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乱世枭雄 >

第3部分

乱世枭雄-第3部分

小说: 乱世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国兵马,追赶五十里方回。众人进得城来,但见垣壁残败,市场萧条,百姓死亡殆尽,不禁都潸然泪下。众诸侯寻得幽王尸身,草草安葬完毕;又从冷宫放出被幽王软禁的申皇后。申公是老国舅,主持众国军兵简单收拾一下,然后大排宴席款待众诸侯。席间气氛十分沉闷,众人无心欢娱,都各怀心思。酒过三旬,卫武公首先发话:“今日国破君死,不是臣子们饮酒取乐的时候。各位,老夫有话要说。”众人都离席而立,拱手说道:“老侯爷但说无妨,我们一定遵训。”卫武公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原太子宜舀在申国,应该奉以为王。诸位以为如何?”秦晋二君深以为然,郑世子掘突亦说:“小侄前来勤王报仇,未立寸功,愿举本国之兵,迎回先太子,以效微劳。”各国均愿意出兵相助。掘突却说:“又不是打仗,用那么多人干吗?小侄仅用本国兵马就够了。各位叔父只管安坐京师,只候出迎。”申候感激无地,向席上团团一揖,道:“诸君忠于国事,老夫实是感激,即如此,下国也有兵车二百乘,愿为世子做前导,前往迎接太子”。于是众臣就在席上起草联名表章,以备迎立时宣读。

却说原废太子宜舀,因申侯走后杳无音信,十分焦急,天天使人住镐京打探消息。两天前探马来报说西戎兵大败,已经逃往西方去了。宜舀这才稍稍宽心。这日正在城楼远眺,忽见刀枪遍地,旌旗遮天,两队军马分成前后浩荡而来。宜舀急使人去探看,探子还未回报,却见申伯和郑国的兵马已到城下。宜舀急令大开城门,亲自迎入。掘突却不进城,就于马上宣读联名表章,尚未读毕,宜舀已经哭倒在地。掘突奏道:“太子节哀,当以社稷为重,望早登大位,以安天下人心。”太子于是立即启程,往镐京进发。太子太傅周公先期入城,打扫宫殿,安排法驾驻处。

不一日到得镐京,国舅申侯带领卫秦晋三君及原班在朝文武出郭三十里相迎。太子进得城来,但见京师人烟萧索,往昔的繁华再也看不到了。他何曾见过这等人间惨景?不禁淒然泪下。当下选了吉日,又重新安葬幽王。葬礼已毕,太子宜舀就在灵前即位,称为平王。

次日平王升殿,受百官朝贺已毕,颁下旨意,进申伯为公。申公推辞,仅请复侯爵。复请王命,进卫侯为公爵。晋候姬仇也进爵为公,加封河内附庸之地。司徒郑伯友死于王事,赐谥为桓;郑世子掘突进袭伯爵,加封良田千倾。秦君赢开原是附属国,现加封秦国,称伯,位列于众诸侯之中。拜周公咺为太宰。进申后为太后。褒拟与伯服,俱废为庶人。虢公石父,祭公和尹球,念其先世有功,且死于王事,只削其爵,恩加其子孙仍袭原位。又出榜安民,抚恤受灾百姓。原班旧臣,除代夫赵叔带幽王年间奔走晋国,且已卒之外,太史伯阳父及褒晌等一班旧臣,平王都一一请回镐京。群臣无不欢喜,谢恩而散。次日,平王又大宴群臣,再封卫武公为司徒,郑伯掘突为卿士,留朝与太宰咺一同辅政。群臣尽欢而散。

过了几天,申晋二君因已国近于西戎,因此请辞。秦君赢开也要请辞,平王搀留,以备早晚说话。却说那申侯见郑伯掘突年少英雄,心存爱慕,就奏请平王,将小女儿姜氏许配给郑伯。平王大喜,亲自为郑伯赐婚。郑伯领命,回郑国操办婚事,迎娶姜氏。平王谥姨母号为武姜。郑伯完婚,回周参政不提。

却说那西戎兵到得镐京,才晓得什么叫做繁华烟柳地,富贵温柔乡。击杀幽王,又自以为是不世奇功,虽在中国五国兵马的攻打之下最终败了,但觉虽败犹荣。这次镐京一行,也使得西戎兵熟悉了中国的道路,原本他们的实力又无大损,因此贼心不死,不断的骚扰中原。不久,歧丰之地沦于西戎之手。又贪心不足,渐渐的逼近镐京。镐京经过幽王之死,本已经残破不堪,加上人烟稀少,库府空虚,建造宫室,实为不易,二来平王害怕西戎再次入侵,于是就生了迁都洛邑的心思。那洛邑原是周成王时所建,号称东都。其规模制度,都与镐京相同。当时周天子并不常居于洛邑,周成王建造这座城池,原是每年接见众诸侯朝会时用的。

一日早朝,平王就问:“诸位爱卿,昔先祖成王,既然已经定都镐京,为什么又营建洛邑呢?”群臣齐声奏道:“洛邑为天下中心,道路通畅,四方诸侯入贡方便。所以成王命召公周公相宅营造。每年朝会,天子都驾临洛邑,受四方诸侯贡献朝拜,也是便民之措举。”平王道:“如今西戎兵又逼近京师,祸在不测,朕想迁都洛邑,诸位爱卿以为如何?”两班文武,大都以西戎兵为患,于是齐声回道:“吾王圣明!”司徒卫武公看平王和众大臣如此这般,垂头叹息,只是不语。平生问武公道:“老司徒为什么不说话?你是顾命大臣,朕想听听你的意见。”武公奏道:“老臣年纪已近九十,虽年老无用,但蒙君王重用,敢不捐此残躯以奉陛下乎。然老朽身为臣子,知不言君,是不忠于君;言而违众,是不友于众。但老臣宁可得罪于友,而不敢得罪于君王。夫镐京东有肴函,西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繁华,莫胜于此地。而洛邑为天下之中,地势平缓,四面受敌。所以先王营建两都而居于西都镐京,实为镇守天下之要冲。留着洛邑,只备一时之巡而已。我大周自从文王开国,武王伐纣登基,成王康王都是贤明君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和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所以文承武继,国富民安。然八传至于夷王,由于修礼不明,诸侯逐渐强大。到九传厉王,因施暴政,被国人所杀。此乃我周朝日下之始也。多亏周召二公全力辅助当时尚为太子的宣王。因宣王英明有为,又任用方叔,君虎,尹吉甫,申伯及仲山莆等贤臣,才使周室赫然中兴。争奈传至先王幽王,宠幸奸臣,不修德政,逐杀大臣于前,废除三纲伦常于中,戏游诸侯于后,遂使西戎犬羊之贼有可趁之机,自取杀身之祸。如今我王倘弃镐京而迁都洛邑,臣恐王室从此会更加衰退矣。”这一番话说的惊心动魄,但却又句句鞭辟入理。文武百官吃惊之余,不禁都汗颜无地。平王却道:“犬戎如今侵夺歧丰,其势猖獗。况且宫室残破,不能壮我国威。朕想迁都,乃不得已也。”武公奏道:“犬戎杀死先王,此乃我大周不共戴天之仇。我王如今应该节敛爱民,修武练兵,征剿西戎,以雪前耻。若一味隐忍避让,那犬戎豺狼成性,我退一尺,他进一丈,恐其吞食之地,将不止于岐丰而已。昔日尧舜谋政,食百姓之食,居茅顶土屋,尚然不以为粗陋。我朝国威,怎可以宫殿壮之?望我王详虑。”平王自武公奏谏,就不欢喜,及自说到这一层,心头更加恼火,只碍武公年老,又有平乱大功,因此一直忍着。太宰咺察颜观色,忙出班奏道:“老司徒刚才乃是老成谋国之论,却不是通变之言。先王荒疏政务,颠倒纲伦,自招贼寇,这件事情已经不便深究。如今我王扫除灰烬,仅只正了名号。现今国库空虚,兵力微弱。百姓一听犬戎就畏如虎狼,如果犬戎驱兵直入,民心又不足于一战。那时误国之罪,谁能担当?”平王听了更加害怕,对大臣们说道:“迁都之事,我意已决。诸臣不必再谏。”于是不听卫武公之言,叫太史伯择定吉日,三天后就要启程。朝罢,先把迁都原由祭告太庙,又出榜告示百姓:如有愿意东迁者可速准备,届时皆随王驾而行。秦君赢开那时已经归秦,听说平王东迁,亲自领兵护送。到了迁都那天,大宗伯抱着七庙神主牌位,上车先行。平王稍后大起法驾。百姓拖儿带女,牵羊赶马,都一齐随着平王东进。

历史上所谓的西周,至此灭亡。

第二回:获岐丰襄公入雍,乘乱世枭雄出生

平王到了洛阳,见其人烟稠密,宫阙壮丽,与镐京并没有什么不同,心中大为高兴。折腾了半月,王室和百姓方才安排停当。四方诸侯,都上表庆贺并贡献地产。平王览阅进贡表单,却发现只有荆国既没有表章奏进,也不贡献财帛之类。平王十分生气,召集群臣,商讨征伐。群臣都极力谏阻道:“荆国久在蛮荒之地,不服王化。先祖宣王起兵征服之后,只许他进贡青茅一车,以供祭祀之用。之所以不让他再进贡其它东西,亦只是为了笼络他而已。如今刚刚迁都完毕,人心尚未完全安定,冒然远征,一旦不测,悔之晚矣。目前只索宽容一时,他尚可能感化而来。如果他始终顽固不化,等到兵力足了,再征讨也不晚。”平王准奏,于是南征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迁都既定,秦襄公请辞回国。平王怕犬戎越来越猖狂,又想示恩于襄公,就私下对襄公说道:“如今岐丰之地,已然沦于犬戎之手,爱卿如能驱逐外敌,此地就赐给爱卿。一来少酬你护从之劳,二来也为朕永镇西方。”秦襄公领命而去。

却说秦氏乃是古代大帝颛顼后裔。后人皋陶,尧为帝时曾是士师小官。皋陶之子伯翳,辅助大禹治水,又焚山填泽,驱逐猛兽,因功被赐姓秦,主要为舜养殖牲畜。伯翳生有两子,长子若木,次子大廉。若木封国于徐,夏商以来都世袭诸侯。纣王年间,大廉之子中有个叫蜚廉的,善于奔走,日行五百里。蜚廉之子恶来不仅善走,而且天生勇力,能手撕虎狼之皮。其父子二人被纣王所宠,一起助纣为虐。武王灭商,杀死了蜚廉父子。蜚廉有个小儿子叫季胜,至曾孙代有个叫造父的,以善于侍候之道,得宠于周穆王,被封在赵地,为晋国赵氏之祖。造父的后人有一人名叫非子,居于犬邱,极善养马,周孝王于是让他牧马在汧渭二河之间。非子把马养的又肥又壮,孝王欢喜,就把秦地封给非子。从此秦国成为周朝附属国。孝王又允许非子用赢姓祭祀祖先,称之为赢秦。传六代至秦襄公赢开,周平王以勤王之功加封秦君为伯爵,秦国为直属国。

秦伯赢开领命回国以后,整顿军马,准备粮草,立志要得歧丰之地。回国第二年,秦国即向犬戎宣战。秦邦风习与犬戎差不多,又兼兵精将勇,不到三年,就把犬戎打了个落花流水,斩杀大将勃丁,满也速,戎兵全军覆没。犬戎主几乎被擒,亏他换了秦兵服饰,方才侥幸逃脱,急急如丧家之犬,远远的遁往西荒去了。秦伯得了岐丰之地,势力日益壮大。秦襄公晚年,定都于雍,开始与各诸侯国来往通婚。周平王十五年,秦襄公辞世,其子继位,称为文公。

炫/
书/
网/
一天夜晚,秦文公于寝宫之中翻来覆去,却总睡不着;朦胧之间,却似感觉在野外打猎一般。文公奔驰不久,忽见有一条黄蛇从天而降,蛇首着地,蛇尾连天,头象车轮般大小,声若巨钟。秦文公大惊,对那蛇道:“你是何方之神,不要惊吓寡人。”那蛇却忽地变成一个小孩,口出人言,拍手笑道:“西方之白帝,也怕蛇乎?我乃天帝之子。帝命你主持西方之祭。特来传谕。”说完化做一阵清风,眨眼就不见了。文公惊奇,问左右道:“你们可看见天帝之子?”回顾众人,却都不见。文公心慌,大喊“来人”,片刻惊醒,心口尚在扑扑乱跳。侍寝宫娥慌忙端茶倒水,近身侍奉。文公却不洗漱用茶,心里追想着梦中光景,越发没有了睡意。捱到天明,急召太史敦占卜梦中之事。敦占卜毕,奏道:“白,是西方之颜色。君上已经拥有西方,即上帝所命,祭祀必获福气。”文公于是在鹿邑筑高台,在台上建白帝庙,称为鹿祠,春秋都以白牛祭天。

话说在周朝,祭天这种隆重的祭祀仪式只能由周王每年举行一次,各诸侯都不得私自用之。秦文公在鹿邑祭天,并且是一年两次。消息传到鲁国。鲁惠公也想祭天,但又怕会触怒周王,于是派太宰让到洛邑,请求郊祭之便。平王没有同意。鲁惠公怒道:“我鲁国祖先周公曾为周室立下汗马功劳,就连法典礼仪都是我祖先定制的,我们子孙用祖先制定的礼仪,有什么妨碍的?天子不能禁止秦国,却来禁止鲁国。我偏要祭天给他看。”于是鲁惠公也仿照秦文公祭天,形式更隆重于秦国。平王知道了,也不敢派人去鲁国问罪。从此周王室一天比一天衰弱,四方诸侯,渐渐目无君主,为了蝇头小利,或者关乎声名,不管有理无理,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天下纷纷扰扰,战乱常年不息。

再说原司徒郑伯友之子掘突,因迎立有功,被平王加封为伯爵,称为郑武公。武公继位,谥父亲郑伯友为圣文公。郑武公乘周室衰微,群雄逐鹿,趁乱兼并了虢和刽地,迁都于刽,称为新郑。以荥阳为都城,设关隘于制邑。制邑又称虎牢,乃是天下第一险关。郑国由是也日益强大起来。卫武公与郑武公同为周朝卿士,而卫武公于周平王十三年老死于朝。从此郑武公开始独揽朝政大权。因为郑国都城荥阳与洛邑邻近,所以郑武公或者在朝参政,或者小居荥阳,两地之间,往来不已。

郑武公的夫人,原是申侯之女姜氏。姜氏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寤生,次子段。生长子的时候,姜氏没有坐蓐,在睡梦里就生了下来。这小儿出生时也不啼哭,姜氏直到睡醒后才知道生产。因此取名叫寤生,意思是在睡梦里生的。因寤生生产时异于常人,相貌也甚丑陋,姜氏就认为这孩子是个不祥之物,所以就教人把寤生用草席裹了,扔往城外河中。说来奇怪,附近很快飞来一群乌鸦,用口衔着草席四角,边飞边鸣。那草席载着寤生顺流而下,因而始终不沉。郑武公是个开明的君主,并不以常理断事,以美丑取人。当时刚下朝回荥阳小住,听闻姜氏生产,起初大为欢喜,及自听闻姜氏又把孩子扔了,遂急忙让人沿着河边找寻。满宫的人全体出动,直找到天黑,也没有见到寤生的踪迹。奉命寻找公子的人正准备回宫,却突然看见前面卧着一只白虎。众人害怕,用箭射之,却无法伤得那虎身分毫。众人诧异,一起赶走白虎,却见草丛里有个刚出生的婴儿。众人当中有人是奉命扔掉这孩子的,看到寤生急忙抱起来,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