对外,他招降了以乌丸峭王为首的酋长们;平定了河东郡的叛乱,望眼中原,再无人能向他挑战。对内,他撤消三公之职,废除三权分立的机制,恢复丞相之位,自任丞相,用法律手段为他大权独揽正名顺言。

  前将军马腾父子是曹操的一块心病,他就用计将马腾一家人骗到许昌任职,监视起来。马腾之子马超统领马腾的部队,也不敢轻举妄动。总在朝中讥刺他的孔融,也被他一怒之下杀了,那些恃才放旷的读书人都老实了。

  他捏指一算,麾下已有将近七十万大军,无论军官士卒皆精神抖搂。而他心中耿耿于怀的刘备也在不久前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抛妻弃子狼狈逃窜,至于孙权和周瑜,更在他作势增兵历阳欲图丹阳郡后,匆匆班师撤回江东。若不趁此大好机会继续攻城掠地,更待何时。

  想到这里,他实在兴奋得睡不着,就由许褚和曹仁护卫,来到长江边上,极目眺望,心中无限感慨:世人绝不会想到我区区一介宦官之后,竟能如此睥睨群雄,撼动四方。如今只要我一声令下,七十万大军无论是南攻江东,还是西取巴蜀,都像摧枯拉朽般容易。

  曹仁眼望远处稀稀落落的渔船灯火,问:“丞相接下来是要先攻巴蜀,还是先占江东。”

  曹操捻须微笑问:“如果说益州刘璋是羊,汉中张鲁是驴,江东孙权乃幼虎,你会先对谁下手?”曹仁恍然大悟:“丞相的意思是———”

  “羊和驴怎么成长,终究无法对我们造成威胁,但幼虎可不同,如果不趁它还小就先除去,日后定会变成一头更凶猛的野兽。因此下一个目标是羽翼未丰的江东,只要江东到手,巴蜀犹如囊中之物。”曹操点头说。

  静听多时的许褚闻言,终于打破沉默:“那么关于占领江东,丞相是否已有对策?”

  曹操露出自信的笑容:“刘琮双手奉上荆州后,让我有了一个新想法:原来光靠浩浩荡荡的军队与显赫名声,也能够兵不血刃地获得城池。当初孙权和周瑜在江夏,就是被我派出进驻历阳的两万大军震慑住,才匆忙撤回江东,因此我想写封信给孙权,劝他像刘琮一样识时务,交出江东来。”

  曹仁提醒曹操:“孙权既是幼虎,必有勇猛之处,非刘琮可比。我们还是要做好万一开战的准备。”

  曹操点头称是:“江东的周瑜,你们可曾听过?我们若是和江东开战,统帅一定是他,江东的战略规划都出自他之手,孙策和孙权的每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也都由他过目之后才确定。”

  许褚骄横地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他怎么能和丞相比呢?丞相打天下时,他还穿开裆裤呢。就算他周瑜有通天本领,但能挡住七十万大军吗?我看丞相把七十万大军往长江边上一摆,再给孙权和周瑜写一封信,江东就是第二个荆州。”

  过了一会儿,曹操又说:“这封信,我要亲自写。”

  曹操给孙权写了充满诚意的信,言明他对江东并无野心,此次南征,意在刘备,取荆州是顺手牵羊。荆州之祸,皆因刘备而起。只要孙权帮他围剿刘备,再上书表示尊奉朝廷,他就退军。并以献帝名义,下了一份诏书,封孙权为征东大将军,总理江东事务,条件是一子入京做人质。

  最后,他也给周瑜写了封信,对他的韬略和才智评价极高,非常人可比,他神交以久,愿意和他煮酒对座,结伴游猎。

  曹军在荆州的动向,都瞒不过江东的密探们。

  曹操的七十万大军在长江北岸扎下大营,连绵数十里,气势磅礴,显得坚不可摧。在水上,曹操任命蔡瑁和张允为水军大都督,由朝廷出资,征调四千余艘战船,编成水军大帐,一队队高大雄壮的北方兵将站在船头,虎视着对岸。

  陆军大帐和水军大帐连在一起,有百余里长。有的密探混入曹营,目睹了曹兵士气高涨,训练有素。

  这一切,都把江东的密探们吓坏了。

  一封封的密报传到孙权手中,孙权也犹豫了。他希望密探的消息都是假的,派心腹近臣秘密过江侦察,得到的描述完全一样。仿佛曹兵只要排着队走过来,就能把江东踏成碎片。

  乔公、吴国太、孙匡都找过孙权,劝他接受曹操的条件。

  就连张昭,也是如此意见:“曹操兵势太盛,又挟天子以令江东,不到万不得已时,不可与之争锋。降曹就是降汉,有什么污辱的。只要曹兵不过江,牺牲一个刘备有何妨。何况刘备反复无常,背叛过吕布、曹操和袁绍,江东容纳他,就是引狼入室。”

  一时间,江东主降者如潮,主战者廖廖。

  孙权派人星夜前往鄱阳湖,找正在训练水军,督造战船的周瑜。

  曹操出兵历阳,周瑜审时度势,费了好大力气,才说服孙权撤回江东,并将数万人口移防柴桑。

  不久,荆州传来刘表病逝的消息,孙权认为这是再一次夺取荆州的绝佳机会。

  随行的鲁肃进言:如今刘表新亡,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又为继任问题,嫌隙已久,荆州上下正处于不安之势,主公若想趁机夺取,可以考虑与目前寄居在荆州的刘备合作。

  孙权曾听周瑜提过刘备这个人,但对他并不熟悉,沉默半晌。

  “滋事体大,等公谨回来再决定吧。”

  鲁肃却认为事不宜迟:“刘备乃天下枭雄,虽兵单势寡,但手下猛将谋臣皆一时之选,潜力不容小觑,加上他与曹操有过节,在荆州又颇得人望,若能共同合作,荆州犹如囊中之物。主公若再犹豫,恐怕会被曹操抢先一步。”

  孙权闻言,想起当初周瑜坚持发展水军时,曾提到曹操恐有夺取荆州,图谋江东的野心,为避免恶梦成真,也为能尽快占有荆州这一军事要地,遂采纳鲁肃的建议,并让他以祭奠刘表,慰问刘琮刘琦为由,前往荆州和刘备接触。

  然而,孙权与鲁肃还是晚了一步。

  鲁肃才到夏口,曹操便已率大军从许都浩浩荡荡地出兵直指荆州。消息传来时,鲁肃正与客店老板登记住宿,闻讯一股凉意直贯背脊,整个人惊愣当场,张口而不能言。

  客店老板被他的神情吓坏了,十分慌张。

  “您怎么了?要不要请大夫来?”

  鲁肃惨白着脸,两眼空洞,失魂一般。

  “大势已去,大势已去———”

  客店老板好心端来一碗烈酒,想让鲁肃振作起来。鲁肃木然地抓着酒碗,突觉口燥唇干,喉咙好像要冒出火来,想也不想地将整碗酒一饮而尽,顿时呛得他咳嗽连连,噙着泪水皱眉。

  “我不善饮,你怎么拿这玩意给我喝?”

  烈酒下肚,人也清醒许多。鲁肃走出客店,深深吸口微凉的空气,马上又有了主意:曹操虽挥军南下,但毕竟还在半路上,只要我尽夜兼程,赶在他到达荆州之前与刘备碰面,应该尚有可为。

  鲁肃披星挂月,没日没夜地拼命走,眼看就要抵达刘备所在的樊城,却万万没想到,懦弱怕事的刘琮竟然带着荆州印信前往新野,向曹操投降了,刘备闻讯急忙率众往南远走,过襄阳经当阳、江陵直到长坂,结果在长坂坡还是被曹操派来的一支军队打得抛妻弃子,狼狈不堪。鲁肃费尽千辛万苦,才在长坂见到了落魄的刘备一行人。

  当鲁肃为孙刘联合而日夜奔波之际,周瑜还在鄱阳湖继续督练他的水军。

  这段期间,鲁肃、孙权做了什么事,曹操有哪些行动,甚至刘备的逃亡过程,他都透过自己引以为傲的情报网了然于胸。

  对于鲁肃联合刘备的主张,他持保留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他认为,刘备是颗尚孵化的鹰蛋,目前可以利用的,只是他的声望,至于联合对江东军力能提升多少,他很怀疑。虽然关羽、张飞、赵云等堪称当世猛将,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下兵士少得可怜,加上现在又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连根据地都丧失,这样的结合,让他觉得兴趣缺缺。

  不过,军力提升有限倒是其次,他很担心一旦与刘备联合,对方会像寄生虫一样,在不知不觉当中吸取宿主的养分,然后孵化,成为一只猛鹰,振翅高飞,扩展势力。看他辗转于公孙瓒、曹操、袁术、刘表麾下的景况,实在令人难以放心。

  话虽如此,眼前曹操七十万水陆大军在长江北岸扎营,旌旗蔽日,气势强盛,日夜虎视眈眈于江东地区,纵使江东水军再精锐,恐怕也会胜得很辛苦,万一不甘久居人下的刘备趁我与曹军对峙时,在一旁养精蓄锐,等到双方两败俱伤,再坐收渔翁之利,那该如何是好?化敌为友,或许是权宜之计。

  正当他在湖岸背手踱步,独自沉思之际,身后忽然传来熟悉的声音。

  “公谨,好久不见了。”

  周瑜一看,面露喜色,高兴地喊着:“子翼,你怎么会来这里?”

  离他不远处,久未碰面的蒋干正微笑地站在那里,他一身布衣,与平民百姓无异。

  周瑜三步并两步地跑过去,拉着他的手,亲切地寒暄。

  “你不是在满宠那里当差吗,怎么会跑到鄱阳来,还这身打扮?”

  “此事说来话长,我们找个地方叙叙旧吧!”蒋干淡淡一笑。

  两人来到临湖一间不起眼的民宅,那是周瑜督练水军时的下榻处。周瑜才推开大门,就转身把蒋干挡住,微笑着。

  “你千里迢迢,该不会是当曹操的说客吧。”

  蒋干闪过一丝诧异的神情,哈哈大笑。

  “公谨你也太会联想了。这次曹丞相率军南下荆州,满宠大人随侍在侧,所以我才有这个机会跑来。日前丞相派人去九江处理事务,听说你在鄱阳督练水军,便偷闲过来,想与你见面叙旧。说我是丞相的说客,岂不冤枉?”

  周瑜脸上挂着笑意,仿佛已看出蒋干在想什么,盯着他好一会儿。

  “我虽不及师旷能闻弦赏音,但你这番话,也算是高雅之曲,值得继续倾听了。请讲吧。”

  遂领着蒋干进屋,设宴款待。

  蒋干在周瑜处所一住就是三天,其间二人说的不外淮江书院学长学弟们际遇如何,自家妻儿生活如此之类家常琐事,压根儿没有提及荆州与江东一触即发的战争。

  这天午后,蒋干与周瑜正在湖边欣赏初秋景致,一边谈论最近的读书心得。周瑜忽然开口相约:“待会我要去巡视水军营寨,你有没有兴趣一同来看看。”

  “这样好吗?我和你分属敌对阵营———”

  蒋干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很迟疑。

  “不要紧,我相信子翼的为人。”周瑜拍拍他的肩。

  于是蒋干就跟着周瑜进入水军大营,巡视粮仓、兵器房,并观看操演。

  之后,周瑜又设宴款待蒋干。酒酣耳热之际,周瑜拿出当初孙坚送他的书籍,孙策与他来往的书信,以及孙权所赠的器物,让蒋干过目,并感慨万分。

  “大丈夫处于世上,最难得的就是能遇知音。当我离乡云游时,伯符从不在乎我无身份无地位,非但与我结为异姓兄弟,还将我推荐给义父孙坚,与我共论天下事,又委以重任。我与孙家历经波折起伏,彼此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如今仲谋将我当兄长看待,还把水军全权交由我训练带领,在此外托君臣之意,内结骨肉之恩的情况下,就算苏秦张仪复活来游说我,也都要无功而返,更何况你子翼呢?”

  蒋干无奈地笑了笑,长叹一口气,起身告辞。

  “我离开九江太久,怕公事延误,这就与公谨告别吧。”

  蒋干回到九江,立即写封信向曹操报告:周瑜与孙家同心同根,祸福相倚,对江东水军又深具信心,想要劝他前来投靠,恐怕是缘木求鱼,徒劳无功。

  曹操动用周瑜故旧蒋干前往游说的同时,规劝孙权识时务的信也送到了孙权手中。

  孙权看完后不发一语,吩咐召集诸将前往会议,并派人赶赴鄱阳湖,请周瑜即刻返回吴郡共商大计。

  此时此刻,在孙权宅第大厅上,张昭、程普等人正脸色凝重地传阅着曹操的来信,信上最惊心动魄的字句,莫过于“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