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辛亥革命 >

第11部分

辛亥革命-第11部分

小说: 辛亥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先生小心!”司徒美堂在这紧要关头竟然发现了三叔的企图,他一个鱼跃冲上前去,直接打掉了三叔手中的枪,并狠狠地将其擒住,押出场外。

现场立刻变得混乱起来,孙中山赶紧安抚道:“请大家不要乱,这里是洪门的会馆,洪门会负责大家安全的!”

这些人对于洪门在本地的势力还是很有信心的,所以很快就安静下来,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孙中山见状,便对咸马里说:“接着放吧!”

趁着咸马里调整机器的空子,孙中山又对众人道:“咸马里先生是美国军事战略家,同时也是中国问题的专家,他曾经去过中国五次,最近在写有关中国革命的书。所以,通过咸马里先生的叙述,我们可以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角度和体验!”

机器调整好后,咸马里开始继续放映幻灯片,这一次出现的是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示意图和日军在旅顺大屠杀的画面。

与画面同时进行的,依旧是咸马里的讲述,他道:“俄国割占的中国土地超过法国、德国国土的总和,日本也抢去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和二亿两白银……”

紧接着,幕布上又出现了一组照片,有一幅是一个日本人用中国人当靶子刺杀,另外还有一幅是被俘的中国男人辫子相连,如同一群待宰的牲畜……

下面的人群中又开始骚动起来,一个壮年汉子站起身,喊道:“咸马里先生,别放啦!我们看不下去!”

咸马里用充满了力量的声音说道:“是的,中国的命运实在是太惨了。连我这个美国人都看不下去,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居然被欺压到如此地步。所以,我才自愿参加孙先生领导的革命!希望自己能够为了中国再次强大而奉献力量!”

大厅里的灯在这一瞬间一齐亮了,孙中山站到台上,真诚地道:“谢谢咸马里先生的幻灯照片!”

然而,却不是所有人都被这些幻灯片给感动了,有人站起来,大声嚷道:“革命,是犯上灭祖,大逆不道!”

“这位同胞,你错了!”孙中山摇了摇头,纠正道,“革命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事情!英国革命为了自由,美国革命为了独立,中国革命为了解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问题……”

孙中山正说到激动处,不料司徒美堂却急急忙忙地走到主席台上,在孙中山的耳边小声道:“孙先生,刚才那家伙就要死了……”

孙中山闻言,随即停止了演讲。

孙中山跟着司徒美堂来到洪门会馆的一间侧屋内,只见那杀手“山羊胡”已经口吐白沫躺在地上。

躲在人群里的佟克见三叔落此下场,心里十分难过,他本欲掏枪袭击孙中山,不料却被围观的听众挡住了,周围人头攒动,他根本无法找准孙中山的位置。

“要不要送他去医院?”有人不忍,便问道。

孙中山仔细看了看三叔的情形,接着镇静地说:“不必,你们快把他抬到桌上。”

司徒美堂和徒弟们赶紧将“山羊胡”平放在桌上。

孙中山用手指按麦氏压痛点,那人出现痉挛状,于是他松了口气,道:“看来这个人是得了急性阑尾炎。”

说着,他从小皮箱里拿出酒精、药棉和手术刀,果断地道:“要立刻进行手术!”

这时,一位戴着眼镜的群众走到孙中山身边,阻止道:“孙先生且慢!在美国行医是要有执照的!不然等同于犯罪,会被追究责任的!”

孙中山微微一笑,对身边的司徒美堂道:“美堂,给他看一下。”

司徒美堂也是一笑,然后自豪地从箱子里掏出了孙中山的行医执照,并将其递给那个出言阻止之人。

那人接过行医执照,不禁惊叹道:“原来孙先生是英国博济医院康德黎博士的高徒!”

孙中山不再说话,开始用酒精药棉为手术刀消毒,动作娴熟利落。等到手术刀消完毒,他便开始了手术。尽管在场的人很多,但他依然非常冷静,仿佛这间屋子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他自己,另一个人就是躺在桌子上的病人。

人群中,佟克一直在一旁观望,他一脸凝重,似是陷入了沉思……

没过多久,手术就已经完成,并且十分成功。

佟克异样的目光追随着孙中山的身影,他此刻的心情十分复杂,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和三叔当初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孙中山走向前台,开始讲演,司徒美堂则把从三叔那里缴获的手枪别在自己腰间,紧紧地跟在他的身后。

孙中山手里仍然拿着刚才的那把手术刀,他意味深长地说道:“方才割掉发炎的阑尾,救人一命。推翻腐朽的清廷,是救中国之命。中国强了,华侨的腰杆就硬了,就不再受人歧视了!”

“孙先生说得好!”听众们一边喝彩,一边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罗舜明和几个华人一起进入了大厅,他没有走到前面来,而是静静地在后面选了个位子坐定。

掌声静下来之后,那位戴眼镜的先生站起来提问:“孙先生,手术做得漂亮,为什么不做医生,偏爱革命?”

孙中山坦然回答:“医人是我的本职,医国是我的天职。医术只能救人,革命才能救国。”

又有人尖刻地问:“你领导的革命,为何总是失败?”

孙中山没有被这个问题问倒,他扬声道:“此次广州虽败,党人的浩然正气使风云为之变色,清廷为之丧胆,国人为之觉醒,世界为之震撼。只要我们唤醒民众,革命一定成功。”

听到这里,佟克也忍不住站起来,问道:“革命是要诛灭满人吗?”

“不是!”孙中山回答得很干脆,他坚定地道,“满人如不阻碍革命,则我们断无寻仇之理。我们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民主国家,满人也同样是这个民主国家的平等公民。”

“你讲的民族主义是什么意思?”佟克仍是疑惑,便接着问。

孙中山道:“用民族精神来复兴国家,振兴我中华民族!”

声音如钢铁坠地,使人心神俱振,听众们不禁再次鼓掌。

这时,一个青年学生站起来,问道:“孙先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们,我们能为革命做些什么?”

孙中山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司徒美堂打开桌上的小皮箱。司徒美堂会意,他打开皮箱,从里面取出一张中华民国金币票,然后递给了孙中山。

孙中山手握金币票,一边展示一边说道:“同盟会与致公堂成立了洪门筹饷局,印制了中华民国金币票,待中华民国成立之日,作为民国货币,可兑换实银。”

会场一片沉寂,众人都望着那张金币票,满眼疑虑。

司徒美堂见状,便率先带头,说:“我们旧金山致公堂捐一万美元!”

“好!”孙中山鼓起掌来,但是下面的人还是没有动静。

“孙先生!”咸马里唤道,然后走上台,将手里的一叠美元递给孙中山,道:“我捐三千美元,表示一点心意。”

孙中山很感动,他握住咸马里的手,说:“救亡图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难得咸马里先生一番热心,谢谢!”

“我捐!”会场后面突然一声大喊,罗舜明站了起来,他望向孙中山,然后坚定地走向主席台。

孙中山看见来人是罗舜明,心里不禁又是佩服又是歉疚,道:“舜明兄!你就不必捐了。”孙中山转向大家介绍道:“舜明兄的儿子罗辉,就在此次广州起事中牺牲,年仅二十三岁。”

闻言,场内所有人都肃然起敬,看着罗舜明。

罗舜明走到孙中山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纸袋,抽出厚厚的一沓美元,激动地说道:“儿子为国捐命,我和内人都很难过。这七千元,原本是留给他结婚用的……现在用不着了,捐出来,算是对孩子的悼念……”

场内一下子鸦雀无声,他们敬佩烈士罗辉,同时也敬佩这位烈士的父亲。

司徒美堂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走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住罗舜明,深情地唤道:“舜明兄!”

罗舜明拍了拍司徒美堂的肩膀,然后又将钱递给孙中山。

孙中山知道不能再推辞,便双手接过,深深地行了一礼,道:“好兄弟!”

“孙先生,我介绍个人与你认识。”说完,罗舜明引领着一位同来的华人上前,道,“这位是从加拿大赶来的阎覆清先生。”

孙中山紧紧握住了阎覆清的手,道:“覆清兄,来得正好!”

阎覆清郑重地说道:“孙先生,我把域多利致公堂的房契带来了,值三万三千美元,都捐上!”

“这万万使不得,连房契都捐了你们怎么办?”孙中山摆了摆手说道。

阎覆清摇头道:“孙先生,请一定要接受。罗家能舍命捐钱,咸马里这个洋人都拔刀相助,我又岂能吝惜这一点房产?”

热烈的掌声再一次响起,掌声之中,有很多人开始解囊相助,纷纷喊道:“我捐!”“我也捐!”

孙中山热泪盈眶地接过一笔笔来之不易的捐款,口中连连说道:“谢谢!谢谢各位!华侨,革命之母啊!”

佟克始终躲在一角监视着孙中山,他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心中更是举棋不定,迟疑不敢动手。

筹款结束之后,孙中山与咸马里坐在车上交谈。司徒美堂从怀里取出一张电文,对孙中山道:“胡汉民来电。”

孙中山急切地接过电文,念道:“黄兴已归香港。”

咸马里一听,立刻激动地问:“黄兴还活着?”

孙中山又仔细地看了一眼电文,随后眼睛一亮,高兴地说:“黄克强还活着,天下事尚可为也!”

就在这时,他们所乘坐的车突然一个紧急刹车,所有人都向前栽去,幸好几个人都反应灵敏,所以没有受伤。

待车轮扬起的尘土散去,道路中间出现了一个年轻的男子,不是别人,正是那筹款大会上准备要刺杀孙中山的佟克。

司徒美堂有些发怒地走下车,冲佟克吼道:“你要干什么?”

佟克面不改色,只是简短地回道:“见孙先生。”

孙中山闻言,一边准备下车,一边问道:“你有事吗?”

佟克看见孙中山,便从衣服底下掏出了那把勃朗宁手枪,但是不待他做任何动作,司徒美堂就眼疾手快地掏枪顶住了他的额头,并狠狠地说道:“你敢动!”

佟克看了一眼司徒美堂,然后又看向孙中山,接着便双手虔诚地捧起枪,道:“我和三叔都是大清使馆雇的杀手,但是看到孙先生为三叔治病,所讲的话也在情在理,心里颇为敬佩。我虽是满人,为国家图强也有责任,身上无钱,就捐这支枪吧。”

孙中山听了这一番话,也十分受其感染,便欲下车接枪。

不料,两声突如其来的枪响打破了这平静的局面,佟克背后中弹,当即倒在血泊之中……

司徒美堂赶紧将孙中山拖上车,口中焦急地喊道:“快走!”他一边喊,一边朝开枪处发射两枪,然后迅速跳上车,发动引擎,急速而去。

望着远去的车辆,两个留辫子的枪手从隐蔽处走了出来,他们一脸失望,相望着长叹一声,随后也转身离开。

孙中山先生在从纽约赴芝加哥的旅途中,从报纸上获悉了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4月28日,他刚来到芝加哥,当晚便亲自草拟电报稿,发往香港,探询情况。在此后的一周之内,他连发三封电报给胡汉民,但是均没收到回电。孙中山忧心忡忡……

直至5月4日,孙中山才得到胡汉民的复电,复电上只有四个字,“克伯展归”。

一般人看到这四个字,恐怕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孙中山一看就知道黄兴、赵声、胡汉民已经脱险回到香港。“克”是黄兴的字“克强”的简称,“伯”是赵声的字“伯先”的简称,“展”是胡汉民的字“展堂”的简称。孙中山高兴地对身边的同志说:“天下事尚可为也!”

起义失败后,胡汉民等领导人便立即商议如何处理善后,他们致电孙中山先生:“恤死救亡,善后费重,奈何!”

于是,孙中山立即在华侨中筹款,很快筹得三千美元,并电汇香港。

胡汉民拿到这笔款项后,即派人到广州,处理善后。对于负伤回家的同志,发给医药费;对于战死的烈士,抚恤其家属;藏在市内各处的枪支、弹药,设法妥为保存,并将原设机关迁移到别处;新军和巡防教练所因为没有参与起义,这里的革命同志没有暴露,设法保存这批革命力量;脱险来香港的同志,发给旅费,予以疏散。

第四节 保路运动不期而至

宣统三年(1911年)5月8日,北京紫禁城太和殿。

小皇帝溥仪坐在龙椅上许久,渐渐地有些不耐烦起来,旁边的太监小德张见状,立即塞给他一个糖人。

坐在珠帘之内的隆裕太后,此刻正一脸肃穆,认真地听着摄政王载沣宣读圣旨:“广东水师提督李准镇压广州乱党有功,赏黄马褂一件!”

李准立刻磕头谢恩,高声道:“臣谢主隆恩!”

这时候,小德张看了一眼摄政王,便理会其意思,于是拉长了声音喊道:“列位大人,有事禀奏,无事退朝!”

话音未落,庆亲王奕劻就从队列中跨出一步,禀奏道:“孙文乱党毁谤朝廷,无非是说朝廷专制。立宪派那拨人也‘国会’‘请愿’地闹得挺欢。老臣奏请早行立宪,以便对乱党的谣言蛊惑釜底抽薪,立宪派也感到朝廷抬爱,说不出话来。岂不是一石数鸟的好事?”

奕劻生于1838年,是清廷宗室,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磷之孙。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罢斥恭亲王奕䜣,奕劻因缘接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主持外交,并进封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封庆亲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奕劻于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荣禄病死,奕劻入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旋又管理财政处、练兵处事务,集内外大权于一身。

隆裕太后看了奕劻一眼,然后才转向摄政王载沣,沉声道:“那么,依摄政王的意思,是否也赞成早行立宪?”

载沣躬了躬身,道:“臣没有意见,一切由太后做主!”

隆裕太后心中一阵烦闷,摄政王载沣表面上对她恭敬有加,但实际上奕劻的这个提议早就经过了他的同意,他们之所以在这朝会上又装模作样地询问她的意见,无非是想显得更加冠冕堂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