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杜月笙传 >

第119部分

杜月笙传-第119部分

小说: 杜月笙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笔数对。

吴开先将此一战场所获致的重大胜利,归功于两个人。其一是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孔祥熙,孔祥熙和沪上金融工商巨子素有渊源,他实施废两改元、法币政策的成功,使得民国二十二年以至抗战之前那一段时期,全国工商经济在破产的边缘,起死回生般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孔氏财政政策的成功,挽救了上海的工商金融业者,尚且使他们陆续建立了新的事业,这许多大亨饮水思源,对此祥熙极有好感,而且衷心敬服。吴开先为上海统一委员会的工作经常往返于沪渝之间,每一次他上海,此祥熙必定托他带十几封信,分致那些滞留上海的大亨们,谆谆鼓励,殷切慰问,最勖勉他们坚定立场,不跟敌伪往来,并且许以抗战胜利以后,中央必定一体保护,这些信情词恳切,使陷区金融工商业者和中央的关系,从未中断。

孔祥熙每次写好了私函,杜月笙便以友谊身份,不时利用他的秘密电台,向上海大亨们再三致意,请他们一应事宜,悉遵孔院长的指示办理,至于如何才能与中央的财金政策配合?杜月笙老实不客气,他常常有「详为陈明」的电报拍到上海。所以吴开先强调的说:杜月笙是此一战争的第二位大功臣。

一系列的战时工业,在西南大后方次第建立,这是长期抗战生产战线最重要的一环关系抗战前途至为重大,此一任重道远的工作由资源委员会执行。资源委员会在大后方设立了很多工厂,当时我国所有的海岸线全被日军封锁,因此机器厂房尽可七拼八凑,唯有熟手的专业工人着实难求,当时有人提出:要找熟手专业工人,唯一的路道是到上海挖。中央将此一任务交给统一工作委员会杜月笙立电上海吴开先,自己则尽力协助,并且交代了他该去找谁找谁。吴开先很顺利的寻到上海总工会地下负责人周学湘。周学湘是上海工运的老前辈,跟陆京士、朱学范等人在劳工界的地位相伯仲,周学湘在二十七年秋天由浙东回上海,业已组成半秘密性质的「工人协力会」,集合爱国工人,共为抗战效力。当吴开先找到了周学湘时,周学湘业已奉到杜月笙的通知,他乃利用「工人协力会」这个机构,秘密招徕了数百名志切报国的专业熟练工人,机器、纺织、造纸各业各大有人在。为了护送这数百熟手工人脱离上海,辗转而赴西南,杜月笙下一道命令,恒社社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务必全体出动,数百工人从二十九年夏天开始,分水陆两路,由恒社社员设法护送。陆路是由上海经杭州、绍与、金华、沿浙赣铁路、萍乡铁路而江西、湖南,再穿山越岭的经黔入川。水路则自上海乘船赴港,然后由杜月笙派人一一送入内此一计划的完成,对于战时生产,抗战前途,实

有极大之贡献。

高陶事件轰动世界

当吴开先在上海和敌伪从事尖锐斗争,徐采丞充份利用其天时地利与「人和」,成为杜月笙在上海的方面大将,为了许多机密任务,他经常往来于上海香港间。二十八年十月,徐采丞方自香港回了上海,不两天,杜月笙照例下午过海去告罗士打会客办公,他正和翁左青、胡叙五商议事情,猛一抬头,看见徐采神色匆匆的推门进来,愕一愕问

「你不是刚刚回去的吗?怎么又……」

「有一件紧急大事,」徐采定下来回答:「不得不原船赶来香港。」

「什么紧急大事?」杜月笙急急的问。

徐采丞先不答,从怀中掏出一张字条递给杜月笙。杜月笙接过来看时,见字条上只有九个字:

「高决反正速向渝洽。」

「高───是否高宗武?

「是的。」

「这张字条是谁写的?」

「是黄溯初先生请徐寄庼写的。」

「黄溯初是那一位?」

「他是老进步党,梁启超财政经济方面的智囊,又是老日本留学生,跟东洋人关系很深,从前当过国会议员,抗战之前前做过生意,因为经营失败,跑到日本去隐居。他是高宗武的老长辈,高宗武从读书到做官,得到黄溯初的帮助很多。」

「采丞兄,阿是你认得这位黄先生?」

「不,黄先生是徐寄庼的同乡友好。」

搔搔头,杜月笙大惑不解的问:「这件大事,怎么会落到我们头上来的?」

于是,徐采丞一五一十源源本本的说了,此次他方回上海,刚刚到家,从寄庼便登门拜访,告诉他说:高宗武以外交部亚洲司长的身份,起先驻港从事情报工作,他一向抱着「和平救国」的大愿,又因为日本前首相犬养毅的儿子大养健,跟他是日本帝大时代的同学。犬养健在日本情报「梅」机关非常活跃,因此种种缘故,高宗武方始成了汪精卫与日方之间的穿针引线人。

「这个人我晓得,」杜月笙打断了他的话说:

「前些时香港华侨日报登过一条消息,隐隐的指高宗武来往上海香港,是在秘密从事谋和。高宗武看了大不开心,扬言要告华侨日报华侨日报的朋友托我出面调解,我叫人去跟高宗武说了,这位友很落槛,一口答应看我面子,打消原意。」

「杜先生和高宗武之间还有这一层关系,那就更好了,」徐采丞欣然的说,又道:「高宗武后来跟汪精卫到了上海,一直都是负责办交涉的重要人物,但是不久他到东京,近卫首相把『中日密约』开出来,他一谈之下,发现东洋人所谓的『和约』要比二十一条还狠。假使签订了这项『和约』的话,那么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都要断送,为此他觉得彷徨苦闷,于是他跑到长崎晓滨村,找到了他的父执黄溯初,向他讨教。」

「是黄溯初教高宗武反正的?」

「高宗武自己早有这个意思,」徐采丞答道:

「据黄先生说:高宗武认为他所从事的是和平救国工作,决不是卖国求荣。黄先生高过鼓励他,点醒他,答应帮他的忙,代他设法向重庆方面接洽。」

但是,黄溯初因为自己是进步党人的关系,他对国民党不无偏见,他在长崎和高宗武相约,高宗武回沪不久他也到了上海。徐寄庼和黄溯初是同乡友好,黄溯初便去找到了徐寄庼,一席密谈,未后提起如何安排高宗武反正,要使他平安逃出上海,又得保证国民政府不咎既往,许他将功折罪。徐寄庼一听之下,当即说道:

「你要找这么样的一个人,要未只有杜月笙。」

黄溯初说杜月笙我虽然并不认得,但是这个人行侠侠仗义,一言九鼎,却是有口皆碑无人不知;他能答应承揽这一件事,我便放心。

杜月笙听徐采丞说到这里,岔嘴问道:

「高宗武是实责办理日汪交涉的人,他若反正,那么,汪精卫跟日本人订的密约内容,是不是可以带得出来,公诸于世呢?

徐采丞断然的说:

「那当然没有问题。」

于是,杜月笙矍然而起,双手一拍,眉飞色舞的高声说道:「采丞兄,这件事情关系抗战前途,国家大局,确实值得一试。你便在香港住两天(炫*书*网…整*理*提*供),我乘最近一班飞机到重庆我要去见蒋委员长,当面向他报告。」

时在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五日,杜月笙自香港直飞重庆,晋谒蒋委员长,请示高宗武反正事宜,应该如何处理?

敌机追逐从此得病

杜月笙谒见委员长,系由张群负责联络,陪同晋谒,他得到委员长的指示,从速反港,秘密进行。当下他十分振奋,搭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与冲冲的离开重庆,回香港去。

讵料,他所撘乘的这一架飞机,飞到半路竟碰到日本军机扫射追逐,飞机师为了保全飞机和旅客的生命,拼命盘旋攀高,他要逃脱敌机的轰击。民航机逃,敌机则紧随不舍,当年的民航机既没有空气调节,又缺乏舒适安全的个种设备,杜月笙在飞机上,一时但感到天旋地转,金星四迸,身子猛烈的摇来晃去,时下时上,鹘起翻飞,转得他得晕眼花,几乎昏厥。最后,飞机爬升到八千公尺的高度,机上不备氧气,而高空空气稀薄,杜月笙呼吸艰难,几度窒息,撑到后来实在受不了,他便眼睛一闭,爽性等死。

天幸见,敌机追逐到八千公尺以上的高度,眼看民航机驾驶员翻腾揉升,技术着实高明得很,再追下去,必然是徒劳无功,枉费心机,于是便在志不得逞之后,一个转弯,飞开去了。敌机放弃了目标,这一飞机人才算是拣回了性命,然而,杜月笙却特别的惨,他喘息不止,坐不下去,唯有躺在飞机上,一路到香港。

香港杜公馆的家人亲友门生弟子,都在启德机场伫望杜月笙自渝返来,大家谈谈笑笑,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有人高声的一喊:

「弗对呀,辰光已经过了,怎么飞机还没有到呢?」

一句话,提醒了大家,派人到航空公司去问,航空公司的职员唯有苦笑,事实上是他们已经得到客机遭加本军机攻击的消息,但为免得引起骚得与不安,他们奉命向接机者保守秘密。

时间越过越久,翘首北望,依然不见飞机的影踪,杜门中人更着急了,有人议论纷纭,有人写窃私语,终于,机场中人起耳语运动,纷纷口耳相传,客机受到敌机的袭击,却是苍天庇佑,赖驾驶员的技术优良,刻已摆脱敌机,毫发无伤,正向启德机场飞航。

方在对手称庆,喊声:「阿弥陀佛!」航空公司的职员,又是神情严肃,紧张仓皇,他们来寻接杜月笙的人,劈头便说:

「杜月笙先生在高空体力不支,据飞机师的通知,需要准备担架。」

众人方在欢喜的一颗心,又齐齐的往下一沉,连忙找到机场医护室,寻了两个抬担架的工友,飞机一到,便抢先冲上飞机,把急喘喘咻咻,无法起立的杜月笙抬下飞机来。

这便是使杜月笙烦恼痛苦十二年,严重损及他的健康,最后终于在六四之年难免一死气喘病之由来。他在那次敌机袭击中逃出了性命,却换来一副百病丛生,经常不适的身体。

在担架上被抬回家中,庞京周给他吃药,紧急救治,亲友弟子忙得团团乱转,好不容易使杜月笙喘过气来了,他脸色苍白,挥挥手说:

「你们都出去,请采丞兄留下来。」

在病榻上欠起身躯,他跟徐采丞说:「请你即刻回上海,代我办到两件事体。第一、请黄溯初先生火速来香港,跟我当面接洽。第二、转告万墨林他们,祇要高宗武说声走,便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把化和他的家眷,平安无事的先送到香港来。」

徐采丞是在第二天动的身,他回上海,不上十天,黄溯初首先飘然南来。杜月笙大病方愈,亲往迎迓,为了安全保密,就请黄溯初在杜公馆下榻。

高宗武的一笔赈,都在黄溯初的肚皮里,于是黄溯初和杜月笙促膝密谈,他把高宗武三度赴日的种种经过,中日密约的要点,逐条逐项,向杜月笙一一细说杜月笙晈文嚼字,坦然的说这实在太多了,一下子难以记得住。于是黄溯初哈哈大笑,亲笔给他写了一份报告要略,杜月笙欢欢喜喜的双手接过,他眉飞色舞的说:

「我明天再搭飞机到重庆去。」

姚氏夫人见杜月笙连日忙碌紧张,飞重庆又飞出了气喘毛病,她心中灼急,又不晓得他究竟忙的是什么事情?那日听说杜月笙才隔十天又要飞重庆,她实在担心得很,便向杜月笙苦劝:

「坐飞机未免太危 3ǔωω。cōm险了,这一回,您就走河内、昆明,走陆路去,好吗?

「不好!」杜月笙打着戏腔,告诉她说:

「我此刻恨不能身插双翅,破空而去哩!走陆路,那又得十天半个月,怎么来得及啊!」

高宗武盗宓密约全文

冒险二度飞渝,便带了庞京周医生同行,以防万一。这一趟总算托天之奉,安安稳稳到了重庆,委员长即刻传见,杜月笙报告既毕,委员长便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杜月笙,请他设法转交高宗武。杜月笙得了委员长的亲笔函件,心知大事已谐,当前最要紧的还是迅速采取行动,免得贻误时机,一看错,满盘输,他肩胛上的担子着实沉重。

第二天便飞回香港,委员长亲笔信交给稳妥可靠的人,秘密携往上海。接下来,便是整日引颈翘望,苦等高宗武安然南来。黄溯初也住在杜公馆苦苦等候,杜月笙长日陪伴佳宾,好在黄溯初见多识广,为人又很风趣,天大的事搁在心上,他也是从容自在,谈笑风生。杜月笙黄溯初那边获益不少,杜公馆上下人等,虽然并不清楚黄老先生的身份,却是人人对也尊重而又亲近,谁都喜欢听他聊天,畅谈国家前途,天下大势。

由于敌伪方面戒备森严,防范紧密,徐采为丞发动杜门中留在上海的人,要想营救高宗武安然脱险,确实很不简单。还有一层,则由于日汪之间的「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谈判,是在十二月二十九日完成,签字仪式,列订在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举行,高宗武决心等密约签订过后,再盗出原本,献诸中央,揭破汪精卫等卖国的勾当。所以,他到元月四

日方始成行,行前,他又救出了正有生命危 3ǔωω。cōm险的陶希圣。

汪精卫举行「伪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新成立的中央党部,先行设置的机构只有外交、宣传和警卫三个「部」,当时推定的「外交部长」是汪精卫自兼,「警卫主任」周佛海,副主任李士群、丁默村,宣传「部长」一席,即由陶希圣充任。

「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开始谈判,陶希圣一看日方提出的条件,日人全面控制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他们把中国划分为「满洲国」、「蒙疆自治政府」、「华北」、「华中」和「华南」五种地带,而把海南岛和台湾一般列为日本的军事基地。五大地带不曾包括外蒙、新疆、西南和西北,以及西藏,那便是说,日苏业已有所勾结,他们要共同瓜分中国。陶希圣认为,像这样「白纸写上黑字」,,要借中国人之手去签署,这件事是一断不可能的」,因此他拒绝签字于中日密约,一面称病不出,一面暗中策划如何出走

陶希圣的态度已使汪精卫、周佛海等大起疑忌,二十九年元旦前后,便有秘密通知陶希圣,说是本士群、丁默村主持的汪伪特务机关极斯斐非路七十六号,正在计划刺杀他,陶希圣两夫妇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