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杜月笙传 >

第150部分

杜月笙传-第150部分

小说: 杜月笙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宝暄先生兴办江苏文化事业公司,我帮两亿的忙,铜钿末算大达一亿,大通一亿。」

汪宝暄论杜月笙,推许他是「有史以来,厥为民间第一人」,「前所未见,后亦无有」。汪宝暄提起几件为他所知的杜月笙轶事,他说在抗战初起,日军来势汹汹,法国驻沪总领事怯于日军凶焰,曾有放弃租界,撤走侨民,下旗返国之议。事为杜月笙所知,他立刻趋访法国总领事,理直气壮的说:

「你们要放弃法租界,很好。我请你们法国人撤退,但是我要你们把武器留下来,交给我,从此法租界归我杜月笙把守。」

激将法,果然奏效,法国驻沪官员,从此不敢再提撤退的话。

抗战时期,汪宝暄在第三战区担任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将委员,这位出身复旦与巴黎大学,我国著名的市政专家,当年曾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麾下的党政经三大将之一,他在三战区主持党务,与负责政治的李寿雍,主管经济的赵棣华,同为三战区的重要核心人物。

和洪兰友关系密切的汪宝暄,回忆胜利前夕,戴笠、梅乐斯、杜月笙联袂自重庆辗转抵达淳安,当「三人行」一入第三战区辖境,沿途俱由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派人护送,尤其是在安徽广德所谓阴阳地界,交换情报,策动伪军,杜月笙实已发挥其个人的最大作用。

抑且,当胜利来临,国军尚未开抵京沪一带杜月笙凭恃其个人的声望,与乎所掌握的羣众力量,居然能够稳定上海局面,阻遏日军及共党的阴谋破坏,使国军得以顺利接收黄浦滩。汪宝暄又说:在上海被日军侵占期间,从事地下工作制裁敌伪汉奸,一切冒险犯难的事都归杜月笙手下办,而把一笔笔的功劳账记在吴绍澍的头上,这等于说是杜月笙的支票簿交给吴绍澍,任由他开。杜月笙胜利还乡,照说吴绍澍应该给他盛大热烈的欢迎,然而吴绍澍竟恩将仇报,滥施打击,汪宝暄认为吴绍澍太不应该,而杜月笙之受此冷落,徒为亲者所痛而仇者所快,他被吴绍澍压抑的那一段时期,是为杜月笙生平最苦闷的一个阶段

衔头开来共七十个

上海金融工商界一致拥护杜月笙,是因为杜月笙经过八年抗战资本更雄厚了,条件更充份了,他交游更广,干部更多,于是杜月笙比战前更值得为工商界人所利用,所依靠,他们遇有困难,唯有杜月笙能给他们一力肩挑,环顾宇内,他们找不到如杜月笙这种十项全能,无所不屈的大保镳。

当选中国第一任「全国棉纺织业公会」理事长,算是杜月笙一年不鸣,一鸣惊人的优异表现,有此一幕,上海工商界人晓得杜月笙有意复出,于是劝进拥戴者流络绎于途,杜月笙乃以「绍兴师爷」骆清华为智囊,恒社一千子弟为中坚,展开了他凌厉无比的发展攻势,对于上海官府以外的一应公私机构,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在短短的一两年间,使他所拥有的煌煌头衔,多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大略的为杜月笙分门别类,列举他一生最盛时期的显赫职衔一、公职

行宪国民大会代表(曾当选主席团)上海市参议员(当选第一任议长,旋卽辞让)上海市商会常务监察(徐寄庼任会长,骆清华、王先青任常务理事。)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自抗战前担任以迄当时)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上海南区救火联合会理事长上海市工业会筹备主任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会长浦东同乡会常务理事二、教育

正始中学创办人中华职业教育社董事复旦大学校董上海法学院校董三、文化

申报董事长(由潘公展任社长)商报董事长(由骆清华任社长)

新闻报常务董事中央日报常务董事世界书局代董事长大东书局主席董事东方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设有经济通讯社、图书馆、东方书局、印刷所等单位。)中华书局董事四、金融

上海市银行公会理事中国银行董事交通银行董事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中汇银行董事长浦东银行董事长国信银行董事长亚东银行董事长五、交通

全国轮船业公会理事长上海市轮船公会理事长招商局理事民主实业公司董事上海市轮渡公司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大通轮船公司董事长裕中轮船公司董事长复兴轮船公司董事长六、纺织

全国棉纺织业公会理事长

荣丰纱厂董事长(总经理是章荣初)大丰纱厂董事长恒大纱厂董事长沙市纱厂董事长中国纺织公司董事长华丰织布厂董事长利秦纺织公司董事长西北毛纺织厂董事长七、面粉

全国面粉业公会理事长第四区面粉业公会理事长华丰面粉厂董事长八、造纸

华丰造纸厂董事长民丰造纸厂董事长云丰造纸厂董事九、渔业

上海鱼市场理事长(总经理唐承宗)中华水产公司副主任委员洽茂冷气公司董事长十、证券

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十一、贸易

中华贸易公司董事长(在上海复业)通济贸易公司董事长(在上海复业)

扬子贸易公司董事长嘉陵贸易公司董事长十二、公用事业

华商电气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十三、国货工业

大中华橡胶厂董事长新华玻璃厂董事长

永兴化学工业社董事长亚浦耳电气厂常务董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董事香港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十四、茶业

中国茶业公司董事长十五、水菓

上海水菓业公会理事长(因为杜月笙是水菓行学徒出身,上海水菓业者引以为荣,一致拥戴他当公会理事长,杜月笙则缅怀当年,欣然接受。)

以上列举杜月笙的职衔共七十个,其中计董事长三十四,理事长十,常务董事三,董事九,会长二,副会长一,校董二、常务理事一、理事二,代表、参议员、常务监察、筹备主任、创办人、副主任委员各一。全部职衔都印在名片上,卽使字体缩小为七号,也得比普通名片加大四倍方始印得下。

面粉易煤乃得撤退

七十个衔头多一半是恒社子弟,乃至各界朋友恭恭敬敬送上门来,请他就任的,一部份属于他自己的事业,至于若干公职,那就多少要费点气力,纔能手到擒来。例如战后三大全国性公会团体,「棉纺织」获选经过已如前述,「棉纺织公会」成立后他使奚玉书为秘书长,以汪竹一副之。而其后连续当选的全国轮船业公会理事长和全国面粉业公会理事长,都是地位极关重要的位置。因为这两业拥有深厚的实力,堪谓在工商界有举足轻重之势,其间如全国船联会发起重组之初,天津、青岛、武汉、上海、广州、重庆等埠如徐学禹、卢作孚、徐克诚等,在航业界的资望与力量,也不在小,唯独杜月笙异军崛起,理事长爆出冷门,杜氏智囊团策划运用,功不可没。而自三十五年九月杜月笙膺选之后,他用虞洽卿三北公司的协理,纽约大学法学博士沈琪为秘书长,而以杨管北、钱新之、徐学禹为常务理事,遇有重大问题,杜月笙仍然负责挑起。当三十七年以后,轮船业因运价冻结,而币值太跌,亏损太重,几乎面临停航歇业,便是杜月笙出面奔走,力请行政院、交通部调整原则,尤且两度贷款航业界,方使航业界免于厄难。又如民国三十八年秦皇岛煤运因战事受阻,上海燃料奇缺,大多数船只由于无煤可燃,困在黄浦滩,也是杜月笙取得政府特许,以上海的救济面粉换取秦皇岛十万吨煤,倘若没有这一着,上海沦陷前后,大部份的轮船俱将无法撤退,其后果之严重不堪想象。

全国面粉公会理事长得来尤且不易,此一战后新设的全国性公会组织,不知有多少面粉业巨子亟欲角逐,杜月笙当这个理事长,卜燮卿、王禹庆、杨管北等出力不少,膺选后他使入门弟子,恒社中坚鄂森为秘书长,鄂森是我国法学专家,曾任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胜利后他奉政府之派,赴东京参加国际法庭,担任审讯日本战犯的检察官,是报章杂志和广播中不时腾传的风头人物。

有几个重要的单位,杜月笙也留了点余地,未曾一把抓,吃通庄,而支持亲己的朋友出面,再布署自己的重要干部,加以操纵运用。例如上海市商会他推徐寄庼当理事长,配上骆清华、王先青等杜门大将。全国工业会的理事长原系吴蕴初,但是吴蕴初和杜月笙不搭骱,因此杜月笙便力捧跟自己关系亲密的刘鸿生,终于吴去刘继,达到了他的目的。

苏浙一带,沿海渔民数达两百万人,邻近上海的舟山群岛系为我国第一大渔场,上海渔业之重要,不言可喻。抗战之前杜月笙卽已着眼于此,他当过农林部渔业银团的官方理事,上海渔市场便是他一手创办的。胜利后他使唐承宗接收上海渔市场,等于恢复旧业,再组设规模庞大的洽茂冷气公司,从此两百万渔民和杜月笙息息相关,又形成一支巨大的群众力量。

杜月笙担任上海市工业会的筹备主任,亦卽「六区棉纺织公会」的前身,预作兼领「六区棉纺织公会理事长」的伏笔。因为战后中央社会部和经济部将纺织工业划分为若干区,第六区包括全上海的纺织工业,六区纺织工业允称全国实力最大者,杜月笙当然志在必得。他乃自担任六区公会筹备主任入手,为筹建六区公会新厦,都已经筹集了三千条黄金以充建筑基金,而且建筑材料也买好了,可惜战火迫近上海,六区工业会于是胎死腹中。

各项公职之中,

「上海市地方协会」不仅有历史,关系多,而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据点,杜月笙对它极其重视,所以他挽王新衡出任秘书长。杜、王合作有年,得王新衡坐镇地方协会,得心应手之外,尤可以减少他的后顾之忧,而且使「地方协会」的份量,尤见增强。

恒社子弟黄金买家

胜利复员,在大后方为抗战効力的恒社子弟,渐次返回上海,三十五年秋,恒社举行第一次会员大会,由陆京士主持,那天杜月笙一袭长衫,神情愉快,周旋于数百亲逾骨肉的子弟之间,大会是假丽都舞厅举行,会中通过许多要案,譬如集资购置一处固定社址,编印会员名册,选举理监事,加强会务等等。

这许多决议案在师生热烈支持之下,很顺利的逐一完成。头一项,在福履路购置洋房一幢,交通便利,地点适中,房屋极其宽敞雅洁,尤且饶有园林之胜,买价为黄金七百二十两,七十二根大条付出去,恒社弟兄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编印恒社社员名册,列在小册子上的杜月笙学生共为九百一十五人,明眼人一望可知人数决不止此,「杜月笙先生大事记」载有:

「……如恒社,则剏于民国二十六年,以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効忠国家为旨,经社会部立案,为各界所推崇,尤于战时贡献,成绩斑斑,八千子弟,患难相从,声应气求,遍于寰内。今亦于沪市复员,恢复总社。」

八千子弟之谓,要看怎么样个说法,如果以杜月笙旧日所收的清帮徒弟,加上黄浦滩上白相人之拜在杜月笙门下者,与绝对服从杜月笙的各路英雄好汉,那么,八千子弟这个数目可能还不止。不过,自民国十六年以来,杜月笙的行情水涨船高,他对于恒社子弟的资格审查也越来越严,同时他对于恒社子弟期望之殷、爱护之切,虽家人父子也不过如此,所谓「爱深责切」,他的苛刻要求自属无可厚非,因此往后的恒社弟子莫不是社会中坚、工商领袖,在旧人眼里多为高级智识份子,所以,恒社的实际人数,大概只在一千一二百之间未能列入名册者,多为联络中断、或者一时不明下落之故。

杜月笙一心要做「中国的杜月笙」,除了力争上游,把全国性的公会组织,择最有力量的抓在手中,造成他实质的支持者,与乎坚强稳妥的背景,此外在个人声望方面,他尤其多所致力,尽量争取。抗战胜利,国家元气经过八年抗战,实已大受斲丧,正当举国上下,放过了鞭炮方欲重整家园,埋头建设的时期,共党挟苏俄之阴助,悍然发动全面叛乱,于是狼烟四起,举国动荡不安,紧接着便是天灾人祸,相继而来,这种情况到了民国三十六年的夏天,越演越为严重,也便从这时候开始,上海几乎无月不在募款救灾,而每一次的赈灾募款,在上海也唯有杜月笙可以一诺亿万,如期达成,他把绝大部份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一件工作上面,他确曾为苦难的国家民族,作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也由于这一层关系,使他的声望急剧增高,民国三十六、七年间的杜月笙,实已成为「中国的杜月笙」了。

两广陆沉百卅余城

继苏北救济之后,两广水灾不旋踵而来,民国三十六年六月,位置在广东、广西境内的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洪水暴涨,不数日便酿成巨灾。一时灾区广达四十四个县,三水、增城、南海、顺德、高要、高明、新会一带,平地成为泽国,一片汪洋大海。广东省议会推举议员胡木兰、王苡、周陆宗、骐宦伟、沉之敬、韩汉藩赶赴京沪,呼济急赈,募款的最大目标厥在上海。

可是七天以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七日,四川成都突降大雨,蓉城又有水灾,一城之内无家可归者多达十万。七月八日四川各地大雨如注,迄不稍停,使长江水位高达六百四十二尺,川中十八县悉遭淹没,水灾之严重为近六十年所仅见,杜月笙曾经来来往往的重庆珊瑚坝机场,陆沉于滔滔巨浪之下。

诚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两广、四川水灾方兴未艾,苏北又有水灾噩耗传来,这四省三地的灾患持续将近一个夏天。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四日,新闻局长董显光报告灾况,四省水灾一发不可收拾,竟至越演越烈。在董显光报告中指出:

广东水灾:淹没七十余县,灾民四百一十五万人。

广西水灾:淹没六十二县,灾民三百另四万人。

四川水灾:淹没三十余县,灾民一百余万人。

苏北水灾:淹没十七个县,灾民五百余万人。

总计下来,四省三区共有将近一千四百万灾民,家破人亡,嗷嗷待哺,唯一的希望是全国同胞能以人溺己溺,解衣推食的心理,慷慨解囊,捐款救济,而当时全国同胞能有力量捐得出钱来的,似乎只有上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