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最有本事的皇帝(I II III3部全) >

第35部分

最有本事的皇帝(I II III3部全)-第35部分

小说: 最有本事的皇帝(I II III3部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铜马就是杀不完也打不退,一批刚被铫期砍了,又有无数人马上来。

幸好,就在铫期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刘秀亲自带兵来救,不仅三下五除二杀退铜马,而且撵着他们打,铫期这才转危为安。

在这场清剿铜马的战役中,由于对方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且战斗力极强,刘秀认为不能硬来。他不断调整作战思路,迅速打出新的组合拳,扭转了不利局面,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其一,他着眼于实战的需要,整编部队,大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根据工作需要,他改变了将领、士卒“诸将同营”的旧体制,对将领调整了分工,把士卒和其他人员划拨给各位将领统帅指挥。这个工作在今天看来当然很不起眼,但在当时的刘秀手里,这标志着他的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开始。

其二,与铜马开打了,刘秀驻扎在清阳时,吴汉率领从幽州征调的十个郡的精兵赶来报到。这批人兵强马壮,旌旗整齐,一看就知道很有战斗力。

吴汉来到清阳,顾不得休息,立即求见刘秀,呈上人马、兵器、辎重的册簿,全部交给刘秀安排。刘秀很高兴,根据工作需要做了合理调配。

同时,刘秀为了稳定来之不易的根据地幽州一带,任命自己的秘书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北上驻守蓟城。

朱浮的德才在刘秀的部属中并不怎么样,而且性格骄傲矜持,与同事的关系也很紧张,但他追随刘秀很早,深得刘秀的信任,初来河北时任刘秀的秘书,打邯郸时升为偏将军,现在又被提拔为手握军政重权的封疆大吏。

刘秀被称赞为“最会用人”,其实对朱浮的使用是他极为罕见的看走眼的一例。

其三,刘秀在亲自指挥的战斗中,对铜马采取了很有特色的战略战术,打得铜马口服心服。

刘秀集中优势兵力,把铜马的主力包围在郩城(今河北辛集东)。但是,面对心浮气躁的对手,刘秀围而不打。

刘秀认真分析了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的特点,认为铜马人数众多,作风生猛,但长于斗狠,不善谋略。

说白了,这股人马靠的是兜头就打的一阵子猛劲,如果避开这阵子猛劲,想拿下它就会有多种方法。

这样,刘秀光围不打,铜马沉不住气了。

铜马仗着兵力优势,想速战速决。再者,他们人多,吃的用的消耗的也多,困守孤城,时间久了,给养必然成为问题。

还有,大家多是庄稼人,喜欢直来直去,打就打,不打就算了。那刘秀鬼点子多,跟他玩的时间太长了很危险。

于是,铜马多次挑战,主动找仗打。

刘秀则严令部下:筑牢营垒,加强防守,养精蓄锐,不予理睬。

城里的铜马憋得难受,手头又紧张,不得不派出小分队外出抢劫粮食和财物。

但是,一旦发现铜马的小股武装出来,刘秀立即派兵劫杀,毫不犹豫、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就地歼灭,彻底切断了铜马的供给线。

这样,刚过了一个多月,铜马就受不了了!

他们的粮食吃完了,想打仗刘秀又不理睬,想出城找吃的,派出去的人马出去多少就被刘秀给毁多少。这样搞下去,是谁都能被搞疯,实在不能坚持下去了!

一天夜晚,又饿又心慌的铜马没有办法,只好弃城逃跑。他们瞅准了刘秀包围圈的一个缝隙,没命地逃出城去。

刘秀所以让包围圈留个缝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立即挥军追击。

刘秀就是刘秀,他并没有让他的将士们对铜马撵上就打,那样太累。按照刘秀的安排,将士们先撵一阵子,撵得铜马筋疲力尽的时候,再一阵猛砍。

这些精力充沛的将士砍累了,就让他们继续跑。

铜马跑了没有多大会儿,将士稍加把劲儿就赶上了,又是一阵猛砍。

到了馆陶(今属河北),刘秀的将士们突然发力,一场激战,把铜马的主力吃掉大半,铜马大半主力或死或降,其余的则四处逃窜。

刘秀正在打扫战场,接受投降,谁知,另外两支地方武装高湖、重连从东南方向赶来,支援铜马的余部。他们迅速与铜马的余部会合,不敢恋战,迅速向北转移。

刘秀自然不会放弃这到嘴的肥肉,立即尾随追击。

铜马、高湖、重连擅长打游击战,他们想赶紧摆脱刘秀,伺机再战。

但是,这时候,刘秀不再玩潇洒,亲自率领幽州突骑追击。

比起铜马和他们的友军,刘秀亲自指挥的幽州突骑更加擅长长途奔袭。经过数百里路的追逐,在蒲阳(今河北顺平一带),两军展开激战,最后,刘秀取得完胜。

眼看实在不能再跟刘秀过招了,铜马、高湖、重连口服心也服,连忙向刘秀投降。

这实在是刘秀的一场大胜仗:除了死掉的,铜马及其友军数十万将士要求投降!

由于降者太多,又确实需要这支力量扩大自己的实力,刘秀决定宽大为怀,以诚待之:封所有来降的将领为列侯。

当然,刚才还在对砍,现在要成为哥们儿,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

受封的将领们虽然高兴,但知道刘秀谋略深远,心机难测,很怕被他忽悠了,惴惴不安。刘秀的心腹们面对刚才还跟自己玩命的对手,也多怀戒心。

这样,刘秀面前出现了一种自己的心腹不相信降者,降者也满腹疑虑的局面。他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情况,随即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立即下令刚刚归降的列侯们都回到自己原来的军营,还带自己原来的兵。接着,他又轻骑简从,一个军营一个军营地去看望大家。

在此,刘秀表现出绝对的诚恳和自信,他每到一处,问寒问暖,真诚地询问大家的喜忧冷暖,亲热得像久别重逢的好朋友。

降将们多是性情中人,他们都被刘秀感动,相互议论说:“萧王这样推心置腹地对待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以死报效呢?!”于是,大家无不心悦诚服,对刘秀佩服得五体投地。

“推心置腹”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这里,而有史料明确记载的最早的实践者,就是刘秀。

同时,刘秀心腹们的戒心也都解除了。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刘秀又把这些投诚的将士化整为零,重新编组,分配给自己原来的各个将领统率。

这样,刘秀手里的部队迅速壮大,规模达数十万之众。

这次收编的铜马将士后来成为刘秀削平群雄、一统天下的基本力量,加之征服铜马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所以时人和史家都称他为“铜马皇帝”。就是在今天,不少史家也这样称之。

不过,收降铜马,只是刘秀清剿河北众多农民起义军和地方武装的开始,他并没有满足,他要趁热打铁,扩大战果。

这时候刘秀侦知,在射犬(今河南武陟一带),赤眉军的一部与青犊、上江、大肜等武装十多万人聚集,商量着怎么联合对付刘秀。

刘秀认为这既是聚歼他们的好机会,也可以趁机向河内一带扩展势力,于是,他调兵遣将,挥师南下。

他踌躇满志,志在必胜,“我手里仅有几个人时都能跟王郎周旋,现在拥兵数十万,是可以在疆场任意挥洒的时候了!”

到了这个时候,刘秀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玩战争了。

但是,射犬的战役并不好打。

刘秀的大军从蒲阳出发,前将军耿纯为先锋。耿纯治军理政都是杰出人才,突出的特征是机智谨慎。他率先头部队直奔射犬。在离射犬几里远的地方,天色已晚,他便部署安营扎寨。

当天夜里,耿纯的部队正在闭营休息,忽然,敌人趁夜偷袭。

敌人也很聪明,知道刘秀用兵机谋深远,恐怕有诈,并没有冲到面前近战袭击,而是用弓箭远射。

耿纯的将士还在梦中,突遭如雨的箭矢,死伤了不少人。

在这危急关头,耿纯表现出大将风度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他一面迅速部署和约束部队,加强防备,坚守营垒,不得出战,一面精选敢死队2000人,悄悄出营从背后袭击敌人。

这支敢死队个个都是能打能跑的精壮汉子,他们身着便装,手拿硬弓,每人仅配三支箭,跨上骏马,衔枚疾行,绕到敌人背后,突然擂鼓,齐声呐喊,用箭猛射敌人!

敌人大惊,急忙撤军。

耿纯的这招有点档次。

赤眉、上江等武装虽然好勇斗狠,但喜欢干的是力气活儿,对耿纯这样有点技术含量的动作很不适应。

眼下,他们不知道刘秀、耿纯用的哪招,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中了埋伏,只好在慌忙中赶紧后撤。

耿纯一见敌人要跑,趁机挥兵追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这次夜袭。

战事刚结束,耿纯立即派轻骑飞速向刘秀报告军情。

第二天早晨,刘秀率众将军来到耿纯的军营,慰劳将士。

他亲切地对耿纯说:“昨天晚上很辛苦吧?”

耿纯谦逊地回答:“全靠主公您的威德,我们幸运获得全胜。”

刘秀解释说:“大部队在夜里不能轻易移动,所以我们没能赶来救助大家。”

他还进一步关心地对耿纯说:“军营进退无常,战场形势变化多端,为了安全起见,你的家眷就不要都住在军中了。”

他随即下达人事任命,安排耿纯的族人耿伋为蒲吾(今河北灵寿西南)县长,让耿纯的家眷留居蒲吾。

在兵荒马乱、攻伐连连的岁月,刘秀百忙中不忘安排耿纯家眷的生活和安全,体现了对他特别的关心。

刘秀正面进攻射犬的战斗,打得也十分辛苦。

担任正面主攻的是都护将军贾复。

这是个猛人,性格坚毅,英勇善战,纵横疆场,奋不顾身。同时,他又很有个性,为人棱角鲜明,常常气势凌人,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太好,所以在刘秀军中一度曾遭到排挤,但是,刘秀慧眼识人,用其所长,对他非常信任。

现在,贾复挥军猛攻射犬,志在必得。

射犬守敌刚刚领教了刘秀手下的厉害,拼命抵抗,战斗从早晨开始,一直打到下午,射犬仍然牢固不摧。

刘秀知道将士们饿着肚子打到现在,连饭也没有顾得上吃,就传令招来贾复,说:“大家都饿了,吃了早饭再打吧。”

贾复正憋着一股斗志,担心大家一吃饭,士气短时间难以再鼓起来,就坚定地回答刘秀:“先破敌军,然后吃饭!”

说完,他挺身冲在最前面,冒着守敌的矢石,攀上射犬城墙,奋勇砍杀,所向披靡。

众将士在他的感召下,个个争先恐后,抢先杀敌。大家一鼓作气,一阵恶战,很快冲破射犬守敌的防线,拿下射犬,取得胜利。

这一仗打下来,刘秀的手下诸将对贾复刮目相看。大家认为,老贾虽然脾气不好,但那是小节,打起仗来不要命、有办法,实在够哥们儿,工作是没话说的!

这次射犬之战,刘秀不仅重创赤眉、青犊等军,顺便打出了一记组合拳,把更始派来监视和控制他的谢躬也收拾了。

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的政治挖坑术——刘秀版调虎离山计

如果说刘秀在河北剿灭地方武装是与对手当面对砍,更多的是力气活儿,那么他与谢躬代表的更始势力斗争则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更隐蔽,更复杂,更激烈,更血腥。

现在刘秀即使公然抗命,更始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但刘秀还是要隐忍下去,因为身边还有个率领数万军队监视他的谢躬。

老谢是南阳人,在更始王朝诸多“劣币”中,他的成色稍好些的。

他的德才固然不能跟刘秀的手下比,也算是个正派人、勤快人,但是他不懂军事,不会带兵打仗。

换句话说,老谢是个老老实实处理具体政务的人,他要是跟刘秀过招,实在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更始派他来出这趟差,实在失策。

老谢心里当然也很清楚,自己奉命率领六位将军数万人马来到河北,名义上是帮助刘秀打仗,实际是要抢夺胜利果实,同时监视钳制并伺机干掉刘秀。

他想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到河北以后,老谢安排大将军吕植屯兵淇园(今河南淇县),自己率主力参加刘秀攻伐王郎的最后几场战斗,当然,也不过是摆摆样子,主要目的还是看看有没有机会在刘秀的背后捅他几刀。

他的这支更始军具有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的突出特点:不讲纪律,不会干实在活儿,喜欢抢掠女人和老百姓的财物。

老谢并没有能力驾驭这支部队,来河北不久,他和这支部队就以实际行动深入广泛地宣传了更始王朝的腐败无能,相当不得人心!

更可悲的是,老谢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自量力,老是故意找刘秀的茬儿。

他打王郎毫无建树,倒是有几次与刘秀的人马发生摩擦,差点先动手,只是看到刘秀手下有不少忠诚舍命之士,他才犹豫起来。

刘秀抗命更始的主意已定,对谢躬自然除之而后快,但是刘秀不想迎面跟老谢对砍。他觉得对付老谢不过小菜一碟,有很多办法,只是选择在什么时间、采取哪种办法的问题。跟老谢这样的干部对砍,自己的人马要劳师动众,也显得自己太失水准。

他想采取一种更有难度系数、更有观赏性、更稳妥的办法,既对更始军队和整个干部队伍造成威慑,也向河北的父老乡亲表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控制局势,惩恶扬善。

公元24年春夏之交,王郎已诛,清剿地方势力的工作进展顺利,刘秀实在对老谢忍不下去了,决定下手。

为了下手时能够稳准狠,刘秀决定由吴汉、岑彭来贯彻自己的意图,必要时自己也活动一下手脚。

谢躬与刘秀住在邯郸,吕植则驻扎在淇园,呼应着谢躬。老谢以为这种布局前后有呼有应,自己很是得意。

刘秀派岑彭去淇园策反吕植。

岑彭不辱使命,马到功成,吕植一夜之间就成为刘秀的人。刘秀很高兴,随即任命岑彭为刺奸大将军,负责督察全军各营。

这个职务相当于情报司令、保安司令或者军法队长,权力很大,原来祭遵担任这个职务,现在祭遵转任偏将军,岑彭接任了。

解决了吕植,刘秀就可以放心地玩谢躬了。

前些日子,刘秀一直用笑里藏刀的办法对付老谢。他虽然心里对老谢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常常装出哥们儿关系不错的样子,一有机会就夸他,在甜言蜜语中暗藏杀机。

老谢做事勤勉,刘秀常说:“谢尚书才是真正有能力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