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卑鄙的圣人:曹操(1-10) >

第442部分

卑鄙的圣人:曹操(1-10)-第442部分

小说: 卑鄙的圣人:曹操(1-1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目相对僵了片刻,还是曹操不尴不尬先开了口:“明公清瘦了不少啊。”这本是句客气话,但此刻说出却不甚合适——你不把人家儿子杀死,人家何至于这么憔悴?

杨彪混沌的老眼闪过一丝怨咒的光芒,嘴角皱纹轻轻抽了几下,却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苦笑道:“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说罢再不瞅曹操一眼,拄着竹杖笃笃去了。

先朝孝武帝宠信匈奴王子金日磾,他儿子也受到武帝宠爱,养于宫中用为近臣,后来其子与宫女淫乱,金日磾一怒之下将儿子杀死,后人往往称道金日磾大义灭亲,有先见之明,能为家族消弭祸患。杨彪自称“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自是冲着曹操先前给他写的那封信说的,什么若不处死将延足下尊门大累,巧言令色虚伪至极。

曹操心下茫茫然

有些不是滋味;卞氏自然瞧得出来,忙搀扶他迈入宫门。长安宫中虽陈设简略,倒也空旷好纳凉,一应盥洗卧具早就备好,草草进些饭食,在李珰之一再唠叨下又灌了碗汤药,曹操躺下歇息,叫众夫人也各自安歇,连内侍都不声不响退了出去——自严峻死后,这些寺人一见曹操睡觉,莫说上前照顾,连这屋都不敢停留!

一路奔波本已疲乏,可这会儿曹操又失眠了,只要一闭眼就看见丁氏的背影,反复萦绕忘也忘不掉,这个遗憾已终身无法弥补;推枕辗转间又不禁想起杨彪。杨家虽为四世三公,现在也跟败落差不多,杨彪这耄耋老叟也不可能掀什么风浪,倒是方才那番话招人同情。他时至今日还在为曹昂伤痛,却亲手扼杀别人的子嗣,还写下一封挖苦人的信,这事做得太差劲了。自己这六旬老翁尚舐犊情深,何况八十老叟,情何以堪?

曹操再无睡意,披衣漫步,寺人侍卫欲过来搀扶,却被他斥退,独自一瘸一拐在破败的宫廷里转来转去。夏日午后骄阳正烈,越发晒得心绪不宁;不知不觉走到殿西一处偏阁,正是卞氏暂居之地,百无聊赖手挑碧纱帘向里观望,卞氏正斜坐案前搦管沉思。

曹操跟卞氏过了一辈子,从不曾见她写什么东西,也不禁好奇,悄悄溜进去凑到她身边。卞氏早见他进来,却也没说什么,依旧低头思忖。

曹操随之观看,原来是一份竹板手启,上书“汉丞相、魏王妇卞氏致书谏议杨公夫人袁氏”,立时豁然——原来是给杨修母亲的信。

曹操一笑一颦怎逃得过老妻眼睛?卞氏见他闻听杨彪之言面色凝重,便知他心内怏怏。但曹操毕竟好面子,身为一国之君也不好对杨家表示愧疚,因此卞氏修书一封给杨彪夫人袁氏,软语抚慰以示补过。这位杨门袁氏也非同寻常,乃汝南袁氏,袁术长姊,昔日嫁与杨家,也是知书达理之人。卞氏以内眷身份致书杨家内眷,既不失礼数又保全了曹操的脸面,这办法倒妥当。

曹操心内感激,却也不动声色,倒要看看妻子如何做这篇文章。卞氏思考良久提笔而书,虽说写写停停,终究还是圆圆满满写完了。其书曰:卞顿首:贵门不遗,贤郎辅位,每感笃念,情在凝至。贤郎盛德熙妙,有盖世文才,阖门钦敬,宝用无已。方今骚扰,戎马屡动,主簿股肱近臣,征伐之计,事须敬咨,官立金鼓之节,而闻命违制,明公性急忿然,在外辄行军法。卞姓当时亦所不知,闻之心肝涂地,惊愕断绝,悼痛酷楚,情自不胜。夫人多容,即见垂恕,故送衣服一笼,文绢百匹,房子官锦百斤,私所乘香车一乘,牛一头,诚知微细,以达往意,望为承纳。

曹操看罢不住点头——这信措辞甚是妥当,哀哀婉婉深表同情;如果说他先前那封信是堂而皇之结怨气,卞氏便是卑躬屈膝求谅解,相较之下倒比他更近人情。虽说她无正室名分,毕竟天下无人不知她是曹家主妇,能顿首以拜,恳请“垂恕”,也算仁至义尽了。

“没想到夫人有这等文采。”曹操看看书信,看看妻子,难相信这是她写的东西,更难得的是一笔字也珠圆玉润,似是没少用功,他竟丝毫没察觉过。

卞氏自谦:“有何文采可言,不过女人家东西。”

曹操凝望老妻渐渐了然——是啊,天下最有才情便是歌伎,唱的是诗文歌赋,观的是世情百态,怎会做不出文章?遥想四十年前与她初次见面,翩翩丽影、绰约丰姿,一见倾心爱不能释,现如今人老珠黄两鬓如霜,韶光易逝、红颜易老啊!曹操伸手摸着她斑白的鬓发:“妻啊,你这笔好字若不能落于懿旨之上当真荒废了,我封你为后。”

卞氏一怔:“大王取笑。”

“不是说笑。”曹操的语气越发爱怜,“我早该封你为后了,只因丁氏始终让你屈居偏室,真委屈你了。咱孩子都这么大了,若再不给你正位,实在于心有愧。”

“无所谓,我不在乎。”

“不!”曹操断然道,“我已对不起一个女人,再不能对不起你了。”

卞氏焉能真不在乎?她这几十年间有正妻之实,却无正妻之名,嘴上虽不说,心里不知几千几万次埋怨老冤家薄情。

直至今日才圆这心愿,霎时情不能抑,口上虽道:“无所谓,真无所谓……”却早已热泪盈盈。

《易传》有云:“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宫闱规制是礼法的一部分,帝王为一国男子之表率,王后便是一国女子之魁首,谓之“母仪天下,德配坤灵”,历朝历代无不重视立后之事。曹操偏偏例外,屈指算来曹魏建国已六年多,王后位置却还空着。

他之所以这么久不立王后,很大程度是因为原配丁氏,虽然夫妻长期分离,已无感情可言,但曹操仍无法否认丁氏的地位,毕竟她是结发正妻;另一方面,恐怕也是有感汉室衰败的前车之鉴。自孝安帝以来造成王纲不振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外戚干政,曹操青年时亲眼目睹窦氏、何氏的权势,而他本人现在也是国丈身份,操纵天子于股掌,怎能不防备自己的国家被外戚擅权?如今太子曹丕三十三岁,曹彰、曹植也年近而立,已不存在子幼母壮的问题,外戚顾虑已削减大半。所以他得闻丁氏已死的消息悲固悲矣,但拭去眼泪后马上决意立卞氏为后,并颁布策命: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

曹魏中宫无主的尴尬总算结束了,其时正是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距卞氏正式嫁入曹家已隔四十年之久,这四十年她虽无嫡妻之名,却早有嫡妻之实,勤勉持家相夫教子,实在不容易;无论是从入门先后论,还是从母以子贵的角度考虑,王后的位置早该是她的,却到今天才如愿以偿,惜乎已是六旬老妪了。王后既已确立,其他偏妃也随之订立,设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环氏、杜氏、秦氏、尹氏或入门甚早子已长成,或容貌靓丽曾得厚宠,皆受封夫人;王氏虽无子,却极得曹操宠信,又过继陈妾之子曹幹,故仅次于环氏等,独享昭仪之位;其下曹彪之母孙姬、曹整之母李姬、曹均之母刘姬、曹徽之母宋姬、曹茂之母赵姬,乃至未曾诞育之姬妾皆有封赐不等。

曹操因立后之事在魏国境内颁布赦令,消息传至许都,天子刘协也不得不响应。卞氏既为曹操嫡妻就成了天子岳母,于是在谏议大夫董昭怂恿下,刘协锦上添花,赏赐王后舆服、彩绢、珠玉等物甚众,装了好几车。

董昭带着丰厚赏赐前往长安,一路思忖不断——刘备既得汉中,只恐十年八年之内撼动不了,而今魏王年迈,天下之事已尽力,也该动称帝的念头了吧?这十年间董昭不知劝进过多少次,连自己都觉得烦了,还落个献媚邀宠的恶名,可天下事总要有人去干,谁又理解他的苦衷?

浮想联翩之际车马渐近长安,又在官驿遇见一队东来的人马,皆青旌翻盖,有甲士护卫,绝非寻常之辈。董昭心下诧异,差人询问,原来是卫将军曹瑜、国舅卞秉等众——原来曹丕在邺城得到册封其母的诏命甚为喜悦,无奈坐镇留守不得擅离,却又急于向父母道贺,便请闲居无事的叔公和舅父代劳,谏议大夫贾逵也自告奋勇愿意相随,此举一是贺喜,二来也为营造喜庆冲冲战败而归的无奈气氛,三来更为献上太子一片孝心,免得曹彰近在咫尺日益得宠。

全是贺喜的,众人相见自有一番寒暄,索性合在一处共赴长安。几位都是曹氏亲近之人,一经通禀无不准之理,你谦我让同往参驾;未到正殿,见司马懿手执书简迎面而来。

“哟哟哟,这不是仲达吗?”卞秉最好诙谐,拿后生开起玩笑,“前番还见你在太子府里外张罗,今儿又在魏王跟前凑趣,就属你们司马氏最精明,曹家上下都叫你们伺候好了,八成大王要升你官吧?这两步小跑不疾不徐,脚底生风,瞧把你美的。”

“国舅,我这是急的!”司马懿全无玩笑之意,“刘备越发张狂,竟自称王爵,还让手下一百二十多人联名给他写了篇劝进表,堂而皇之送来长安,说是要进呈天子。荆州关羽又趁势调兵犯我襄阳之地,可把大王气坏了!”

原来刘备夺下汉中,又并东三郡之地,气势愈盛,已不满足屈居曹操位下,于是自称汉中王,建立朝廷,诸葛亮、法正录尚书之事,又立刘禅为太子,公然与曹操分庭抗礼。最值得玩味的是,当年汉家老祖宗刘邦也是自汉中起家,兴刘氏四百年帝业,刘备步刘邦之后,岂不是故意向曹操宣示他也有一统天下之志?

“有此等事?”董昭甚觉惊骇,不容分说抢过表章展开便看: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昔唐尧至圣而四凶在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冯世宠,藉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

(李朝《汉中王劝进表》)

董昭只看了开头这些署名,竟然笑了:“有趣!”

“什么时候了,您还笑得出来。”司马懿不免嗔怪这位老前辈。

“我原以为刘备已得蜀人之心,见这表章才知,也不过尔尔。”

“愿闻其详。”司马懿对他的话颇感好奇。

董昭指着这十一个冠首的人名一一解析:“关羽、张飞、诸葛亮、法正、黄忠之流自不必说,皆刘备心腹。至于这头一个署名的马超,虽自诩平西将军,却带着三分客情,他乃穷途末路之人,投靠刘备也未必能得信任,现今武都杂胡又皆迁徙,他施展不出本领,寄人篱下的滋味恐怕不好受吧?”

司马懿觉得有理,不禁点头。

董昭接着说:“许靖乃一老清流,有虚誉而无实才;庞羲本刘璋手下权臣,东州派首脑;射援乃三辅移民首领,也属刘焉旧党。刘备让这三人当他的长史、司马、从事,乃是拉拢人心,树为标榜。至于赖恭,原本是刘表旧僚,受任交州刺史,因与士燮、吴巨不睦,被逐北还,其时荆州已为刘备所据,赖恭无所依仗才投靠刘备。李严也是刘表麾下旧属,刘琮投降之日他逃亡蜀中,被刘璋任为成都令,刘备入侵之时刘璋派他去抵御,哪知他一箭未放反而率师降敌,换得刘备器重……瞧瞧这帮人,除了各方旧党便是失意之徒,可有一人是土生土长的蜀中之士?足见刘备根底不牢,还在玩提拔亲党、拉拢各派的把戏,如此实力有何可惧?”

司马懿心下暗叹——好个董公仁!果真不止劝进那点逢迎本事,天下官场之大,任何旮旯角落竟都逃不过他眼睛,真把人情世故揣摩透了!且不论做事如何,这份做官的本事倒也难得。

一旁贾逵却不住摇头,接过表章叹道:“话虽如此,毕竟刘备也称了王,咱拿他没办法。”这倒是实情,刘备跨荆益二州翅膀已硬,抛开实力不论,汉中王与魏王至少名义上平起平坐,即便曹营不承认也是掩耳盗铃。

贾逵仔仔细细看完,转呈曹瑜之手。曹瑜赧然:“老朽不识字。”转而又给卞秉。卞秉如今是正牌子国舅了,身份非比从前,哪知如此军国大事他看都不看一眼,拂袖道:“我才不管这闲事,别给我看!”他身在曹营一辈子,因曹操压制外戚,有功不赏,有过先罚,至今还只是别部司马,与姐夫赌气称病在家概不问事,这次若非姐姐受封,曹丕磨破嘴唇请他出山,他才不来长安呢。

司马懿收回表章:“这还要发往邺城,请太子和列公过目。在下少陪了,诸位多劝劝大王。”说罢忙不迭走了。

四人都有些咂舌,料想曹操又要发脾气,各自盘算心事,慢吞吞才到殿前——却见殿上挺安静的,曹操斜倚在一张草榻上,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孔桂在身后不住给他推拿;于禁、朱盖、殷署等将叉手立于西首,曹彰和曹真、曹休也在;东边却有一位长髯士人独坐,乃河东太守杜畿。

曹操见他们进来并没说话,指了指东边的坐榻,示意他们坐下,继续对众将道:“大耳贼称王亦无用,许都台阁握于寡人之手,我不认他这个王,他便名分不正。”

董昭正落座,闻听此言不免苦笑——曹魏称王又岂是天子所愿?你既能称,别人势力大了自也能称,反正现在天子诏书已可有可无,实力决定一切,你不承认人家,人家却也没在乎你承不承认啊。

曹操自己似乎都觉得这话没意思,转而道:“蜀中之事可不问,但关羽攻我荆州实是肘腋之患,曹仁、吕常兵少,只恐城池受困,虽有庞德驻军南乡,也是杯水车薪,当发大军援助,无奈寡人有疾不便前往……”

朱盖、殷署听到这里已摩拳擦掌,准备请令,曹操却目视于禁:“关羽之勇天下尽知,前番南阳叛乱大伤元气,不能再出差错。能者多劳,还是文则辛苦一趟吧。”

于禁见曹操点名叫自己统御大军,甚觉傲然,拱手道:“受封驱驰,何谈辛苦?关羽虽勇悍,但张狂挑衅乃自取其辱,末将仰赖大王神威鸿德,必能建功而返。”

众将闻听此言都暗暗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