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隋唐不演义 >

第45部分

隋唐不演义-第45部分

小说: 隋唐不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一切该结束了。至少属于我的该结束了。

想明白这一点后,窦建德放慢了逃跑的脚步,很快被唐军追上。窦建德掉下马来,在唐兵的槊刺到他时,他叫住了对方:

“不要杀我,我是夏王,我能让你富贵!”

很快,窦建德见到了李世民。

望着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大汉,李世民心满意足了,在他的手下败将里,又添了一位重量级人物。

豪迈之下,李世民问了一个不那么高明的问题:

“我自讨王世充,跟你有何相干,你为什么前来越境,犯我兵锋!”

窦建德苦笑了。

秦王殿下,大家都是出来混的,只不过你混开了,我混糊了,仅此而已。

想了一会儿,窦建德给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回答:

“今天我不来,只怕以后还得劳烦你到山东来取。”

很多人认为窦建德太不豪气了,被俘了应该直接问候李世民祖宗八辈才是,事实上,敢在自己生死关口插科打诨的才是真性情。

我失败了,我接受这一失败,正如以前我淡然面对自己的胜利。

李世民又回到了洛阳城下。他见到了憔悴中的王世充。

显然,在李世民大战窦建德这些日子里,王世充过得也很疲惫,有数次他准备出兵接应窦建德,但都被唐军阻了回去。需要指出的是,负责在洛阳城下围城的是李元吉,这位兄弟终于一洗太原败逃的耻辱,成功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颇不公平的是,因为后面被定性为反动派,所以他的这些功劳被轻描淡写地忽视了,造成了李世民在前线拼杀,李元吉在洛阳喝茶的假象。

但我相信,在史书隐藏的背后,在虎牢关的唐夏大军互相厮杀的时候,洛阳城下一定发生了大战。李元吉一样有过神勇的发挥。

在李世民回到洛阳时,李元吉不得不又退到后面,把主角的位置让给他的二哥。

李世民是来介绍王世充跟窦建德认识的。据以前的资料来看,这山东河南的两位霸主虽然已经称兄道弟,但依然只停留在久仰久仰上。

在城下,王世充跟窦建德这两位难兄难弟聊了一会儿天,抹了两把眼泪,搞不好,大家以后都得在长安吃牢饭当狱友了。

从城头回来之后,王世充果然是打不死的小强,到了这一步竟然还有些想法,准备突围到襄阳开辟另一块根据地,但提出这个方案后,他听到了一片反对声。

王世充,属于你的表演时间已经结束了,还是上场谢幕吧。

五月初九,王世充终于打开城门投降,从他篡位那年起,过去了三年。

死亡可以有很多种

唐朝的大军开拔进洛阳,中原的割据终于平复了,长安洛阳再次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

进城之后,李世民打开府库,大赏将士,在唐将关起门来数金银时,徐世勣却找到李世民,表示愿意放弃自己所有的官爵来赎一个人的性命。

徐世勣要救的是单雄信。

进入洛阳后,唐军除了查封府库之外,还将公开处决一批郑国骨干成员,这其中有王世充的死党段达这样的文官,也有像单雄信这样的武将。

不久后,徐世勣流着泪从李世民的住所出来,他得到了否定的答复。

李世民拒绝赦免单雄信应该不是记着对方追杀过他(两次),而是唐朝已经没有单雄信的立足之地。

要是赦免单雄信,怎么跟以前投靠唐朝的瓦岗将领解释?

徐世勣决定去见单雄信最后一面,在大牢里,他见到了身被枷锁的单二哥。

一个身着唐朝军服,一个身陷牢笼,见面之时,恍若有隔世之感。

当年我们三兄弟在瓦岗聚义,一起看草长风快,一起煮酒论英雄,一起醉步赏明月,那是何等快活,现在怎么落得如此这般模样?

要怪就只能怪造化弄人,乱世误义吧。

看着徐世勣带着泪痕进来后,单雄信猜到了结果,他露出了惨淡的笑容:

“我早就知道你救不了我。”

徐世勣沉默了,当年他们许下了同生共死的誓言,准备着沙场之上一同裹尸还,哪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情景。

良久之后,徐世勣说道:

“我不惜余生,与兄一起死,但我既以身许国,就无法两全。况且我死之后,谁来照顾兄长的妻儿?”

说完,徐世勣解下腰刀,扯开长裤,开始割大腿上的肉,不一会儿,一块血淋淋的肉递到了单雄信的面前。

“让这块肉跟随兄长入土吧,权不负当年我们的誓言!”

接过那块血淋淋的肉,单雄信大嚼起来。

数天后,单雄信被斩于洺水之上。

单雄信死了,王世充还活着,他跟窦建德一起被押进长安。有权处置他们的是李渊。

李渊对这位跟他分庭抗礼的王老弟很不感冒,一见面就列举了其罪状,准备直接拉到菜市口。关键时刻,王世充具有临危不乱的特长,连忙请出了李世民,表示投降之日,你家爱子已经许诺我不死。

想了一会儿,李渊认可了这个诉求,免去了王世充的死罪,将其贬为庶人,搬到四川居住。

虽然从皇帝直降为老百姓,垂直落差有点大,但总算保住了性命。

于是,擦擦额头的汗,王世充准备入蜀,那里也是养老的好地方,王世充准备以后喝喝茶打打牌过余生。

这样的生活算得上夕阳无限好了,但王世充还是高估了李渊的仁慈,李渊要杀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在菜市口动手。

行至雍州,护卫的人迟迟不到,王世充只好在廨舍等待。刚准备休息,外面就冲进来数员大汉,号称皇上有新的敕令。

这就开玩笑了,都走到半路了,哪还有什么敕令,难不成李渊要变卦不成。再一看传令者,王世充吓出一身冷汗,拔腿就跑。

前来传令的是定州刺史独孤修。他跟王世充有一些不得不说的过节。

在洛阳时,王世充平定过一起叛乱,叛乱者司隶大夫独孤机因为跟唐军私通被斩杀。独孤修就是独孤机之弟。

刚跑到门口,王世充的脑袋滚落在地,这位崇尚暴力跟诡计的人最终亡于暴力跟诡计。

当然,这是一起突发事件,完全是独孤修寻仇报复,跟李渊是没什么关系的,奇怪的是,杀人者独孤修并没有按大唐律法处置,只是免职了事。虽然史书没有记载,但推测一下,等事情过去,独孤刺史复出也是迟早的事。

另外的消息是,李渊竟然发现王世充的兄弟们准备造反。这就奇怪了,兵马全无,就靠双拳两脚的,连个县衙都冲不进去,这造的是哪门子反?

李渊对这个案件相当重视,批复立刻查处。没多久,案件明了,造反事实清楚,情节严重,必须从重处罚。于是,王世充的兄弟马上去见了王世充本人。

搞了这么一大圈,王世充还是满门抄斩了。正是君要你死,怎么也得死。

说起来,李渊这事情办得不太讲究,但王世充先生,你命苦也不能怨唐朝政府,当年你在洛阳大开杀戒,现在也算一报还一报吧。

真正有资格喊冤的是窦建德。

窦建德是个厚道人,他曾经在交战中俘虏过唐朝的公主、王爷,还有徐世勣的父亲,但最终,他都释放了对方。

按照战俘平等对待的原则,窦建德也有不死的理由。但李渊连转弯的余地都不给,直接将窦建德送上了刑场。当然,现在战事快结束了,留着窦建德这样能打能杀的人不利于建设一个和谐的大唐朝,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便会发现窦建德被迅速斩杀的根源大概在李世民身上。

经过洛阳一战,李世民的翅膀越发硬了,而且这个儿子太会拉拢人。降一个李密,瓦岗的军将个个跟着他跑,打一个薛举,西秦的猛将被他招揽了,刘武周败了,李世民的身边又多了一个尉迟敬德。要是让他再收编一下窦建德的山东兵马,哪里还管得住。

于是,为了李家父子的平衡,窦建德只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不公平的判决。李唐马上就要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第二篇 李唐天下 第四章 最后一战

老农刘黑闼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夏天,三国之战结束后的不久,贝州漳南。

漳南是窦建德的故乡,窦建德魂断长安,他是回不来了。另一个游子回到了这里。

他是窦建德的乡党,夏军的大将刘黑闼。

很多年前,窦建德还是乡里的一个小地主时,刘黑闼是一个小混混,因为一不爱劳动,二又喝酒赌博样样会,把家里搞得苦不堪言。在没钱喝酒,没钱赌博时,刘黑闼经常找窦建德借。

说是借,但从来没还。

窦建德每次告诉他,以后不要这样混了,这样混下去没前途,好好干点活过日子。刘黑闼每次都答应,但过一段时间,又一穷二白地站到窦建德的家门前。

又过了一些年,刘黑闼从乡里失踪了,传言说他成了流寇。

再过了数年,窦建德成了夏王,有一天,他进攻王世充,前面报告抓住了一个大汉,此人号称是夏王的朋友。

窦建德跑去一看,竟然是刘黑闼。

原来传言是真的,那些年,刘黑闼投靠过郝孝德,又进过瓦岗,在李密兵败之后,他又投靠王世充。

刘黑闼很不好意思,很多年前他受窦建德的接济,又听过他的劝告,可最后还是落草为寇。这大概是他一直没有去投靠窦建德的原因。

现在好了,老朋友再一次见面。

从那天起,刘黑闼成了夏军的骑将。据记载,刘黑闼在夏军中专管斥候,踏敌营探虚实,因作战勇猛,还有些心直,在夏军中享有神勇的名号。

当日刘黑闼是乡里的无赖汉,窦建德是乡里的地主,这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最终会成了一条线。

现在这条线又将分成两条。

当年我们选择了离乡闯荡,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回来了。

回到故里,刘黑闼推开了尘封的家门。

回家之后,刘黑闼脱下铠甲,放下兵器,然后关上了大门。

在故乡,刘黑闼用多年征战得来的赏赐置办了田地、耕牛,开始做一个地主。他从战场上活了下来,这是他应得的回报。接下来,他该娶妻生子,再过很多年,他将会老去,膝下有孙数个,他坐在榻上,抱着孙子,讲一讲过去的故事,讲一讲他跟窦建德的故事。

那些年,我们曾经驰骋沙场,我们曾经并肩作战,我们曾经雄霸山东,我们曾经离天下仅有一步之遥。

接下来呢?

也许,刘黑闼只有选择沉默。难道说,兄弟们都死了,我活了下来,窦建德被抓去了长安,而我逃了回来当了一个农夫。

这些东西无法跟后人讲述,更无法跟自己交代。

在一个人的时候,或许是在院子里,或许是在地间,他常怀疑此时的自己是否是真实的自己。

农夫刘黑闼,这是一个多么陌生的名字。〖TXT小说下载:。cc〗

他常向西边眺望,要是可以看到窦建德大踏步地回家,跟随窦建德,听着他的大声喝斥,我也许可以安静地做一个农夫吧。

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愿望,很快,从长安传来消息,窦建德被斩杀。

但某天,没有等到窦建德的刘黑闼,却等到了另一些熟悉的身影。

七月的一天,一行大汉风尘仆仆来到漳南,经过寻访,他们找到了刘黑闼。

来人是夏国的大将高雅贤、王小胡等人。他们从洺州而来,大老远地来找刘黑闼当然不是叙旧这么简单。

他们是来找刘黑闼起事的。

见到刘黑闼后,他们急切地告诉这位颇有声望的猛人:

再不做点什么,我们就只能引颈就戮了。

经过七嘴八舌的解说,刘黑闼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在窦建德被押送长安斩首后,留在洺州的夏将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唐朝的官吏动不动把他们叫过去讯问,甚至五花大绑,拿鞭子抽,逼问万春宫里府库的物资哪去了。这也不能怪唐朝官吏气急败坏。进入万春宫后,本准备发笔财的他们发现,万春宫已经变了万春空,什么东西都不见了。

这些东西自然不是长了翅膀飞走了,它们是被夏国将领分了。

窦建德被抓,夏国的军将把万春宫里的帛布搬出来,分了三天才分完。

得不到钱财的唐朝官吏大怒,开始抓捕夏国官吏追缴物资。

高雅贤、王小胡们就在追缴之列,但让他们下定决心起事的原因是接到了一份调令。

从长安来了一份文书,李渊要征调夏国将领进京,据说是要大大重用他们,但考虑到王世充的部将如单雄信们都被斩首洛阳,只怕不是重用,而是送他们跟窦老大相聚。

不让人活,那就反了吧。

诸位军将凑到一起,下了起事的决定。史书记载,他们还是比较尊重老天爷的,起事之前,专门算了一卦,得到如要成功,必寻刘氏的启示。

我严重怀疑这几位兄弟是不是穿越了,刘氏得天下那还是秦末或是三国年间的事了。现在人间再无刘皇叔,何处更觅斩蛇客?

没有沛公玄德级的人物,就随便找个姓刘的凑合一下吧。

他们第一个找的不是刘黑闼,而是另一位叫刘雅的夏将。

听完这群人的方案,刘雅表示天下将要安定,自己准备当一个农夫,不愿再起兵折腾了。

这就不对了,方案都告诉你了,你说不愿意?

兄弟们勃然大怒,将刘雅的头斩下,重新在脑海里寻找刘姓人氏,终于,他们想到了刘黑闼。

刘黑闼入伙比较晚,在夏国中知名度不算太高,但事实证明,找带头大哥,刘黑闼正合适。

见到高雅贤们时,刘黑闼正在田头种菜,听完高雅贤们的诉说,菜农刘黑闼愤怒了。

走,你们跟我回家去。

回到家,刘黑闼大声招呼下人。

“把牛杀了,沽酒来,家里有客人。”

高雅贤们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事情已经成了。因为当一个地主把牛杀了,无异于做生意的把秤折了,跑业务的把手机摔了,晴雯把扇撕了,意思就是不想好好过了。

吃了牛肉,摔了酒碗,刘黑闼召集了一个百多个乡中子弟冲向了漳南县城。

新的夏王

六个月后……

十二月的十四日,刘黑闼站到了洺州城下。在这六个月间,他招抚夏兵,联结盟友,攻城略地,横扫山东。唐将淮安王李神通、幽州总管罗艺、黎州总管徐世勣等唐朝大将俱成为他的手下败将。这才是真正的夏军实力。

现在,刘黑闼终于打到洺州城,回到了夏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