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草莽英雄 >

第59部分

草莽英雄-第59部分

小说: 草莽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定会答应的。等他答应了再动手,时间白耽误了可惜!”

“如果他不答应呢?”

“那就作为罢论,我不勉强他。这样的大事,必得出于自愿,不然决不能奏功。”

有此保证,胡元规认为不妨照他的意思做,点点头说:“那么,我去唤连春来,请三爹当面跟他交代。”

“慢!我先问你件事,王翠翘在什么地方?”

“不是说,由阿狗送到石门暂住去了吗?”

“让阿狗把她接回来。元规,你能不能设法找一处隐秘的地方安置她。”

“那当然找得到。不过,我不知道应该找在什么地方?”

“就在这附近一带找。”胡宗宪说,“让她跟明山见见面。”

“如果明山答应下来了,三爹,王翠翘是不是也跟着他一起去呢?”

“不行!那一来就露马脚了。”

“既然如此,还是不要接来的好。柔情壮志不能兼顾,反让明山下不了决断。”

“不然!王翠翘不是那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人!”

胡元规凝神将王翠翘的性情与平日的言行细想了一下,同意了胡宗宪的看法;且还有进一步的计议:“王翠翘虽在风尘,其志不小;果然明山有封侯之分,她会鼓励他。”

“功成之后,封侯只怕不行,至少能让她风风光光做一名官太太。这话你等她来了,不妨隐隐约约的透露给她。”

“我知道了!”胡元规说,“有些话怕连春说不清楚,我还是去写封信的好!”

“也好。信写得隐藏些,能会意就行。也不必署名。”

“是!我懂。”

于是胡元规先回船上去挑灯作书。胡宗宪还留在冯异将军庙,唤随从持着灯笼四处照着闲逛,显得极其悠闲。

徐海却在攒眉苦思,前前后后都想到了,总觉得此举过于离奇;汪直不是好相与的人,只要有一处漏洞为他捉住,事情就很麻烦了。

“想妥当了没有?”

这突如起来的一声,让徐海吓一跳,定睛看时,是胡宗宪在他身边,更无别人。

“还没有!”徐海答说,“跟大人说实话,这件事怕瞒不过汪直。”

“让他识奇了机关又如何?我想,以你跟他的交情,他不至于下毒手吧?”

“那还不至于。”

“既然汪直不至于害你,你还顾虑什么?”

徐海听得这话,竟被塞住了口。但越是如此,他越得要将成败利钝,辨个清楚。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如果不明不白地将一条命葬送在异乡,实在死不瞑目;再说,如果劳而无功,又何必多此一行?

于是,他定定神答说:“大人,话不是这么说。第一、汪直虽不致要我的命,但可能有人会逼他拿我交出去;第二、我去是要策动汪直来归,倘或到了那里,‘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又能有何作为?”

“不然!”胡宗宪很快地答说:“第一、我知道汪直在那里很有办法,只要他肯庇护你,自然有话推托,或者将你藏了起来;第二、只要你是在汪直身边,以你们的交情,以你的手腕、辩才,迟早能够把他说动。我有耐心等,一年两年不妨。”

话说到头了!徐海心想,此事已无须争辩,只看自己的意愿,肯不肯只是一句话。当然,自己如果肯照计而行,便还有许多话说,譬如关于王翠翘的安排之类。

这便使他又想起一个人来了,“大人,”他说,“我得先跟阿狗商量。”

胡宗宪笑了,笑停了说:“我已经在安排了。明天早晨你们就可以见面。”

※       ※        ※

这一夜,胡宗宪悄悄移往陆家别墅——别墅中有一间地窖,挖得极大、极深,用意是防倭寇来侵时,可以暂躲。所以地窖的设计,颇费功夫,主要的是通风口极其巧妙,利用一口古老的枯井流通空气。只要备足干粮、清水,七八个人可以在里面住上三五天,不至于有气闷之感。

为了严密隐藏行踪,胡宗宪便以这间地窖为下榻之处。阿狗一到,亦在地窖中相会;不过,他不愿私下商谈,特地将徐海约了来,当然还有胡元规,一起开诚布公地会议。

“国家的安危,东南的祸福,就决定在这间土室中,操诸于我们四个人的手里。”胡宗宪面容严肃地说:“我们四个人,谁也不许藏私,谁也不许坚持己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后付诸公断,如何?”

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有这样一段开场白。首先阿狗便很兴奋,因为体认到自己是一个非凡重要的人物;徐海则感于他的诚意,态度亦就不自觉地有了改变;胡元规则是冷静地从利害得失上去考虑,特别注意到“言无不尽,付诸公断‘这句话。

环视一周,看大家都是同意的神情,胡宗宪便向阿狗说道:“你先谈!桐乡是怎么个情形?”

阿狗想一想答道:“桐乡的情形,可以分三部份来说:第一、地方上由罗师爷出布告安民,有我们的人跟洪东冈的部下,合力维持,大致还算平静;第二、倭人因为我跟冈本有约定,他们置身事外,不涉是非,只等遣送,也不会有麻烦。”

“慢、慢!”胡宗宪问:“你不是说,陈东的部下,在煽动倭人吗?”

“是的!陈东的部下想煽动倭人,一路抢,一路窜,先回川沙老巢再说。冈本只跟他们敷衍,等我一到,听我的劝,决不会听他们的话。”

“那好!你再说第三部份。”

“第三、叶麻他们的部下,自然有点着慌,不过‘蛇无头而不行’,人心已经散了。他们的希望是能够多分一点东西,各奔前程。麻烦的是陈东手下的那批人,很不安分;倘或不赶紧处置,只怕要出乱子。”

“兄弟,”徐海问道:“吴四跟小尤放了没有?”

“没有放,放不得!一放,什么花样都拆穿了。”

“那么,陈东部下,现在是谁在为头?陈东的堂兄弟?”

徐海猜对了。陈东部下,目前由他的一个堂弟陈浩掌握大权。此人以前被抑于吴四,与小尤亦不相睦,所以虽知张怀等人散布的流言,说吴四、小尤吃里扒外的话不确,但并无追查吴四、小尤行踪的行动。这一点对胡宗宪处置桐乡的局势是非常有利的,所以他特别感到欣慰。

“太好了!”他说,“我还得问你句话,你这趟回去以后怎么说?”

“我说我见到胡总督了,胡总督很帮忙;不过他跟赵某人的意见不同,正在交涉。至于被软禁的几位头儿,都好好地在那里,不久定可以释放。”

“这是缓兵之计,很好。”胡宗宪一个一个看过来,视线最后落在徐海脸上,“我看桐乡这方面,只要我去一趟就行了。我想这样做:一到先拿陈浩开刀,杀鸡骇猴;愿意遣散的,从优发给川资;不愿遣散的,收编为士兵,交给你部下得力的人带。你看如何?”

“做得到当然最好。”

“你们看做得到,做不到?”胡宗宪问徐海与胡元规。

“愿意遣散的,大人打算发多少川资?”

胡宗宪想了一下说:“每人二十两。”

“每人二十两!大概有三千人,只要六万银子就打发了,恐怕没有那么便宜。”

想想也是。一个月要糜费二、三十万银子的饷,旷日持久,拖上三、五个月不算回事,那就是一百多万;如今想用六万银子了结这场灾祸,似乎看得太容易了。

“好吧!”他慨然说道:“每人五十两。”

“那还差不多!”胡元规说,“总还要争一争,而且也应该分个等级。照我看,平均每人七十两,至少要有二十万银子,才可以了结得了。”

“二十万现银,一时也不易筹措,元规,”胡宗宪问:“你能不能替我弄一半?”

胡元规凝神细想了一下,点点头说:“是!{炫www书qisuu手机电子书}我各处去借,凑得到十万银子。”

“好!你在五天以内备妥,我随时要提。这件事归我自己去部署,现在谈另一件大事。”

另一件大事就是徐海的假作被救,东渡去策动汪直来归。胡宗宪为了表示尊重徐海的意思,愿意暂避,让他跟阿狗私下商量。但徐海的态度已经改变,认为无此必要,因而仍旧由胡宗宪主持会议,细细说明了他的构想。

这在阿狗听来,颇有匪夷所思之感,一时无法评断,此计是否可行?可是这出重头戏,必得他来扮演,所以非先听他的意见不可,他不开口,大家就都无话可说了。

茫然的阿狗,好{炫&书&网}久才能从历乱的思维中,找到一个头绪,他问徐海:“二爷,你看这件事值得不值得做?”

徐海考虑了一下,答说:“值得做。”

此言一出,胡宗宪如释重负,但阿狗的疑问,一个接一个,使得胡宗宪竟有些穷于应付。不过,反复质疑辨难,亦就等于商量好了一切细节。到得黄昏,一切计划皆已停当,阿狗连晚饭都顾不得吃,便赶回桐乡,连夜部署一切。

第二十三章

胡宗宪未到桐乡之前,先有一万官军开到,是由一贯讲究纪律的俞大猷亲自指挥;一半骑兵,一半步军,驻扎城外各处要隘,担任警戒。

布防既定,胡宗宪带着一千二百名中仗鲜明的亲军,进驻桐乡。第一张布告,委出一名县官;第二张布告,慰谕百姓,各安生理,无须惊扰;第三张布告,宣示处理“乱民”的办法,主要的是八个大字:“首恶必诛;胁从不问。”

什么叫首恶?大家都在探问。陈浩当然知道,他的堂兄陈东才够资格,可是为了煽动部下,他另有一个说法。

“什么叫胁从?是我们拉来的一个伕子,只有他们有活命的希望。我们都算首恶!怎么办?”他问他的几个同伙。

大家面面相觑,好{炫&书&网}久才有一个人说:“最好看看风色。”

“没有什么好看的!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听说官军上万,密密麻麻地团团包围在那里,怎么走法?”

“那怕什么?从前我们三十个人,杀进杀出,沿着太湖兜了个大圈子,官军只能看看。我跟你们说,官军怕倭人,怕倭刀。我们大家都扮成倭人,今天晚上就走——”

“走”字还不曾出口,只听马蹄奔腾,来自……四方;倏忽之间,已经进了村子。同时有人争相来报:“官军来了,官军来了!”

官军是有向导的,知道陈浩的住处,五百骑兵,包围了他所住的大宅,领头的官军下了马,带着十来名弟兄,排闯直入,闯进厅堂,大声问道:“谁是陈浩?”

“陈浩不在这里!”陈浩自己回答。

“在哪里?”

“喏!”有人指着陈浩说:“他就是!”

陈浩方在错愕之际,已有官兵双双上前,各执一手,将他反转在背动弹不得;同时,那指认他的人,已换了一个方向,站向官军,敌对着他了。

这下,陈浩明白了!原来早有内应——这便是阿狗星夜所作的部署之一。只是陈浩知有内应,却不知内应何由而起而已。

押到总督行辕所在地的学宫,胡宗宪以明伦堂作公堂,当着听审的百姓,公开审问。讯明姓氏籍贯以后,问道:“陈浩!朝廷宽大为怀,招抚你们,为的是大兵进剿,难免地方受灾,并非你们的罪过可以宽宥,更不是官兵奈何你们不得。谁知你恶性不改,意想勾结倭人,突围流窜,依旧要蹂躏地方。你自己说吧,该当何罪?”

“大人,冤枉!小的绝没有这种意思。”陈浩大声答说,“是小的同伙陷害,请大人明鉴。”

“官军去逮捕你的时候,你何以不肯承认?这不是畏罪的明证?”

“若说畏罪,凡是小的一伙,还有徐海、叶麻他们的部下,哪个没有罪?为此,小的不敢承认。古人说:”大杖则走,小杖则受‘。小的不敢拒捕,不过仿照’大杖则走‘的意思而已!“

胡宗宪听得这话,内心不免感慨。莫说盗匪之中没有人才,就如眼前的陈浩,懂得拿孝经中的话来作遁词。虽为狡辩,岂不婉转?这些人说来也是有用之才,如果予以一线生路,或者可以激发他感恩图报之心。

正在这样转着念头,忽觉有人在背后将他的衣服扯了一下,顿时想起他与罗龙文的约定,听审之时,如果罗龙文认为万不可留,便扯一下衣服。如今这个信号来了,当然照约定行事。

“好一张利嘴!”他冷笑着说,“似你一般的人甚多,何以不逮捕他人,独独要抓你?你倒自己想想其中的道理看。”

“小的想过。”陈浩依然侃侃而谈的神态,“小的堂兄,护送倭人走了。有人觉得有机可乘,种种欺逼,想将小的这面的弟兄拉过去,增他的声势,好向官军要胁。大人请想,小的这面有个吴四,还有个姓于的,至今行踪不明,说他们‘吃里扒外’,跟官军有勾结;现在又说小的勾结倭人,打算突围流窜。果然如此,又怎的说吴四勾结官军?前后不符,可知别有用心,故意陷害。”

这段话很利害,驳得极有道理。但胡宗宪又岂是能让陈浩驳倒的人?当即答说:“吴四是吴四,你是你,岂可混为一谈?不错,吴四早已投诚,本部堂已别有处置。至于你勾结倭人,有无其事,你自己抚心自问吧!”

“绝无其事!”陈浩斩钉截铁地回答。

“你要证人不要?”

陈浩略一迟疑,旋即昂起头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说,“有证人,无证人,都是一样的。”

胡宗宪勃然大怒,“你在本部堂面前,竟敢如此顶撞;平日荼毒地方,可想而知!”说到这里,有人送过一碗茶来,这又是一个暗号,最主要的一名证人已经弄到了,便即喝道:“你也知证人一到堂,万无生理,所以逞此狡辩!本部堂秉承朝堂意旨,务从宽减;倘非你罪证确凿,又何必与你为难?来,传冈本!”

此言一出,陈浩色变,堂下窃窃私语,似乎都感到事态的严重,同时亦都好奇地向外张望!但见拥挤的人群中分开一条路,两名校尉,夹护着一名蓄短髭,着木屐的倭人上堂,正是冈本。

经过通译的传达,冈本明确地指出陈浩与他相会的时间、地点。前后一共三次;对于陈浩的提议,他始终采取虚与委蛇的态度;因为官军未到,他怕得罪陈浩,遭致报复,不敢公然拒绝。接着表示,只求早日回国,决不敢多惹是非。

“好!”胡宗宪慨然相许,“本部堂立刻下令,征调海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