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 >

第56部分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第56部分

小说: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光拍片。

我拿着单子交完费,然后走进光线很暗的“X”光室,一位叫杨澄的青年医生操机,灯光闪动,“咔咔”作响,将我的右腿一会正拍,一会侧拍,最后告诉我明天上午来拿结果。

拍完片后,我返回办公楼向徐干事作了回报,他让我明天上午再来。并问我住在哪里?我说昨天晚上宿在老街“大众旅社”。

他告诉我师部对面有八师招待所,可以住宿,以便就近办事。

我走出师部大院,穿过水泥马路来到“八师招待所”,进了楼门在值班室窗口付了三天的住宿(每天八角),包伙(一日三餐壹元伍角)的费用。于是我就在此安顿下来,等待师部对我问题的处理。

一天两元三角的食宿开支,当时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它几乎是我一天工资的双倍。

但是为了澄清问题,明辨是非,在这关键时候就必须付出非常的代价——其中包括经济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损失!

次日清晨,吃过早饭,我便由招待所来到师部门前,两个卫兵似乎已经认识了我,没有阻拦就走了进去。

我直接去师部卫生所,找杨澄同志询问“X”光拍片结果。

到了卫生所,杨医生正坐在荧光屏前观察我的片子,见我到来便说,为了确保无误,他准备下午骑自行车将片子送到石河子“兵团二医院”,找该院的“X”光医师共同商讨,然后再作出一个准确结果。

他让我明天上午再来,也只好如此。

第二天,我又去了卫生所,杨医生已在工作室等我,见我来了,便马上写出报告单:

外伤造成右腿肢骨下部骨质增生,长一软骨瘤高2。5CM,长3。2CM。

杨澄

1964年5月24日

我拿着检查结果来到所长办公室,将报告单交给所长,老所长反复看了两遍,然后在报告单的最后一栏“领导意见”里,签上了他的意见:

不适合参加重体力劳动。

并加盖了师部卫生所的公章。

拿上“报告单”临走时,我问所长应当怎么治疗?他说只有等以后手术切除了。

回到劳资科,我将卫生所的“报告单”交给徐干事,他看了看二话没说就给我开了“调令”,通知一四三团劳资股将我的工作关系、户粮关系一并开回师部,再作安排。

我拿上“调令”告别了徐干事,回到八师招待所吃了午饭,我决定立即赶到一四三团团部去办手续,唯恐夜长梦多,中间有变。

徒步来到老街汽车站还不到下午两点,此时站里车少人稀,要去一四三团必须等到明天早上的班车。

我从车站里出来,大失所望。但又想试着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搭上一辆便车?我走到老街与乌伊公路的交叉路口,站在路旁焦急地张望,不断地招手,然而东来西去的汽车都是一闪而过,根本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看来今晚我又将歇脚“大众旅社”了。

突然从背后传来了小汽车“嘀嘀嘀……”叫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辆乳白色的苏制“华沙”卧车,从农八师大院方向开来,车里只有两人,他们为走捷径而经过老街,看样子必定是要向西去的,不然它决不会走此路线。

我向后让了两步,当车子距我还有七八米远的时候,我竟然下意识地举起了右手,向驾驶员示意请其停车。小车子打我面前过去,又行驶了三五米,居然停了下来,由窗里探出个脑袋问我:

“小伙子干什么?”

“想搭个便车?”

“你到哪里去?”

“回一四三团。”

那上车吧。

我喜出望外,打开后面的车门钻进小车,随即车子启动驶上乌伊公路。然而,刚才让我上车的并不是司机,而是坐在司机旁边的一位身穿旧军装,两鬓发白的老者,看样子像个资历颇深的老干部。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只听见车轮与柏油路面“唰唰唰……”的磨擦声,小轿车风驰电掣般地奔跑着,公路两旁的榆树、柳树、杨树一闪而过……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这么高级的轿车,据说这种小车只有“兵团”首长才给配备使用。

石河子距一四三团仅有十五六公里,眨眼之间车子就跑到了一四三团。我以为车子还要西行,准备在此下车,没想到它竟然下了乌伊公路,向北沿着一条土路直奔一四三团团部。

小车来到团部,在一个大礼堂前面的地坪上停了下来,老同志下车朝礼堂大门走去。

我从车上下来,向司机道谢准备离去。

没想到这位三十多岁的驾驶员,竟然冲我说出几句让人意想不到的话:

“好家伙,你胆子也够大的,连参谋长的车也敢挡”。

“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长?当时只想搭个便车。”

“他就是兵团王副参谋长,来这里开会的。”

事已至此,我也很无奈。只好向这位司机师傅笑着说:“谢谢你,将我拉到一四三团。”

说罢我转身向团部劳资股走去。

团部机关科室在招待所东面的一栋平房里,我来到劳资股办公室,将师部劳资科开的“工作调令”交给了一位男子,他看了看没说什么,立即给我们连里写了一张“通知”,让连里给我开出工作关系、户粮关系。并对我说还要到分场(营)去签字,然后回到团部再换调动手续。

从上到下,由下到上,来回反复多次,才能调出一四三团。这时我方知道一个人调动工作,手续竟是这么的复杂。

我拿上劳资股的“通知”离开团部,又回到乌伊公路。这时刚刚下午三点(新疆时间),距天黑还有五六个小时,如果我能再找上个便车,今天我就可以赶回到连里。于是我又在公路旁一个饭铺门前游荡起来。

在此等了半个多小时,去沙湾县的车一辆都没有,唯有一辆到奎屯的货车司机愿意拉我。不如先到三道河子叉路口下来再说,剩下的二十多公里路就是步行,到天黑我也能走回连里。

于是我只好乘货车,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叉路口。下车后开始步行,顺着一条水泥大渠,在土路上向我们连走去。

开始还信心十足,脚步轻松,速度较快,可是走了不到十公里,速度就渐渐慢了下来。我只感到口干舌燥,浑身冒汗,两腿发酸,尤其是受伤的右腿开始疼痛,再走下去速度只会更慢,看来天黑之前要想赶到连队是不可能的了。

但是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上,夜幕降临后我又将到哪里安身?我开始紧张起来,这才体会到新疆的路原来不是用脚可以走的,动辄不是几十公里,就是上百公里不见人烟,平坦、空旷,地平线老是在远处闪烁,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难怪新疆少数民族外出多是骑马,或骑骆驼。

这时我才感到自己的莽撞、轻率,竟敢一个人在这戈壁大漠上用双足丈量地球。此时我是多么的无奈,简直就像一只在漫无边际的沙地上爬行的蚂蚁。

我已经走不动了,到渠边洗了洗脸,喝了几口水,上来坐在路边的沙堆上休息一会儿,准备再走。

这时从西面的土路上传来了拖拉机的轰鸣声,一辆小四轮带着拖斗,屁股冒着黑烟,向我这边奔来。

我如同遇见了救星,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赶快站在路边向车子招手。

一位三十多岁的汉族男子在驾驶机车,后面拖斗里坐着几位民族同志。车子到我跟前时并没有减速,轰然而过。我转身边追边喊但还是目送着拖拉机向东跑去,看样子它不会拉我了,我气得几乎昏了过去。

突然间,拖拉机在我前面三四十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车上的人喊叫着向我招手。我朝他们飞跑过去。

我跑到拖拉机跟前已是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连爬上车子的力气也没有了,还是车上的两位民族同志连拉带拽地将我拖了上去。

到了车上,我将兜里的一包纸烟拿出来让他们抽,表示谢意。

车子继续开动,路面上又扬起了一阵沙尘。

司机告诉我,这车子刚才到我跟前时没能一下煞住车,竟然又跑出几十米。他说他是苏北人,五十年代初由老家移民来到新疆,在沙湾县老乡某公社落户,一干就是十余年。今天上午,拉着几位村民给三道河子饭铺去送鸡蛋,因为车子出了点毛病,所以耽误到下午赶回来。

听后,我暗自庆幸运气,否则,今天徒步走到天黑也回不到连里。

拖拉机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摇摇晃晃地又跑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来到公路管理站。

我要在此下车,老乡们也要从一个路口向南返回他们的村子。

我由管理站向北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翻过大沟我才疲惫不堪地回到连队。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http://。cc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