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10部分

中国皇后全传-第10部分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宪这次出击,给他的地位带来了转机。由此,升任大将军,封武阳侯。大将军原来地位在三公之下,但由于窦宪可以参预内机辅佐,从此后大将军一职位列三公之上,仅次于太傅,但却拥有实权。这个时候,是窦氏家族的鼎盛时期,窦太后的兄弟四家竞修府第住宅,京师全部的工匠只给这四家修邸宅。窦氏兄弟权势绝伦,炙手可热。

公元93年,窦宪纠集邓叠、郭举、郭璜及叠母元氏等,阴谋弑逆。但却走漏了消息,和帝与宦官郑众密议,商定诛之。怕窦宪在朝外为乱,所以先忍未发。等到窦宪和邓叠班师回朝,和帝一举诛杀了窦宪、窦笃等欲叛势力。将窦太后软禁在宫中,不得再参与朝政。

公元97年,这位长期操纵政局的女性忧郁而死。在她死后,宋氏、梁氏上奏要求罢黜窦太后,贬其尊号,但由她用心培养起来的和帝,念及其养育之情,依旧按皇太后的仪式,将她葬于汉章帝陵——敬陵。

第二十七章 阴氏汉和帝刘肇皇后

姓名:阴氏

生卒年:?~102年

籍贯:东汉南阳新野

婚配:东汉和帝刘肇

封号:皇后

阴氏自幼喜欢读书,并且爱好音乐,加上天资聪明,所以深得家人的宠爱。

公元92年秋高气爽之时,年约13岁的阴氏应选入宫。很快她被封为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贵人,并得到和帝的特殊宠幸。

汉和帝刘肇10岁时便即位。因年少,由窦太后临朝执政。到他14岁时,不满于窦氏专权,便联合宦官灭掉了窦宪一族,开始亲政。和帝是个较有作为的人,虽说从他开始,东汉出现了外戚宦官专权之事。但是,他还是积极地治理政事;而阴贵人又知书达礼,所以,俩人感情很融洽。于是在永元八年春二月己丑这天,诏令立阴贵人为皇后。

公元95年,又有一批美女从民间选入后宫。其中有太傅邓禹之孙女邓绥。她身高7尺2寸,姿貌绝伦。一入后宫,便使众人大吃一惊:天下竟有如此美女?!莫非仙人下凡?!虽然和帝喜欢阴氏,但他不能从邓绥身上移开目光,他为眼前这活生生的仙女震动了!立阴贵人为后的这年冬天,邓绥选入掖庭,诏封为贵人。

阴皇后开始争风吃醋,并经常以皇后的身份,对处处表现谦让的邓绥大耍脾气。

在每次宫中举办的宴会上,各位贵人竞相修饰比美,以求龙颜垂青,也只有邓贵人以素雅出众,从不穿与阴后一样颜色的服装;对阴皇后唯唯诺诺,从不敢在阴皇后面前先讲话,这使看到眼里、记在心里的和帝更钟爱于她。自此以后,和帝与阴皇后之间的感情淡漠了,关系疏远了。在日日不见君归的宫廷生活中,阴皇后为自己的失宠而一天天憔悴下去。她不知所措,心中的忧伤又增添了一分恚恨。于是,在无力挽救自己的地位的情况下,她想加害邓贵人,密称:“我要有一天得志,不使邓氏再有遗类!”邓贵人听后,对左右宫人流泪,表白自己对阴皇后的忠心,使众人厌恶阴皇后。

阴皇后在日趋失宠的情况下,想尽办法挽救自己的命运。当时,她的外祖母邓朱经常出入掖庭,看外孙女。为其解忧效劳。

永元十四年夏天,有人揭发邓朱氏与阴皇后暗行“巫蛊诅咒”,和帝大怒,下令收回皇后玺绶,将参与此案的人下狱问罪,阴皇后家族满门受牵连。皇帝又下令派司徒鲁恭持节将阴后迁到桐宫(软禁宫人的监狱)。

同年阴后不堪折磨,忧郁身亡。

公元104年,葬阴皇后于临平(今属浙江)。

第二十八章 邓绥汉和帝刘肇皇后

姓名:邓绶

生卒年:公元81~121年

籍贯: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

婚配:东汉和帝刘肇

封号:皇后

邓绥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颖悟。她5岁的时候,祖母对她十分钟爱,亲自为她剪发,太夫人年纪老迈,眼神昏花,剪刀误伤了邓绥的前额,邓绥竟忍痛不言。左右见此情形,深感诧异,事后问她因何不叫痛,邓绥说:“我不是不知伤痛,实因太夫人垂怜及我,倘若惊呼,会使祖母难过,所以我才隐忍不语。”这话出于5岁孩童之口,可见她是多么善解人意。

邓绥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6岁的时候,她已能诵读史书,12岁时就已通习《诗经》、《论语》。因她志在典籍,家人们都戏称她为“诸生”。母亲阴氏见她酷爱文学,不喜欢做家事女红,常嘲笑道:“你不学针线,专心经传,难道想做女博士吗?”邓绥遵从母命,白天学做家事,夜晚习读经典。邓训见她秉赋不凡,很是器重,事无大小,常与她商议。

她13岁被选为宫女,当时因其父去世,需在家守丧三年,未能入宫。

到了公元95年,守丧期满的邓绥,出落得更加娇艳多姿,容光焕发。

邓绥小的时候,她曾梦见自己双手摸天,那蔚蓝的天幕上像是有个钟乳状的东西,她仰首舐饮。梦醒后觉得很奇怪,便求教于占梦先生,占者解释道:“古代帝尧曾梦见自己攀天而上,帝汤也曾梦见他仰头舐天,他们后来都成了圣明的帝王,由此看来,这梦乃圣王之前占,是大福大贵的征候。”家人闻知,心中暗喜,但均未敢声张。

早年邓绥的叔叔邓陔曾说:“俗语道‘活千人者,子孙有封’。邓训哥哥为谒者时,曾受章帝派遣负责疏理石臼河,一年之内救活了数千人的性命。倘若天道可信,我家必定能得到神灵保佑,蒙受福荫。”

为审慎起见,阴夫人提议请一位相士来,给女儿看看相,以定吉凶。几天后,请来一位名叫苏文的相士,他是洛阳城有名的相家。苏文仔细端详邓绥的面相和骨相后,见她身长7尺2寸(约合今166公分),皮肤细白,广额修眉,丰颊薄唇,一对凤眼炯炯有神,鼻如悬胆,头发乌黑。相士看罢,大为赞赏。他自己退到廊下,请邓绥在室内随便和家人说几句话。最后相士进来,连声称赞说:“小姐乃成汤骨相,贵不可言。身长而眉宽,颧高而不露,眼神黑白分明,步履安泰,最难得的是声音如鸣凤,清澈响亮,此相贵不可言。在男必封侯拜爵,在女亦可为后妃。”相士的这一番吹捧之语,邓家人听罢,无不欣喜,忙收拾行装,妆扮邓绥,准备候旨进宫。

邓绥终被内廷选中。进宫之日,阴夫人再三叮咛:“皇家重礼法,凡事以谦退柔顺为是。宫禁重地,言谈举止务必谨慎小心。此去是福是祸,全看你自己的了。”16岁的邓绥默默地点了点头。想着即将开始的后宫生活,一股悲喜交集的情绪涌上心来。

邓绥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汉朝的后宫。她颀长秀美的身段和姝丽莹洁的容貌卓然超群,令左右诧然。

不久,和帝巡幸后宫时发现了邓绥,年将及冠的和帝正是好色的年龄,很快便与邓绥如胶似漆,恩爱难舍。邓绥也立即被册封为贵人。邓绥侍奉和帝极能体贴人意,委婉柔顺且小心翼翼。她与阴后相比也独具姿色,阴后娇小玲珑,邓绥身长玉立,端庄中有妩媚,谈吐文雅,既合乎礼仪又略带风趣。和帝得此佳人喜不自胜,把邓贵人安排在九龙门之内的嘉德宫。

邓贵人承宠不骄,恭慎如故。她深知争宠结恨极易招致祸患,平时恭敬小心,动有法度,对阴后丝毫不敢怠慢。事事逢迎,严守宫律,宫中上下都对她心悦诚服,交口称誉。和帝对她也钟爱日深。

阴后一直无子,邓贵人也没有怀孕,阴后咄咄逼人的架势,使得明晓事理的邓绥更加小心。她常常自称有病,另选其他宫女入御,希望能为皇上生下子嗣。每当六宫宴会时,诸姬妾贵人竞加修饰,争奇斗艳,而邓绥总是身着素妆且不加修饰。服装颜色若是与阴后相同,她便及时更换,以避攀比争宠之嫌。在和阴后同时进见时,她总是站在一旁,不敢就座。和皇后并行时,弓身细步,以示卑微。和帝提问时,她常常逡巡后对,不敢先皇后答话。和帝见邓绥如此谦抑,劳心曲体,叹息道:“修德之劳,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邓贵人谦让不妒,上得和帝爱重,下得宫女侍从的敬佩,德冠后宫,声誉日隆。

永元十三年夏,和帝染病不起,病情严重。和帝日常住在章德宫,阴后住在长秋宫,邓绥住在嘉德宫。皇帝病重期间,自皇后以下,没有皇上宣召的御旨均不得进见。后宫都知道皇上病重,却不知详情,只有祷告上苍为天子祈福。阴后见和帝抱病垂危,便密语左右说:“我若得志,决不让邓氏再有遗类!”可是宫人多同情邓贵人,竟将密语转告给了邓绥,要她多加提防。邓绥听到这话,如闻晴天霹雳,惶恐不安。她流着眼泪对左右倾诉道:“我竭诚尽心地侍奉皇后,竟不能得到她的宽解,看来是上天将降灾于我。如今皇上病危,我决心以自己的性命,乞求上苍保佑皇上龙体大安。我今日先死,上可以报答皇帝对我的钟爱之恩,次可以解脱宗族灭门之祸,下不令阴后横施毒手,使我有人彘之讥。”焚香祷告之后,邓绥便想饮药自尽。侍女赵玉心急如焚,想出一条缓兵之计。她向邓绥谎报说:“适才章德宫有人传话过来说,皇上的病已痊愈大半,很快就能康复了。”邓绥信以为真,这才放下毒药,事也凑巧,第二天,和帝的病果真好了。

和帝渐渐听到了一些关于阴后巫蛊诅咒的消息,对阴后的做法极为憎恶,便私下派人调查此事。

和帝永元十四年夏,有人告发邓朱家为皇后供奉巫蛊诅咒,和帝派中常侍张慎等人调查后回禀说确有此事。和帝大怒,彻查此案。他觉得阴后失德,不足以母仪天下,便下诏收回皇后玺绶,迁出长秋宫,废于待罪的桐宫。当和帝决意废阴后之时,邓绥却宽宏大量,极力在和帝面前解救,但和帝执意不听。

公元102年,即永元十四年冬,内外大臣会奏,后位不能久虚,请和帝续立皇后。和帝说道:“皇后之尊,与朕同体,上承宗庙,母仪天下,不可草率册立。唯有德冠后宫的邓贵人,才可胜任。”邓贵人闻讯,连忙上书辞谢。和帝已决计立她为后。邓贵人推让再三,只好从命。

立后大典不久便隆重举行,满朝文武齐集章德殿。皇帝驾临,百官侍立左右。皇后面帝而立,由太尉持节捧玺绶,宗正出班宣读策文。读毕策文,皇后拜称臣妾,太尉授玺绶。皇后的玉玺和皇帝相同,系用白玉雕成,文曰“皇后之玺”。绶为红色加彩绣。先由一位中常侍跪受,再转授婕妤,婕妤跪受,再转授昭仪,昭仪跪受,然后给皇后披绶带。皇后伏拜,称臣妾敬受。礼成,奏乐鸣鼓。皇后就座,接受群臣拜贺。就这样,22岁的邓绥凭借自己的才艺、美貌与德行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取得了进一步施展其政治才干的最佳立足点。

邓绥贵为皇后后,并没有为宫中的繁华奢丽所陶醉,也没有因地位的高升而自傲,而是依旧处处以谦让宽厚为怀,明智识礼。

依照汉家旧例,皇后正位之后,其宗亲子弟多以贵戚受封。故此在汉朝的历史上多次出现外戚集团分据要职,窃国专权的局面。这种威权震主的态势终究会为皇帝所不容,外戚遭废徙甚至灭族的事情也屡有发生。饱读经史的邓绥对此早有戒备。当和帝要加封邓氏官爵时,邓后坚决谢绝;各地进献给皇上的奇珍异宝,她还劝谏皇上予以取消。邓后深受百姓拥护。

公元105年末,和帝突然染病而死,年仅27岁,在位17年。

因和帝死前对于谁为继承人,并无事先安排。此事也就落到了25岁的邓后身上。

邓后无子,但告知群臣说和帝共有两子:长子刘胜,已有8岁,但身有重病,不宜迎立;少子刘隆,出生才仅百日,在宫外寄养,可马上迎入。于是在她的提议之下,不足半岁的刘隆继位,是为殇帝,尊邓后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听政,改元延平。殇帝年幼,由太后临朝执政。

早寡的邓太后年方25岁,她怕与大臣经常在一起议事会有闲言乱语,就任命其兄邓骘(zhì)为车骑将军,命其住进宫中,辅佐处理朝政。

不料小皇帝刘隆登位才8个月便夭殇了。邓太后又很快拥立和帝之兄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安帝。

时刘祜仅13岁,所以朝政大事仍由邓太后临朝称制,掌握朝中大权。为了避邓氏专权之嫌,邓太后故意做了一些裁抑外戚势力的举动。她诏告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说:“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浊乱奉公,蠹害百姓,责任在于朝廷执法懈怠,不能依法制裁。如今车骑将军邓骘等人虽怀敬顺之志,但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滑,多犯禁宪。你们应当明加检敕,不得庇护。”邓氏亲属犯罪者再也没有特别赦免的事。

邓太后对于权力握得更紧。臣下的奏疏,凡有提到让她归政的,她就毫不客气地加以处置。

她虽不肯还政,但在治国方面还是极为勤勉的。

太后临朝之时,随着统治集团的腐败,社会矛盾已相当激化,这就非常需要一批有识之士充实到政府各个部门来稳定统治。邓太后多次下诏选举贤能之士,把他们吸收到朝廷之中,参与谋议。而大将军邓骘等人也与太后极力配合,荐举闻名天下的才士如何熙、羊浸、李邰、陶敦等人列于朝堂;征辟杨震、朱宠、陈禅等置于慕府,通过这些办法进一步扩大了邓氏外戚的势力。

鉴于当时学校荒废,邓太后先后创办了两所宫邸学,她还亲自监督考试,足见她对后代教育的重视。

她还根据经书直接指导制定和实施国家的大政方针,从而扭转了经学的衰落局面,缓和了各种矛盾,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公元121年,即安帝建光元年,邓太后终因操劳过度而患病过世,时年41岁。

邓太后尸骨未寒,家族即惨遭屠戮,天下称冤。大司农朱宠冒死为邓氏申冤,安帝才有所感悟,赦免邓氏子弟;准其归还洛阳,葬邓骘于洛阳北芒山祖茔,遣使吊祭。这些大概都是邓太后始料未及的。身为太后,既要综理国政,扶持汉室,又要谨防震主,惹火烧身,何其难也!不管怎样,似邓太后这般宽怀大度,谨慎守成,临朝听政16载的人物在古代后妃中确属罕见。

邓氏既除,安帝遂改永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