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辛亥革命 >

第29部分

辛亥革命-第29部分

小说: 辛亥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汉民出主意道:“去舰队的时间,就定在16日如何?”

孙中山点头道:“那就大后天吧!”

黄兴无奈地应道:“好吧!”

孙中山转身继续刮脸,黄兴和咸马里看着他脸上洋溢着得胜的神态,悄然退了出去。刮完脸之后,孙中山坐到办公桌前。

胡汉民早就准备好一堆待批示的文件,一一在桌面上摆开。

孙文签完几页后,在一页任命状前停下了笔,问道:“汉民,给我致电法国政府,任命张翼枢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驻法国全权代表,希望中法两个共和国,能建立起更加友好的合作关系!”

胡汉民闻言欲走:“我马上就去办理。”

这时候,孙中山的脸色忽然发生了变化:“等等,把这些文件退回去,我不会批准的!”

胡汉民看了一眼,指着待批的文件解释道:“总统,陈炯明已经多次当众提出要辞去粤省都督的职位,广东省的商会和华侨,纷纷来函,他们要公举你哥哥孙眉为粤省都督。”

孙中山满面怒色道:“我说过,此事不可委任!”

胡汉民劝说道:“您的哥哥孙眉这些年来一直倾力支援革命,加上他为人忠厚老实,颇有威望,所谓内举不避亲嘛!”

孙中山摇摇头,从抽屉间拿出那把手术刀,动情地追溯:“十三岁我走出家门,去檀香山投奔家兄孙眉,他年长我十一岁,长兄如父,没有他,我不能读书,不能学医,不能革命。连这手术刀,也是他为我购买的。我难道还不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胡汉民不解地追问道:“那么,总统您是为了避嫌吗?”

孙中山摇头道:“不是!任人唯贤,天下为公。家兄虽然老实厚道,但是他不懂政治,一旦上台,很容易遭人欺骗,误省害民!我爱家兄,更爱家乡,绝不能唯亲是举,电告粤省,此议永不再提。”

胡汉民感动道:“总统知人善任,乃是粤省百姓的福祉,更是民国百姓的福祉。”

“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帮我办!”孙中山沉吟片刻之后又道,“你帮我电告孙眉,跟他讲清楚利害关系,让他不要再接受他人的任何推举!”

胡汉民应声道:“是,我这就办!”

这时候,大总统府秘书吴玉章忽然走了进来。吴玉章自小忠厚笃诚,坚韧沉毅,喜读史书,学识渊博,有“金玉文章”之誉。武昌起义之后,他领导内江独立,巩固了四川的蜀军政府。民国建立之后,他代表蜀军政府赴南京,出任参议院议员和大总统府秘书。

吴玉章并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着两个十几岁的孩子:“总统,秋瑾的两个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大一点的叫王沅德,已经十四岁了,小的这个是他妹妹,叫王灿芝,才十一岁。”

王沅德并不怯生,好奇地打量着孙中山,问道:“总统伯伯,你看我也穿着中山装!”

而王灿芝则有些害羞,躲在哥哥的身后,探出半个小脑袋。

孙中山兴奋起身,热情拥抱着他们,动情地道:“好孩子,可惜你们的妈妈没能看到这一天,皇帝已经退位了!”

“妈妈如果看到这一切,一定会很高兴的!”王沅德非常懂事地道。

“沅德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男子汉了!”孙中山爽朗地笑了起来,又问王灿芝,“长大了想做什么?”

王灿芝凝神想了想,俏皮地道:“我要出国留学。”

孙中山不禁有些好奇地问:“哦,那你想学什么?”

“学医。”王灿芝握着小小的拳头,斩钉截铁地道。

“学医好!”孙中山忍不住笑了起来,“如果将来你去英国留学的话,我还可以把我的老师介绍给你。他可是英国最有名的医学教授!你呢?王沅德。”

王沅德故意问道:“总统一定要知道吗?”

孙中山笑道:“我是国民的公仆,当然要知道主人的理想,好为你服务呀。”

王沅德露出一个调皮的笑容,道:“那你坐到沙发上,把眼睛闭上。”

孙中山故意皱起了眉头道:“你在命令总统吗?”

王沅德得意地道:“你不是说我们是主人吗?”

孙中山不禁莞尔,乖顺地像个孩子慢慢坐下,闭上眼睛。

王灿芝上前,摘下围巾把孙中山的眼睛蒙住:“不许偷看,不然我们可是要生气的。”

孙中山好奇地道:“有这么严重吗?”

吴玉章退出大总统办公室之后,在楼道内遇到了胡汉民,胡汉民向吴玉章布置任务道:“玉章,五点钟你带领卫队,护送总统去见美国记者。”

吴玉章严肃地道:“是!秘书长!”

两个卫兵站在门厅外,似乎守护着身后那个大座钟,肃穆庄严。

吴玉章和卫士等了半天,也不见孙中山出来,不禁有些焦急起来,不停地看着表。

王沅德坐在总统办公座椅上,戴上孙中山的礼帽,握着孙中山的手杖,妹妹看到他脸上还缺少什么,拿起桌上的毛笔蘸墨,比照着孙中山,给哥哥唇上画出上卷的两撇黑胡子,活脱脱一个小孙中山。

王灿芝转过身来,笑眯眯地问道:“总统伯伯你猜哥哥他想当什么?”

孙中山故意猜错道:“这么神秘啊,难道他要去办实业?或者去修铁路,对了,中国需要铁路呀。”

王灿芝摇摇头道:“不对!”

孙中山又猜:“那当艺术家?”

“还是不对!”说着,王灿芝解开蒙在孙中山脸上的围巾,指着坐在椅子上的哥哥道,“你自己看!”

孙中山看着这两个古灵精怪的小鬼头,忍不住作冥思苦想状:“难道是想当演员?”

“哈哈,错啦!”王灿芝笑得小脸通红。

这时候,王沅德开口道:“我想当总统!”

孙中山走近,捧腹大笑道:“好小子,有你妈妈的性格,你知道总统是干什么的?”

妹妹顿时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

王沅德学做总统宣誓状:“像你那样,‘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

孙中山笑着打断:“这是我的誓词,大总统和政府官员都是为国民服务的人,过去皇帝是家天下,民国是公天下,国家是属于全体国民的!”

他爱抚着两个孩子,凭窗远眺,无限憧憬地说道:“帝制虽已结束,革命尚未成功,需要你们,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中华民族要复兴,世界一定会看到一个强盛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到那时……”

胡汉民急匆匆进来了,诧异地看着王沅德的小黑胡子。

王沅德连忙起身卸妆,而后起身就要离开。

孙中山有些恋恋不舍地道:“这就要走了?”

“总统伯伯,明年,我们还会再来看您的。”王灿芝乖巧地道,说完之后,她拉着哥哥的手,快活地走到门口,兄妹俩还得意地相互捅了对方一下。

孙中山看着两个孩子离开,言犹未尽地摆着手。

这时候,胡汉民焦急地道:“总统,你该出发了,不要让美国记者等急了!”

孙中山这才恍然想起早就定好了的会见,他看了看座钟,里面传来了指针走动的声音。

“好吧,我收拾一下,马上出发!”随后孙中山找到了自己的手杖和公文包,走出办公室。

吴玉章迎了上去道:“总统,现在就去见美国记者吗,车子我已经备好了。”

孙中山笑着点头:“走!”

吴玉章跟着孙中山向前,走过总统府长长的楼道,跨过一道道门庭。这时候,迎面走过来一个工作人员,向孙中山问好道:“总统好!”

孙中山彬彬有礼地道:“你好!”

这时候,吴玉章趁机道:“总统,我们四川籍同盟会会员召开革命烈士追悼会,想请您也参加。”

孙中山果断地点头道:“烈士们为了我们这个新生的中华民国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当然要参加!”

吴玉章想了想又道:“还要请总统在追悼会上讲话……”

“好,等回来之后跟秘书长协商一下时间。”孙中山一边应承,一边走向参议院,在议长办公室的门前停了下来。

吴玉章上前拉开了议长办公室的门。

参议长林森等人看到孙中山站在门外,纷纷起立道:“总统。”

孙中山微笑着问道:“参议长,袁世凯发来的电报收到了吗?”

“是的,总统,已经收到了!”林森道。

“那就好!”说完之后,孙中山毕恭毕敬地从公文包里取出了一封已经写好的辞呈,递了上去,“这是我的辞呈,我已决定要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请参议长安排时间,公举袁世凯继任大总统。”

林森接过,心里一震,脸上露出无法理解的神色。

门外的吴玉章事先并不知情,听到孙中山说要辞去大总统职位,顿时眼里急出了眼泪。

孙中山转身走了出来,他拍了拍吴玉章的肩膀道:“走吧!”

楼道里悄无声息,一片安静,只能听见座钟摆动的声音。吴玉章默默地陪着孙中山,像往常一样走了出去,只是,他发现,今天皮鞋敲击楼梯上时发出的声音格外清脆……

铛!铛!铛!铛!铛!

适逢座钟打响五点,孙中山下意识地掏出怀表对了一下时间,走下楼梯,脚步轻捷。吴玉章快步赶了上去,帮孙中山推开楼道尽头的两扇大门。

这时候,孙中山才忽然发现,院子里居然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很多人。为首的正是黄兴,他的身旁站着徐宗汉和咸马里夫妇,此外还有宋教仁、陈其美、马君武、胡汉民、廖仲恺、谭人凤、章太炎、汪精卫等同盟会会员。

孙中山正待要开口说话,黄兴却已经率先脱帽,这个举动顿时像一道无声的命令,众人纷纷效仿,跟随着黄兴一齐脱帽,向孙中山行注目礼,敬意皆在不言之中。

四下一片静谧,孙中山却抑止不住内心的感动,深情地道:“昨天,清帝已经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今天是1912年2月13日,辛亥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孙文,将践行誓言,如约辞去大总统职务。在此,孙文要感谢诸位,在我任职期间的诸多帮助!”

话音落地,孙中山向院子里的众人深鞠了一躬。

黄兴大步上前,紧紧地与他拥抱。

徐宗汉高喊一声:“孙总统,大家想再跟您合个影!”

在这一刹那间,所有人都紧密地簇拥到孙中山的周围,只听到一阵咔咔的声响,只看到一片闪光灯的闪烁,全体合影定格在那一个动人的瞬间……

辛亥革命打落了亚洲第一顶皇冠,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崭新的一页。

辛亥革命历史人物介绍

秋瑾

原名秋闺瑾,字璿卿,东渡日本后改名瑾,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1875年生于福建厦门,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徐锡麟

字伯荪,1873年生,浙江绍兴人。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1906年赴安徽任武备学校副总办、警察处会办。1907年任巡警学堂堂长、陆军小学监督。1907年7月6日,光复会领导的首次安庆起义爆发。徐锡麟以安庆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的身份,暗中联络会党,约定在7月8日趁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进行突然袭击,杀掉省文武大员,占领安庆,然后与秋瑾的浙东起义军共同攻打南京。但安徽巡抚恩铭突然将毕业典礼提前于6日举行,会中徐锡麟用短枪击毙恩铭,会场哗然,其余文武官员慌忙逃走。徐锡麟等人很快占领了军械所,后被前来镇压的清军包围,激战四小时失败。徐锡麟被捕遇害,终年三十四岁。

陶成章

字焕卿。1878年生,浙江会稽陶堰(今绍兴县陶堰)人,光复会创立者之一。他少有志向,以反清为己任,曾两次赴京刺杀慈禧太后未果,后只身东渡日本学习军事。1904年10月,陶成章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立光复会,推蔡元培任会长,陶成章任副会长。光复会以入会誓词“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十六字为宗旨。回国后,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奔走于浙、闽、皖各地联络革命志士。民国创立后,他积极准备北伐,设北伐筹饷局、光复军司令部,任总司令。因此招致欲插手浙江的陈其美的嫉恨。1912年1月14日凌晨,被陈其美指使的蒋介石等人暗杀于上海广慈医院。

竺绍康

又名钦爵,字履占,号酌仙。浙江嵊县(今嵊州)金庭乡灵鹅村人。他为人豁达,重侠义,自幼好学,二十二岁时中秀才,且淡泊功名,积极宣传反清灭洋的思想。1904年,竺绍康与王金发等数十人在嵊县创办了“大同学社”,“结纳党人,厚聚士众,图谋举事”。同年12月,率大同学社的成员参加光复会。应徐锡麟之邀,竺绍康率领王金发、张伯岐等二十余名会党骨干来到绍兴,入绍兴普通陆军中学校(大通学堂前身)。1907年春,竺绍康陪同秋瑾赴金华、义乌等地联络会党,筹谋浙江武装起义。徐锡麟发动的安庆起义失败、绍兴秋瑾被捕、大通学堂被查封后,竺绍康昼夜奔赴各地,通知会党兄弟分散待命,并密谋劫狱,终因清兵防范严密,没有成功。1911年,竺绍康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

王金发

字季高,号孑黎,乳名金发。浙江嵊县(今嵊州)广利乡董郎岗村人。幼聪颖,性豪侠,爱习武,善射击。1900年,归附竺绍康领导的“平阳党”。1904年,考取秀才,与竺绍康等人创立“大同学社”,秘密进行反清活动。后加入光复会,为徐锡麟所赏识。1905年冬,东渡日本,入大森体育学校,以第一名毕业。1906年夏回国,在秋瑾主持的大通学堂任体操教员,致力培训革命骨干。1907年,徐锡麟、秋瑾合谋在安徽、浙江同时起义,起义失败后,遭清廷通缉,改名孑黎,潜居浙东山区,数月后由陈其美接应转赴上海。1911年秋,组织敢死队秘密赴杭,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