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辽末悲歌 >

第16部分

辽末悲歌-第16部分

小说: 辽末悲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解才好与你相得益彰,戏台上有抹红脸儿的,还要有抹白脸儿的互为呼应才好看。蔡大人此番便是做了那白脸儿的恶人哦。言罢,哈哈大笑。
    蔡高岭恍然大悟,知道韩大人心思缜密,但还是没想到他会把事情考虑得这么深远,也亏长风能看得透彻,不怪韩大人会把他依做左右。却苦了自己被瞒得死死的,枉生出许多闲气,所以,细细想来,韩大人的这一场安排不仅用心良苦,还很阴险呢,不过,这阴险,自己喜欢。“唉,我就是怕韩大人屈体纵容了刘升之流,徒然助长了骄恣跋扈之风。现如今,正值中兴初创,可忧虑的事儿太多,所以更需要韩大人盛大声威,才好节制有仪,调度无碍一一”他自嘲“呵呵,没想到,早在韩大人帷幄之中,我是多虑了哦。”
    韩炜听着,感激大人们为父亲殚精竭虑,叹口气道:家父日理万机,还请二位叔叔多多襄助。
    “不消说,不消说”蔡高岭挥着手大声道“韩大人忠正体国,心意无私,我们早感动之至了,又岂会不紧紧追随,尽力辅佐呢!”
    韩炜的年纪终究还是小些,这些话在他面前说起显得有些沉重了,不适合,李长风见蔡高岭又激动了,便转了个轻松的话题说道“长风这些年也算是走南闯北,阅人几多,可无论朝官大儒还是村隐豪侠,若说器度见识,“李弘”军的古望当排在前几位呢。”
    “长风识得此人吗?”古望大名如雷贯耳,蔡高岭急忙问道。
    “当日,韩大人过营与古望会晤,便是长风随行。”李长风一脸小得意的看向蔡高岭,“可惜那日蔡大人去了刘营中,与那冥顽不灵的浑人理论,错过了一场盛事。”
    天下,快意恩仇。虽然知道是流寇草莽,但也不妨碍少年的爱慕向往,韩炜好奇的问“听人说古望是太上老君转世下凡的“李弘”军头领古欲的亲弟弟,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真的吗?”
    “哈,哈,哈”两个大人被韩炜的天真无邪逗得扬声大笑,李长风爱怜地揉搓他的小脑袋道“如果古望真有这般厉害,可不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吗?”蔡高岭也凑趣“连神仙都过来投靠,你父亲是玉皇大帝喽。”话出了口才惊觉大逆不道了,幸亏边上的是自己人,不会刻意计较他欺君。
    李长风抬起头,并不掩饰目中的崇拜之色,感慨地说:“原来以为,草莽寇子即使不比刘升粗陋不堪,也是呈一时狠勇的匹夫,没想到大错了,那古望的胆识不必说,稳健深沉,广韬博学,实在是我不可望其项背呀。无怪乎能辅佐其兄挥旗天下,千里!”
    “且等一会儿讲”蔡高岭被说得心头血热,酒瘾也犯了,“论这等豪杰当有酒,不然连说者都对不起呢”当下吩咐家丁搬来些现成的酒菜,韩炜不饮酒,二人劝导一番,只推说父亲不准,便不好勉强,以茶代之。李长风小抿一口,蔡高岭不让,只好干了,他用筷子夹起一片肉脯也不入口,便就话复前言,把韩可孤与古望会面的情景细细诉说起来。其实,古望之前已和黄靖有过几次接触,各项事宜也都做了妥当的商议安排,只是韩可孤恐怕中间会出现变故,无端扰了军心,便一直保密,此番尘埃落定,韩可孤过去也只是慰军一番,体现体贴重视之意,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惊人情景。但仍然把蔡高岭和韩炜听得津津有味,尤其蔡高岭更是郁闷不已,总兵刘升与古望,一个粗鄙不堪,前倨后恭的小人行径,一个叱咤风云,动色山河的豪侠传奇,判若云泥,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蔡高岭也不劝酒
    ,只自顾自喝着,埋怨韩大人偏心。
    李长风并不理会,只把眼看着韩炜说“你父亲见着古望,并不提以往的是非恩怨,只是反复慰勉他们自今而后,戮力抗金,拯救黎民。语言极尽诚挚厚重,把古望军里一干陪坐的将领感动得纷纷表达决心,一定服从韩大人节制,以身报国,爱惜百姓,绝无二心一一”
    “那父亲送给他的礼物一一”韩炜小孩子心性,最关心的还是那把弯月刀的去向,真心盼望古意不要收受才好。
    李长风并不知道围绕着这件礼物送留的那段故事,接过话题回答“韩大人亲手把那口刀交在了古意手中,那刀甫一出鞘,寒光凛凛,当真是震惊了四座,把那些平日见惯刀枪的将军们馋得恨不得眼睛里都长出勾儿来。比你蔡叔叔见到酒都亲。”
    〃呯“的一声,蔡高岭将酒杯扔到桌上,急声问韩炜“是那把御赐宝刀么?”得到答案后,酒也顾不上喝了,大惊失色说将御赐之物私相授受,罪在欺君哩,韩大人咋这么糊涂啊!
    “最初,大家都以为只是口寻常的宝刀,还是古意细心,端详间发现刀柄上篆刻有御用的字样,便知道这刀来历绝不简单,不敢收受。韩大人说送出去的礼,如同泼出去的水,哪有再收回的道理。可古意仍然坚辞,彼此相持不下,最后还是长风斗胆折中,建议把刀暂时留给古意玩赏,以偿爱慕之心,待把玩得够了,再还回原主人手里,如此即周全了韩大人宝刀赠英雄的美意,也免了古意恐怕韩大人枉受欺君重罪的担心。不过这主意合了古意的心意,只是大人仍觉得过意不去,却也没其他办法,只好坚持说待寻得另外的宝贝才行换回。”
    宝刀有望回还,韩炜高兴,蔡高岭也去了那份担心,拾回酒杯斟满,如释重负说道“这古意倒是个通情达理,懂事之人哦”
    “嗨!”韩炜嘟着嘴“世上要都像刘升那样的泼皮,就没好人活的路了。”
    想想刘升前前后后的嘴脸,三个人不约而同的大笑,同举起杯,浮一大白。





    正文 第二十八节
  更新时间:12…11 4:05:16 本章字数:3545

    初九日,干支:乙未。值日:明堂。宜:祈福、祭祀、订盟、纳采、交易。这天难得的艳阳高照,轻风少云。利民县郊的黄坝梁校场中人头攒动,各色旗帜招摇,煞是好看,刀枪剑戟在太阳下咄咄闪着寒光,骑兵们威武地跨在高头大马上在中央的空地间来回驰骋,挥舞手中长矛大刀,高呼呐喊不可一世。
    典校尉张明山骑在他那匹通身毛色油黑的乌骓马上,在一队亲兵的簇拥下往来巡视,偌大的操场上甲胄叮当。有多日没参加如此壮观的军事了,官兵都很兴奋,不过,步兵们天然比骑兵少了些剽悍气势,显得有点儿缺少底气。张典尉不住吆喝制止闹腾得有些放肆的兵丁,把马鞭抽得啪啪乱响。这活跃场中的几千人马,可是他奉了韩大人之命在各地陆续集结到此的军士里千挑万选出来的精英呢,在这里等候着迎接常氏兄弟的到来,大坛的美酒,整只的牛羊也已经开封烤熟准备妥当了,按之前大家商量好的意思,一是犒劳来军,表达诚意,二来显示军威,莫被常家军诸人小觑了,也好知道敬畏服从。
    天有些热,张明山手搭凉棚看看钵大的太阳,已近日中了。远远有放出去瞭哨的小校快马奔来,报告何子冲将军已带常家两位临近了。张典尉立即传令下去,命各部列队排阵,令旗挥舞一刻,马步兵便按之前演练分布整齐。全场上下肃然,偶尔传出几声马咴显得格外刺耳。
    常在马背上打滚,张明山的马术不错,他点住马镫,脚一用力便跃到了马背之上,由高望远看到前方大道上黄尘滚滚,隐隐有马蹄杂沓之声传来,知道久候的客人来到了,跨回马鞍,向紧随左右的校佐摆了个手势,校佐明白,纵马跑上阅兵台,一声高喊“起乐——”
    一时间,锣鼓喧天,号角长鸣,数千个官兵齐声呐喊,执旗的卒子把手中五色牙旗向天挥舞,猎猎带风,炫烂缤纷。
    常家军人何时见过如此波澜壮阔的热闹景象,都相对愕然,何子冲恐怕二将误会,连忙解释道:“刺史大人以贵宾之礼欢迎二位兄弟哩。”
    饶是常氏兄弟平日见惯了厮杀喋血的大场面,此时也不觉换上一副肃容,连常子顺都不肯再与何二哥调侃胡说,点了点头,便将马一夹,快速向对面被一群装束齐整的兵丁簇拥而来的大将迎过去。
    马催的快,不一时双方就近到了眼前,何子冲勒住坐骑为常氏兄弟和张明山简单做了引介。
    张典尉拱手为礼,含笑道“刺史韩大人派末将前来迎迓两位将军,就请到校场叙话,”
    着急要见久慕大名的韩大人,常子恒匆匆回礼,也不多言,一行人便匆匆策马,奔校场扬长而来。入场处,整齐的方阵前面纵向排列的牙旗顺延而去,将中间簇拥出一条宽阔的甬道,甬道的尽头处缓缓迎来一簇人马,服饰颜色各异,款式辽汉搭杂,领先一匹暗红如枣的大马上端坐一人,面白少须。正是北安州刺史韩可孤韩大人。
    何子冲翻身下马,一边向常子恒兄弟道:“刺史大人亲迎来了。”
    常氏哥俩儿没想到韩可孤如此礼贤,会迎至辕门之外,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一跃下了各自坐骑,疾走上前冲韩可孤马头大礼参拜。
    因为腿伤还没好得利索,韩可孤由萧驴子搀扶着下了马,急忙跛着脚抢上几步还礼。
    常子恒率先开口:“罪民常子恒、常子顺见过韩大人。”
    韩可孤扶起二人,执着手笑道“值此国家危难之际,两位率铁血虎师共襄义举,实在是社稷之幸、黎民之幸。 今日起你我便是袍泽之亲,可孤从此不孤矣。”
    常子恒连连逊谢,何子冲见几人寒暄已毕,便也凑上前给韩可孤见礼。韩可孤挽过手来连声称赞“将军果然没负了可孤所望,出马便见大功。下官感激之至。”
    何子冲大笑“万幸没给韩大人丢脸,”常子顺在一旁接过话说道:不用啥劳什子感谢,只赏我二哥几大碗酒就好!说得韩可孤一怔,细问之下才知道三人已拜了把子。更是连声祝贺,说果然是英雄识英雄,好汉惜好汉。
    众人边说边行,一路来到阅兵台前,那里一字排开摆了十几桌的酒席,大家互相敬让,按着各自的身份就座,何子冲这会儿成了主人,请示过韩可孤之后,便将在座的诸位官员一一向常氏兄弟引见。彼此又是一顿寒暄问候,韩可孤见众人的声音渐静了,才长身捧起祭祀所用的酒爵,大声道:“今日,天成祥瑞,义军来归,有万众齐心,金虏湮灭不远,大辽中兴有日!一一”言尤未罢就有欢呼声响起,震彻长空。接下来三牲酬天地,酾酒尊圣皇等等繁琐的祭祀仪式过后,换过常用的酒杯,韩可孤二番举起来说:“今日,常家二位将军归来,这第一杯酒当作接风之礼。”常子恒、常子顺赶紧立起身敬谢,各文武官员连同在场军士陪着尽饮了。
    此时,场上**开始渐兴,鼓乐瞬时又响了起来,欢声遏云,诸般武姿在场中兴起。韩可孤的声音穿透过热闹的喧嚣“黄大人,你单骑过营,更建功勋,比那诸葛亮说联江东也不遑多让,”左右环视继续道“黄大人胆识、机智一流,有大功于社稷,我等当同敬一杯。”
    众人中尚有不少还不知道黄靖做了何等大事,虽然暗自纳闷,但有韩大人倡议,就也端起杯随声附和。黄靖红光满面,连声逊谢,一起喝了。
    这第三杯酒本来该到何子冲,可是他早已不耐烦坐这里喝这种缛节繁文的闷酒,扯上常子顺跑到下面军士席中猜拳行令去了。韩可孤无奈的笑着对蔡高岭说道:“子冲如今是你的麾下爱将,你既然没能管束得住,只好代喝了吧”
    蔡高岭也不推辞,呵呵一笑,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这个时候,全场越发热闹,流水席间人人都近半醉半醒之时,酒酣意就浓,平时端拿谨守的礼数也不拘了,杯盏交错,笑声溢耳。主席位前英武矫健的兵校舞刀弄剑,相扑挥拳,使着十二分的力气演出诸般武技,为大人们助兴。陪席的兵卒看得技痒,也有寻个空地角力拼搏,耍起了把式。
    黄靖端着酒杯逐次给众位大人敬过酒,来到常子恒身前,又共饮了一杯,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交到他手里。
    以前并没有和黄靖有过交集,刚接过信常子恒还有些纳闷,见封面字体有些面善,便当着韩可孤的面拆开来看,不想竟是老上级古意的亲笔,不觉悲喜交加,匆匆浏览了一遍,强抑住眼泪把信递向韩可孤说“终于有了古帅的消息,末将可否明日随黄大人前往拜谒?”
    黄靖也不怕越俎代庖,连连说好。
    常子恒看着韩可孤点头,望向自己的眼神透出殷殷关切。凭这半天接触观察,常子恒从心底认同了传言中韩大人忧国忧民,是严毅宽厚的仁者,欢喜古意的抉择与自己不谋而合,果然民心向往,诚不欺人。常子恒端起酒杯,站起来向韩可孤敬酒,轻声说:“国运不整,匹夫当以黎民为重,大名杨天王、郓州李太子等几部也受女真围剿,现在正保聚山谷顽强抵抗,末将素与他们有些旧交,若韩大人不弃,常某愿亲往招抚,共投麾下效命。”
    原来,宋国境内 “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日益众多的农民破家荡产,“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比大辽国尤甚。大名府的杨天王、郓州的李太子等人竖起“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大旗,号召起
    苦难农民。杀地主、屠官僚,攻打州县,一时间使“巡、尉不敢抗,县、镇不敢守”。但终是一群只凭血勇的乌合之众,乍遇到训练有素,贯战彪悍的金军便被打得七零八落,本来想用自己的人马本钱投降大宋寻个出身靠山,可又被梁山泊宋江一伙人的结局寒了心,怕也掉进宋皇帝老儿的圈套,步上“招安”不归路。所以只好游击与崇山峻岭之间,做个土匪山霸,强自支撑。
    好比久旱逢甘露,这意外之喜让韩可孤惊喜过望,他拉住常子恒的手说:“此事若成,真是太好了!请在信中说给众位将军,可孤绝做得一视同仁,不负一切御敌效民的仁人志士,此心昭昭,日月可鉴。”
    常子恒答应安顿好这里的一应事体后就亲自快马加鞭前往杨天王等的驻扎所在,敦请他们尽早来归。
    韩可孤激动得手足微微颤抖,连杯中的酒都颠了出来也浑然不知,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