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杜月笙传 >

第64部分

杜月笙传-第64部分

小说: 杜月笙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商公司的头脑,开始惴惴不安了。

事件发展到此一阶段,杜月笙左右的人开始劝他

「法商公司不写意,先生好歇歇了。让那些工人去跟他们闹,终久他们要让步的。先生何必夹在当中,两头不讨好。」

那一天杜月笙的心情反而很轻松,他的回答,是令人莫测高深的一句「谁说我要两面讨好的?」

第三次罢工发生以后,法商公司用偷天换日的手段,另行举出一位资方代表,杜月笙对此不甘一词,要好朋友忍不住的问他:

「你的代表资格,是法商公司取销的,还是你自家辞掉了?」

杜月笙仍然笑而不答,在顾左右而言它:

「这件事总归要到我这里来解决掉。」

事实证明他这句话决非浮夸,从十二月十六日到十九日,整整三天,新聘的资方代表和劳方代表南辕北辙,各走极端,担任调解的官方人士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接连几次「乘兴而来,不欢而散」,到了十九日的下午,法商公司的新代表;和农工商局的官员,只双驾临华格臬路杜公馆。

从这一天开始,谈判进行了十天,资方在巨大的压力下,终于应允了增加赏金、升工、减少工作时间、增添人手、普遍加薪、因公受伤工资照发。另商其它改良办法等八项优惠条件。自骄横拔扈,阴谋破坏,到横生阻挠,幡然改图。法商公司痛定思痛,除却电车罢工廿四天,营业损失不赀外,所获得的结果,唯有越拖越糟;声誉越拖越坏,条件越拖越优惠,法商公司于这一次冗长的纠葛中,精疲力竭之余,颇有悔不当初之概。

这一次罢工风潮,杜月笙谈笑晏如,纵横捭阖,处理类似事件,他的经历越来越丰富,手法越来越高明,全上海的人在给他当义务宣传员,杜月笙的金字招牌,从此跟工运搭上了线,黄浦滩上但若有工潮发生,人人都在这么说:

「倒要看看杜先生这一趟是怎么个办法?」

在杜月笙一生之中,不知道处理过多少次的罢工,更数不清有若干重大的工人运动,与他大有关联。但是其间最重要、最有价值,对于政府最有贡献,而且其本身也最曲折复波涛壮阔,最富戏剧意味的,厥为英美烟草公司的巨大工潮。

英美烟草巨大工潮

英美烟草公司,是英国人对我施行经济侵略的一大利器,从民国初年到抗战以前,我国的香烟市场,大都为英美烟草公司的天下。自上海以迄内地各省,远至西南、西北边陲,英美烟草公司的产品,可以说是无远弗届,所在多有。由于英美烟草公司获得不平等条约的保障,它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也无须乎向中国政府纳税,因此,这是个一本万利的好生意,数十年里,不知道赚了中国人多少血汗钱。

由于英美烟草公司获利之丰,无与伦比,于是,它又成为英国人对华侵略的总金库,大本营、和「投资者」。民国十六年北伐军底定京沪以前,北洋军阀的当权执政者,绝大多数受过英美烟草公司的济助和支持,如张作霖、孙传芳……辈,在英美烟草公司的账簿里,都有接受金钱接济的记载。

英美烟草公司支持过许多军阀,同时也得到许多军阀的庇护,所以,在民国十六年以前,尽管它是我国经济上的一大漏卮;但是,从来不曾有谁向它提出「照章纳税」的要求。

民国十六年六月廿二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召集各省财政人员,在南京举行中央财政会议,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决议案,便是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截然予以划分,中央所收的说归于中央,地方所收的税划归地方,从此以后,各省行政、军事人员不得截留中央的税款,或者是擅行任免财政部直辖机关的人员。

不遇,当时完全遵奉中央政令的省份有限,而北伐战事,犹在大江以北继续进行,武汉政权,还有「楼船东下」的谣言,国民政府因为交通阻隔,战乱不已,收支无法平衡,必须多方面的开辟税源,以裕库收。

另一方面,更基于「打倒列强,恢复主权」的呼声,正在全国处处,如怒潮澎湃,方兴未艾。于是,财政部长古应芬,遂在六月廿六日通令:从民国十六年七月一日起,实行统一卷烟税,废除原定的二点五出厂税以及其它附捐。

两天以后,中央政治会议函知财政部,决定从八月一日起,实行关税自主,裁撤各省厘金或通过税,入口关税除特定物品如烟酒等,依特定税则征收外,其奢侈品征百分之三十,普通品征百分之十二点五。

消息传出,国人大声喝采,因为这是恢复主权、挽回利益的先声,尤其是国人所经营的烟草业,更为之欢欣雀跃,高呼万岁,如果英美烟草公司也要照章纳税,那么,此一享有免税特权达数十年之久的烟业霸主,立将失去暴利的凭借,退到和国人所营烟业相同的平等线上,从事公平合理的竞争。

英美烟草公司得到通知,当然大起恐慌,他们摆出横蛮的姿态,扬言抗不认缴。国民政府财政部,当卽施以有力的反击;──你们抗不缴纳好罢,此后英美烟公司的产品,但出租界一步,立刻予以没收。

英美烟公司产品的销场,广达我国各地,单靠租界里面,又能销得掉几箱香烟?财政部的严正表示,使他们惶恐万分,讲究现实主义的英国人,随卽强扮笑脸,向财政部讨价还价,──他们说可否按照海关估值为计算单位?缴纳值百抽二十七点五的税率。海关估值,只有市价的四分之一,值百抽二十七点五,事实上仅为货值的百分之六点九不到。英国人太会打如意算盘了,他们妄想多少缴那么一点,让我国政府得个聊胜于无。

财政部顿时予以批驳──不准

走投无路,英美烟公司施出了杀手锏,他们在七月二十五日、二十七日两天,以税捐过重,燃煤缺乏为借口,将该公司旧有的一、二两厂,和新建立的第三厂,宣布停工两个月。

英国人的手段,非常毒辣,三丬厂一停工,首先便是八千多任务人拿不到薪水,生活着着,这八千多任务人加上他们的眷属,人数何止数万。投在社会秩序不宁,工潮纷至沓来的上海市面,无异一枚猛烈的炸弹。他们的用心,正是利用大量的失业工人,向政府请愿,藉此要挟财政部收回成命。

先是宣布停工两个月,还怕不足以引起八千多人的生活恐慌,英美烟公司不惜加速将八千工人推到饥饿的边缘,──原来民国十一年的时候,英美烟公司订过一项华人雇员储金办法,华籍雇但员服务满六个月以上,公司将在五年之内,每月拨给月薪百分之五,专户存储,满了五年,赠加一倍发给。而五年之内公司辞退雇员,也可以加发一倍。此外,在五年之间华籍雇员可以随意支取储款,但以全额的一半为限。

当时,公司一宣布停工,工人生活马上就发生问题,照道理,他们为了解决生活困难,头一步,一定会要去支领存在公司的储款,以便暂渡难关。──英国人猜准了这一点又决定拒绝履行此一储金办法。

英美烟公司的八千多任务人,果不其然,在停工消息宣布以后,纷纷向各该厂的主管提出要求:第一,他们要领取双倍的储金,第二,他们要请公司当局确定开厂复工的日期

长期置身于英国人管制之下的八千多任务人,实在是太柔顺也太好说话了,他们默默无言的接受公司无理的停工宣布,他们只要提出自己的存款,顺便问一声:什么时候再来上班?

厂方负责人说:这两点要求,他将尽快的传达给公司当局,请求核示。

公司里的英国头脑一想:凭这些工人的善良和柔顺,要叫他们扮大花脸,充武打脚色,在黄浦滩上扰乱秩序,再跑到南京去请愿,代公司要求减免税捐,那恐怕是无此可能,于是,他们便施出第二宗法宝,想逼工人们一逼。公司答复厂方,厂方转告工人:储金不得预借,连带从前订定的抚恤条例,同时宣告暂停办理。

杜月笙闻讯,大为不平,他的朋友更向他详细说明英美烟公司的阴谋,一致鼓励他为这桩大工潮化费点气力。因为,这件工潮对于国家主权和财政的前途,关系非常的重大。

杜月笙由不平之鸣,一变而精神抖擞,准备和英美烟公司的财阀展开一场恶鬪英美烟公司的八千多工友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他的关系人物,徒子徒孙。公司当局巴望工友肇事,请愿的要求还说不出口,杜月笙却已能操纵裕如,得心应手。

公司的答复刚转下来,工人们正在气恼、惶惑、疑怯和不按,一项耳语运动,在人羣中迅速的蔓延,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窃窃私语变成了愤怒的咆哮,当在场工友全都获悉了这一项秘密,他们之间有人向厂方高声的质问:

「听说公司宣布停工以后,公司里的职员还是照拿薪水,请问到底有没有这个事情?」

厂方负责人的回答,是装作哑,紧紧的闭住了嘴巴。

「大家都是在同一个公司里工作,」工人群中又有人在大声疾呼:「旣然停工,职员工友就该待遇一律,为什么职员的薪水照发,工友却连储蓄金都不许提,请问,这是什么道理?」

厂方负责人顾左右而言他。

不平则鸣,怒吼的声浪,此起彼落:

「讲讲看嘛!公司为啥要这样做?」

「职员是人,工友就不是人啦?」

「职员要吃饭,工友就该饿煞吗?」

「讲道理,讲道理!把道理讲出来!」

群情激愤,越来越凶!厂方负责人吓得逃回办公室去,当他回身紧扁室门的那一瞬间,惊天动地的英美烟公司工潮,于是爆发。

吃瘪大英一战成功

工人群中开始有人登高一呼全体工友团结一致,誓死力争,他们高喊原有工会的负责人挺身出来,代表大家,向公司当局提出三点要求,──这第一次提出的三点要求可以说是绝对的合理、合情,更是合法:

一、公司停工期间,不分职员工友,薪水一律照发

二、储蓄金应仍照前订办法,加倍发给。

三、毫无理由宣告停止的「工人抚恤养老条例」,应该卽时恢复。

工会头脑把三项要求正式通知厂方,厂方又说是立将转呈公司核覆。

卽令是暗中鼓励,如欲支持一个八千多任务人,进而影响三四万眷属生活的罢工和风潮,委实是一副沉重已极的担子,三四万人张开眼睛要吃饭,住了房子得付租钱,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岂是轻易可以挑得起来的?因此,在英美烟公司风潮初起之际,连那个以党政军三单位为后盾的工统会,都在抱持审慎的态度。他们疏导表现激烈的工友,劝他们应以大体为重,在停工期间,切勿采取暴烈手段,以免资方做为借口。

相反的,倒是杜月笙的看法比软乐观,态度也显得积极,当他的朋友忧急交并的向他警告:兹事体大,杜月笙以区区个人的地位,万万不宜插足,须防北方人讲的话:「吃不了,兜着走」,──「倘若弄巧成拙,出了事情,这么样一副千斤重担,事关三四万人的衣食,请问你杜先生如何挑法?」

「船到桥头自然直。」杜月笙声色不动,轻轻的吐出这七个字,接下来,他又详加解释:「头一项,英美烟公司的风潮,起因于英国人宣告停工,停工以后职员薪水照拿而工人不发,这才引起工友的议论和不平,将来万一饿熬了人,谁都晓得这是英国人不讲道理,欺侮劳工。怪罪不到任何人的头上。」

朋友之一,一声冷笑的说

「以杜先生的为人,凡是你所插足的事情,只怕你忍不下心睁眼看人饿煞?」

「当然不会。」杜月笙断然的承认,又道:「这就是我所要说的第二层道理了:各位试想想,黄浦滩上,中国人自己办的烟厂家数也不少吧,但是从简家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多少年来,那一家不是局处英美烟公司的压力之下,多少年来的苦心经营,也不过只能保本株守而已,从不曾听过有谁想跟英美烟公司鬪一鬪,拚一拚」

于是又有人说:

「凭什么跟人家拚呢?资金?规模?声誉?历史?人家的英美烟公司,宽宽敞敞的三丬厂,光是工人就有八千多。」

「现在倒是拚一拚的机会来了,」杜月笙深沉约一笑,说是:「各位都是吃香烟的,瘾君子都有这个感觉,不可一时无此君!英美烟公司自己要罢工两个月,香烟少出几百万箱,烟厂尽量可以停工,吃烟的却无法暂时戒掉两个月烟,买不到英美烟公司的强盗牌,红钖包、白钖包,他们可不可以买旁的牌子过瘾呢?」

「嗯,」有人(炫)恍(书)然(网)大悟:「我懂得了,杜先生,你原来是想趁此机会……」

「英国香烟独霸中国市场不少年了,」杜月笙似有不尽的感慨:「六十年风水轮流转,中国香烟也应该有个翻身的日子。」

「机会倒是很好,」又有人提醒他说:「不过,英国人也是有盘算的呵,他们宣布停工两个月,可能他们仓库里的存底,足够应付两个月的市面哩。」

「这个,」杜月笙深沉的笑笑说:「早就在我的意料之中。」

自从民国十四年上海五卅惨案,和广州沙基惨案相继发生,十五年九月初,四川万县附近英国商轮浪沉民船暨驻军船只,万县驻军将肇事轮只予以扣押,正待交涉,英国兵舰突然开炮轰击万县,引起大火,造成重大伤亡。──于是这两三年里全国各处,都激起了反英的怒潮。英美烟公司在民国十六年七月为「抗议」课税而停工,对于他们自身的利益来说,毋宁是不智已极的举措。八千多任务人不但不曾成为他们的工具,却竟反过来被利用为打击公司本身的武器,使英国对华经济侵略,受到一次最严重的致命伤

这一次抵制英货期日之持久,浪潮之广泛,应该说是政府和全民一心一德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在最前哨的上海,杜月笙确亦有不容抹煞的功劳。他决定方针最早,同时更能够把握时机,将他奇妙而深厚的影响力量,一一化为实际有力的行动一次次给予英国人重大打击。

英美烟公司工会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如李长贵、顾若锋,都和杜月笙有很深的交谊,如江南学院法学士出身的陈培德,则更是黄老板的学生。

八月一日,好几千名英美烟公司的工友,在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