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辽末悲歌 >

第81部分

辽末悲歌-第81部分

小说: 辽末悲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坐视不顾而断了医药?人同此心,事同此理,我这也是在竭尽这份忠孝的心思。虽然人事抵不过天命,但总好过亏了良心。”如今想想,说这话也真是无奈,不过倒也算讲得透彻了,大业虽不成,但自己的心意己尽,力量也竭,一切都是天意难违,自已唯余一死以彰青史了。
    哎!只可惜了狗儿这么一条大好的汉子,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又先于枉死了,连个像样的葬礼都没有——
    再不能与长风、高岭把酒长歌,再不能观关东、之民擂台武试,再不能和抗剌、平之吟诗论道——都是此生的遗憾,想想韩氏一门唯余与世的儿子,这些年关心得太少,竟未及给他张罗个暖心的媳妇儿——哎!儿孙自有儿孙福。但愿他平安一生吧!
    一段段,一出出,回忆着过往的一些人和事。往日如烟,不由得让韩可孤渐渐想开了,一时间大彻大悟,顿时觉得无挂无碍,一了百了,身子跟着也轻快了不少,安安静静躺在床上等待自己的‘大限’到来。
    笫七天,韩可孤仍然绝食,仍然未死。神志早就模糊了,魂魄恍惚就要脱离开躯壳,往天地间飘散了去——
    这里没有光,日光月光皆无,只有黑暗,很浓重很渗人的黑暗,这里仿佛只有韩可孤一个人。他支配不了自己的身体,不能动,也不敢动。人对未知的事物最是充满恐惧,韩可孤也不能例外,只就这样静静地站在黑暗里,期待着有人来,有光明来?????
    依然没有人,也依然没有光,黑暗中韩可孤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几乎没有了勇气等下去,他感觉自己马上就崩溃了——恰在这时,有个声音忽然就在灵魂深处响起来,飘飘渺渺的依稀是在呼唤他的名字,一声挨着一声,轻缓却执拗,接着他感觉到有一只手搭上了额头,是一只有些颤抖但很温暖的手,但他竟迟迟不敢睁眼,那声音却又不停而坚定地催得他不能不撩开了眼帘,然后他就看到了恩芬的面孔,—副透着焦急又怜惜的面孔。
    韩可孤惨薄如尘的荧荧生命开始逐渐聚拢回归,浑浊的眸子里映着这张脸庞,脸庞上的那种表情让他忽然感到心上似乎扎进了一根针,很疼很疼,竟刺激得身上居然生出了点儿力气,他不胜其烦地拚上这丝气力道:“休要再说什么!你金国里还怕少了二姓奴才么”之后,他只勉强看见恩芬长揖及地向自己施了一礼,就晕眩了过去。等再次苏醒过来的时候,室里已经没有其它人,他觉出唇上有些湿润,嗓子里火烧火燎的疼痛也缓解了,难得身上又有了些力气,这次又与突然激发出来的力量有些不同,好像是存在在骨头里,能够持久的样子。
    略一思忖,他明白了,这是恩芬怕自己被生生饿死渴死,在昏迷的时候强行灌食了些清水,再看见旁边供桌上的菜食显然比平日丰盛许多,炕头上平平整整摆放着一套崭新的辽人常服。
    韩可孤咧了咧嘴,看来自己的生命终于要到此为止了。在金国人这里可没有送断头饭的习惯,这一定是恩芬害怕自己空着肚子上路,到阴间做了饿死鬼呀!只是不知他会用什么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是砍头,是腰斩,还是车裂?
    这个问题韩可孤只略一纠结被放下了,人死如灯灭,即然都是结束生命,谁又会在乎用什么方式呢?即使是饿死渴死不也一样是死吗?不过对恩芬的用心他还是感激的。努力伸过手去摸那件左衽窄袖的新袍子,淡青如翡,颜色很好看,忽然就想到少年时候偎依在母亲身边看她给自己缝补撕破的小袄。一缕黑发从额头垂下来了,遮住她美丽的脸颊,母亲就用捏着针的手向上划了划,把它挑到不再遮挡视线,然后将补丁铺展在破洞的地方,左一针,右一针地缀上去。母亲的手艺很好的,做出的针脚很细腻;若不仔细看都不会看得出来。
    这一忽过去了多少年啦,每想到那时情形尤历历在目,暖心暖肺的让人难以自拔,几年前北安州里一族的人受自己连累,被群虏进了金营,母亲大人为了成全自己忠义,毅然决然自尽而亡,韩可孤每念及此心中就不由潸然,心痛如绞。不过此时却释然了,马上便也过到那边去,正好拿出全部精力心思竭尽孝道,以弥补生前亏欠。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一节
  更新时间:7…29 18:19:18 本章字数:2455

    韩可孤努力几次想让自己扶着墙站起来,但实在力不从心。这时,一名满脸愁苦的老僧悄然推门而入,向韩可孤合什稽首问安。韩可孤认得,这正是那位每日空给自己送水送饭的大和尚。韩可孤素来尊重方外之人,认为他们具有一副悯爱众生的慈悲心肠,挣扎着向他点点头说:“有劳大师付这几日的照顾。”那僧人连忙又稽首道:“是恩大老爷的安排,小僧不敢居功!”
    韩可孤没力气纠缠这些细节,缓了缓气接着道:“烦劳大师,能否为可孤取一勺附近吐里根河的水来,我饮了好上路。”僧人早知道韩可孤死期已定,这番过来就是受了恩芬的差遣,来送韩可孤最后一程。出家人心肠软,他已经哽咽住,说:“寺中井水清澈甘沥,大人尽可放心饮用。”
    “此间水虽然看着清澈,却被女真人污秽了,可孤不愿在临死前脏了肚肠。吐里根河归流渤海,途过北安,多少能有一些我家乡的味道。”
    僧人听得嘴唇颤抖,一脸羞愧之色,连连应声去了。
    韩可孤强挣着抬起手把蓬松散乱的头发捋了捋,挽将起来,欲换上恩芬送来的那套新服,但想想又放弃了,只把穿着的这身掸了掸上面的积尘和褶皱,然后阖目积蕴精神。
    不大的功夫,僧人急怆怆回来,果然捧着一钵清水。韩可孤双手接过来,也不答谢,低头就钵便饮,冰冷的河水泌得牙床发疼也顾不得。只感到如受甘霖,五脏六腑爽快到了极点,头立时便不昏沉了,只有太阳穴隐隐有些发胀。
    饮足了水,身子添了些力气,韩可孤支撑着自己扶墙站起来。略喘几口粗气,他就要往僧房外走,才起步却踉踉跄跄要倒,僧人急忙上前搀住,韩可孤半倚着他,才蹒跚成行。
    出了门才知道天正下着蒙蒙的脓包小雨,黏黏稠稠如丝如缕,仿佛也有戚戚之事,哀伤婉绝泣泪难止。四下一片昏暗,远山近树,败蒿腐草,在雨雾中泛出点点片片或深或浅的灰白颜色,如垂素挂缟。韩可孤一直都很纳闷,现在的天为什么不如自己小时候看的那样晴透,总是阴沉沉着,浓云如怨如诉,滔滔不绝?
    几个负责看守的金兵早就接到了监死的命令,正等得不耐烦,见韩可孤终于走出门来,急忙拥过来。韩可孤并不搭理,只自顾把胳膊搭住僧人的肩膀,缓慢前行。
    兵士们面面相觑,之前受过恩芬严令,他们只有监视之责,不让伤着死前的韩可孤分毫,便不敢靠近,唯恐惹恼了他,做出什么非凡举动,只好默默让他前行,自己们远远跟定。
    韩可孤沿着崎岖曲折的山径费力地走着,他走路的姿势很别扭,步伐不能如正常人一样,步赶住步踏着走,只能左脚先缓缓迈出去,再把右脚慢慢贴住地皮拖上来,每一步都迈得很艰苦。也幸亏这庙建在了半山中,往下都是缓坡,不然真要寸步难行了。他的脸上似笑非笑与大和尚说话儿,其实完全是出于一惯的对人尊重,虽然嘴角微微上扬,但仔细看,一定可以看出笑容中除了无尽的疲惫,还带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和无可奈何的悲洇。毕竟他是韩可孤,虽然表面上看似斟破了生死,但终究不如蔡高岭率直,更比不了李长风的洒脱。
    脓包雨很冷也很黏,飒飒而坠。天地间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萧索凄凉之意。山路更增加了几分泥泞,很不好走,韩可孤走得非常吃力,眉宇间都透出了沉痛和疲惫,僧人架住他的肩膀走在侧面,时而好奇地偷偷瞥他一眼。一个人经历了七日夜水米不粘的痛苦,按说所有的精、气、神都该泯灭怠尽了。可明明此时是白昼,虽然山风侵体,阴雨袭身,但看韩可孤的一双眼晴恍如看到的是暗夜中两颗最明最亮的星星,他想不明白,这个憔悴到极点的柔弱身体,明明看来有一股稍大的风就能刮倒,但那一双眼却如何就能放射出这么炯炯的神采来?
    雨花洒落在韩可孤的发际眉梢,衣服也洇湿了,僧人想帮忙去掸,却又不敢。他不知道韩可孤冷不冷,但他可是很冷,这种冷并非全是源于这雨浓的天气,而是觉得有一股寒意自心底发出来,直冻到了他的骨髓里。
    渐渐雨势歇住,风也停了,他二人此时己经下到了山脚。除了身后远处几个金兵追随着,再不见一个人影,僧人看向荒甸子里零零星星长着的几墩荆柴散榆,都是犬牙交错的模样,彷佛正等着择人而噬。整片天地宛如坟场般死寂,充满了一种足以冻结一切生命的死气,风和雨似乎都是被冻死了。
    他机伶伶打了个寒噤,把挎在脖子上的韩可孤的胳膊又紧了紧,两个人更凑近了些,他小声说:“适前贫僧恳求恩大老爷,让他允让大人从山上寻条路——走——。”
    韩可孤出门不久便从僧人的口中得知了恩芬给自己安排的死路,是要淹死在山下不远处的大河。这时又听到他这么一说,不禁诧异地问:“哦,难不成死在哪里还有着甚么讲究不成?”
    僧人压低声音道:“大人是獬豸神兽下凡,有满天的仙佛保佑,出云不碍。那年从郭撑子山百丈崖头一跃而下,不是就未伤分毫吗?”
    韩可孤这才恍然大悟,真有些哭笑不得,但仍然被这份心思所感动,用力抚了抚他的肩膀表示谢意,随之好奇之心也被勾了起来,忍不住又问道:“那么,恩芬又是如何作的答?”
    僧人沮丧地摇一摇头,不忍答话。韩可孤看他表情不用想也知道了,一定是恩芬也知道关于自己的那个传说,害怕绝食了七天的韩可孤真就又一次腾云驾雾死里逃生,与不可能处生出可能来吧!——
    确实,无论是抹脖子上吊还是跳崖头,陆地上的种种死法都要比投河来得好。人入水浸泡之后,尸体一定会变得浮胀难堪,难能斟辩出面目。即然都是一死,为何不给他死后留下一副完全的颜面呢?和尚的想法很好,奈何恩芬实在不敢同意,韩可孤绝食不降的消息传到宗瀚那里,宗大元帅见事不能契,即着令就地格杀之,以免生后患。恩芬虽然身在金营,却不知为什么,就是觉得与韩可孤投缘,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惺惺相惜无关风月吧!所以他不愿韩可孤分尸刀下,又对他的一些传说有所顾虑,才苦思冥想出了这么一个让他离山入水的自尽法子。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二节
  更新时间:7…29 18:19:20 本章字数:2254

    韩可孤觉得可笑,死在恩芬手中的人何止万千,他居然还会如此迷信,真是想不到????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想,又走出了一段,见金兵仍然远远缒着,没有靠近跟前,那僧人又小声道:“大人还不知吧?那刘升合同全族与标下亲信五百余人,在前日尽被金兵斩了首级。”声音虽轻却带着一股解气解恨的意昧,很有失出家人的慈悲胸怀。
    “怎么?他不是真心投降的吗?”韩可孤为之一愕。
    “听说这几日乡军拚命,把金兵杀得太狠了。找不到出气的地方,便把一股火都烧到了他的头上——”
    韩可孤点头未语,也许是人之将死,其心亦软,他觉得刘升那厮固然可恨,但他的家人却受的无枉之灾。正是一人失足,祸遗全家呀!过了好一阵才自言自语道:“人生自古谁无死!任是谁都逃不过的,无非早晚而已——”
    复又向前走,才几步,韩可孤忽然想起一事,开口问道:“大师付可知书否?”
    “未出家时曾读过几日学堂,还算粗粗通一点儿文墨。”
    “可孤几日前作了首绝命诗,就写在这衣襟上,烦劳大师付代为收藏。若遇到机缘时,请转交给我儿韩炜,或者李长风、蔡高岭等乡军军府将领都可,学生感激不尽!”说着话就要脱离开身子行礼。
    僧人慌忙抱住他连声答应,两个人相让了一回又继续走,韩可孤在他的帮助下撕下那幅血书着绝笔的朝袍襟衬里子,僧人立即塞到僧衣的大袖之中藏起来。
    走得虽慢,路也难行,但终究还是有到尽头的时候,就如人无论活得多久,也逃脱不了死亡一样。韩可孤在僧人的搀扶下艰难地走过崎岖曲折的山径和蜿蜒泥泞的野路,最终到了水流粼粼的吐里根河边。
    吐里根河的河床很广,水花荡荡却不泛滥,只逶迤着淙淙流向远方。韩可孤四下张望,见再向右行约摸四五十步是一个积年迥流冲刷出来的滩坡,地势很宽敞,上边还生长着一棵老榆树,虽然不是很高,叶子也早被风吹落了,但光秃秃的杈条抻得很开,虬龙盘节斜指苍天,想来到了发叶的季节,留荫一定很广。最难得是这里的水势看起来很幽深,可以痛快地把身子一扎到底,省得还要淌过冰凉的浅水再往深处去。韩可孤让僧人把自己扶到临河的一块突兀而出的青石上坐下来,满意地拍了拍被经年河水冲刷得非常平滑的石面说:“便是在这里吧!”
    风又渐起,老榆树的干枝颤颤巍巍抖动,发出咔哧咔哧的悲响,败草被冻僵在地表上不能做一丝起伏,?????天色如雾,阴意仍浓。僧人挖空心思,想着好歹说几句安慰的话儿,却张不开嘴。他不敢面对韩可孤的脸,只能低头瞧着自己的脚尖苦闷,
    韩可孤再没有说一句话,依旧是一副浅浅的笑容,脸色却苍白得就像是远近草梢树头挂满的冻霜。他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动也不动,宛如同身下冰凉的石头交融在一起,化成一尊永恒的石像。
    风刮过他的脸,把一头花发卷得飞飞扬扬,他仍然没有动,甚至连眼都没有眨。天又濛涔起来,有雨点偶尔落下,一滴、两滴、三滴?????虽然稀稀拉拉,但比刚才所下的点子要大一些,也更黏一些,似乎有变成雪的迹象。韩可孤的湿衣贴在身上,愈发显得瘦削单薄。表情依然没有变化,眼睛同样隐着光彩。僧人不由自主跪到了泞湿的滩涂上,他看着他,仿佛心被撕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