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110部分

中国皇后全传-第110部分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肿疒炙靶⒔喙к泊阮0沧嗵祚词ニ嗷屎蟆薄

第三百五十七章 张氏明世宗朱厚熄皇后

姓名:张氏

生卒年:?~1536年

婚配:明世宗朱厚熜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528年

张皇后以美貌被封为顺妃,但世宗更喜欢的是她那双绝妙的玉手。她的玉手,曾令世宗看得神魂颠倒,亦曾使得陈皇后因而流产死去,更使她得以在公元1528年登上皇后的宝座。

但是张皇后的好运并不长久。她当上皇后,正值世宗追崇古礼时,于是世宗便命她率领嫔御到京城北郊养蚕。张后为了取悦太后和以身作则,还每天带领六宫粉黛在宫中听讲章圣皇太后编的《女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后的双手变得粗糙了,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新采选的淑女中有位南国佳丽方妃,光艳照人,在众妃嫔中犹如鹤立鸡群。于是在公元1534年正月,喜新厌旧的世宗下令废张后,将她移居别宫。

张后听到诏令,如五雷轰顶。她哪里会知道,她的过错就是没有保持住昔日的娇颜和美丽的双手。她盼望世宗能念及她的好处,回心转意,龙眼再顾,但一切均是梦幻泡影。

公元1536年,张氏在万般失望和孤独中离开了人世。正在纵情享乐的世宗听到张后的死讯,毫无悲伤之情,下令用妃子的葬礼埋掉,无谥号。

第三百五十八章 方氏明世宗朱厚熄皇后

姓名:方氏

生卒年:?~1547年

籍贯:明江宁(今南京市)

婚配:明世宗朱厚熜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534年

谥号:孝烈皇后

公元1521年,武宗死,世宗即位。

世宗即位十年都没有子嗣。大学士张孚敬进言道:“古代天子在立后时,并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夫,八十一御妻,目的在考虑子嗣。时陛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为子嗣计。”此谏正中世宗下怀,于是遣官全国选取秀女。

当时选送京师秀女达五千人,万般精挑细选之后,入选合格者只有五十人,最后又选出九人,即方氏、郑氏、王氏、阎氏、韦氏、沈氏、卢氏、汀氏、杜氏,被封为“九嫔”。后来张皇后被废,世宗选立玉手美女方氏为第三任皇后。据言,这位方氏不但花容月貌,而且身材纤弱,尤其是有一双和已故张妃同样完美的手,明世宗朱厚熜只要瞅一眼,即再难移开。

那是世宗继位的第21个年头,即嘉靖二十一年,由于世宗迷信方士,幻想通过方术得到长生,成为神仙。为了炼出长生不老药,他听信方士的话,广选天下美貌健壮的千余名少女入宫,以牺牲少女的健康性命为代价,毫无人性地强迫少女大量服用催经下血之药,用少女“精血”为自己炼丹制药,以供补身壮阳,将许多少女摧残成了为皇帝制药的“药渣”,并有不少人因此丧命。受害宫女对世宗恨之入骨!这种炼药法称为“先天丹铅”。明人王世贞的词中,曾有“灵犀一点未曾通”,“只缘身作延年药”,指的就是这种惨无人道的炼药法。明世宗这种做法,激起了宫婢们的强烈愤怒。这时他又宠爱有色的曹妃,册立她为端妃,经常住端妃宫,这也引起了妃嫔们的争风吃醋。于是以王宁嫔为首谋,宫婢杨金英等为主犯的一场弑逆行动便开始了。这一年的某一天晚上,明世宗又住进了端妃宫,杨金英等16名宫婢联合起来,趁世宗熟睡的时候,有的用绳子系脖子,有的用抹布堵嘴,有的骑在他身上用力勒绳子,遗憾的是,她们不懂打结的方法,将世宗脖子上的绳系为死结,屡收不死。本来这样折腾下去,时间一长,世宗也没有不死的道理,偏偏她们当中又出了一个叛徒张金莲。她见世宗没断气,以为皇帝真的有神灵保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子怎么能是凡人杀得了的?想到这里,她偷偷溜出,跑去告诉了方皇后。方后急忙带人赶到,杨金莲等人已经离去,世宗已奄奄一息,她慌忙解开世宗脖子上的绳结,边抚摸伤痕边叫:“快拿水来!”一阵急救,世宗又慢慢醒了过来。她又命令内监张佐等,逮捕宫人,进行拷问。在一顿严刑拷打之后,首谋王宁嫔、主犯杨金英被供了出来。曹妃实际不知道这件事,但她被世宗宠幸,方后早已嫉妒怀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因此说她也知道这个阴谋。当时世宗余悸未消,说不出话来,方后便传他的命令,逮捕端妃、王宁嫔及杨金英等16个宫婢,一起磔杀在市上,并杀掉她们的族属十几人。方后的功劳使她父亲由安平伯晋为安平侯,打破了祖宗“爵禄私外家,非法”的遗训。方锐死后,其子方承裕又袭封了爵位,直到穆宗继位后,主事郭谏臣谏止,才罢袭。

最终,世宗知道了曹妃的死是冤枉的,对方后的救命之恩虽然不能割舍,但端妃的容颜又不时浮现眼前,这使世宗不能不怨恨方后。

公元1547年十一月,宫中发生火灾,大火在方后的宫中熊熊燃烧,宦官们请求救火,世宗的眼前又出现曹妃的倩影,同时脑海里出现一个声音:“方后已经衰老,而她存在一天,你便一天没法自由寻欢,存在10年,你便要厮守10年!”他断然地摆了摆手:“此乃天意,随她去吧。”方后就这样被大火活活烧死。就因为那一点点遗憾,就因为她挡住了寻欢作乐的道路,明世宗竟置救命之恩于不顾,甘心让方后被烧死,其残忍程度由此可见。事后,他竟厚颜无耻地说:“皇后救我而我不救她,是想用隆重的葬礼来报答她。”他下诏说:“皇后曾经救我于危难之中,用元后的礼节埋葬。”预定葬地名称为永陵,赠谥号曰孝烈。谥号葬礼都是由明世宗亲自制定的,所以显得特别隆重。礼成后,诏告天下。到大祥时,礼官请安放神主奉先殿东夹室,世宗说:“奉先殿夹室,不是正室,可以直接祔于太庙。”大学士严嵩等请设位于太庙东面,在皇妣睿皇后的下面,后寝藏神主即设幄于宪宗庙皇祖妣之右,这样就附合了礼义。世宗说:“祔礼至关重要,怎么可以权就呢?皇后虽不是皇帝,也是配皇帝的,自然应有一定的顺序,哪里有享祭从此而神主藏彼的礼仪呢?将仁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祔祭以一种新秩序,就放到我的位次上,不得乱礼。”严嵩等说:“充分地祭以新秩序,不是臣下敢说的,而且阴不可以代替阳的位置。”世宗这才下令姑且藏神主于睿皇后侧面。事情暂且告一段落。

公元1550年十月,即方后死后的三年,世宗又想祔祭方后于太庙,命朝臣再商量。尚书徐阶说不行,给事中杨思忠赞同,其余大臣都表示沉默。朝臣商量的结果传了进来,说:“皇后正位中宫,按礼应该祔享,但突然谈到庙中的次序,那么臣子的心情,不只是不敢议,实际上也是不忍心议。应该设位于奉先殿。”世宗见此大怒。徐阶、杨思忠又诚惶诚恐地说:“周建九庙,是三昭三穆。国朝的庙制是同堂异室,和《周礼》不同。现在太庙九室都满,若以圣躬而论,仁宗应当迁入远祖的庙,这没什么可说,但这是以后陛下子孙的事。我们听说夏朝的庙只立五室,商朝七室,周朝九室。礼是由义而起,五室可变七室,七室可到九室,九室之外自然也可以加。请在太庙及奉先殿各增加二室,以祔祭孝烈皇后,那么仁宗就可以不必迁入远祖的庙,孝烈皇后也可以迅速确立南面之位,陛下也就没有预迁先皇神主以等待自己的嫌疑了。”世宗说:“臣子的职责,应当迁神主还是祔祭神主,努力请求是可以的。如果于礼合适,为什么要避预迁之嫌呢?”在世宗的压力下,徐阶等人只好再会廷臣上言:“唐尧、虞舜、夏禹都是五庙,他们的祭祀都止四世。周朝九庙,三昭三穆,然而有兄终弟继的现象,也不能尽足祭祀六世。现在仁宗是皇上的五世祖,以陛下论,仁宗于礼应当迁入远祖的庙,孝烈皇后于礼应当祔祭。请将仁宗迁入远祖的庙,祔祭孝烈皇后于太庙第九室。”并上祧祔的仪注。方皇后终于得到了祔祭于太庙的资格。

接着群臣又请问方皇后的忌日祭礼,世宗犹衔前议,回答说:“孝烈皇后是继后,所侍奉的又是入继之君,忌日不祭也可以。”徐阶等更加力请,世宗才说:“不是天子不议礼。皇后应当祔祭庙中,居我室下面,礼官坚持说今天不应该如此,只是粉饰其说以惑众听。”手谕严嵩等说:“礼官听从我的话,是勉强罢了。既不忍心迁仁宗神主入远祖庙中,暂且放置方后神主于别的庙中,将来由臣下们商议处置。忌日令祭一杯酒,不至于伤情而已。”礼臣们想到嘉靖初年的大礼仪,谁还敢再触龙颜?于是纷纷请求就按圣上说的办。

公元1552年,杨思忠贺表中又谈到这件事,世宗本来对他和徐阶提反对意见就很恼火,这次又犯忌讳,下令杖打削职,发回老家。穆宗即位后,方皇后被尊为孝烈端顺敏惠恭诚祗天卫圣皇后,世宗挖空心思所争取的方后神主被移到了弘孝殿。

方后被活活烧死时年约24岁,谥“孝烈皇后”,后葬于永陵。

第三百五十九章 陈氏明穆宗朱载垕皇后

姓名:陈氏

生卒年:?~1596年

籍贯:明通州(今北京市通县)

婚配:明穆宗朱载垕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567年

尊号:仁圣皇太后

谥号: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

公元1558年秋,裕王朱载垕的元妃李氏死,陈氏入选为裕王继妃,陪着裕王度过了如履薄冰的8年。

公元1567年,裕王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明穆宗。陈妃被册立为皇后。

经过长期的苦难与压抑之后,朱载垕处于至高无上、可以为所欲为的位子上,便开始肆无忌惮地纵情于声色。陈皇后对此婉言劝阻,穆宗大怒。遂以陈皇后多病无子为由,移居别宫。从此陈皇后备受冷落。

穆宗为了自己纵欲方便,想方设法不让皇后回中宫。他和其父世宗策略不同。其父爱够了某一皇后,即废掉;他是不喜欢就放到一边,尽管自己快活。

陈皇后生性善良,她不因自己无子而妒恨别的妃嫔。神宗做皇太子时,每天早晨到她的住所问安,她听到脚步声,总是很高兴,为神宗强行起身。她平易对待神宗的生母李贵妃,两宫关系和睦融洽。

公元1573年,神宗即位,上尊号为仁圣皇太后。年方十岁的神宗不能决定国家大事,政务全由陈太后和李贵妃主持,两人任命张居正为首辅,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嘉靖、隆庆时期,明朝的财政年年亏空,经过张居正的改革整顿后,变得绰有剩余。军事上,张居正改革前“虏患日深,边事久废”的局面,这时也大为改观。张居正的改革成功是与陈太后的支持分不开的。

公元1578年,神宗加上尊号贞懿,四年后又加康静。

公元1596年,陈太后去世,谥为“孝安贞懿恭纯温惠佐天弘圣皇后”,祭祀神主于奉先殿别室。附葬于昭陵。

第三百六十章 李氏明穆宗朱载垕贵妃

姓名:李氏

生卒年:?~1614年

籍贯:明漷县(今北京市通县漷县镇)

婚配:明穆宗朱载垕

封号:贵妃

封妃时间:公元1567年

子女:一子朱翊钧(即神宗)

尊号:慈圣皇太后

谥号: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

泥瓦匠李伟因家贫,携全家迁居到顺天城里,他的女儿长大后出落得妩媚动人,又非常懂事。为了帮助家里解忧,她自愿到裕王府做侍女。父亲在她的一再要求下,只好答应。她进入裕邸后,侍候裕王朱载垕。裕王特别好色,见有这么个美人儿每日侍候,怎能不动心?刚好裕王继妃陈氏不能生育,李氏又特别机灵,她对陈后毕恭毕敬,很得其欢心,所以对于裕王与侍女的举动陈后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听其自然了。

公元1562年,李氏生下一子,裕王的前两个儿子都夭折了,但这位王子却健康活泼,聪敏异常。裕王在宫中骑马驰骋,他就谏曰:“殿下是天下之主,一个人骑马驰骋,难说没有马翻的危险啊。”穆宗见他小小年纪说出这等话来,十分欣喜。

公元1567年,裕王继位为帝,李氏亦封为贵妃。第二年,她的儿子翊钧被立为皇太子,就是以后的神宗皇帝。

公元1572年,穆宗驾崩,神宗继位,以明年为万历元年。以前的制度是,天子立后,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的,则加徽号以示区别。当时,太监冯保想取媚李贵妃,暗示大学士张居正让廷臣商定并尊,于是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仁圣皇太后住在慈庆宫,慈圣皇太后住在慈宁宫。这一行动使张居正得到了李太后的信任。张居正请李太后照看小皇帝的起居,于是李太后又徙居乾清官。

李太后对神宗要求非常严厉,神宗有时不读书,她就罚他长跪。每次为神宗讲课的老师来后,她便命令神宗讲一下老师上次所讲内容,总是亲自听讲。遇到上朝的日子,五更她就到神宗的卧室,叫“皇帝该起床了”。命令左右扶神宗坐起,取水为他漱口洗脸,带着他登上车便走。神宗侍奉李太后非常谨慎。

公元1578年,神宗大婚,李太后结束临朝,重返慈宁宫。

李太后性格严明,对朝中和家中都要求很严。给事中姜应麟上疏请求册立太子,受到神宗的谪遣,李太后听说此事后不太高兴。一天,神宗到慈宁宫请安,太后问不册立太子的原因,神宗说:“因为他(朱常洛)是都人的儿子。”太后大怒说:“你也是都人的儿子!”神宗知道失言,诚惶诚恐地伏在地上,不敢起身。因为内廷叫宫人为“都人”,太后也是由侍女得幸升迁的,所以发怒。因为太后的这次发怒指责,朱常洛才被册立为太子。

太后的父亲李伟被封武清侯,家人曾经犯法,太后命令中使到家中责备父亲,并坚持让父亲的家人伏法。李伟曾经有过错,太后召他进宫,狠狠责备了自己父亲一顿,她不因为是父亲就枉顾祖宗之法。

李太后出身于贫苦的家庭,她本人就是为帮助父母减轻负担,才到裕邸做侍女的,所以她特别知道钱财的可贵。艰苦的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