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见证抗战真实历史_血战 >

第37部分

见证抗战真实历史_血战-第37部分

小说: 见证抗战真实历史_血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桥也已完工,大批量的日军从船桥上开了过来。接着,大炮、卡车源源不断地经过船桥,向南昌方向逼近。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日军的第一○一师团在永修以东的涂家埠渡河成功。由于日军的炮火猛烈,守军第四十二师阵地被摧毁,毫无还手之力,五分钟时间就顺利地过了河,半小时就攻占了大塘、金桥、新祺周,坦克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向南昌推进。

12点50分,第一○六师团、第一○一师团,分别占领了岭下桥、安义、乾洲。这时的罗卓英才明白了敌人的真正企图,立即下令炸毁了奉新大桥,将日军阻挡在河北。接着,他又下令第九师、第一一八师,火速向南昌右翼增援。但此时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官兵们一步三滑地行走在泥水中,速度十分缓慢。

冈村宁次下令工兵架桥,并命令飞机空投小油箱,给坦克加油。23日上午,敌人的桥架好了,两个师团的坦克向南昌攻击前进,24日到达乐化。这时薛岳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敌人的进攻打乱了他的部署,他原想在南昌以北打一个理想的伏击战,所以,将大部队摆在了南昌以西待机,南昌城内只有保安队500多人在守着,南昌城实为一座空城,危如累卵。他急得两眼冒火,声音嘶哑地急令高荫槐的第一集团军(辖第五十八军、第六十军)及俞济时的第七十四军,火速从南昌以西开赴南昌以北东化,堵截敌人,同时命令第三十二军回调南昌,命令罗卓英亲自到乐化督战,下死命令要他无论如何要顶八天。

坦克进南昌(3)

日军的坦克加足了油,26日早晨就攻到了大城,与调往南昌的中国军队第三十二军期遇,中国军队没有反坦克武器,扔向坦克的手榴弹如卵击石,官兵们不少死在了敌人坦克的履带下。傍晚,日军到达灰埠,被赣江挡住了去路。面对涛涛江水,疯狂了的日军抢劫大量的民船,渡过了1000米宽的赣江。27日早晨,坦克进入了南昌城。日军进攻南昌,总共仅用了七天时间。

中国军队在南昌战斗中,战死者1。4354万人,伤者1。7033万人,失踪被俘者1。0566万人。总计损失官兵4万余人。日方宣布日军战死者约500人,负伤者1700余人。双方损失比例为20:1。

这次战斗,日军充分发挥了坦克的突击作用。日军的这些坦克,是在1925年缩减陆军四个师团,利用这节省下来的军费,当年,他们自己还不会制造坦克,开始想从英国购买,英国人害怕日本装备了坦克超过自己,设法回绝了日本。日本转向法国购买。当时,法国正在生产一种最新式的坦克,便同意将一批旧坦克出售给日本。日本了解了法国人的企图后,只买了一辆旧坦克。大阪、神户的工厂利用这辆旧坦克,仿造出一批自己生产的坦克。1927年日本就制造了150辆,并定名为“八九式”坦克。后来,这些坦克运到中国,参加了1932年的上海“一·二八”侵略战争和1933年春的侵略热河和长城作战。而国民党政府至1949年败退到台湾为止,一直没有自己生产的坦克。

薛岳又胜了(1)

南昌失守,湖南局势紧张,长沙成了溃兵、伤兵和难民的集中地。鄂南、湘北的大路上,逃难的人群蹒跚而行,长沙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蒋介石此时的心情很坏,动不动就发脾气。一天,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到重庆开会时,特意去请示蒋介石,问他日军进攻长沙怎么办。蒋介石眼睛一瞪,凶声恶气地说:“这也要问吗?一把火烧掉不就结了吗?免得资助了日军。”

张治中一愣,追问道:“委员长,你的意思是一仗不打就将长沙烧掉吗?”他担心敌人还没到,自己就先烧掉长沙,老百姓会反对。

蒋介石大声地训斥说:“你是不是耳朵出了毛病?我这样做,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保存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你快去执行我的命令就行了,不能优柔寡断,火烧眉毛的时候了,你还迷迷糊糊的,还不快去将能运的东西赶快运走,运不走的就烧,公用的和民用的统统一把火化成灰烬,这就叫焦土抗战,你懂不懂?”

张治中对蒋介石的焦土抗战不解,回到长沙,没有执行他的命令。蒋介石气得叫林蔚打电话给张治中,叫他立即执行焦土政策。张治中在电话中问道:“焦土能赶走敌人吗?如果焦土能抗战,我们还打淞沪战役、徐州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干什么呢?焦土抗战是消极的,作为军人,能对得起生养我们的老百姓吗?”

林蔚被张治中问得不知所措,“啪”地挂断了电话。几天后,张治中收到蒋介石的正式通知: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烧,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

这时,张治中顶不住蒋介石的压力,立即将长沙警备司令丰悌、湖南省保安处长徐权召来,研究如何执行蒋介石的焦土政策。他俩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张治中认为火烧长沙必须谨慎从事,他要丰悌搞个文字的计划。第二天,丰悌就将一份《焚城准备纲要》递到了张治中的手中。张治中看后,考虑了好一会儿才说:“此方案最好暂缓执行,还是先动员老百姓向城外疏散,敌人确实逼近长沙后,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们再烧吧。”张治中说这番话时,心情十分沉痛。

11月12日,日军打到了平江,离长沙只有300多里了。这时,守军中有人开始焚火烧城,一时间,烈火弥漫。老百姓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前往救火,但被大街小巷的军警阻挡。长沙是个古老的花园城市,有天心阁、开福寺、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等数十处名胜古迹。这些,都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数百万老百姓的房子也在火中化为乌有,他们无家可归,烧死烧伤者不计其数。

这一把火把民众心中的怒火点燃起来,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舆论的谴责。著名人物冯玉祥等,当面责问蒋介石。周恩来、叶剑英对蒋介石不顾人民生命财产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们指责蒋介石将一个好端端的长沙烧成一片焦土,让无数平民死于非命,让无数的财富化为灰烬。而此时,敌人还在300里以外。他们驳斥蒋介石的“焦土抗战”,强烈要求惩办纵火首犯,拨款救灾,处理善后。

蒋介石的焦土政策,也激起了外国侨民和外交人员的愤怒,纷纷提出质问。

蒋介石似乎也被这一把大火烧得清醒了。14日,他坐车来到长沙视察,映入他眼帘的是房屋被烧光,到处是一片废墟,断垣残壁,血迹斑斑,居民在残壁中绝望地号哭,悲切地呼唤死去的亲人,还有愤怒的诅咒声。总之,悲恸和恐怖笼罩在长沙上空。民众做梦也想不到,这场人为的灾难,却是这个来视察的全国人民的抗战领袖蒋介石一手制造出来的。

蒋介石眼望着这个悲惨的画面,唏嘘不已。为了推卸责任,他突然责问张治中,这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是谁下达的命令,是谁放的火?

张治中被蒋介石的这一闷棍打得不知所以然,张着嘴瞪着眼望着蒋介石。此时,在场的党政军高级干部不明真相,也跟着追问张治中,这场大火的元凶是谁,强烈要求惩办。

张治中突然明白了,蒋介石的真正目的是为他自己开脱罪责,转移责任。为了让蒋介石下台阶,他只好背上这个黑锅。于是,他以沉痛的心情向蒋介石负荆请罪,要求委员长给予处分。

蒋介石松了一口气,为了平息国人的愤怒,他撤销了张治中湖南省主席的职务,将直接责任者丰悌、警备团长徐昆、警察局长文重孚等三人逮捕处决。

火烧长沙的风波就这么平息了。

蒋介石下令由第九战区代司令官薛岳兼任湖南省主席一职。薛岳在到职之前,蒋介石找他谈了一次话。蒋介石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告诉薛岳,长沙与重庆相隔不远,敌人要进攻重庆,必先拿下长沙。他估计日军在10月中旬开始南犯,以主力由湖北直趋长沙,于赣江、鄂南同中国军队作战。他希望薛岳明白,湖南乃我国著名粮仓,是我持久战必保之地,如让日寇占领,则如虎添翼,对我构成极大威胁。蒋介石说:“我军的方针是诱敌深入,力争在长沙以北地区歼灭敌人主力。”

薛岳受命到了长沙,开设指挥所。他首先熟悉地形和了解敌情。日军由武汉南下,必然经湘北。湘北的地形是河流纵横,群山环绕;南高北低,恰如一个畚箕。洞庭湖居中,湘、资、沅、澧四水及浏阳、新墙、汨罗、捞刀河等河流,纵横形成天然屏障。湘北除了水就是山,这里有幕阜山和湘赣交界的九岭山、罗霄山、万祥山,它们一般都高达300米至2000米。

薛岳又胜了(2)

薛岳摸清了湘北的地形后,对保卫长沙充满了信心。他认为,湘北处在江湖河网和崇山峻岭之中,和地势平坦的南昌不同,敌人的坦克在此无法横行霸道,也不利于敌人的炮车行动,敌人的优势无法发挥,只能与中国军队面对面作战。

蒋介石为了加强对长沙作战的指导,派白崇禧和陈诚到长沙,与薛岳商讨作战方案。由于三个人掌握着不同的敌情,因而对作战方案发生了分歧。

白崇禧认为,武汉地区的日军分驻在长江两岸的江南、江北,由于占领的面积大,必定要分散兵力。敌人要想进行大规模作战,只能抽出一半兵力,而且持续作战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如想消灭敌人主力,最好采取且战且退的战法,将敌诱至衡阳一带歼灭之。他还认为,如果在衡阳一带歼敌,我军驻幕阜山、九岭山的部队西进,驻湘北以西的部队东进,即可截断敌人陆上交通和水上退路。而且,我军驻武汉以北的第五战区、南昌以东的第三战区,可以配合进行牵制作战。

薛岳的主张却不同,他认为在湘北地区作战为好。他的理由是:一、我军在湘北有15个军兵力可参战,第五战区不需要参战,仅自己的九战区投入,兵力就足够对付;二、我军熟悉湘北的地形,可进可退,行动自由;三、湘北水多山多,敌人机械化兵团行动受限,相反,衡阳是平原地区,适合敌人机械化兵力作战,同时广州的安藤利吉的第二十一军部队,可以北上衡阳,直接配合南下的敌人与我作战。

就在白、薛二人发表意见时,陈诚久久地盯着地图,一边听他俩的分析,一边思考着。最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同意薛岳的方案,还为这个方案总结为八个字,这就是:后退决战,争取外翼。

白、陈离开长沙后,薛岳看到了一份来自武汉地下工作者送来的情报,情报说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部准备在9月底进攻宜昌。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反复的论证,薛岳认为这是敌人搞的声东击西阴谋。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在部署兵力时,他还是作了适当的准备。湘北、鄂南、赣北都要兼顾,重点放在湘北。他的作战指导大纲定为:

(1)湘北方向逐次抵抗,诱致敌于长沙附近地区,包围歼灭之;

(2)赣北方面及鄂南方面侧击或围攻敌军而击破之,以利于我主力方面作战。

在兵力使用上,将第十九、第三十两集团军,部署于赣北的高安、奉新、靖安、武宁、修水地区;将第十五、第二十七两集团军,部署在岳阳以南的新墙河和湘鄂、赣边界的幕阜山区,及汨罗江南北两岸;将第二十集团军部署在湘江以西洞庭湖以南地区;将第七十军放在长沙附近,作为战区机动部队。

方案上报重庆,不料重庆的回电要薛岳放弃长沙。电报说,保卫武汉,武汉没能保得往,保卫南昌,南昌也丢了,所以,长沙是保不住的。与其空提口号欺骗人,不如放弃长沙,将主力放在铁路两旁,敌进攻时逐步抵抗,逐步后退,退至株洲、浏阳、醴陵地区。

十分自负并自信的薛岳,掂量着代表蒋介石意图的这份回电,考虑后拿起电话,与陈诚通了电话,说出自己的意见,他强调说:“我的方案部署是根据任务、敌情、我情、地点、时间五行确定的,我是有充分理论根据的。俗话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我还是那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叫我当第九战区司令官,我就要凭我的脑袋办事,指挥打仗。别人的脑袋毕竟是别人的,代替不了我薛岳。如果我整天用别人的脑袋说话办事,那还要我薛岳干什么呢?一个人的精华在脑袋,在灵魂,没有脑袋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算什么人?长沙不守,军人的职责何在?”

陈诚明白,重庆的这份回电,多半代表了白崇禧的意图,是他说服了蒋介石接受了他的意见才发的这份电报,于是说:“其实,你的方案也兼顾了重庆的意图嘛,兵力放在武汉以南以西,处在可东可西可南的机动位置,是以静观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案,我看可以拭目以待。”

薛岳本来就对自己的方案充满了自信,听了陈诚一番话,心如铁、意如钢的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他准备在湘北同敌人大干一场。

日军在攻占南昌以后,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平沼内阁仅执政了七个月就垮台了。阿部信行内阁上台后,希特勒以闪电战术进攻波兰。接着,英法宣布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阿部信行利用欧洲战争全面爆发之际,狂称要全力解决中国事件。为了达到此目的,阿部信行同陆军部协商,撤销了原华中派遣军番号,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派遣军司令部,西尾寿造任总司令,坂垣征四郎任总参谋长,由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统一指挥在华日军的行动。西尾寿造和坂垣征四郎分别从日军教育总监和陆相的位置上下来,他俩提升后,都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决心,都想打一个大胜仗向天皇报喜。他们想打的这个大胜仗就是进攻长沙。两人联合向冈村宁次下达了《江南作战指导大纲》,明确规定第十一军出动三个师团,于赣北牵制,两个师团及两个支队向湘北进攻,要求在9月底占领长沙,控制四川门户,年底将中国军队压迫至川黔边境。

冈村宁次接到命令,要求进攻长沙的第一○一师团、第一○六师团,在洞庭湖举行半个月的登陆演习。

薛岳又胜了(3)

9月中旬,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第一○一师团、第一○六师团由南昌附近、赣江东西岸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