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第106部分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106部分

小说: 明朝的那些事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是罪状吗?

应该说对于朱厚照而言,这些确实是罪状,刘健可是有着充足的理由的:

在家呆着多好,干嘛四处乱跑,万一被天上掉下的砖瓦砸到,那是很危 3ǔωω。cōm险的,有个三长两短,大明江山怎么办?

骑马也不安全,摔下来怎么办?划船更不用说了,那年头还没有救生圈,掉进水里就不好了,为了大明江山,最好就不要随便干这些危 3ǔωω。cōm险活动了。

东西更是不要乱吃,虽然毒大米、烂花生之类的还没有普及,万一吃坏肚子的话,大明江山。。。。。。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刘健苦口婆心地说了很长时间,可朱厚照对此只有一个想法:

全是废话!

老子当太子的时候就没人敢管,现在做了皇帝,这个老头子竟然还敢来多管闲事!

但这个老头子毕竟是老爹留下来的头号人物,是不能得罪的。

于是朱厚照搬出了一幅忠厚纯朴的表情,老老实实地说道:

“我明白了,今后一定改正。”

可是天真的刘健并不知道,如果相信了朱厚照先生的话,那是连春节都要过错的。

'597'

这之后,非但没有看见朱厚照兄悬梁刺股,勤奋努力,反而连早朝都不上了,更不要说什么午朝,整天连这位老兄的影子也找不着。

这下轮到人事部长马文升和国防部长刘大夏出马了,他们早就感觉到不对劲了,为了能够及早限制住这位少年皇帝的行为,把他往正道上引,他们准备奋力一搏。

很快,两人先后上书劝说朱厚照,并且表示如果皇帝不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们会继续上书直到皇帝改正为止。

朱厚照终于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十六岁的他毕竟没见过二位部长这种不要命的架势,他第一次产生了(炫)畏(书)惧(网)感。

然而这时耳旁一个声音对他说:

陛下,你不需要听命于他们,你有命令他们的权力!

朱厚照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意见,他当即对二位部长表示,你们也不用再上书了,因为我现在就不让你们干了,你们下岗了,收拾东西回家养老吧!

马文升和刘大夏万万想不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不但没吓唬住,还被反咬了一口。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伤心之下,他们各自离职回家。

而发出那个声音的人,叫做刘瑾。

刘瑾,陕西人,出生年月日不详,这也是个正常现象,家里有识字认数记得生日的,一般不会去做太监。

这位刘先生原本姓谈,是个很坚强而且胆子很大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是自宫的。

当然了,他自宫的动机并不是因为捡到了葵花宝典之类的武功秘籍,之所以走上这条路,只是因为他想找个工作。为了求职就拿刀子割自己,这样的人自然很坚强。

更悬的是,自宫也不一定有工作,当时想当太监的人多了去了,没点门路你还进不去,万一进不了宫,割掉的又长不回来,那可就亏大了。敢搞这种风险投资的人,是很有几分胆量的。

这位预备宦官还算运气好,一个姓刘的太监看中了他,便安排他进了宫,此后他就改姓刘了。

公正地讲,刘瑾是一个很有追求的太监,他进宫之后勤奋学习,发愤用功,很快具备了初级文化水平,这在宫里已经是很难得了,于是他被选为朱厚照的侍从。

从王振到刘瑾,他们的发家之路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即使当了太监,也应该坚持学习。还是俗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

'598'

当刘瑾看到不爱读书,整日到处闲逛的朱厚照时,他意识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了。

只要能够哄住这个爱玩的少年,让他随心所欲地玩乐,满足他的需求,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当然了,刘瑾并不是唯一的聪明人,还有七个人也发现了这条飞黄腾达的捷径。他们八人也因此被授予了一个极为威风的称号——八虎。

朱厚照很快发现,与那些整日板着脸训人的老头子们相比,身边这些百依百顺的太监更让他感到舒服。于是他给予这些人充分的信任,将宫中大权交给了他们,还允许他们参与朝政,掌握国家大权。

有了皇帝的支持,刘瑾开始扩张自己的势力,这位刘先生实在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充分吸取了前几任太监的经验教训,将自己的手伸向了一个新的领域——文官集团。

刘先生很清楚,自己虽然得宠,归根结底也只是个太监,要想长治久安,稳定发展,就必须拉拢几个大臣,刘健、李东阳这些人自然不买他的帐,但他知道,要在读书人中间找几个软骨头的败类并不困难。

经过仔细观察,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吏部侍郎焦芳。接触一段时间后,双方加深了了解,形成了共识,决定从今以后狼狈为奸,共同作恶。

焦芳,河南泌阳人,进士出身,还是个翰林,但你要是把他当成文弱书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想当年,万安在内阁管事的时候,大学士彭华推荐晋升学士人选,漏了焦芳,这位兄台听到消息,当即表示,我要是当不上学士,就拿刀在长安道上等彭华下班,不捅死他不算完。

彭华听到消息,吓得不行,把焦芳的名字加了上去,事情这才了解。

这位焦兄弟如此彪悍,在中进士之前估计也是在道上混的,被拉入伙实在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焦芳就这样成为了刘瑾犯罪集团的骨干成员,考虑到投靠太监毕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焦芳并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着。

刘瑾的行动终于引起了文官集团的警觉,马文升和刘大夏的离去也让他们彻底认识了即将到来的危 3ǔωω。cōm险,必须动手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599'

不同的选择

刘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多年在官场打滚的经验告诉他,如果再不收拾局面,后果不堪设想,而想要除掉八虎,但靠内阁是绝对不够的。

要获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发动文官集团的全部力量,发动一次足以致命的攻击。

基于这个认识,他找到了户部尚书韩文,布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

第二天,进攻开始。

这一天,朱厚照收到了一份奏折,他并不在意地翻阅了一下内容,却立刻被吓得胆战心惊!

这份奏折不但像账本一样,列举了他登基以来的种种不当行为,还第一次大胆地把矛头直接对准刘瑾等人,表示再也无法容忍,必须立刻杀掉八虎,如果朱厚照不执行,他们绝不干休。

此奏折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坛领袖李梦阳,要说他也确实名不虚传,写作水平极高,引经据典,短短的几千字就把刘瑾等人骂成了千古罪人,社会垃圾。

但是朱厚照害怕的并不是这份奏折的内容,也不是奏折的作者,类似这种东西他已经见过很多次,习以为常了,真正让他(炫)畏(书)惧(网)的,是这份奏折的落款——六部九卿。

六部大家都知道了,而所谓九卿,就是六部的最高长官六位尚书,加上都察院长官最高长官、通政司最高长官和大理寺最高长官,共计九人,合称九卿。

这一举动通俗地说,就是政府内阁全体成员发动弹劾,威胁皇帝答应他们的条件和要求。

刘健不愧是老江湖,他一眼看穿了刘瑾等人的虚实,根本不与他们纠缠,而是发动内阁各部,直接威逼皇帝。他早已打好了算盘,虽然这位皇帝闹腾得厉害,毕竟只是个小孩子,禁不住大人吓唬,只要摆出拼命的架势,他是会服从的。

刘健的想法是对的,他这一招把朱厚照彻底吓住了,刚上台没多久,下面的这帮人就集体闹事了,要是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万一再来个集体罢工,这场戏一个人怎么唱?

他准备屈服了。

刘瑾等人得知消息,吓得魂不附体,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刘健竟然这么狠,一出手就要人命。八个人马上凑在一堆开会想对策,可是由于智商有限,谈了半天也没办法,只得抱头痛哭。

朱厚照的环境也好不了多少,和刘健相比,他还太年轻,面对威胁,他只好派出司礼监王岳去内阁见几位大人,以确定一个问题——你们到底要怎样才肯罢休?”

'600'

王岳急匆匆地跑到内阁拜见三位大人,却意外地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反应。

他小心翼翼地开始询问几位阁臣的意见,还没等他问完,刘健就拍案而起,表达了他的观点:

“没什么可说的,把那八个奴才抓起来杀掉就是了!”

本来就很能侃的谢迁也毫不客气,厉声说道:

“为国为民,只能杀了他们!”

然而剩下的李东阳却保持了沉默,面对刘健和谢迁惊异的目光,他这才缓缓地表示,应该严惩违法的太监。

李东阳此时的奇怪表现并没有引起刘健和谢迁的重视,他们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王岳的身上,等待着这位司礼监的表态。

也算刘瑾运气不好,因为王岳最讨厌的人正是他,大家要知道,太监行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对这位抢饭碗的同行,王岳自然没有什么好感。

他对三位阁臣的意见表示完全接受,并立刻回到宫中向朱厚照转达了内阁的意见。

朱厚照想不到内阁竟然如此不留情面,但他并不想赶走这几个听话的宦官,便另派一人再去内阁谈判,这次他降低了自己底线:同意赶走八人,但希望能够宽限一段时间执行。

内阁的答复很简单——不行。

同时更正了朱厚照的说法——不是赶走,是杀掉。

朱厚照真正是无计可施了,他只能继续派出司礼监前去内阁谈判。

此时八虎已经知道了情况的严重性,他们惊恐万分,竟然主动找到了内阁,表示他们愿意自己离开这里前往南京,永不干涉朝政。

内阁压根就不搭理他们。

刘瑾和其余七个人都哭了,他们是被急哭的。

这是匆忙混乱的一天,宫中的司礼监急匆匆地赶到内阁,又急匆匆地赶回宫里,朱厚照也无可奈何,八虎完全丧失了以往的威风,只是惶惶不可终日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命运的裁决。

出人意料的是,与此同时,内阁里却发生了一场争论。

计划的发起人刘健眼看胜利在望,便召集内阁和各部官员开会商讨下一步的对策。

刘健的急性子果然名不虚传,会议一开始,他就拍起了桌子,恨不得吃了刘瑾等人,谢迁、韩文也十分激动,一定要杀了“八虎”。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东阳终于开了口,但他说出的话却着实让在座的人吃了一惊。

李东阳表示,只要皇帝能够疏远赶走“八虎”就行了,没有必要一定把他们杀掉,否则事情可能会起变化。

他的建议引起了刘健和许多人的不满,与会的人众口一词地认为他过于软弱,对他的建议毫不理会。

李东阳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在他看来,这些愤怒的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就这样,内阁商定了最后的方针:除掉八虎,决不让步

'601'

但刘健很清楚,要让这一方针得到朱厚照的批准是不容易的,为了达到目的,他决定寻求一个人的帮助——王岳。

在谈判的时候,刘健就敏锐地感受到了王岳对刘瑾的敌意,这样的细节自然逃不过阅历丰富的刘健的眼睛。他随即派人与王岳联系,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这一提议正中王岳下怀,他立刻发动其余的司礼监,对朱厚照展开游说。

整整一天的折腾已经让朱厚照筋疲力尽,十六岁的他完全不是这些官场混迹多年老狐狸的对手,所以当王岳等人向他进言的时候,他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这样吧,把他们抓起来,我同意。”

朱厚照终于妥协了,王岳完成了他的使命,他派人通知刘健,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一早就动手,彻底清除八虎。

紧张了整整一天的刘健终于轻松了,因为明天所有的问题都将得到解决,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小学时候,老师曾经反复教导过我们这样一句话: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做完。

刘健所不知道的是,在那次会议上,除去情绪激动的多数派和犹豫的少数派外,还有着一个别有企图,冷眼旁观的人。这个人就是焦芳。

潜伏

刘瑾的工作终于有了效果,得到消息的焦芳连夜把内阁制定的计划告诉了八虎。

人被逼到了绝路上,即使没有办法也会想出办法的。

明天一早就会有人来抓了,而逃跑是不可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能跑到哪里去?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豁出去了!

刘瑾明白,现在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挽救他们。于是,他和其余七人连夜进宫,去拜会他们最后的希望——朱厚照。

一见到朱厚照,八个人立刻振作提神,气沉丹田,痛哭失声。生死关头,八个人都哭得十分认真敬业,朱厚照被他们搞得莫名其妙,只得让他们先停一停,把话说完。

刘瑾这才开口说话,他把矛头指向了王岳,说王岳与文官们勾结一气,要置他们于死地。

刘瑾实在是一个聪明人,他没有直接指责攻击他们的文官,因为他十分清楚朱厚照的心理,对于这个少年而言,文官从来都不是他的朋友,他最信任的是身边的太监,因而具有深厚根基的王岳才是他们最可怕的敌人,只要把王岳归于文官一伙,朱厚照自然就会和他们站在一起。

'602'

朱厚照被打动了,他本来就极其讨厌那些文官,只不过是迫于形势,才屈服于他们的胁迫,听了刘瑾的话,他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危 3ǔωω。cōm险,连王岳也听从文官的指挥,将来的日子怎么过?

可我又能怎么办呢?

刘瑾看穿了他的心思,加上了关键的一句话:

“天下乃陛下所有,陛下所决,谁敢不从!”

朱厚照终于醒悟了,原来最终的解释权一直都在他的手中,做皇帝和做太子其实并没有任何不同之处,只要他愿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他即刻下令,免除王岳等人的司礼监职务,由刘瑾接任,而东厂及宫中军务则由八虎中的谷大用和张永统领。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刘瑾完成了逆转,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刘瑾充分领会了时间宝贵的精神,他没有等到第二天,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