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杜月笙传 >

第96部分

杜月笙传-第96部分

小说: 杜月笙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杜月笙见义勇为,邀了赈济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出面调停。起先,双方都有点意气用事,相持不下,后来,经过杜月笙苦口婆心,不折不挠,再三劝请他们不必兄弟阋墙,以免闹得两败俱伤,徒使亲痛而仇快。渐渐的,胡文虎、陈嘉庚都为他一片诚心所感动,握手言欢,并肩合作。

由于这一次大力调停,使胡文虎深蒙其益,他也是个慷慨侠义,豪迈坦爽的人物,深感大恩不报,不得心安,但是他又不敢冒昧的对杜月笙有所赠与。因而有一段时期,他到处打听,他能否做一件杜月笙乐予接受,而且大有助裨助的事情。

当时,恰值正始中学迅速扩充。善钟路的校址不敷使用,而附近又没有合适的房屋和地皮,杜月笙乃将正始的高中部,迁往靠近法租界的法华镇上。就在法华镇分校的紧邻,有一座观音寺,多出五十亩空地,杜月笙很想把它租下来,作为扩充校舍之用。

胡文虎得到消息,大喜,他有的是钱,干脆,替正始中学买下了这块地皮,兴建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然后杭不啷送给正始中学,算是他知恩图报,在向杜月笙表示谢意。

要照杜月笙的老规矩,他为人斡旋调停,事成之后,决不收取礼物或赠与,但是胡文虎这笔重礼是为捐资兴学,名义上并非送给杜月笙的,因此,他也只有很欢喜的破了一次例。──为了酬答胡文虎的盛情,他在正始中学为他塑了一座铜像

正始中学是杜月笙的终生事业之一,他为这间学校赔了无数的钱,尽了极大的力,但是,他也有值得安慰之处,在陈群殚智竭虑,鞠躬尽瘁的主持之下,正始中学一向是黄浦滩上著名的学府之一。这所学校前后办了十八年,一直到抗战胜利,大陆沦陷,方始被共产党接收。正始中学为国家造就不少的人才,而且在上海私立中学中,素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上海市举行第一、第二两届会考,都是正始中学获得第一名

邮基罢工中外轰动

民国二十一年初夏,五月间,由上海邮务工会首先发难,掀起了轰动中外的「护邮运动」,亦卽所谓的「邮基大罢工」。

幸亏有这一次邮政员工为了邮政制度和业务及其前途,慷慨激昂,据理力争,最后被迫付之于全国罢工的手段,方使我国邮政始终保持其优良的传统,稳健的作风,时至今日,仍为最健全的公用事业之一,和欧美先进国家比较,但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成立交通部,到二十一年为止,三年之间邮政局缴了八百四十二万九的盈余,还有一千二百万的存款。

但是当汪兆铭在当行政院长,陈铭枢做交通部长,陈公博当实业部长的时期,交通部不顾邮政局的财务状况,任意拨用邮政局的公帑,南京萨家湾造交通部大楼要了两百万,开办沪蓉航空拨款一百万,成立中国航空公司又支两百万,然后是欧亚航空公司开张又五十万,……虚糜邮款的结果,竟使只赚不赔的邮政局,开始有了亏累。因此交通部根据邮政局二十一年度概算营业亏空九百余万元的事实,通令全国,邮资加价,上涨的幅度,从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三百。

于是舆论哗然,各界反对,指责的炮口,对准了邮政局方面。

这一个局面,使得邮政员工为之详情汹涌,激烈抗议,为保持中华邮政的光荣传统,并巩固邮政基础,实力强大的邮务工会,推派了四名代表,到南京去向政府各部院会请愿。

他们上交通部去算账,从民国十一年到二十一年十年之间邮政局自立更生,以邮养邮,由于全体员工的努力,邮政局在增设了一万二千三百五十余处分局分所,开辟了八十五万二千六百里邮路以外,算下来还有二千三百二十万六千元的盈余,平均每年要赚二百三十二万多,谁说邮政赔了钱?为什么要利用邮政赔累的口实,遽尔提高邮资?

他们的要求很简单:暂时维持原订邮资,不要加价。

五月一日政府公布邮资加价,四代表立卽上了南京,请愿请到八日,毫无结果,尤其交通部次长陈季木态度倔傲,大打官腔,把四代表气回了上海。上海邮务工会和职工会十分愤懑,因而采取行动,他们呈文交通部,发表告各界书,公宴各界人士,说明邮政员工跟大众立场一致,反对调整邮资。十六日陈铭枢和交通部邮电司长龙达夫到了上海,他们又派代表前往晋谒,当上海邮务工会立场坚定,活动频繁,邮政大罢工卽将实现的谣诼,同时盛传沪上。于是,上海市长吴铁城,社会局长吴醒亚,和市党部主管工运人员,一致出来疏导劝阻,把陆京士、朱学范、傅德卫、张克昌等工会主要份子约去谈话。

吴铁城费尽唇舌,劝邮政工会领袖们以大局为重,疏导邮政员工愤激的情绪,切勿采取罢工的手段,陆京士他们则将员工最低限度的要求,撰为书面文件,送给吴铁城参考,同时,他们又听说中央党部电令上海市党部,必须「制止」邮政罢工,工会方面也向市党部发出了同样的公函。

暗潮汹涌,剑拔弩张,爆炸性的局面终于触发,──导火线是上海报纸五月二十日发了一条消息:交通部接获密报,有人出三万块钱,贿买邮工罢工!这条新闻注销,无异一枚炸弹,邮政员工认为这是侮辱,他们愤不可抑,七嘴八舌的一吵,终于决定罢工了。

罢工从五月二十二日上午五点钟开始,邮务工会发表宣言,向全国同胞说明他们罢工的动机,仅祇为了巩固邮基,使邮政业务正常发展,为民服务。他们的行动纯粹基于爱护邮政、爱护国家的心理,跟谋取工人自身利益的罢工不可同日而语。

罢工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一、裁并邮汇局,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二、停止航空公司一切津贴。三、维持邮政人事制度,除局长一人由交通部委派。副局长以次员工必须经过邮政考试。四、以邮养邮,会计独立。

这四项目的,都是在为巩固邮基、改善业务着想,照说,应该由官方有所构想而予以提出。如今反而成了员工要求改进,提出四大方案,官方不准,于是邮工罢工,倒因为果,本末易置,简直是个大笑话。

陆京士、张克昌、朱学范、王宜声、曹家秀等领导的邮务总工会,团结、进步、核心力量强固,实力不可轻侮。二十二日上海宣告罢工,前一天还唯恐事态扩大,下令各地邮局暂缓采取行动。可是到了翌日,全国十八行省。各地邮局,除了汕头、厦门、蚌埠、南宁等地以外。居然一致热烈拥护,不约而同的参与了罢工的行列。

从此,中华邮政,全面瘫痪,酿成中国劳工史上史无先例,空前未有的轩然大波。

汪兆铭、陈铭枢,一味强硬,交通部长陈铭枢在五月二十四日招待记者,驳斥邮政员工的四大要求。行政院长汪兆铭呢,他电令各省市政府,限各地邮局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复工.逾限一律开革,同时,他又要各地电局、商会、公安局或其它机关,组织临时收寄邮件机构邮工如有「不法行为」、「影响治安」,立刻严予「对付」。

公文书上强硬无比,实际上,他们另行采取步骤,电召上海市党部的潘公展、吴开先到南京,商讨「补救办法」。潘、王和陆京士很熟,了解邮务工会的愿望,他们向汪兆铭建议两点,一、取销储汇局应向立法院请愿,二、津贴航空公司,最好定个数额

汪兆铭表示赞成,他派一名代表,随同潘王返沪,私下进行劝导,──总算打开了步斡旋之门。

如何解决请杜月笙

政府的达官显要之中,唯有上海市长吴铁城,他了解工人运动心理,也找得到打开僵局的钥匙,他以私人身份,去找杜月笙商量,──邮务总工会的负责人如陆京士、如朱学范、如张克昌……,都是杜门高足。因此他劝杜月笙何不登高一呼,出面调解,作官民间的桥梁,帮忙政府,打开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僵局。

杜月笙听了,哈哈大笑,一十八省邮政员工,几万人群情激动,这种大罢工岂是我杜某人出面说几句风凉话。就可以解决得了的?吴市长,你也未免把我杜某人捧得太高了吧!

吴铁城说。这不是我捧你。而是就人论事,有此可能。他再三敦促杜月笙勉力一试,杜月笙却不过,只好答应试一试看,不过,他希望多找几位雅负时望的社会领袖,大力人士,和他一道出而疏导、调解。同时,他更坚持:邮政员工爱护邮政、爱护国家,他们提出的条件,在在都是为国家、为邮政业务设想,政府在可能范圈之内,应该而且必须采纳,尤其重要的是,邮政员工智识水准相当的高,纸老虎吓不倒他们,因此,他觉得有关当局不该一味的打官腔、泼冷水,总得拿出点和蔼的态度来。

十分赞成杜月笙所提的意见,吴铁城答应由他负责向行政院和交通部协调,另外,则两人商量着开了一纸调解人名单虞洽卿、王晓籁、史量才、林康侯、张嘉璈、杜月笙和官方的潘公展。

上海市政府的动作很快,二十四日下午三时,召集会议,调停人和邮务工会八位代表陆京士、朱学范、傅德卫、史贻堂、赵树声、张克昌、林卓午、劳杰明等全体出席,同时,中央也派实业部长陈公博,专程来沪──不采高压手段,相机进行疏导

因此,二十四日的调停会议,气氛和谐无比,当场决定了三条解决方案,外加一项附注:

一、原则接受,转向政府请愿。

二、卽日复工,同时组织「邮政经济制度研究委员会」,研究巩固邮政基础方案实施办法,邮政工职两会得派代表列席。

三、委员会的研究结果,由陈公博、吴铁城,及地方领袖(调停人)负责转请政府实施。

附注:以上办法,经陈部长公博、吴市长铁城同意。

陆京士等八位代表,带了上列三项决定回去,分别疏导员工,二十六日获得一致赞成,上午八时再开正式调停会议,三条文中仅祇委员会名称改为「巩固邮基方案实施研究委员会」,以切实际,双方咸表同意。杜月笙说复工越快越好,免得全国民众都不方便,于是,潘公展权充书记,当众挥毫,亲笔缮写方案草案两份,调停人、代表、和同意者──陈公博吴铁城逐一签字。当天下午一点钟,上海邮局宣告复工,次日上午,全国名地邮局照常上班,惊天动地的护邮运动工潮,于焉圆満收场。

这一次护邮工潮,当时报章揭载,举世瞩目,杜月笙、陆京士等的大名又是不胫而走。尤其,经过此次大罢工后,巩固邮基,维持具有优良传统的制度,以及「以邮养邮」,会计独立,俱告逐一实现。凡此,对于中国邮政,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迄今中华邮政的声誉卓著,有口皆碑,跟这次「护邮运动」,确有莫大的关联。

杜月笙的账房,最早是焦文彬,继之以杨渔笙,黄文祥。黄文祥是小东门水果行学生意出身,早年跟杜月笙同行,但是彼此并不认得。杜月笙发达以后,对于旧日朋友极肯照拂,当杨渔笙另有高就,杜公馆账房一席虚悬,黄文祥时正赋闲,潘元盛水果行老板、杜月笙的同门师兄弟王国生便将他荐了过来。

黄文祥管账认真负责,杜月笙用人必信,因此宾主相处,融融泄泄,民国二十二年黄文祥病殁,杜月笙尤将他的儿子黄国栋,请来接替账房一职,两代交情,杜月笙算是一路维持到底。黄国栋是他第四任,同时也是最后一任的账房先生

创立恒社搞个组织

事业扩充,声誉日隆,因水涨而船高,杜月笙交游的范围,越来越广。朋友和学生,越来越多。卽以「学生子」而论,各因其所属阶层来分,约可析为三类:

一、小八股党中的杨启棠、黄家丰、侯泉根、姚志生各有事业,往来较疏。顾嘉棠、高鑫宝、叶焯山、芮庆荣则多年过从,交谊密切,这八位弟兄,俱曾在民国十四年通谱结义,约为弟兄。杜月笙在清洪两帮的徒众,清帮多一半由顾、高、叶、芮所掌握,洪帮外有汉口三山之一,杨庆山杨大爷,以及杨虎等代为联络,内则有恒社弟子张志廉为之调度。真正拜在杜月笙门下的,并不为多,但却不是没有。但凡以这层因缘在杜公馆行走者,不说关系不同,就讲同甘苦,共患难,也是大有历史渊源,尤其,杜月笙随时都有重用他们的地方。

二、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上海市政府、市党部……各级军政机构次第成立,同时在国民保护劳工政策之下,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许多智识青年有志从事工运,加入了各个工会组织。国民党的青年干部博学多能,有为有守,使杜月笙见了一新耳目,旣爱且羡,于是处心积虑设法结交、进而罗致。但是这般青年起初对他印象并不为佳,道不同不相与谋,有人想「上」他一记,有人敬而远之。杜月笙看准他们的才干器识,如果乐与合作,将是他最珍贵的人事资源,所以他拿出极大的耐心,无比的诚恳,千方百计,徐图接近,他对他们待之以礼,处之以义。终使百炼钢化做了绕指柔,渐渐心悦诚服;激发雄心,怀着导引之、匡正之、辅佐之、善用之的心情,甘于拜师入门,成了他的学生。这些学生无可否认的有其目的,在他们的内心里,师生、入门仅是一种形式,实际上他们对于杜月笙,却是想要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利用他为工具,达成他们自认为共同理想的目标,杜月笙也真能受教,待他们如师如友,敬之以礼,于是儒与侠并,经验与理想结合,汇为一股巨大的力量,凌厉直前,所向披靡;使他们彼此受益;完成了赫赫事功。

三、上海的工商业者,富家子弟,明星红伶,名流闻人。辈份浅一点的,年纪小一把者,旣不能与杜先生分庭抗礼,兄弟相称。而在上海这个五花八门的大千世界混混,就不能不借重借重杜月笙的牌头和势力,他们自愿拜门,在杜月笙赤手空拳打出来的江山里,谋一席地,分一杯羹,最低限度也可以收保护作用

杜月笙为什么在门下三千客中,独独对陆京士别具青睐,那正是他知人善任,看得出陆京士天生组织长才,公正无私,还有忠肝义胆,他想给为数甚多的门人弟子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