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晋汉奇侠传 >

第88部分

晋汉奇侠传-第88部分

小说: 晋汉奇侠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阮心想:“此人虽是汉人,但听他的口音不像是燕云十六州之人,难道他是晋国派来的间隙?”耶律阮全身动弹不得,只说道:“阁下既然不肯道出真姓大名,想必是成心要与我过不去。本王不是你的对手,你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不过本王临死之前,倒有几句话想要说与你听。”

    玉衡子斜着眼睛看着他,说道:“你有话就说,不要拖延时间。”

    耶律阮不慌不忙地说道:“阁下,下旨攻打你晋国的人,现在就在十里外的行营里享乐。你们汉人有句俗话,冤有头、债有主,你不去刺杀那始作俑者,却来夺本王的性命,算什么英雄好汉!若晋国全都是你这样头脑简单的武夫,怎会不亡于我契丹之手。”

    玉衡子并不想杀耶律阮,只想掠走他逼得契丹退兵。不过此时听了他这些话,心中有些犹豫不决。耶律阮不过是契丹军队的统帅之一,就算少了他,契丹仍然可以继续南征。况且耶律德光本来就对耶律阮有猜忌,担心他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如果在这个时候掠走耶律阮,岂不是正中耶律德光下怀,反倒是助了他一臂之力,如此太不划算。

    耶律阮见玉衡子不吭声,又说道:“阁下是深明大义之人。本王不过是奉命行事,罪不至死吧!”

    玉衡子松开手,缓缓说道:“你说得有道理。既然耶律德光就在附近,我改日再过去拜见他。你记住,此事不许告诉其他人,不然,我随时会取你的项上人头。”说完手臂一挥,大刀瞬时出手,朝帐内的木柱飞去,只听“咔嚓”一声巨响,碗口大的柱子就断为两截。大刀在帐内转了一圈,又回到玉衡子手中。

    耶律阮心中一怔,正声说道:“阁下所言,本王定当牢记。”

    玉衡子冷冷笑道:“我西蜀七刀言出必行,说到做到!谅你也不敢吐露风声。”耶律阮拱手道:“原来是蜀国的侠士,本王幸会了!”

    玉衡子一惊,想起刚刚脱口而出,竟然无意间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又说道:“王爷,在下还有事情要办,改日再与你讨教。”说完脱下身上的盔甲,竖起地板上的半截木桩,用力朝地上一放,身子径直朝大帐顶部飞去,迅速消失在视线之内。

    耶律阮看到了玉衡子的真面目,见他在自己的军营里来去自如,心中顿时惭愧万分。他回过头来,仔细打量那半截木桩,发现根部已经深深插入地下,不禁感叹道:“这人武艺这么高强,若能为我所用,那该有多好。”他反复念叨着“西蜀七刀”四个字,心想:“难道他们一共有七位?蜀国离瀛州有数千里之遥,他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难道真的是为了刺杀皇上?”耶律阮想到这里,心头一阵猛跳,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时,帐外传来了声声号角。金顶大帐附近的帐篷的士兵纷纷起床,汇集到大帐外的空地。耶律阮不知营内出了什么情况,拾起帅台上的长剑就冲到帐外。那些士兵见到主帅出来,都疑惑地望着他。

    耶律阮大声问道:“外面发生什么事了?”那些士兵并不回答,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满头雾水。耶律阮正要动怒,忽然瞧见不远处的地上放有一个号角,心中顿时明白过来。

    玉衡子离开金顶大帐,随即回到前面经过的帐篷,将那些契丹士兵解了穴道,然后故意吹响号角,将金顶大帐外面的士兵都引过来,自己则趁乱逃走。开阳子与摇光子此时正在不远的地方,两人听到号角之后,以为大哥被发现,都朝金顶大帐赶来,却在路上遇到玉衡子,三人遂一起离开。

    到了军营边上的瞭望台,玉衡子停住脚步,飞身上去解开那些士兵的穴道,然后与二人迅速上山。

    开阳子与摇光子对他的行为甚是不解,玉衡子说道:“我前面答应过这几人,办完事回来就替他们解开穴道。诚信乃做人之本,我岂能因为他们破坏我心中的准则。”

    开阳子笑道:“大哥就不怕他们吹想号角,让契丹兵追赶我们?”玉衡子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早就想好了对策。他们的号角如今正在前营统帅的大帐外面。”

    开阳子与摇光子对视一笑,对大哥的谋略钦佩不已。三人一路寒暄,很快就到山顶与其他人会合。

    天权子等人见到三位哥哥回来,立即起身问道:“大哥,你们事情办得怎样?”玉衡子道:“事情还算顺利,打听到很多消息。我们现在就去苍穹山庄,路上慢慢告诉你们营中发生的事情。”

    一行人飞身上马,驱马朝东而行。
………………………………

第九十八章 退兵之后

耶律阮看到那个号角,心想:“这位侠士能想出这招金蝉脱壳之计,并不是有勇无谋之人。看来之前我是误会他了。”耶律阮让刚刚汇集在场地上的士兵返回营帐休息,自己则望着营地东面的山头,心中揣摩着西蜀七刀此行的目的。

    察木诃与萧也金听见号角声,即刻就赶了过来。他们见士兵从场上散去,于是走过去问道:“王爷,发现可疑人了吗?”

    耶律阮站在那里,想起玉衡子说过的话,摇着头道:“本王并未见过可疑的人。”察木诃不解地说道:“那就怪了,平白无故怎会有号角之声?”耶律阮问道:“木诃,你早上可听说过皇上行营那边发生的事情?”察木诃道:“有晋国奸细混入后营,等到御林侍卫发现的时候,他们已经逃脱了。”

    萧也金缓缓说道:“皇上的行营乃中枢所在,随行的官员也都住在那里。那些奸细若是偷听到什么军国大事,我们就危险了。”

    耶律阮听后,若有所悟道:“也金说得没错。但愿皇上洪福齐天,此次南征能够凯旋。”

    三人正谈话间,突然听到急促的马蹄声传来。耶律阮朝前方望去,发现鹿万理与两名御林侍卫携着圣旨前来。耶律阮、察木诃与萧也金急忙迎上前去接旨。

    鹿万理取出圣旨,大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南征已数月,大军阻于恒州,不能直捣开封,诚有愧于契丹子民。如今晋国援军已至,万无再攻之理。为保存实力,朕已经决定,三军两日之内撤到瀛州以北。钦此!”

    耶律阮接过圣旨,不解地问道:“鹿统领,皇上为何临时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军若真的撤回,此次南征就等于功亏一篑啊。”鹿万理躬身说道:“王爷,实不相瞒,我也是今早才得知此事。不过,皇上既然这样做,想必有他的道理。王爷,我还要去中营与后营传旨,就不就留了。告辞!”

    耶律阮对着他点点头,说道:“鹿统领,辛苦你了。本王身为前营的统帅,定当按照皇上的旨意行事。还请您转告皇上一声。”鹿万理勒住马,回过头说道:“王爷放心,能做的在下一定尽心去做。”耶律阮微微一笑。鹿万理遂与两位御林侍卫策马离去。

    等到鹿万理走远,察木诃恨恨地说道:“撤兵一事乃军国大事,当由皇上身边的宦官送圣旨前来,怎可让御林侍卫代为传达?”耶律阮道:“木诃,这里不是在上京。此地乃是荒郊野外,晋国奸细武艺高强,那些宦官怎是他们的对手?圣旨若是落入晋国奸细手中,晋军定然对我们穷追不舍,到时连燕云十六州都保不住了。正因为如此,皇上才派身为御林统领之首的鹿万理亲自到各营传旨。”察木诃满脸愕然,睁大眼睛说道:“看来皇上是决心退兵了。”

    萧也金不甘心地说道:“王爷,难道我们就这样空手而回吗?”耶律阮无奈地说道:“也金,皇上的旨意,我们不能违背。你和木诃将圣旨传于众将士手中,让他们明白皇上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皇上要求我们两日之内退兵,我们务必准时撤退。”

    萧也金与察木诃沉默了一会,方才哽咽着说道:“王爷,我们这就去办。”两人接过圣旨,忧伤地离去。

    耶律阮回到金顶大帐内,躺倒卧榻之上,久久不能入眠。他想起死去的三千将士,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来,自言自语道:“苍天啊!你能不能为我指明方向,让我不再这么困惑。”

    两日之后,契丹大军果然陆续撤出瀛州。耶律德光仍然举棋不定,下令三军在与瀛州接壤的莫州境内暂驻。耶律阮的前营进攻失利,耶律德光并未严加指责,只让他平时要加强练兵。

    耶律阮安排好军中的事宜,即与萧也金、察木诃二人装扮成江湖人士,返回瀛州打听西蜀七刀的下落。

    瀛州只留下刺史刘延祚所部的五千余人镇守。刘延祚是汉人,他手下的士兵大多也是汉人。瀛州十年前即划入契丹版图,刘延祚及其麾下士兵正全心全意防备晋国的进攻。刘延祚在瀛州边境驻扎了近四千军队,并随时留意恒州城十万晋军的动向。

    恒州城内,杜重威与李守贞等人听闻契丹大军再次北撤,以为耶律德光畏惧晋国的武力,此时正在大肆宴请有功之人。

    李守贞举着酒杯,对众人说道:“这次幸亏杜太尉及时赶到,我们才抵挡得住契丹大军的攻击。”杜重威哈哈大笑道:“李大人过奖了。你身为兵马都监,在战场上智勇双全,不愧是我大晋的良将!”两人互相恭维一番,扬起酒杯一饮而尽。

    其他的将军见到二位主帅兴致高涨,也都敞开怀畅饮。一阵觥筹交错之后,李守贞走上前,罢手示意道:“各位将军,请安静下来,太尉大人有话要给大家说。”

    众将听到兵马都监做声,立即停止了言笑,放下酒杯,都望着杜重威。

    杜重威站起身,说道:“各位将军,今日你我能够相聚在一起,痛快地饮酒,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那些将军互相对视一眼,心有灵犀地说道:“全赖太尉大人的雄威,吓跑了契丹鞑子!”

    杜重威听后微微摇摇头,说道:“此言差矣!我杜重威何德何能,能够让耶律德光的十余万士兵后撤三百余里。”

    那些将军又望着李守贞,却见他无奈地耸耸肩,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个中缘由。众人正疑惑间,杜重威开口道:“各位将军,实不相瞒,此次契丹之所以匆忙退兵,乃是因为后方不稳的缘故。”

    这时,一名彪形大汉站出身来,朗声问道:“太尉话中之意,属下甚是不明。”此人姓张名彦泽,是杜重威手下的虎将。众人见太尉的亲信都不明白,心中也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蹊跷。
………………………………

第九十九章 故国情怀

杜重威猜到众人心存疑虑,微笑着说道:“老夫就不卖关子了。现在,我给你们引荐一个人,你们见了他之后,自然就明白了。”说完,杜重威朝里屋呼唤了一声,里面立刻有人应诺。

    那人缓缓从里屋出来。众人定睛一看,觉得此人似曾相识,再自已一看,都惊呼道:“你是刘延祚?”

    那人点头向众将示意,拱手说道:“各位将军,久违了。在下正是瀛州刺史刘延祚。”

    此语一出,那些将军顿时哗声一片。刘延祚乃是契丹的刺史,在战场上便是敌人。这时,一个将军立即拔出手中的大刀,朝刘延祚挥过来。刘延祚大惊,急忙躲到杜重威身后。

    那人刚到杜重威跟前,即被他吼住:“王清,你这是作甚?”

    那名将军正是杜重威手下爱将王清。王清满脸不解,举刀问道:“大人,此人是敌寇,今日难得自投罗网,一定不能放过他。不然,放虎归山,遗患无穷!”

    杜重威用手握住他的刀,用力一震,那把大刀即脱手掉到地板之上。众人大吃一惊,心里都佩服太尉的高深功力。杜重威松开手,生气地说道:“是放虎归山,还是投石问路,老夫自然清楚,你又何必横生枝节!”

    王清见状,急忙跪下身说道:“属下无知,还请太尉大人降罪!”两位平时与王清交好的将军担心他受罚,也都下跪替他求饶。

    杜重威示意众人起身,说道:“汉璋、彦筠,我与你们都是身经百战之人,怎会不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梁汉璋与宋彦筠都是镇守一方的将军,这次一同前来恒州防御契丹,杜重威岂能不给他们面子。

    刘延祚望见众人余恨未消,走上前去,拔出腰间的长剑,振振有词地说道:“太尉大人,各位将军,延祚此番前来,绝无半点异心,如违此言,甘愿长剑穿心而死。”说完将剑查到木板上,眼睛望着屋内众人。

    那些将军听了刘延祚的话,将信将疑。杜重威哈哈大笑道:“刘刺史,你严重了。我手下的这些将军有眼无珠,得罪了你,老夫替他们给你赔罪了。”说完正要向前躬身致歉,刘延祚急忙扶住他的手,说道:“太尉大人这是作何?折煞下官了。”杜重威勉为其难地挺直身子,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刘延祚走到众人面前,谦恭地说道:“下官只是小小的一个刺史,在众位将军前面,实在是微不足道。王将军方才对我横刀相向,并不奇怪。请大家想一想,晋国与契丹交恶已有数年,这些年来,两国百姓死伤无数。下官本是汉人,怎能眼睁睁看着中原生灵涂炭。下官此次前来,乃是为了促成一件利在千秋的大事。”他说道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就是为了看看室内之人的反应。

    除了杜重威之外,其余的那些将军都满头雾水,不知这个契丹的刺史在耍什么花招。数日之前,他们还在恒州城与契丹大军对峙。如今,这个契丹的瀛州刺史却进入城中,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

    刘延祚微微一笑,用手捋了捋颌下的胡须,接着说道:“各位将军,下官与你们同根同源,岂能甘受契丹人的奴役。下官之所以仍然坐在瀛州刺史这个位置上,乃是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最大程度地保护瀛州的百姓。燕云十六州,除了瀛州之外,全是契丹人做刺史,那里百姓过得是什么样日子,你们心中都有数吧。而在瀛州,苛捐杂税名目极少,强征士兵鲜有发生。”

    那些将军中有人冷笑了一声,说道:“看来都是你刘刺史的功劳了。”

    刘延祚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低声下气地说道:“下官不敢当,下官不敢当!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