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见证抗战真实历史_血战 >

第14部分

见证抗战真实历史_血战-第14部分

小说: 见证抗战真实历史_血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织了五次进攻。战至上午9时,罗店失守。

蒋介石一听到罗店失守的消息,急令罗卓英率第十八军在中午前夺回罗店,他在电话中说:“你如果不在中午前夺回罗店,军法审判,你就提着脑袋来见我吧!”

罗卓英在高压下,命令第十一师、第九十八师在中午前夺回罗店,第六十七师在罗店以北配合进攻罗店。

罗店镇只有三平方公里,而且镇的四周小河、小水塘多,容纳不了三个师的兵力。罗卓英命令这三个师各派出两个营,轮番冲锋,师长要亲自在第一线督战。他在发布命令时说:“只许前进,不许后退,谁要后退便毙了谁!”

8月26日上午7时,敌人两个联队对罗店再次发动攻击,第十一师和第六十七师各两个营发起冲锋,师长彭善在后面挥舞着大刀督战,见到一个后退的士兵,便挥着刀砍下去,还高声地号叫着:“后退者格杀勿论!顶住,给我顶住!”

双方在罗店的东边迎头相撞,很快绞杀成一团。喊杀声、惨叫声,枪械的撞击声响成一片。彭善为了迅速解决战斗,向后一挥手,命令预备队上。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攻势下,渐渐不支,前面的被分割包围,后面的吓得向后逃窜。不到10分钟,被包围的敌人被消灭了。彭善命令部队打扫战场后,暂时休整待命。谁知,敌人的步兵后退了,炮兵却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一发发炮弹在中国官兵中爆炸,官兵伤亡大半,团长李维藩、二营营长魏汝谋负伤,一营营长张培甫阵亡。

敌人炮袭过后,步兵又发起了冲锋,中国守军官兵伤亡太大,无力反击,罗店再次落入日军手中。

罗卓英心急如焚,他命令彭善在三小时内夺回罗店,他在电话中向彭善施加高压。彭善带着满脸的尘土,急匆匆来到附近的第一一○旅,对旅长蔡炳炎说:“刚才罗军长来电话,要我们在三小时内拿下罗店,否则,叫我开枪自杀。你看怎么办?”

蔡炳炎明白这话的分量,官兵的伤亡巨大,敌人拼死夺回了罗店,要想再夺回来,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他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骂道:“他娘的,这仗打得太艰苦了,弟兄们死的死、伤的伤,怎么个打法?”

彭善说:“反正我们师的弟兄们都要死在这鬼地方了,你就准备带着弟兄们出击吧,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快告诉我,如果你回不来,我负责照顾你家的一切。”

血肉磨坊(2)

彭善要他拼死夺回罗店,蔡炳炎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便紧握着拳头大声地回答说:“彭师长,战死也是死,自杀也是死,反正是一个死字,不如和小鬼子拼个鱼死网破。我家里的事就别提了,再大也是小事,国亡了,家就完了。我今天就豁出去了,不是敌生我死,就是敌死我生!”说罢,一挥手,带着两个营的兵力,向罗店冲去。

经过两小时的生死搏杀,他们终于赶走了敌人,罗店又回到了守军的手中。在结束战斗

后,蔡炳炎刚刚松了一口气,突然飞来一颗炮弹,炸死了一大片官兵,蔡炳炎倒在血泊之中。蔡炳炎壮烈殉国,他是继黄梅兴后,中国军队牺牲的第二个将军。

蔡炳炎是安徽合肥人,自幼勤奋好学,尊师敬长。20岁那年,他听说孙中山在广州组建北伐军,便告别家乡亲人,带着干粮步行45天,走到广州。到了北伐军中,他苦苦要求参加北伐军。北伐军的领导见他有文化,是个好苗子,便派他到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他加入革命军行列,随军参加东征陈炯明,北伐吴佩孚的历次重大战斗。由于他作战勇敢,善于带兵,且足智多谋,屡建战功,相继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淞沪战役中,他曾指挥部队在罗店以北的陆家宅、沉宅一线,消灭敌人一个中队。

张治中很熟悉蔡炳炎,当他突闻蔡炳炎在罗店阵亡的消息,不由泪水流下两颊。悲痛之时,为他作诗一首,寄托哀思。诗中写道:

满庭芳

缅怀蔡炳炎

寡言少语

忠厚老实

离乡从军

纵马横刀十余年

尽心尽职。

淞沪战役挺身出

高举抗日救国旗。

罗店战身先士卒

功德传后世。

这时,日军第三批增援部队从川沙口登陆,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罗店推进,罗店再一次被日军占领。陈诚同罗卓英研究决定,命令第十四师增援罗店。第十四师是一支能攻善守的老部队,从师长到士兵皆是湖南人。“八·一三”后,他们从长沙出发,乘车坐船来到苏州。师长霍揆章和参谋长郭汝瑰都认为,部队都是湖南人,从未来过这个素有“天堂”之称的苏州,部队说上前线就要拉上前线打仗了,他们想利用这个机会给弟兄们放一天假,让他们去看看苏州的名胜古迹,逛逛虎丘,游览一下寒山寺。谁知放假的通知刚下达,官兵们正兴奋地准备上街,陈诚的电话到了,命令他们在两小时内赶到罗店参战。

官兵们只好背起行囊,风风火火地赶到罗店。霍揆章、郭汝瑰研究后认为,敌人刚到罗店立足未稳,情况不明,立即向敌发起攻击,取胜的可能性大。于是决定由第四十二旅八十三团担任主攻,七十九团迂回到敌人背后,形成前后夹击态势,彻底歼灭这股敌人。他们将作战方案上报到陈诚那里,陈诚批准,并命令第六十七师和第十一师各派一个旅协同作战。

天一黑,八十三团团长高魁元指挥部队发起进攻,因部队刚到,地形不熟,走出不远,就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找到一座过河的小桥,没想到日军正守候在桥边。中国军队在明处,躲在暗处的日军用机枪向中国军队扫射,许多官兵还没弄清怎么一回事,就纷纷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八十三团被封锁在桥边,无法接近罗店。

七十九团奉命后,很顺利地迂回到敌人的后面,冲进了罗店以北的敌人驻地,击毙了两名日军指挥官,缴获了一大堆枪支弹药。他们是从浮桥上迂回到罗店的,可是,当他们返回时,原有的浮桥被敌人炸毁了,近千名敌人包围了他们,他们迫于无奈,纷纷跳河。许多不会游泳的官兵就葬身在无情的河水中。

由于八十三团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第十一师乘虚占领了罗店以北,第六十七师也进占了罗店,罗店重新回到中国军队手中。午后,日军天谷支队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傍晚,罗店又被敌人占领。双方为了争夺这个小小的罗店,伤亡惨重,各死亡9000多人,整个罗店血流成河,遍地尸体。

陈诚和罗卓英为了减少伤亡,让部队有个喘息的机会,决定将部队后撤五公里。报告送到蒋介石那里,他回电说:“罗店至关重要,必须限期占领。要求将士有进无退,有我无敌,不成功便成仁!”

陈、罗二人接到电报,知道蒋介石势在必得罗店,再不敢在蒋的面前提“后撤”二字。立马组织第十一师、第十四师、第五十一师、第五十八师、第六十七师等五个师兵力,进行顽强反击。连战两天,却未获成功。到了9月4日,蒋介石大发雷霆,给他们冷冷地甩下一句话:“今天如果夺不回罗店,师以上军官统统就地处决!”

中外记者如蜂地拥到罗店前线,采集最新消息,一时间,罗店成了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老百姓碰到一起,议论最多的就是罗店,这个说,罗店被敌人占领了;那个说,你的消息过时了,它已被我们夺回来了;再一个人说,不对,最新的消息,罗店又到了敌人手中。有人摇头叹息:唉,敌人对罗店势在必得,今天不占,明天一定会占;很多人却信心十足地说:不对,我们今天不能占领罗店,明天一定会占领!

蒋介石的命令传到前线,陈、罗二人商量后,决定把重新夺回罗店的重任交给第十四师。

血肉磨坊(3)

郭汝瑰知道上级对此战抱的是必胜的决心,自己必然要抱着人在罗店在的决心,因此,他写下了遗书,交给师长霍揆章,然后撸袖咬牙对他说:“这是我的遗书,我马上带两个团去,拿不下罗店我不回来见你了,请你将我的遗书交给我的家人。”

他指挥两个团,一阵风冲到罗店以北,在此遭到了敌人猛烈炮火的拦击。有个团长问他怎么办。他一跺脚说:“还能怎么办?前面就是地狱也要去!”

部队冒着枪林弹雨向前冲,在快接近罗店时,八十三团的官兵只剩下12个人了。郭汝瑰指挥他们一口气冲到了罗店镇中心。傍晚,罗店终于被他们拿下。师长霍揆章望了望损失惨重的部队,对郭汝瑰说:“不能再打下去了,再这样打下去,我这个师长成了光杆司令了。”

师长霍揆章这些话只是说说而已,罗店争夺战一直坚持到10月底,双方死伤两万余人,日军称罗店为血肉磨坊,这一点也不过分。

10月30日,日军统帅部决定第四批向上海增兵,命令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师团和步兵第九旅团等部队,组成第十军,由柳川平助中将为军长。这时,中国军队也增加了兵力,达到73个师。

11月5日早晨,细雨蒙蒙,上海南边的金山卫海面,突然来了近百艘大军舰。大军舰停稳后,放下了数不清的小艇。小艇如箭似地飞向海岸。这就是敌人新组建的第十军,共计13万人登陆了。敌人登陆后,没有恋战,而是坚决执行命令,向嘉兴、吴江、昆山、太仓一线猛插,对上海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包围圈。

蒋介石接到情报,如雷轰顶,他不看地图就清楚地知道敌人的动向及目的,南边没有一个中国兵,13万日军登陆后,如入无人之境,顺利地占领了金山、松江、昆山,切断了沪宁线、沪杭线,从南面包围了上海,淞沪战役中的中国军队在敌人的包围中,插翅难飞。蒋介石越想越慌,二话没说,连忙命令部队总撤退。

撤退了的中国军队,留给上海民众一封情真意切的《告上海同胞书》,书中写道:

亲爱的上海同胞们,我军因为战略上的关系,暂时从上海附近向后撤退,我们一方面用全力巩固第二阵地,必定在最短期内积极进取,来收复我们淞沪。我军这一次撤退,是战略上有计划的撤退,绝不是战争的失败,而且真正的抗日战争,实际上从这时候方开始,这是同胞们所已确实认识而能格外奋勉的,我们军队和上海同胞告别了,回想到三个月的抗战,我上海同胞不避危 3ǔωω。cōm险,不分昼夜的和前线努力协助,前线一切需要,都能如响斯应,战区附近,牺牲非常惨烈,而军民合作抗战的精神,愈久愈坚,这种义勇和热情,是我全体官兵所刻骨铭心,终生不忘的。

我军虽然暂时撤退,我们一刻不能忘记我们的同胞,在我军撤退上海的时候,敌人对各位同胞,必然施用种种的压迫和引诱,这在我们是十分的悲痛,非常的挂念,但我们相信爱国的上海同胞,现在虽然处境很艰难,意志一定是坚决的,我们竭诚盼望上海同胞们始终抱着牺牲抵抗的精神,互相扶助,互相勉励,个个当作自己是战场的士兵一样,誓死反抗敌人到底,上海同胞们一定不会忘却三个月中间军民死伤的惨烈,而继续发扬先烈的精神,上海我们民族精神所集中发扬的中心,上海的同胞们,要立志作国家精神上的长城。

同胞们,我们军队和各位暂时小别了,我们满腔怀念着各位同胞的痛苦和牺牲,对于同胞们所已表现的爱国精神,不是言语所能表达我们的感激,我们永远纪念着同胞的鼓励,一定要再接再厉,奋斗到底。我们离开了上海,但我军在嘉定、南翔的阵地上,仍然望得见上海,我们殉国将士的灵魂,也仍寄托在上海,我们热烈抗战全国一致的一颗心,也始终离不开上海的同胞,我们和各位同胞的精神,相互永远的联系着,我们结成一条心,合成一个力,抗战一定胜利,复兴一定成功,我们军队一定在最短期内收复淞沪,来报答我们同胞,我们决不辜负上海同胞的热望。

军事委员会政训处

11月13日开始,几十万大军匆匆撤离战场。上海到青浦的公路上,拥挤着无数的退兵,部队乱成了一锅粥。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命令第八军掩护撤退。一天后,蒋介石发出一道命令: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留在闸北地区阻击。此时,他的意图是留下一个团当诱饵,吸引敌人,让大部分部队全线撤退成功。

蒋介石的命令传到前线时走了样,一个团变成了一个营。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留下了一个营,由团副谢晋元负责指挥,在四行仓库吸引敌人。四行仓库的高大建筑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他们在这里坚守了四天,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仓库的四周堆满了尸体,他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后,渡过苏州河,进入公共租界。

可歌可泣、极其悲壮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此时落下了帷幕。虽然中国军队成了失败者退出了上海,但在这场抗战中,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吹响了华夏子孙全民抗战的号角。

淞沪战役中中国军队的抗敌精神和英勇事迹,令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华北战场遥相呼应(1)

与淞沪战场遥相呼应,活跃在黄河之滨的八路军,为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在华北敌后战场,与日军展开了生死搏斗。他们首仗获得了平型关大捷。

8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协议,宣布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

三个师成立后,在山呼海啸的抗日口号声中换上了新军装。誓师大会以后,三路人马迎着似火的朝阳,滚滚向东,奔腾而去。

9月23日这天,夜幕降临上灯时分,一一五师的指战员赶到山西灵丘附近的上寨村。在这里,隐约传来灵丘方向的枪炮声、飞机的轰鸣声。晚饭后,团以上干部一丢下饭碗,便纷纷集中到师部会议室内,他们三五成群,在议论如何打击日寇。

林彪走到地图前,神情严肃地说:“据第二战区司令部电报说,日军蒙疆兵团于9月13日攻占大同后,正向怀仁、山阴进犯;日军第五师团9月11日占领蔚县、广灵,21日占领灵丘,正由灵丘经平型关向大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