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107部分

中国皇后全传-第107部分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1449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所俘,孙太后下诏,立两岁的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并派自己的贴身侍女万氏去照料太子,此时万氏已近20岁,比太子大19岁。万贞儿也曾忧虑,自己年过二十,而孙太后却不考虑自己的归宿,又让自己给两岁的小太子当“保姆”,这又要当到何时,故对太后不免暗怨。但她转念一想,想到若现在尽心侍奉太子,等太子将来即位,自己一定会得到好处。于是,万氏便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太子身上,就像亲生母亲一样对太子关照得无微不至。尤其在太子被代宗废逐东宫之时,其父英宗释归后幽居南宫,其母周氏亦不便多见,废太子可谓是孤苦伶仃、举目无亲。万氏见废太子终日寡欢,对其更加疼爱、关心。废太子亦把万贞儿当作唯一的亲人,对万氏依恋万分,这种情感就像儿子对母亲一般的亲情,正是这种情感给年幼的太子在心理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他后来做了皇帝仍然对万贵妃情有独钟、一往情深。

公元1457年,英宗复位,朱见深亦复立为太子。时年万贞儿已年过29岁,太子朱见深年刚12岁。随着太子渐渐长大,太子朱见深对万氏的感情也由对母亲般的依恋转为男女之间的爱恋。太子13岁的一天,他突然发现万氏有一双勾魂摄魄的眼睛,脸上有着丝毫不减的青春风采,身上更有青春少女无法匹敌的诱人魅力,他竟怔怔地挪不动步了。太子遂将万贞儿抱住。万贞儿则更是求之不得,便与他尽情缠绵,从此二人便如胶似漆、恩爱不已。

万氏在太子朱见深身上下的功夫确实没有白费。尽管当初她对太子的关怀是带有极浓的母爱成分的,但是随着朱见深的长大成人,这种情感已经发生了变化。在万氏看来,只有太子朱见深是唯一有可能带给她幸福的机缘了。她对此下了所有的赌注。凭着她多年对朱见深的懦弱、敦厚性格的了解;凭着她所具有的机敏、善迎人意、谲智善媚的天赋;凭着她在朱见深童年时给予的感情的慰藉和关怀;凭着朱见深成人后仍需要对于近似母爱的感情的需求,万氏施展了浑身解数,动用了她的所有媚力,终于从感情上深深地俘虏了朱见深。

公元1464午,英宗死,由子朱见深继位,是为宪宗。遂封万氏为妃。

此时,明代历史已进入中期。明朝政治日趋混乱和黑暗,统治阶级靡财无度,宦官专权,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年仅16岁的朱见深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入登帝位内心很是惶恐不安,他性格内向、敦厚,加上年龄又小,少有主见,以前做的很多事,都是极富心机的万氏帮他出的主意。现在虽有两宫太后帮他掌舵,他却想有一个他所宠爱并富有心机的皇后帮他出谋划策,按他的心意,此人非万氏莫属,但是父亲英宗生前已为他确定了皇后的候选人,这又令他无可奈何。

年方36岁的万氏,声音洪亮,敢做能为、颇有男子之气的性格,这对于生性懦弱、敦厚的宪宗来说是极富引力的,也是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万氏比宪宗要大19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万氏足可以做宪宗的母亲,但宪宗根本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万氏在身旁,宪宗从心里感到踏实、充实、有依靠感;如果她不在,便觉得六神无主、空虚,宪宗每次出外游幸,也总是要万氏戎装相陪,这个时候万氏骑马在前为宪宗开道,然后再一起畅饮作乐。对于万氏与宪宗年龄相差悬殊,且得以专宠后宫而长久不衰,很多人对此都不能理解,连宪宗的母亲周太后也感到不可思议,历来帝王都喜欢年轻貌美的女人,而她儿子到底为哪桩?她不止一次地问宪宗:“她哪点美啊,你怎么这么宠爱她?”宪宗回答说:“有她在身旁,我心里就安稳,不在乎相貌。”这道出了他的由衷之意,也是他宠爱万氏的实质所在。多年来,万氏一直成为他精神上的支柱,并给予生活上无微不至的体贴,还帮他出谋划策,他对她一直无法摆脱掉童年时代的依赖感,因而,万氏在他心目中是其他后妃所不能比的。故此,宪宗对万氏有着一种特殊的依恋和敬畏,万氏敢于对他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而宪宗对涉及到万氏的过失都一概不闻不问。

时吴皇后已立。她是在众多美女中筛选出来的、无可挑剔的“大名女”。但宪宗却不喜欢她,而对各方面都无法与她相比的万氏极为宠爱,这使吴皇后很不理解。万妃恃宠而骄,根本不把吴后放在眼里,常常对吴后无礼。一次吴后气极之下,将万氏杖打了一顿。万氏找宪宗告状,谗毁吴后,逼宪宗将吴后废去,另立王氏为皇后。王后贤淑,又吸取吴氏被废的教训,从不得罪万氏,从此万氏实际上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

处心积虑地扳倒了吴皇后的万氏,并没能如愿以偿地做成皇后。她不甘心就这样失去做皇后的机会,于是另一线新的希望冉冉升起,她积30余年宫中生活之经验,觉得在后妃之间复杂的争斗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在于能否生皇子,尤其是能立为储君的皇长子。英宗钱皇后和周贵妃之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周贵妃在英宗生前地位远远不如钱皇后,而英宗死后其子成为皇帝,她成了当然的皇太后;钱皇后虽然人品端庄,受到英宗敬重,位列六宫之首,却因无子,英宗死后受到周贵妃的嫉恨差点当不成皇太后。她如果能首先给宪宗生一个皇子,肯定会被立为皇太子,那样就会永远保持她在后宫实际的宠冠地位,并且将来儿子做了皇帝,她即是当然的皇太后。因此,万氏便暂时改变了谋取后位的目标,而把自己专宠地位的巩固寄托在为宪宗生皇子上。因此,她紧紧地把宪宗抓在手里,并防止宪宗去召幸其他妃嫔。

公元1466年正月,38岁的万氏得以偿愿,为宪宗生下皇长子,宪宗大喜。万氏更是心花怒放,多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自然意味着她在后宫中地位的巩固。宪宗喜不自胜,他不但有了以保国祚绵长的“国本”,更重要的是他可以照祖制很顺利地为万氏加封名号了。为了庆贺皇长子的诞生,他一面派出许多太监到全国各地名山大川四处祈祷,乞求山神河神天神地神们保佑他的皇子健康成长,一面晋封万氏为皇贵妃,并移居昭德宫,宪宗在加封号时,特意在“贵妃”前加一“皇”字,以示对她的宠爱。

一人得势,鸡犬升天。万贵妃的家人也因为她的原因而骤然显贵。万贵妃的父亲万贵,先前坐法被贬,如今贵为皇亲国戚,被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使,万贵妃的哥哥万喜被封为指挥使,后又被晋封为都指挥同知,万贵妃的另一个哥哥万通被封为指挥使。她的弟弟万达被封为指挥佥事。万通的妻子王氏可随意出入于宫掖,大学士万安极尽巴结之能事,每日早晚都要派婢女到王氏那里去请安。

随着万贵妃的擅宠得势,一大群趋炎附势的无耻之徒云集其门下,正好满足了利欲熏心的万贵妃的需要,故而成化年间奸佞丛生,方士妖僧,滥恩无纪。他们为了讨万贵妃的欢心,不惜“苛敛民财,倾竭府库”,以此作为进身之阶。

在这群狐朋狗党之中,昏庸的大学士万安位居首要。万安本是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苦于既不与万贵妃同乡,又不与之同宗,所幸的是同姓,他暗下里与万通疏通关系,并买通了太监与万贵妃接近,慢慢地便牵强附会地与万贵妃联系为同宗,自认是万贵妃的本家子侄;万贵妃正自愧于出身寒微、本家本族中没有高官显贵,也想借这个万安装饰自己家族的门面,便装作糊涂地认了这个侄子。从此万安得以经常向这位比自己小近20岁的姑妈问安行礼。万安也凭借万贵妃的势力青云直上,由礼部左侍郎兼学士入阁,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兼华盖殿大学士,后来又成为首相主持内阁。万安是一个既无学术,又无端品的人。当时宪宗整日迷于声色犬马,君臣隔绝,内阁请宪宗召见大臣,及宪宗召见,万安不奏时政,只顿首呼万岁,被大臣们私下讥讽为“万岁阁老”。万安还按万贵妃的旨意交结佞幸,排斥异己。另一个内阁大学士刘吉也久柄政权,权势烜赫,为万贵妃尽心竭力,颇得万贵妃的赏识。

宦官汪直幼年就入宫侍奉万贵妃,他为人狡黠,善于奉迎,深得万贵妃喜爱。成化十三年,宪宗设西厂时,万贵妃推荐汪直任提督太监。他倚仗万贵妃这一后盾,气焰十分嚣张,时常带领校尉出外侦察,上至王府,下至民间无不在缉察之列,搞得人心惶惶。他还受万贵妃指使屡兴大狱,罗织罪名,迫害朝臣,以致到了“今人但知汪太监也,不知有天子”的地步。

太监梁芳贪婪狡猾,善于阿谀逢迎,靠“日进美珠”取悦于万贵妃,得以“擅宠于内”。依附他得高官的达数千人之多,妖人李孜省、僧人继晓就是通过结交他而得到重用的。此外,太监钱能、覃勤、韦兴等人也都聚在万贵妃的羽翼下,到全国各地借为皇宫进贡为名搜刮民财、巧取豪夺、贪污府库供万贵妃挥霍,以结万贵妃的欢心,他们都得到了重用。

这些奸佞无耻之徒通过迎合万贵妃的利欲之心,得以递身进阶。而万贵妃则依靠他们控制后宫,左右朝廷,排斥异己,为所欲为。

万贵妃自从被封后,更是挥霍无度、欲壑难填,以致公开索要钱财。那时万贵妃居昭德宫,外廷凡通过内侍以宝献给她的,她都要根据东西的多少传旨给予多大的官阶或给予赏赐,很多想当官的人正是为迎合万贵妃的需要而搜刮民财、挪用府库。此外,各地向朝廷进献的奇珍异宝等,她也都据为己有。她还指使手下的太监到各地去取珍夺宝。

正当万贵妃为生皇长子而神气活现、身价倍增之时,天不作美,她的儿子还未及命名、活了不到一岁便夭折了,从此她再无生育。即使后来万氏用尽了一切奇巧淫技和任何可以利用的办法,但都无济于事,因她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再无怀胎的可能。

这时的万氏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嫉妒之火也烧得越来越旺。她深怕其他妃嫔生子夺宠,便密切注视后宫动静,凡发现有宫女怀孕者,则立令堕胎。对于万贵妃派人送来的堕胎药,几乎没有哪个妃子敢违背意旨,她们必须吃下去,才不会遭受万贵妃的迫害,以保全性命。因此在一段时间里,妃嫔们为了免遭罪受,当皇上发下牌子要召幸哪个妃嫔时,这个妃嫔就找出种种借口,推掉了事。对于这些事情,宪宗也不是不知道。他宠爱万贵妃,同时也惧怕万贵妃。万贵妃一旦争风吃醋撒泼发怒,宪宗就被搞得狼狈不堪,不知所措。因此,他既想与其他妃嫔宫女们亲亲热热,又总是遮遮掩掩,怕万贵妃找他的麻烦。宪宗同时也理解万贵妃的心情和处境,也希望万贵妃能再先生出个皇子来。因此,他对万贵妃的行为并不太在意。

由于万贵妃采取的严密措施,所以宫中妃嫔很少能有怀孕的。当然,也有个别漏网的。成化五年四月,柏贤妃在严格保密下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是皇次子,取名祐极。成化七年,朱祐极被按照祖制立为皇太子,但不到四个月,皇太子突然死去。对朱祐极的死,宪宗十分难过,赠谥号为悼恭。紫禁城内,人们偷偷地议论,谁也不相信一向健康活泼的小太子会得“暴病”而死,但人们惧于万贵妃的心狠手毒,没有人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怀疑,宪宗也不加细问。事实上,悼恭太子的死,是万贵妃派人所为。万贵妃是不能容忍其他妃嫔有皇子的,尤其是立为太子的皇子。

宪宗有子即逝,中年无嗣,朝廷内外很多人为此而不满和忧虑。没有皇子,没有皇储,就等于没有国本。可是,在宪宗面前谁也不敢指责万贵妃的行径,这不仅因为宪宗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把这些透露给万贵妃并因此而遭排斥。一些正直的大臣便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给宪宗进言,希望皇上不要受拘束,多多亲近其他妃嫔,普降甘露;请皇上博恩泽、广御幸,以广继嗣。宪宗见所论正中下怀,又没有明提对万贵妃不利的言论,也就听之任之。六科给事魏元等人借着彗星出现这些自然天象进一步劝说,内阁大学士彭时更是直言:“现在后宫嫔妃佳丽众多,却没见到皇子的降生,大概是陛下宠幸所专、而受宠幸者虽溥陛下恩泽但已过了生育年龄的缘故,还请陛下为祖宗和社稷考虑,望均恩爱。”宪宗听了觉得有些掉面子,里面有涉及他宠妃的言论却又很委婉,他不能采纳但又不好驳回,便显得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是朕的内事,卿不必过问,朕自会处置。”以此来搪塞。万贵妃听说了,觉得宪宗很理解她,从此更加骄横无比。

公元1469年夏季的一天,明宪宗在宫中闲逛,偶然来到了内库。这里的女史纪氏举止娴雅,把内库到处收拾得干净利落,宪宗很高兴,顺便问及内库的管理情况。纪女史对所管之事了如指掌,回答得简洁明了,细致详明。宪宗听了,惊叹于她的伶俐美丽和燕语莺啼般的语音,不禁十分动心,当晚便留在内库让纪氏侍寝。这纪氏就是前文曾提及的被王皇后收入宫中又提拔重用的姑娘,她原是广西贺县的土官之女。

谁知这次宪宗与纪女史的极偶然的欢洽,居然使纪氏怀了身孕。纪氏为宪宗侍寝的消息第二天就传到了时刻注意宪宗动向的万贵妃的耳朵里,她立刻派一名女官前往内库逼纪氏服堕胎药,以防止怀孕。谁知纪氏所怀的胎儿生命力极强。一天天长大起来,这又让万贵妃的爪牙看出来了。万贵妃又气又恨,又派了一名女官去给纪氏堕胎。这次奉命去为纪氏打胎的宫女却左右为难了。如果打胎,皇上如今还没有儿子,这一胎关系到“国本”,一旦以后让皇上知道了,自己身家性命难保;可是如果不打,违反了万贵妃的命令也难逃万贵妃的毒手。她看到纪氏这样小小的年纪,又这样美丽,还是不忍下手,她灵机一动,回去向万贵妃报告说纪氏并非有身孕,而是肚子里长有瘤块,总算蒙混过了万贵妃。

为了防止宪宗再次召幸纪氏,万贵妃便命人把纪氏由内库贬谪到安乐堂去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