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62部分

中国皇后全传-第62部分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重诲死后,王氏与孟汉琼将亲信范延光、赵延寿提升为枢密使,完全控制了朝廷。不过,王氏也常暗想,李嗣源已60多岁,年老体弱,卧病龙床,一旦辞世,谁继皇位呢?王氏为此焦虑不安。李嗣源不懂封建皇位继承制度,根本没有考虑立储的问题。大臣们请立太子,他误解为迫他让位,声泪俱下,从此无人敢言。当时,皇长子为秦王李从荣,乃夏氏所生;皇幼子为许王李从益,虽是宫嫔所生,但归养在王氏门下,认王氏为母,这二人成了争夺皇位的主角。王氏乘李嗣源重病,与孟汉琼密谋,策划除掉李从荣。李从荣听说父皇病危,数日不见臣下,怀疑是否已死,情急无策,便入宫探视,恰逢李嗣源正在昏睡之中。李从荣三呼不应,退至门外,又听到王氏哭泣之声,便以为父皇仙崩,只好回府静候噩耗,谁知等到第二天中午也没有听到宫中消息,不由得惊懼交生,急忙召集党人,密谋拥兵入宫,先制群臣,然后发丧继位。谁知这时李嗣源早已睡醒,与王氏嬉笑进餐。突然孟汉琼大呼:“从荣造反,已引兵攻打端门,不得了啦!”李嗣源大惊不已,忙问身边侍者:“究竟有无此事?”侍者齐声泣道:“确有此事,现已令门吏死守端门,恐怕支撑不住了。”李嗣源老泪纵横,命令枢密使朱弘昭等前去平乱。孟汉琼不等令下,便已披甲上马,率人将宫门堵住,随即又命马军都指挥使朱弘贵率5百骑兵射杀李从荣。朱弘贵骑兵早有准备,迅速冲进了李从荣府第,将其全家老小全都杀了。李嗣源一听长子被杀,悲恸不已,竟坠落御榻一命呜呼了。

皇上归天,王氏与孟汉琼急忙筹划李从益嗣位,不料宋王李从厚突然引兵入都,控制了洛阳,在李嗣源灵柩前即位当了皇帝,即后唐闵帝。闵帝即位不久,有人便奏告李从荣死于冤诬,请闵帝为他辨白昭雪。闵帝令王氏迁入至德宫,听候发落,幸亏皇后曹氏出面替她庇护,才算无事,但王氏再也不能仗势专横了。

公元934年,即后唐清泰元年,李嗣源养子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攻占洛阳,缢杀闵帝,自己即皇帝位,被称为后唐末帝。李从珂为王时,曾与安重诲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当时安重诲春风得意,指使同党捏造罪名诬告李从珂谋反,得亏王氏说了几句好话,才免于罪罚。从此,李从珂对王氏感激之情,不敢一日忘怀。这次李从珂起兵,王氏又暗派孟汉琼前去联络,更加巩固了他们之间的情谊。所以,李从珂称帝后,恭奉曹皇后为皇太后,恭奉王氏为皇太妃,对王氏尤其优礼相待。一次,王氏在院内与李从珂饮酒,突然举杯对李从珂说:“妾将辞别皇帝削发为尼,伏乞皇上恩准。”从珂大惊不已,问她是何缘故,她答道:“先皇驾崩,贱妾已不想偷生,愿去佛寺日夜为先皇祈祷,为朝廷念佛颂福。”说罢泣不成声,李从珂亦悽然落泪,再三挽留,王氏才含泪答允。

公元936年,即后唐清泰三年,河东节度使、李嗣源女婿石敬瑭起兵,并借助契丹人的支援,向后唐洛阳进军。后唐末帝走投无路,便与曹太后、王太妃及皇族老少登上洛阳玄武楼,堆积柴草,准备纵火自焚。王氏害怕,拉着曹太后说:“此事万分危急,您我宜暂避一时,等姑夫(石敬瑭)入城或许还有生路,何必如此惨死呢?”曹太后答道:“吾家已到了如此地步,老妇何忍苟且偷生!慧妹好自为之吧。”说罢同末帝及家人一起自焚而死,王氏带着养子许王李从益及女儿永安公主,乘火烈楼崩之时,躲藏到鞠院井内,等待姑夫石敬瑭前来救驾。石敬瑭入宫后,派人从井内找到了王氏数人,接入宫内,安慰一番。王氏见大势已去,姑夫对她也不动情,便请求入寺为尼。石敬瑭没有同意她的请求,将她安置在至德宫,并在此设立后唐各主神庙,让她每天进香主祀。石敬瑭做了后晋第一任皇帝后,封王氏养子李从益为郇国公,给食邑3千户。从此王氏与李从益又得以苟且偷生。后晋被辽主耶律德光消灭后,辽主召见了王氏,将王氏女永安公主介绍给赵延寿。王氏乐不可支,亲自为女儿主持婚礼,卖身投靠了契丹朝廷。耶律德光拉着王氏的纤手拜祭后唐明宗李嗣源的画像,轻声说道:“明宗与我约为兄弟,你是我的嫂子呀!”王氏受宠若惊,感激万分。第二天,耶律德光又召见王氏,将她拥入怀中,说道:“你昨日为吾嫂,今日为吾妇。”王氏为谢知遇之恩,便横陈玉体,留陪枕席。耶律德光对王氏倍加宠爱,封其子李从益为彰信军节度使,不料李从益坚辞不受,坚决要求回洛阳闲居。万般无奈,王氏只好辞别耶律德光,与儿子一道移居洛阳。

辽主耶律德光进犯中原,遭到了中原人民的强烈反抗。耶律德光惊惶失措,急忙驱迫后晋降官、宫女阉宦,乘夜北窜,留其弟肖翰为宣武节度使,驻守汴梁。肖翰眼见归路可虞,便匆忙派人迎接李从益来汴梁称帝,建立傀儡政权,代替辽在中原的统治。王氏和李从益深知大祸即将临头,慌忙逃到徽陵藏身避难,结果还是被肖翰使者发现,挟到汴梁,迫令就位,称作南朝。当群臣入宫恭贺太妃王氏时,王氏却哭道:“吾家孤儿寡母,被肖翰驱使,大难将至,何福之有?”李从益称帝以后,肖翰也逃到北方去了。

当辽军北撤、肖翰册立李从益之际,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于太原称帝,建立后汉王朝。肖翰北窜后,刘知远大军南下,直逼汴梁。李从益派兵抵抗,王氏劝道:“吾家亡国之余,安敢与人争天下?”于是遣人欢迎刘知远进入汴梁。刘知远心狠手辣,入汴后,即将王氏及李从益斩杀。王氏临死高呼:“吾家母子何罪之有?为什么遭此罪孽?吾儿既为契丹所立,非敢与人争国。何不留吾儿一命,每年寒食之时,持一盂饭酒祭洒明宗陵寝!”听者为之鼻酸。

王氏一生,历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数朝,先后被封为韩国夫人、德妃、淑妃、太妃;以姿色得宠,享尽非分之尊荣;在极承宠眷之时,她恃宠挟权,勾结奸臣阉宦,舞弄权势,陷害贤良,酿成祸乱,后之死,亦可谓罪有应得。

第二百二十六章 刘氏后唐末帝李从珂皇后

姓名:刘氏

生卒年:?~935年

籍贯:唐末应州浑元(今河南与山东交界处)

婚配:后唐末帝李从珂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约公元934年

刘氏从小泼辣无比,说哭便哭,说骂便骂,能言快语,姐妹兄弟无不让她三分。虽然脾气很大,但她的长相却非常迷人,四肢柔软灵活,白里透红的双颊带几分狡猾,显现出一种野性的特殊风韵。

公元923年,李从珂被后唐庄宗封为卫州刺史。第二年,庄宗命河东节度使李嗣源率兵到北边防御契丹军队的进犯,李从珂被征调随行,大概就在此时,李从珂娶了刘茂成的女儿刘氏。再过两年,李从珂因军功被提升为河中节度使,娇妻刘氏亦被晋封为夫人。

公元926年,李嗣源在魏博(今河北大名)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唐政权,自立为帝,称后唐明宗。明宗封李从珂为潞王,出为凤翔(今陕西凤翔)节度使,刘氏亦被封为沛国夫人。刘氏一方面随丈夫四处征战,帮助料理内政,出谋献策。另一方面,她变得愈加泼辣强悍了,她要李从珂听从吩咐,甚至不准李从珂多纳妻妾,遇到一件小事就嚎天动地闹一场,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泼妇,因而李从珂不得不由着她,渐渐地对她畏惧敬惮。

公元934年,明宗病死,闵帝李从厚即位。李从珂效法义父,在凤翔发动兵变,从李从厚手里夺取了帝位,被称作后唐末帝。刘氏赶紧运动后宫,劝说李嗣源正室曹太后出面讲话,帮李从珂稳定军心。曹太后在刘氏的反复规劝下,只得向朝廷将相臣僚们宣布:“皇长子潞王从珂,克敬克孝,天资聪明,既神武又宽仁,冠古超今,更兼有克己化民,推心抚士的美德,宜即皇帝位。”这样,李从珂暂时稳住了皇位,刘氏也由沛国夫人晋封为皇后。

刘氏当上皇后以后,伙同她的弟弟刘廷皓,掠夺民财,克扣军饷,弄得民怨沸腾。刘廷皓本来宽厚谨慎,但位列将相后,一改前节,四处索取贿赂,公开抢占民宅,派人往各地聚敛民财,对老百姓敲骨吸髓,无所不至。有人弹劫刘廷皓都被刘氏一一挡驾了。刘廷皓以刘后为靠山,又将手伸向军队,克扣军饷,并往魏州军中公开索贿,结果被张令昭驱逐,连夜奔逃到相州(今河北临潭)。

此事传至朝廷,刘氏哭诉李从珂,诬告张令昭谋反。李从珂不仅不怪罪刘廷皓,反而派大军讨伐张令昭,将其全家抄斩,同时将魏州诸军3千余人全部处死。

就在此时,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也效法李从珂,在太原发动兵变,并借助契丹军队,攻破了洛阳。刘氏同李从珂派兵抵抗,军士根本不听指挥,夫妇二人无奈双双自焚绝命。

第三十五卷 五代后妃(后晋)

第二百二十七章 李氏后晋高祖石敬瑭皇后

姓名:李氏

生卒年:?~950年

婚配:后晋高祖石敬瑭

封号:皇后

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女李氏,生得清秀妩媚,不但温良仁让,而且聪明能干,深为李嗣源钟爱。长至二八佳龄,出落得亭亭玉立,明德贤馨。时石敬瑭助李嗣源称帝(即明宗),明宗极为器重他,因而将爱女下嫁,招之为婿。自从龙凤配对后,小夫妻备极欢娱,恩爱非常。石敬瑭不但对妻子言听计从,对岳父大人也更加尽心卖力。

公元926年,李嗣源称帝后,封赏功臣宗室。这时石敬瑭既是明宗的功臣,又是明宗的女婿,身兼太原尹、北京留守及河东节度使三职,握有兵权,地位显赫。随着女婿地位的不断提高,李嗣源考虑给女儿李氏以相应的封号,因此于公元928年下诏将她封为魏国公主。

随着丈夫石敬瑭在太原的势力日渐强大,李氏的地位也渐渐提高。一方面,李嗣源要利用她来牵制石敬瑭;另一方面,石敬瑭羽翼未丰,也要依靠她掌握后唐朝廷的机密和争取李嗣源的信任。在这样的处境中,李氏既要对丈夫尽诚,又要对父皇尽孝心,既要成为贤良的妻子,又要做一个孝顺的女儿。在石敬瑭的军府中,她为丈夫出谋划策,帮助丈夫处理军机要务,一旦遇变,石敬瑭便派她前往朝廷探听风声,并说服李嗣源消除疑忌。在后唐朝廷中,她贵为公主,又是要镇守将石敬瑭的妻子,地位举足轻重,李嗣源对她宠若珍碧,每当风吹草动,便召她入朝,了解石敬瑭的动静,设法限制石敬瑭势力的发展。

魏国公主十分理解丈夫的远大志向,从内心支持丈夫建立帝业的理想,只不过年迈的父皇尚未驾崩,她不愿看到生身父母成为阶下囚的惨景,因而多方劝阻石敬瑭的篡位行为;石敬瑭苦于实力不够强大,也乐得听取妻子的忠告。但时过不久,李嗣源便一命呜呼了,后唐闵帝李从厚继位。李从厚与魏国公主不是同胞兄妹,相互感情不深,只因他继位后,对魏国公主的生母曹皇后备加尊敬,册赠曹皇后为曹太后,才博得这位妹妹的好感。曹太后对女婿石敬瑭的野心早有觉察,从家本位观念出发,她召回女儿魏国公主,并召见女婿石敬瑭,要他们听从李从厚诏谕,共保后唐江山。但李从厚优柔寡断,朝政全由枢密使朱弘昭、冯赟把持,朱、冯排除异己,滥施赏罚,众皆侧目而不敢言语。于是,李嗣源养子潞王李从珂在凤翔起兵,攻占洛阳。李从厚率领从骑50人逃往太原投靠妹夫石敬瑭,希望得到魏国公主的庇护。遗憾的是魏国公主不愿出面,石敬瑭还派人在卫州(今河南汲县)将其随从全部杀死,使李从厚如一只孤兽在途中被人缢死。李从厚死后,李从珂在洛阳称帝为后唐末帝,亦尊曹皇后为太后。这时,后唐朝廷一片混乱,骄兵悍将纷纷邀功请赏,朝廷对百姓敲骨吸髓,造成了民怨沸腾、上下离心的局面。石敬瑭加紧了篡夺皇位的进程。李从珂对石敬瑭怀有戒心,但无力控制,只好采取养父李嗣源的办法,增封加赏,以图安宁。因而,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魏国公主又被晋封为晋国长公主,益发成为后唐朝廷与藩镇石敬瑭之间的焦点人物。

与李从厚相比,李从珂仅是李嗣源的养子,与魏国公主关系更加疏远,虽然他送去了晋国长公主的美号,但也打动不了这位皇妹的慈悲之心。与此同时,石敬瑭已加紧了篡夺帝位的步伐,他要妻子接受晋国长公主的封号,常去朝廷周旋,设法稳住李从珂,自己则与北方契丹贵族相勾结,准备利用契丹军队起兵。不料李从珂提前发难,他借石敬瑭未上朝贺寿为由,指责石敬瑭有谋反之心,使晋国长公主无言以对。同时,他与侍臣密商制服石敬瑭之策,打算与契丹人和亲,岁输钱财10余万缗,以争取契丹,断绝石敬瑭后援,并准备下诏强迫石敬瑭移驻他镇。晋国长公主借贺寿之机,通过生母曹太后近侍摸清了李从珂的底细,返回太原,便向丈夫汇报了所见所闻,石敬瑭只好于匆忙中举起了反叛大旗。

晋国长公主窃取情报,促使石敬瑭提前起兵,避免了遭受李从珂的袭击,同时也促使石敬瑭出卖中原人民利益,卖身投靠契丹贵族,演出了一幕空前绝后的历史悲剧,这是她始料未及的。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提前起兵,李从珂亲统大军前来讨伐。石敬瑭自觉实力不足,听从幕僚桑维翰建议,遣使往契丹求援。当时契丹贵族建立的辽朝,在耶律德光的领导下东征西战,势力日渐强大。石敬瑭命桑维翰草表,向耶律德光称臣,并愿意事以父礼,乞求发兵援助。表中约定,打败李从珂后,愿意割地作为酬谢。耶律德光览表大喜,自率5万骑兵去解晋阳之围,与石敬瑭会师于太原北门外柳林,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45岁的儿皇帝石敬瑭,穿着契丹服装,出城拜见34岁的父皇耶律德光。当面确立了父子、君臣关系。为了感谢父皇大恩,儿皇帝当即宣布,每年献帛30万匹,割幽云十六州土地给契丹。接着,石敬瑭在契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