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237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37部分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欠第84团)于6月4日攻克腊勐,向松山进攻,久攻不下。第71军主力第87、第88师并配属新编第28师第84团,沿毕(寨渡)龙(陵)道路南侧地区向龙陵突进,于10日进抵龙陵近郊,并向龙陵日军发起攻击。龙陵日军据守城内、外据点,顽强抵抗,双方陷入苦战。此时,日军约1500人自腾冲方面,沿腾龙公路,向龙陵增援,15日越过龙川江。第71军以第87师主力迎击,双方激战于龙陵北侧地区,反复肉搏,双方伤亡重大。同时芒市方面日军约600人,也向龙陵增援,与新编第28师第84团激战于放马桥附近,该股日军主力虽被第84团阻止,但其一部仍进入龙陵城。于是,第11集团军下令停止攻击,并向后转移阵地,准备尔后再次攻击。又令新编第39师由龙江桥经三甲街向龙头街进出,掩护军的右翼。18日,日军由各方集中于龙陵的日军,约有5000余人,并于21日分向第71军各师反击,战斗激烈,双方陷入对峙。
第11集团军左翼攻击军第2军(欠新编第33师和第9师第25团)于6月上旬,自三江口南北地区渡江后,以第76师围攻平臭,其余部队向象达前进。6月中旬当龙陵战况紧张之际,集团军令第76师第227团向龙陵推进,策应第71军作战,但第71军战局仍未好转,继缤后撤至黄草坝南北之线。
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于6月初推进至惠通桥附近,并在新编第28师掩护下,逐次渡江,其荣誉第:师在6月中旬渡江完毕,向励外街推进。22日,该师加入第71军对龙陵的攻击,龙陵方面的战局才靠稳定。28日,第71军再兴攻势、激战至7月7日,于日军沉重打击,日军被迫逐次向龙陵城郊撤退,第71军乘胜迫近城郊,与日军形成对峙。龙陵方面的日军共计有第56师主力第113团、第146团、还有增援的第53师第119团主力和第2师第29团1个营,企图固守龙陵。
(三)腾冲、龙陵攻坚作战
6月下旬,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得知:缅北的中国驻印军正增加兵力向密支那攻击中。第8军主力则继续由惠通桥、七道河渡江,向尤陵方面增加,以加强对龙陵的攻击。腾冲方面的日军已以一部增援龙陵。第20集团军己进抵江苴街、固东街、大龙井,并已完成对腾冲的攻击准备,即电令第20集团军分兵3路,主力保持在右,向腾冲攻击。为避免日军利用既设工事阻击攻击部队前进,应先以一部由左翼迂回奇袭腾冲。
腾冲及其外围据点的日军,大部分是从江苴街、明光等处撤退下来的第56师第148团主力,另有第18师第114团一部。腾冲扼滇缅公路要冲,位于大盈江东岸,西、南面均有大盈江及其支流,四面环山。控制城区谷地及滇缅公路,地势天成。城垣构筑,下为巨石,上为巨砖所砌,抗力甚大,城区内工事极为坚固,外围各据点也是半永久性工事。腾冲、龙陵、松山、平戛为日军在滇西高黎贡山四大据点,其中尤以腾冲最为险固。第20集团军奉长官部电今后,立即调整攻击部署,令第54军(欠第198师)附预备第2师于26日前到达顺江街及其以东地区,再沿顺江街、腾冲道推进,驱逐日军警戒部队,先攻占宝凤山、来凤山,再协同第53军对腾冲实施包围攻击;令第53军立即派兵一部占领杭励山,其余各部队于26日前,在千榨山、打豆山、龙川江右岸地区沿打豆山、观音寺向蜚凤山攻击,再以1个团沿龙川江左岸南下,渡过龙川江后,随军主力进展,向飞凤山攻击,攻略各该据点后,再协同第54包围腾冲,攻击而占领之。第198师为集团军预备队,先在瓦店集结,俟第53军挺进后,再进至江苴街待命。
6月25日,第54军和第53军分别自龙川江西岸、清水河南岸向腾冲推进。26日,第36师之先头部队越过老祖坟,继续向南推进,预备第2师已到达那寨、宝华寺之线(宝凤山北端),准备向宝凤山攻击。左翼第53军仅进至千榨山、杭勐山之线。
28日,第20集团军令已进至宝凤山北端之线的第54军,主力沿公路以西地区,先攻占宝凤山、来凤山,再协第53军攻击腾冲城。29日,集团军各部队己迫近腾冲外围据点,7月2日,集团军以左翼为重点开始攻击。日军固守外围飞凤山、观音堂、来凤山等各险要坚固据点顽抗,使攻击进展迟缓。至16日,集团军以第36师主力向来凤山方面增加,并增加炮兵火力。
在空军支援下,经10天激战,终于27日将来凤山攻克。日军大部被歼,仅少数退入腾冲城内。第53军方面己将飞凤山攻占,随即向腾冲城进迫。至此,腾冲外围据点全部夺取,残余日军退入城区固守,作最后之抵抗。
7月27日起,第20集团军进行攻城准备。8月2日,空军对腾冲城开始轰炸,各攻城部队在炮、空火力支援下,向城垣发起攻击,经两日激战,夺占城垣及城外堡垒7个,未能攻入城内。此后,攻城部队进行坑道作业,实施敌前爆破,空军不断对腾冲城垣进行轰炸。8月15日,第20集团军调整部署后,再次对腾冲城发起总攻,战至21日,将城垣之日军大部歼灭。城南方面第36、第198、第116师先后攻入城内,自南向北,逐巷逐屋攻击,与日军展开激战,寸土尺地,反复争夺。直至9月14日,城内日军全部被歼。日军代理团长及部分官兵,于弹尽援断后绝望自杀。
左集团军(第11集团军)方面:由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接替围攻松山的新编第28师的任务,第11集团军再度向龙陵发起攻击。
龙陵为日军在滇西的防御体系中4大据点之一,且为滇缅公路上的要点。龙陵的地形虽无腾冲之险,却为滇西日军主力之所在。
第11集团军第71军,在新编第28师增加到龙陵附近后,于7月13日再次向龙陵日军攻击,至25日,又进迫龙陵市区。此时芒市日军约1000人,经象达东南进入平戛,会合平戛日军,向西北出击。第11集团军因第71军左侧背受到威胁,于是命令第之军向该股日军东西夹击,出击的日军被迫退回芒市。至此,平戛、龙陵的日军均固守顽抗。第11集团军虽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日军工事坚固,攻击没有进展,又成对峙状态。
松山方面,自第8军接替新编第28师后,攻击力量加强。于7月下旬连续发动5次攻击,将松山外围各据点全部攻占,但松山核心据点,屡攻不下。
由于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补给困难,大大影响第11集团军各部攻击龙陵。在此情况下,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传达蒋介石命令,限第8军于9月上旬内收复松山,如违限不克,军、师、团长将以贻误战机论处,依军法从事。第8军遵令浴血攻击、同时命令工兵营在松山峰顶日军阵地垂直下约30米处,进行对壕作业,掘进两条地道,构成两个炸药室,装进10吨梯恩梯炸药。经过不到10天时间,完成爆破准备工作。9月8日晨,实施爆破,一举成功,将整个松山顶峰炸翻,日军第56师第113团全军覆灭。经过3个多月的苦战,中国远征军以高昂为代价,终将松山攻克。
8月14日,第11集团军第71军再次向龙陵发动攻击,激战至26日,一部突入龙陵市区。城内日军约三四百人仍死守核心各据点,拼死顽抗。第2军对平戛的攻击也进展甚微。芒市方面的日军,自8月中旬以来,由其国内得到补充兵约2000人,并由腊戍、南坎方面调来第2师第16团及第4团各一部,其兵力达6000人。自27日起,芒市日军主力沿芒(市)龙(陵)公路突进,打通了由芒市到龙陵的交通线。龙陵日军获得补充后,进行反扑,企图夺回部分外围据点。9月上旬,中国第5军第200师从昆明适时赶到,立即加入战斗,同时在腾冲方面作战的第36师也由腾冲南下,参加战斗,经3昼夜激战,日军被迫退回芒市。23日,平戛日军向芒市撤退,第76师收复平戛。滇西残余日军,固守龙陵、芒市顽抗。
此时,围攻龙陵的远征军部队除第71军外,第200师、第8军荣誉第1师、第20集团军第36师,均已参加该方面的作战。上述部队统由第71军军长钟彬指挥。10月25日,远征军再向龙陵发动统一攻击,至11月6日,龙陵外围据点及市区,全部被攻克,日军大部被歼,仅少数向芒市方面退去。
腾冲、龙陵作战,远证军总计毙伤日军1万余人,俘日军260余人,缴获步枪1700余支,轻重机枪160余挺,火炮16门。
(四)中国远征军向畹町、芒友追击作战
中国远征军攻克龙陵后,远征军长官部鉴于滇西日军已大部被歼,其溃退之部已成强弩之末,并且驻印军正向南坎进逼,日军已无余力向滇西增援。
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与驻印军会师,于是以第2军、第71军(附第200师)及第53军,沿滇缅公路及其两侧分3路向芒市、遮放进攻。
第71军(附第200师)于17日开始攻击,经3日挺进,进抵芒市近郊,据守芒市的日军,为滇西日军各师、团残部,芒市工事虽然坚固,但日军士气低落,毫无斗志。当第71军逐渐形成包围圈时,日军分向遮放、励夏撤退,芒市遂被收复。21日,远征军以第6军接替第71军,于11月底进至遮放。
第2军方面,连续击破勐戛、蛮牛坝日军之微弱抵抗后,于12月中旬进抵勐古街附近。第53军于11月15日,由河头街附近地区,沿芒市、遮放道路西侧向遮放挺进,18日进抵来劳山附近地区,稍事整补,旋即经遮放继续向畹町推进。1945年1月上旬,3路攻击军进抵畹町附近,并展开围攻,24日击溃残余日军,攻占畹町。第11集团军当即越过国境,分途追击。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国西南国际补给线中印公路遂告完全打通。滚弄方面的日军撤回缅甸中部,新编第38师遂将滚弄收复。1月28日,中、美两军高级将领在畹町举行会师典礼。至此,滇西反攻作战胜利结束,中国远征军陆续回国。
四、缅北、滇西反攻胜利的影响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历时17个月,在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下,挺进2400余公里,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解放缅甸领土13万平方公里,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基本歼灭日军第18、第56师,重创日军第2、第53、第49师等部,共毙伤日军4。8万余人,俘日军647人,缴获步枪1。1万余支、轻重机枪600挺、火炮160门、坦克12辆、汽车606辆、飞机3架。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
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缅北、滇西一隅:
第一、它支援了国内正面战场的抗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对稳定正面战场的抗战局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使国际援华物资在抗战末期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但是美援军事物资的增加,没有给对日的反攻起多少作用,却使蒋介石得以加速抢夺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成果。
缅北、滇西的反攻,揭开了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反攻的胜利,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收复了大片国上,粉碎了日军从西南封锁和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各大报纸竞相刊登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进行热烈的祝贺,中共中央通过《新华日报》热烈庆祝这一“辉煌胜利”。'《新华日报》1944年8月8日。'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入缅之战,开创了大陆反攻的新阶段”。'《纽约时报》1944年5月16日。'
第二、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国军队在异邦国土打败侵略者,胜利归国,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空前的。
它再一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1944年11月号的美国《皇冠》杂志刊载了一位战地记者的评述,他认为“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缅北战斗“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何铁华、孙克刚:《印缅远征军画史》,上海时代书局,1947年版,第10页。'
曾经参与缅北反攻作战的美军布朗上校这样说道:“中国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军队,我必须向他们脱帽致敬”,他并表示“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作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的史迪威的评价是:“中国军队是极好的。”'《中国现代军事史》,普林西顿大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88页。'
第三、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盟军在印缅战区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
缅北反攻前,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分别在印度东北部和云南怒江以东,厉兵秣马,对驻缅日军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和钳制,使其不敢贸然向印度深入,进而实现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中东的迷梦。中国驻印军首先揭开了盟军反攻缅甸的序幕,为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英军对英帕尔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都因中国军队牢牢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大大减轻了对它的压力而终于获胜。从1943年冬开始的反攻缅甸作战,同亚洲、非洲和欧洲盟军的反攻作战遥相呼应!使轴心国在东西方都陷入战略被动。到1944年7月,抑留于缅甸的日军达到10个师又1个独立混成旅,这显然给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减轻了压力。对此,美国《纽约时报》载文说,缅北、滇西反攻作战“从侧翼牵制了太平洋战区,可巩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轴心国会师远东之企图。”'《纽约时报》1944年5月16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不仅对东方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四、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使日军对缅甸的统治瓦解,为缅甸人民的抗日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大量的日军被拖在缅甸战场,减轻了东南亚人民抗日的压力。缅北、滇西反攻的胜利,也增强了东南亚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