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卑鄙的圣人:曹操(1-10) >

第35部分

卑鄙的圣人:曹操(1-10)-第35部分

小说: 卑鄙的圣人:曹操(1-1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把手一摊:“大不了我不当这个官了。”

徐佗知道今天这曹孟德的倔劲又上来了,若是硬顶下去,他急了能给自己一个嘴巴,眼珠一转,改口顺着他讲:“属下知道您爱民如子,自上任以来行下不少善政。可是您若不做这个县令,顿丘的百姓还指望谁?不为自己想,也得为百姓的今后想想。您顶到最后,左不过换一任县令,到那时该征兵还是要征兵的,一个人少不了。”

这两句话才算是打到曹操心坎里,他低下头默然不语。徐佗赶紧趁热打铁:“大人,俗话讲长痛不如短痛,这件事情越拖,朝廷就越要催促追究。到时候官兵抓、皮鞭打、绳子拉,百姓遭的罪更大,而且您的前程也耽误了,以前做的那些善政也就前功尽弃了。”

“天要下雨谁能奈何?要想马儿跑得快,先得喂好草料,不给草料一个劲拿鞭子赶,早晚它脱缰而逃……你不要再说了,去吩咐楼异、宜禄他们办吧。”曹操这才勉勉强强答应下来,“不过,照章办事切不可骚扰百姓。”

翌日起,自顿丘县衙遍贴朝廷文榜,招集各乡啬夫、有秩按数抽丁,由徐佗带领楼异、秦宜禄督办。曹操是不忍亲自办这等差事的,苦闷在衙门里等候民词。

哪知政令攽下三天,诉讼之事没有,却有大量的百姓跑到衙门来请愿,要求赦回自家亲眷不要上战场。曹操刚开始还硬着头皮开导他们,说是朝廷的政令不可违抗。到后来百姓越聚越多,曹操也只好紧闭大门,强自忍耐。半年多的善政毁于朝廷一纸诏命,他觉得自己实在是没脸再面见乡亲们了。忽又见楼异慌里慌张跑来道:“大人,我瞧见太平道的人了。”

“哦?”

“今日我和宜禄带人在南乡征丁,恰遇见太平道的一伙人传道。我已经打听过了,那帮人专在征兵之地活动,鼓动不愿从军之人随他们离乡修道。”

“这还了得!我看这个太平道是别有用心。”

“我看也是。”说着楼异自怀里掏出几张帛书、黄纸交到他手里,“小的不识字,您看看吧,这是太平道的人散发的符咒。”

曹操拿过来细看,黄纸上所书皆是咒语文字。奇怪的是这些字不是常人看得懂的,尽是天、地、炫、金、木、水、火、土的组合体。再看那帛书,倒皆是成语句,宣扬中黄太一之道。他把玩了半晌,吟道:“中黄太一……中黄太一……”

“大人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吗?”

“我听父亲念叨过,先帝重用宦官五侯的时候,有个叫襄楷的平原人曾经以布衣之身跑到皇宫进谏。他虽是一介平头百姓,却威风凛凛毫无惧色,把满朝的奸臣、宦官骂了个遍,要求皇上励精图治亲自理政。当时还带了一本书,美其名曰是方士于吉在阳泉得仙人所赐,书名《太平清领书》。”说罢曹操指了指这两张帛书,“我年纪尚轻未曾得见,不过《太平清领书》所述就是中黄太一之事。想必这几张帛书便是从那书中抄录下来的……要真是这样,这些都是朝廷严令收缴的邪书。”

“邪书 ?”楼异大吃一惊。

“当年襄楷进谏,先帝不纳。时隔一年之后,他再次上疏,这一次措辞极为胆大,甚至直接骂了皇上。先帝大怒,将他打入天牢,后来多亏陈蕃竭力挽救才得免一死。可是《太平清领书》因为涉及五行方术,却被定为禁书,严令收缴焚毁。民间还流传一些,都是残缺不全的。”

“哦,原来如此。难怪张角一派势力叫太平道呢!”

“哼!想那襄楷乃是一代不屈的名士,怎么可能以邪道蛊惑人心呢?”曹操把杏黄的符咒举起来,“《太平清领书》本没有什么妖异之处,倒是这些牵强附会的咒语才是应该禁绝之物。”

楼异接过去,又仔仔细细相了一阵子面:“那些人把它传得神乎其神,什么又能治病了,又能驱邪了,又能祈福了。我看不过是胡编瞎写的破玩意!别看我老楼不识字,闭着眼睛也能画出几张来!这等低劣的把戏,骗小孩儿还差不多。”

“你想得真简单!”曹操冷笑道,“当年王莽兴图谶,开始时世人也道是邪术,后来怎样?把我大汉江山都篡夺了,光武爷复兴汉室靠的不也是图谶启示吗?邪书本身不可怕,但是却能附会于正道。古往今来,邪术附会正道是最能移人心智的。”

楼异眨巴眨巴眼,这些深奥的话题他是弄不明白的,却赶紧提醒道:“大人,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你去把传教之人抓起来,以蛊惑人心之罪惩处。缴获的邪书一律焚毁!”说罢曹操又看了看那些帛书,“你注意到这些缣帛的质地了吗?这绝不是一般家织的粗布。想想吧,一张传教的帛书尚且这样讲究,他太平道里面岂皆是穷苦人 ?必有心计深远之人在其中谋划,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属下这就带人往南乡去抓人。”楼异请示道。

“等等!”曹操冷笑一声,“我这就更衣,亲自带人去。倒要领教领教他们有多大本事。”

曹操后堂换武弁,挎了青釭剑,又挑了十个精干衙役兵丁。可刚一开门就被请愿的老百姓团团围住。这些人除了老汉就是老妪,一把年纪晃晃悠悠的,兵士也不便推搡。还有几位啬夫、里长也来了,劝着自己村里的老人赶紧回去。

大家见县太爷出来了,齐刷刷都跪倒一大片,请求留下自己的儿孙。这些乡下老人也真有办法,不拉不扯,只跪得严严实实,就是不叫县太爷出去。曹操带着诸兵丁搀起这个跪下那个,搀起那个这边的又跪下了,安慰的话说了半车还是出不去。最后楼异急了:“诸位乡里百姓,大人现在有要案去办!大家速速闪开,等大人拿了人犯再和大家叙谈。再不闪开,误了公事是要下大牢的!”老人们这才闪开道路,可还是坐在衙门口,就是不肯走。

曹操这会儿也顾不得他们了,带着众衙役急急渴渴往南乡赶。

出了顿丘南门,还未到南乡,又见一群人拉拉扯扯而来。有衙门的兵丁,也有百姓,大人哭孩子闹,吵得沸反盈天,徐佗、秦宜禄也在其中。只见秦宜禄挥舞皮鞭驱赶百姓,兀自骂道:“这是国家的法令,你们都不要脑袋了吗?土豹子都给我滚开点!”

曹操看了心里光火,过去一把揪住秦宜禄的脖领子,甩手就是一巴掌:“好兔崽子!在这里作威作福,你说的那是人话吗?”

秦宜禄被打了个满脸花,自他跟随曹操以来,凭着一张好嘴从未被他发作过。今天见他真急了,赶紧跪倒在地:“大爷,小的错了……小的错了。”众百姓一见做主的来了,都连滚带爬围到曹操膝前,七嘴八舌地哭诉:

“我兄弟冤枉,他还没成年呀。”

“我两个儿子全被他们抓了,求太爷做主!”

“老爹爹年纪大,上不得战场了。”

“你们已经抓了我一个儿子走,再不能抓第二个了。”

曹操越听越生气,自兵丁手里拉过一个小男孩来,指着秦宜禄的鼻子咆哮道:“你他妈瞎了眼还是黑了心?这么小的孩子也能上战场吗!你们就忍心叫他送死去?”

秦宜禄吓得脑袋都要扎进裤裆里了。

“你他妈说话呀!”曹操一脚把他踹倒在地。

秦宜禄捂着被他踢得生疼的肩膀,哆哆嗦嗦支吾道:“都是、是……徐功曹吩咐的。”

曹操听罢,刀子一样的眼光扫向徐佗。

徐佗吓得身子一矬,辩解道:“这些家的男丁都逃了,属下也是迫于无奈才……”

“放屁!你家未成丁的孩子能上战场吗?”

徐佗也是满肚子的牢骚,自在衙门当差以来,也跟着几任县太爷做过事。虽说也有两个顾及清官名声的,可都是雨过地皮湿,没有一个像曹操这样钉是钉铆是铆的。征兵这样的事天下的郡县都是一样的,怎么到了他手里就这么难呢?

“大人息怒……历来这等差事都是这样做的。”

“到我这任就不能这样干!”曹操嗓子都喊哑了。

徐佗听他句句话都是横着出来的,也不敢再说什么了,只得把头一低等着他吩咐。

曹操环顾了一圈四下的百姓:“我曹某人行事有失、用人不当,我给大家赔礼。但是各家的男丁不要再出去躲藏,在咱这顿丘县什么事都可以商量,可是跑出去再被别的县抓了壮丁,我可就束手无策了。还有,谁家的人跟着太平道的人跑了?都给我寻回来,那些太平道的人不可以接触,早晚是要招惹是非的。”

一个腆着大肚子的女人过来抱住那孩子,哭哭啼啼道:“大人啊,我们不想打仗。我家里的田地全指着我男人,也就是这孩子的哥哥了。他要是走了,家里公公婆婆、我肚子里的孩子,还有这未成丁的小叔叔,我们都得受罪呀!”

“是啊是啊……”众百姓又议论起来。

曹操叹了口气:“大家不要再说了,这两天征的兵,还有被抓的壮丁全部释放回家!”又回头扫了一眼徐佗,“这件事咱们还得再议,看能不能争取自愿。”

争取自愿?那就一个兵都征不来了。徐佗话都到嘴边上,却没敢说,又咽了回去。

“都回府吧!”曹操赶散了众人,这才想起今天出来的目的,赶紧领着自己的人又往南乡赶。半路上又喊又闹折腾了这半天,那些太平道的人得到消息,早跑得一个不剩了。曹操询问百姓,谁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却有四五个逃兵役的人跟着跑了。他只得挨家挨户探望,说明情况,希望各家能把逃出去的人寻回来,又把啬夫找来仔细交代了一番才算完。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曹操一行人耷拉着脑袋往回走。他谋划着怎样才能在顿丘县禁绝太平道,这些人都是四处流窜摸不到踪迹。忽又想起县衙外面还坐着一大群老人呢,曹操的脑袋疼得都快要炸开了。

好不容易灰头土脸回到县城,大老远就见县衙大门敞着!

有几个老汉肩并肩坐在门槛上,旁边一个人点头哈腰好像在跟老头说好话,细一看是卞秉:“列位大爷,您老几位快回去吧!事儿你们也跟我讲清楚了,等我们大人回来,我一定转告还不成吗……您、您别在这儿冲盹儿呀!哎哟大爷,您是我亲大爷!您是我亲爷爷还不成吗?您快点儿走吧,爷爷!”

“嘿!你在这儿瞎认什么亲戚呀?”曹操都叫他气乐了。

“姐夫,您可回来了。我想过来看看您,衙役开门的工夫,大爷大娘们都涌进去了。衙门全乱了!”

曹操看看坐在门槛上的几位老人道:“老人家,你们都回家去。本官已经下令将这两天征的男丁都放回去啦。”

几个老人面面相觑,又问道:“大人说的可是实话?”

“本官怎会欺瞒各位?快回家跟儿孙团聚吧。”

“这兵不征了?”

这句话该如何应对?曹操想了想才道:“今天先不征了,待我们几个商量商量,明天一准给大家个说法!”

“好!您说啥我们都信,明天等着您的好消息。”几个老汉这才起身让开大门。

可进了门更热闹,上到大堂,下到院落,老头老太太都坐满了。曹操又把刚才的话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这些上岁数的人,耳聋得厉害,徐佗、楼异、秦宜禄、卞秉带着众衙役一个一个对着耳朵嚷,好半天才把众人都劝走。曹操不放心,又叫众衙役兵丁俩人搀一个,把众老人安全送回家。

卞秉总算松了口气:“姐夫你忒好心,平日里对他们太好了,他们才敢闯到衙门里来。”

“罢了,一群老人,计较些什么。”

“不是这层道理,”徐佗也插了话,“县衙之地叫百姓随随便便的闯,这为官的脸面都失了。”

曹操白了他一眼:“老百姓不得安生,为官的才没脸面呢!老百姓哭,为官的富得流油作威作福,那不叫官,那叫畜生!”

“那从古至今,天底下的畜生可真不少!”秦宜禄赶紧逗趣。

“少理我!”曹操狠狠瞪了他一眼,怒道:“媚上欺下,瞧你那奴才样儿!”

“我可不就是您的奴才吗?”

曹操瞧他嬉皮笑脸的,也拿他没办法,道:“快把大堂收拾收拾,乱死了!”

“大爷,刚才好像有几个老妇,跑到后堂去了。”

“啊?”后堂就不能谁都去了,曹操只带着卞秉奔后院。转过后堂,刚到院子里,就见几个老妪盘腿坐在地上,卞氏一脸和蔼陪着她们说话,还有丫鬟捧过成匹的丝布锦缎,挨个分给她们。

卞秉一见可咧了嘴:“姐姐,虽说您善良大度,也得有过日子的心呀!这都是特意从洛阳弄来的好料子,留着给您裁衣裳的,这就都给分了?你们两口子可真是天造的一对。”

“少要啰唣。”卞氏一蹙娥眉,“咱们爹妈去得早,想孝顺还没机会呢!这几位大娘都慈眉善目的,几匹缎子算什么,就算我尽尽孝道了。”三人把好话说了几车,又是哄又是劝又是送东西,总算是把最后留下的这几位老妪请走了。曹操觉得自己唾沫都干了:“这县令还真是难做。”

“姐夫,刚才老徐说得对,要都像您这么办事,天底下就没人愿意当官了。您是公卿之子吃过见过不在乎钱,但是那没根基的谁肯像您一样?这么当官,活活把人累死!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您没个威严才惹得他们这样胡来。天底下哪个县令不是一拍惊堂木,嘴撇得跟个烂柿子似的?”卞秉边说边比画。

“阿秉!您忘了本呀!”卞氏叹口气,“您先到前面去,我有话跟你姐夫说。”

待卞秉去了,卞氏才缓缓道:“夫君,您可知我们姐弟的身世?”

“你不是跟我讲过吗?”曹操最不喜欢她说这个,她每提一次总要哭一场。

“夫君,当初也是朝廷下令征兵,要打羌人。我爹娘眼瞅着我哥哥被抓走,说是打完仗就回来。可一去就没再回来,都十四年了,还不知道埋在哪儿了呢?”卞氏说着又要落泪。

“你别哭,你别哭,最看不得你哭。”

“刚才那几个大娘说到他们的儿子都眼泪汪汪的,这仗能不能不打了呀?”

“朝廷大事岂容朝令夕改?”

“那……那咱们县的兵就不要征了。天底下的事儿是管不周全,可眼下的还是要图个心里平静的。一道征兵令搞得整个顿丘鸡犬不宁,咱们心里岂过意得去?”

“你这都是妇道人家话。”

“妇道人家话?”卞氏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