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150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150部分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军,经营溪、古溪和祖师庙,从北面、东面进攻黄桥;以“二李”、陈幸运部为右路军,以保1、5、6、9、10旅为左路军,分别从西面、南面进攻黄桥。
顽军中路军11个团,1。5万余人。新四军有9个团,其中只有3个主力团,共7000余人。陈毅决心分割包围顽军中路军各部,逐一歼灭;遂以第3纵队守黄桥,第1、第2纵队集结于顾高庄、横港桥之间待机。
10月4日4时,顽军开始总攻黄桥。4日晚,第1、第2纵队在黄桥西北之高桥歼灭独6旅大部。接着6个纵队将第89军包围于黄桥北面,至10月5日9时,将其大部歼灭,独6旅、第89军残部溃集营溪。10月6日8时,新四军追至营溪,再歼顽军一部,7日黄昏乘胜占领海安,随后又连下富安、安丰,10日占东台。
中共中央当时力争国内时局好转,确定采取完全自卫的立场对付反共磨擦,在苏北的方针是: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韩军进攻黄桥后,八路军第5纵队5个团日夜兼程南下。先后击溃顽军保安第2、第8旅各一部,进占阜宁、东沟、益林,直下盐城,10月14日,与新四军在东台北面的白驹镇胜利会师。
黄桥战役,韩德勤的主力第89军、独6旅几乎全军覆没。“二李”和陈泰运部经新四军争取,保持了中立。黄桥战役后,苏北指挥部召开了有各界人士参加的苏北抗敌和平会议及苏北临时参议会,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并按“三三制”原则成立了苏北行政委员会及具区政权,组建地方抗日武装。
至此,新四军、八路军协同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基本完成。
10月下旬,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到达苏北阜宁东沟,与黄克诚会合。
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刘少奇任政治委员。
六、豫鄂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武汉沦陷前后,中共豫鄂边区地方组织抵制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指导下,创建了抗日游击队,为豫鄂边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豫南
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于1938年3月东进抗日后,在确山县竹沟镇设立了留守处,竹沟留守处成为中共河南省委的重要活动基地。
1938年10月12日,信阳沦陷,中共豫南特委争取信阳县长李德纯合作抗日,于11月以信阳县常备队、警卫队与中共领导的竹沟留守处1个分队、“77军桐柏山区工作团”中的两个分队等台编为“信阳挺进队”,共300余人。信阳沦陷前后,在平汉路东信(阳)罗(山)边,以中共开办的训练班力基础,建立了“平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至1938年底有200余人。
鄂中
1937年12月,通过董必武的上层统战关系,由陶铸主持在应城汤他创办了湖北省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此后,中共党组织又举办了汤池临时学校,培养了数百名抗日干部。1938年10月,中共鄂中特委作出“一切服从游击战争的准备工作”的决议,将几支游击队与国民党应城县常备队合编为“应城县抗日游击队”(后改称“应城县国民抗敌自卫总队”,简称“应抗”)约500余人。同时原红四方面军干部许金彪在孝感中和乡组建的抗日自卫队,也改称“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约500人。
鄂东
1937年11月,中共湖北省工委即与红28军在黄安县(今红安)七里坪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随后,又举办青年训练班,培训抗日干部。新四军第4支队于1938年3月东进抗日后,在七里坪设立了留守处。6月,中共湖北省委正式成立,书记郭述申;接着,成立了鄂东特委和(黄)安麻(城)、经(扶)光(山)、罗(山)南、(黄)安北4个县委,恢复和重建该地区的农村党组织,发动群众抗日。
10月28日,中共黄冈中心县委在黄冈张家山将游击队整编为“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到11月发展到400余人。为取得合法名义,后改编为第21集团军独立游击第5大队,共730余人,被划定以麻城夏家山为防区。
1939年1月起,中原局先后组织力量向豫鄂边区敌后挺进。1月17日,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军事委员李失念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和随行干部共160余人由竹沟南下,1月下旬到达四望山,与信阳挺进队会台。根据中原局关于沿铁路两侧国民党不去的区域发展的方针,2月底,李先念卒部离开四望山,向平汉路东信、罗边挺进,3月在信阳南面的灵山冲大寺口与新四军第6游击大队会台,随即在信罗边成立了中共中心区委,开展群众工作,发展抗日武装。为了开辟黄陂、孝感地区,5月,第6大队及第5大队一部,向驻黄陂蔡店、李新湾一带的伪军第8军司令部奔袭,经激战俘伪旅长以下3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此役,对创建鄂东抗日根据地有重要意义。
4月,中共豫鄂边区党委组织委员陈少敏(女)率领约1个连的兵力离开竹沟,30日到达四望山信阳挺进队。6月初,又率信阳挺进队两个中队继续南下,6月6日,到达鄂中安陆赵家棚。
李先念于4月从灵山大寺口向鄂中挺进,在小悟山青山口与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会合,随后一同开抵平汉路西安陆赵家棚地区。5月中旬,鄂中区党委在应山县组建的两个中队亦前来会合。为统一指挥,上述三支部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团。
5月1日,鄂中区党委军事部长陶铸率领“应抗”挺进大队等部,夜袭云梦城。在伪军内应未能打开城门的情况下,部队由南门城墙缺口冲入城内,围攻伪维持会、公安大队驻地大庙,歼伪军一部,解救被关押的群众多人。
在孝感敌派出坦克部队增援时,“应抗”已顺利转移。这是中国军队在鄂中第一次袭入敌占县城,给鄂中人民极大鼓舞。
6月上旬,李先念、陈少敏率挺进团第1大队到达京山县大山头与鄂中区党委会台。6月中旬,鄂中区党委(书记陈少敏)在养马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原局的指示,决定统一整编豫南、鄂中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公开树起新四军的旗帜,成立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兼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第3团队和挺进团队。8月,鄂中区党委在京山八字门成立第4团队。此外,豫南特委于6月又建立第3团队(一般称之为信南3团队),豫鄂边区党委于7月建立第5团队,11月初,该团队与信南3团队合编,仍称信南3团队。
支队建立后,在平汉路两侧积极打击敌伪,消灭土匪,振奋了民心,扩大了活动地区。8月14日,日军400余人由西北向罗山朱堂店进攻。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第2团队为打击该敌,以1个大队节节抵抗诱敌向罗山方向深入,以主力配置于朱堂店西南,相机出击。日军进攻受挫后,第2团队主力立即向敌翼侧出击,敌施放毒剂掩护突出包围。此役毙伤敌80余人,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接着,为扩大战果,该团队又袭击信罗公路五里店敌据点,迫使伪军1个中队投降。
10月13日,罗店、贾店日伪军700余人,以隐密动作向驻京山县新街的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进行偷袭。驻该地第1团队立即以部分兵力正面阻击敌人,以主力向敌两侧发起攻击。两翼伪军被击溃,中路日军孤立,遂施放毒剂掩护撤退。第1团队又将敌包围压缩于黄家台祠堂边的洼地,连续猛攻。
黄昏后,日军数路赶来解救,残敌焚毁大批尸体后仓惶突围。此役,缴获许多军用物资,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1939年10月31日,第2团队一部在襄(阳)花(园)公路之同兴店,伏击由安陆开往花园之敌骑兵300余,毙伤敌100余人,第2团队亦伤亡50余人。第4团队进击长江埠附近伪军吕华奎部,歼其1个中队。第5、第6团队各一部,在石板河以南截击由皂市调赴京山的日军500余人,毙伤其一部。敌屡遭打击,图谋报复。12月5日,日伪军1500余人,闪击豫鄂边区领导机关驻地——京山马家冲。边区领导亲自指挥部队抗击敌人,在毙伤日伪军70余人后,当晚胜利突围至八字门。
11月16日至19日,朱理治、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等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在四望山召集豫南、鄂中、鄂东党和军队负责人会议,讨论边区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和指挥问题。会议决定:撤销豫鄂边、鄂豫皖、鄂中3个区党委,成立新的豫鄂边区党委,由郑位三为书记,陈少敏力副书记,委员共11人;由豫鄂边区党委统一领导3个地区的党组织和武装,并将3个地区的武装统一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由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1月,豫鄂挺进支队改称豫鄂挺进纵队。
1940年2月中旬,李先念率第2、第4、第5团队,在广大群众支援下,分东西两路南渡襄河,进攻汉阳诛儒山伪军汪步青部。从西路进攻的第5团队,首先到达并向伪军展开进攻,夺占侏儒山街道,毙伪营长以下100余人。
由于从东路进攻的第2、第4团队在系马口与出援的日军遭遇,未能按时到达作战地区,第5团队于拂晓撤出战斗。此役震动了武汉,盘踞武汉三镇的日军慌忙戒严三天。此后,第2团队汗赴天门赖兴场,开辟天门以西地区。
日军集中1000余兵力,分7路向该团队进攻,并于拂晓前将驻地包围。全团队指战员沉着战斗,与敌反复肉搏,激战到中午后胜利突出包围。
为了还击鄂东坚持反共和屡次进攻新四军的顽固派头目程汝怀,1940年1、2、4月,豫鄂挺进纵队主力三进三出大、小悟山,在鄂东抗日武装的配合下,给程顽以有力反击,一度控制了大、小悟山地区。
1940年5月,日军向枣(阳)宜(昌)地区发动进攻,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豫鄂挺进纵队各部分别袭击黄陂、随县、孝感、安陆、应山、应城、京山及礼山各县境内的据点20余处,并在群众配合下,破坏小河溪至夏店、花园至东阳岗、花园至应山、安陆至巡店等公路五六十公里,收割电线5000余公斤,有力地钳制了日军的进攻。5月17日,川军第125师李团被日军包围于安陆以北之李家冲。第7团队闻讯主动驰授,向日军攻击,使友军得以安全突围。
6月中旬,日军占领襄樊、宜昌等地,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原局指示豫鄂挺进纵队主力由鄂中向西发展,配合国民党军打击敌人,并改善鄂中敌后抗日阵地。根据上述指示,纵队主力挥戈西进,直指白兆山地区。该区地势险峻,西北与大洪山相接,南可控制汉(口)襄(阳)通道,东可扼制平汉铁路,是开展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有利阵地。6月下旬,挺进纵队控制了白兆山和坪坝。新四军控制坪坝,切断了安陆与坪坝以西三阳店日军据点之间的联系。7月,日军第3师两个营1200余人,从安陆进至雷公店集中后,向坪坝进犯。第1团队和第2团队一部待敌进至坪坝以东三四公里时,即主动向敌侧后迂回攻击,敌慌忙后撤占领公路两侧有利地形和村庄顽抗,经整日激战,敌于黄昏焚尸30余具后逃窜。敌不甘心失败,9月,又以600余人沿小路隐蔽前进,企图偷袭,但又被第1团队、第3团队以迎击和截击挫败。10月,敌再以骑兵1000余,于夜间由坪坝以西之三阳店进行奔袭。
第6团队和第3团队一部在崔家冲进行伏击,敌伤亡惨重,遗尸数十具,向应城溃退。日军遭受三次打击后,不得不放弃占领坪坝的企图。豫鄂挺进纵队牢固地控制坪坝,保障了白兆山南方门户的安全。
挺进纵队控制白兆山后,为了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扼制襄河及其两岸敌人的交通线,7月,以第5、第6团队各一部挺进京山南山。不久,改造地方政权,成立了南山行政委员会,京山南部地区出现了抗日新局面。与此同时,纵队还派第6团队等部先后进军襄(河)西,与当地中共特委领导的武装会台,并成立襄西地委和军政委员会,使襄西敌后游击战争进一步扩大。8月,在南山成立指挥部,率第5团队全部及第4、第2团队各一部进军天门以西,开辟了天西地区。
8月1日,豫鄂边区党委和挺进纵队,在白儿山南麓召开边区县团以上军政干部会议,确定了继续完成战略展开的任务,决定成立豫鄂边区军政联合办事处作为边区最高的政权机关,以加强边区政权建设和统一领导战争动员工作。9月1日,按照“三三制”原则,经选举成立了联合办事处,到1940年底,平汉铁路以西各县基本区完成了基层的民选工作,全边区建立了9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军政大会后,纵队主力部队的团队、大队、中队、分队改称团、营、连、排,使纵队向统一和正规化迈进一大步。纵队主力由小到大,逐步扩大为拥有1。5万入的游击兵团,在两年中,对日伪军作战280余次,毙伤日军2490人,俘日军13人,毙伤伪军8114人,俘伪军1258人,争取伪军反正2650人。
豫鄂边区地处武汉外围,面临敌顽夹击的复杂形势,而且长期孤悬敌后,与其他根据地隔绝,根据地开辟甚为艰辛。豫鄂挺进纵队的创造和发展,中共中央曾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
第四编 转入相持(1938。11~1940。12)
第二十一章 巩固华北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
 第三节 华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开展华南地区的抗日斗争,派张文彬到广东整顿和加强党组织;1937年底,又派廖承志到香港建立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1938年4月,中共广东省委成立,号召党员军事化,决定各地党组织把建立民众抗日武装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广州失陷后,1939年1月,广东省委召开第4次执委扩大会议,根据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的战略方针,决定广东党的基本方针和任务是:积极在抗战中发展自己的力量,准备在抗战最后阶段起决定作用,并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东江、琼崖地区,在东江、琼崖建立坚持长期抗战的重要根据地。
一、东江、珠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东江地区包括东莞、惠阳、宝安、增城、博罗等县,广(州)九(龙)铁路纵贯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