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抓鬼趁夜半 >

第11部分

抓鬼趁夜半-第11部分

小说: 抓鬼趁夜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一行人此时已经到了城隍庙的前院,比起后面的冷清,前院却异常热闹,那坑壁上的阁格,坑顶的走廊,到处都是一身黑衣的鬼吏。更有一大群死去的魂灵,在众阴差的指引下,排起了长队,而在那队伍的尽头却是一顶金色的小轿,队伍中的鬼魂在鬼差们的指引下依次进入轿中,却不见再有谁出来。

    走在最前的陈判官见面前走廊正好被那轿子堵住,而轿子后的长队更是拥挤不堪,不由眉头一皱,想说什么,不过最终还是忍了下来。索性领着众人绕道从另一边的走廊往大门走去。

    等离得那金色小轿距离远了,却听她身后的赵杰问道:“那轿子里面便是天上来的大人物么?却不知是哪一位大人?”陈判官瞧了那轿子一眼,语气低沉的说道:“具体身份不知道,应该是巡天灵官手下的。因为私自下凡生子,害怕被旁人知道,所以才搞的这么神秘……”

    说到这,她不知为何生起气来,语气也变的愤怒了起来:“说起来,你们这些男人就只会干坏事,这家伙二十多年前在人间造了孽,留了个儿子。谁知那小子又太过无能,居然把自己给弄翘辫子了,成了枉死鬼。”

    “怪不得,这两天你让兄弟们把全城的冤死、枉死的魂灵都找来,却原来是这样!”独眼龙赵杰此时才恍然大悟,他虽然白天也跟着其它鬼差行动,却因为陈判官和城隍都陪着那位大人物,并未得到消息,只知上头有命抓捕冤、枉二类鬼魂,却不知原来是替那位找儿子。

    “笨猪一条!连门口的石狮子都知道,就你不知道!”走在最前面美女摇头笑骂道:“谁象你个工作狂,只要一有活儿干就啥也不管了。”

    他两个在前面说说笑笑,却让后面这三位不自在起来,尤其胡、李两个鬼差,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不尴不尬的走在路,一时倒不好插话。反倒是躺在那行军床上的任松有些按奈不住,眼见前面二人打情骂俏,那陈判官此时也少了几分凌厉,多了一些柔媚。便乍着胆子说道:“那个……陈判……姐姐……”

    他刚叫了一声“陈判”便看见那女子扭头看向自己,虽然瞧着并未发火,还是让这怂货甚是害怕,便又找了一句姐姐,记得小时候老被院子里几个年纪比他大的女孩欺负,每次被整的撑不住时,便大叫姐姐饶命。自此,只要碰到脾气大的同龄女子冲自己发火,他就会叫一声姐姐,除了碰到个别几个计较年纪的,大多数女子都会一笑了之。

    此时这招果然有效,那陈判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摇了摇头叹道:“这娃也太怂了点吧,我又不会吃了你,怎就吓成这样!”

    “又讲粗话!”她刚说完,却听那位独眼龙赵头儿抱怨道:“你怎么越来越粗鲁了!”

    “这有什么办法……”陈判官却混不在意的应道:“谁叫咱们洛中是古城呢,秦汉三国晋,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鬼吏这么多,而且个个都是油盐不浸的主儿,不骂上两句,敲打几棍子,有谁会把我这个判官当回事。”说罢,她扭头看着任松道:“有甚屁话,快说!”不知这判官新娘子忽然想到了什么,没来由又发起火来,怒气冲冲的问道。

    “这女人什么毛病啊!”看着突然心情大坏的美女判官,任松此时心中当真是叫苦不迭,生恐一句话不对惹恼了她,只得强作笑脸问道:“那个……有什么办法能让还阳之后……还能到城隍庙来办手续吗?”

    “哪来这么多问题,老老实实跟我走就是了!”前面的判官姐姐怒冲冲的应了一句,便自领着众人向走出了大门。

    等出了大门,任松才发现已是半夜,街道上早已没了人,倒是各类来城隍报到的鬼差、亡魂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陈判官!都这时候了,您还要上哪儿去忙啊?”门口那石雕的狮子眼神倒是极好,一眼就看见从门里走出来一身婚纱的新娘子,不过她这身打扮倒也确实好认。

    此时只见那狮子,两只前抓抱在胸前不停摇晃,便如作揖一样,那陈判见了也不禁莞尔一笑,随手在它头一拍笑道:“有些事情要办,你少收点,别太贪心。”那狮子闻言小狗一般不住点头,惹的美女判官又是一笑。

    女判官收起笑容,快步来到大街上,脑后那雪白的长纱轻轻舞动,便如活物一般。却听她说了一声“跟紧!”却已到了十多米之外,其它几个闻言急步跟少,那偏胡和李能更是一路狂奔,几次险些将任松的胳膊颠下来。

    躺在行军床上的任松抬眼看去,却发现几人正往东门桥的方向去,过了桥便是洛中最繁华的东大街。此时众人皆不说话,只是跟着那陈判官赶路。

    眼看快到东门桥了,那陈判官长纱摆动,却进了左边的一个破旧的剧场走去。其它几个倒还罢了,任松却是心罕纳:“跑秦剧院来做什么?”

    原来这里却是市梆子戏团演出的秦剧院。八十年代的时候,电视电影皆不普及,百姓娱乐节目少的时候,这梆子戏团倒是火过一阵。等到了九十年代,就彻底烟消云散,原来的演员大多散了伙,这剧院也逐渐慢的残破不堪了。

    原本住在后面家属院的剧团成员,也都慢慢的搬走了,只有一位老太太一直住在这里不曾离开,附近的人都叫她金姨奶奶,以前在梆子戏团演彩旦的。不过任松认识她,却不是因为金姨奶奶会演戏,而是因为她会跳大神……

    这怂货幼年的时候,到象是章回小说里的风流才子一样体弱多病,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吃中药比饭还多,不过人家风流才子病重之时,往往都口吐千古绝句,锦绣文章。到了这任大才子这里,除了中药渣子就啥也吐不出来了。

    眼看自己唯一的儿子有向夭折的趋势发展——任松妈彻底神经了,洛中、省城、北京各大医院都跑遍了,只是查不出病因,转了一圈只能回来,中医还略好点,西医彻底无效,根本不能根治,甚至医生连什么病都说不清,这也是西医无效的原因,中医说不清什么病,但好歹还能开点什么调理阴阳,清心安神之类的药来应付。西医嘛,就彻底麻爪了。

    就在他妈妈要死心的时候,又听人说那位金姨奶奶甚是灵验,就按邻居说的,到斜对面的杂货铺买了二斤蜡,五把香,三捆黄裱去求金姨奶奶给任松治病。那老婆子倒也痛快,东西一收,便开始点香烛请神,呜呜啦啦一通唱,自称是任家的灶神爷,说这小子害病,一是家中不供灶神,所有无人保佑,又说任松是天上什么巡天灵官坐下的童子,本不该活在人间,如何如何!

    妈妈一听到这就哭了,又是磕头又是作揖,只求灶王爷指引,保住自己的儿子,那金姨奶奶又是一通乱吼乱唱,说了一大堆条件,如今大多记不得,只记得要一只活公鸡当坐骑,还要一对纸扎的童男女做奴仆,任松唯一不明白的是,自己家祖上即不是关中人,也没有关中的亲戚,为何家里的灶王爷这么喜欢吼秦腔?不过当时的他,可没胆子也没资格提这种绝对等着挨揍的问题。

    好不容易条件提完了,灶王爷又发话了,妈妈买的香烛不够,明天再一样再补二斤,说完了才归位离去。神归位了,人却作了难,妈妈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这蜡买二斤倒没问题,这香是论把卖,裱是按捆卖,二斤可怎么买?最后还是金姨奶奶解释,香买二把,裱买二捆,只要带个二字就行了,虽然那一捆裱少说也有五斤重。

    虽然任松听自己一位关系很好的同学,就是对面杂货铺老板的儿子说,他爹把金姨奶奶叫姑姑。就把这事儿告诉了母亲,可妈妈依然十分相信,并告戒任松不要乱说话。自此,母亲不仅在厨房供了那灶神爷的神位,还特意在客厅请了张巡天灵官的神像在客厅。以后每日三餐前都要祭祀灶王,还常常莫名奇妙的会站在那巡天灵官的画像前自言自语,有时候还会哀求灵官把儿子还回来。

    之后,因为这怂货的病一直不见好,妈妈去那金姨奶奶家也就更勤了,而那老婆子的官职也越做越大,从灶王爷,土地爷,到四大天王,伏魔真君,最后连巡天灵官都出来了。任松一再说那是个老骗子,只是母亲就是不信。直到有一天,妈妈突然说以后不去金姨奶奶那送钱了,那老太婆满嘴胡说,连天神都敢冒充,此后就再也没去过了。

    这么多年过去,那家属院除了那个老骗子金姨奶奶,基本已经没人住了。

    眼看着陈判官带着他们进了秦剧团家属院,任松大感不解?难道这位判官姐姐要带他们去找那个信口开河的老骗子,他突然记起这位婚纱判官和独眼赵头儿的对话,好象要找灵媒帮忙阻止火化自己的尸身,不会就是找那金姨奶奶吧?

    一想到那老太婆只会骗人,任松心中不安起来,在行军床上连身大叫道:“等等,判官姐姐,金姨奶奶是个骗子!”一身新娘打扮的美女有些惊奇看了这怂货一眼,古怪的问道:“咦!你怎会认得她?”那边赵杰轻笑一声,接过话道:“你呀,真是个马大哈,没看他的资料么,他家就住东关,如何能不认的这老婆子……”

    “哦?”那陈判官闻言走到行军床前,又打量了任松一阵,似乎在思索什么,不过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冲任松一瞪眼道:“她是不是骗子我自有分寸,我先问你,愿不愿意做人妖?”

    听到这句话,这怂货急忙答道:“当然不愿意!”说罢看那陈判脸上并无不渝之色,便又可怜兮兮的问道:“那个……姐姐,还阳以后,有没有不做人妖的办法啊?”

    “当然有,但是要付代价!”

    听到这一句,任松没有一丝犹豫,一口应道:“只要不做人妖,什么代价都可以!”

    “好啊!”前面的美女判官伸手撩了撩挡在眼前的刘海,扭头笑吟吟的道:“代价也不高,做我阴司的勾魂使者,替我打一辈子工吧!”

 第十六章 人见人憎的勾魂使者

    勾魂使者这个名字,外婆的鬼故事里倒也提过,据说是专门替阴司专抓捕一些阳寿已尽,却靠着家传的风水宝物,或奇人异士延寿不死,拒不到地府归案的家伙。

    记得外婆曾说过,清末的时候,洛中有个叫做曹耀先的民团团练,他爹是洛中有名的善人,扶弱济贫,斋僧布道,倒也颇有名声。只是子息不旺,人到中年妻子才生下这位曹团练,自然甚是喜爱。

    偏偏这位老兄也是个命背的,不到五岁就惹上了天花,在那个年代,得了天花能不能活却只看造化。据说曹善人眼见儿子的天花一连几天不出痘儿,没一个医生敢来下药。当下急的四处烧香拜佛,他已是人到中年,身体上也渐渐有了隐疾,自从儿子降生之后,虽然又纳了几房妾,却都没了动静。十之七八就这一根独苗了,如何能够不心焦。

    为了保住儿子的性命,他发愿要将洛中所有的庵堂寺院都拜遍。只有听说哪里有庙,他就定要去拜佛烧香。刚好有一日行至城东一个尼姑庵。曹善人见有庙,不料刚走到门口却被一个十多岁的哑巴尼姑拦住,那女孩对比划半天,他才明白,庵里不准男人进去。

    这曹善人终日烧香礼佛,对佛门的规矩倒也知道不少,也听说过佛门尼姑庵有荤有素,荤的男女皆可入内,里面虽有女尼,但也有许多败类混杂其中,而素庵堂却是清规森严,绝不允许男子入内,而且这种庵堂中,也多有佛门大德驻锡。见那哑巴女孩不准入内,他也没什么怨言,当下便在庵堂外放下供桌礼品,打算烧香许愿之后就离开。

    他自在一边烧香磕头,愿刚许到一半,却听庵一人道:“善哉,善哉!不想却是曹施主,倒是老尼有些怠慢了。”话音未落,却从庵堂走出一个老尼姑来,曹善人见她满面皱纹,眉毛雪白,也不知多少年岁,只是看起来有些面善。

    那老尼微微一笑,把那小哑巴尼姑招呼道:“曹施主可还记得这个女娃娃?”见他连连摇头,便将昔日之事说与他听。却原来清末科举尚未取消,年纪尚青的曹善人参加乡试时路过这里,在庵堂不远的路口发现一个弃婴。

    他本就心善,又听说这孩子因为天生没有舌头,是个残疾,所以被爹娘遗弃。当时就动了恻隐之心。只是自己要去科考,不能担搁,便将这女孩儿送去了庵堂,临走又留了足够这女娃生活一辈子的银两。而当时接待他的是庵堂住持,正是这位老尼姑。

    若只是这样,倒也罢了,偏巧那年闹饥荒,整个洛中饿殍遍野,一寺的女尼全凭这些银子才活得命来,老尼姑说道最后叹道:“说起来,我这庵堂倒欠了先生一个大人情。”曹善人听完老住持所言,这才想起当年之事,再一看这老尼相貌,倒有些吃惊,他当年见这住持时,已是这般模样,如今已过了快二十年,老尼姑的却和当年一样光景。

    那时候的人,本就迷信,一见这位住持二十年容颜不变,更觉得这老尼不是凡人,曹善人当下就想求她帮忙救救自己的儿子。还未等他开言,却听那老尼姑说:“单凭此一善,先生的儿子也该长命百岁才对,更何况你这些年行善积德,不该有如此恶报。且只管回,今夜子时必定出痘,不然我就带着一寺的姑子找西天佛祖说理去!”

    那曹善人见老尼话说的颇狠,当下道了谢,便自回转,他本就迷信,又觉得那老尼不象凡人,就当真回家守在儿子门口,哪知一直守到子时也不见出痘,眼看儿子命就没了,正自伤心落泪,突然下人大喊,少爷出痘了,出痘了!

    曹善人慌忙上前去瞧,果然儿子一身水泡,这才放下一颗心来,一看时间,子时一刻。却比那老尼姑说的晚了一刻钟,即便如此,他也觉得那住持道行非凡。打定主意,等儿子病好上,亲自上门拜谢。

    天花虽狠,但只要出了痘儿,治起来却容易的紧,当下请几位大夫开了药,没过几天,儿子的病就好。当即便带了全家老少,备了各色礼品,亲自到庵堂道谢。谁知到了地方发现那庵堂一个人也没有。

    当下四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