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电子电路大全(PDF格式) >

第74部分

电子电路大全(PDF格式)-第74部分

小说: 电子电路大全(PDF格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上表的分类,两个主要的运算放大器结构如下:  



       

                                                                       

             图 11…7 标准两级 CMOS 运算放大器拆分成电压-电流级和电流-电压级  



     



                                                                        



                     图 11…8 分级的折叠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  



     



11。2。2 典型的无缓冲 CMOS 运算放大器指标特性  



    开始着手实际设计之前,所有对设计给出导向的要求和边界条件都必须明确。下面列 



出必须考虑的问题。  



    边界条件:  



               V     '  COX 

    ①工艺规范(  T    、K   、     等等)  



    ②电源电压范围  



    ③电源电流范围  



    ④工作温度范围  



112    


…………………………………………………………Page 561……………………………………………………………

   要求:  



   ①增益  



   ②增益带宽  



   ③建立时间  



   ④摆率  



   ⑤输入共模范围ICMR  



   ⑥共模抑制比CMRR  



   ⑦电源电压抑制比PSRR  



   ⑧输出电压摆幅  



   ⑨输出电阻  



   ⑩失调  



   ①①噪声  



   ①②版图面积  



表 11…2 典型的无缓冲 CMOS 运算放大器特性  



                                                     

   一般来说,设计一个CMOS运算放大器,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合适的结构  



   仔细研究过技术指标后,确定所需要的结构类型。比如,如果要求非常小的噪声和失 



调,那么这个结构必须在输入级提供高增益。如果需要低功耗,那么甲乙类输出级也许是 



必要的。这又决定了必须使用的输入级类型。很多情况下,必须构造一定的结构以满足特 



                                                        113  


…………………………………………………………Page 562……………………………………………………………

定的应用。  



   (2)确定满足指标所需要的补偿类型  



   有很多方法可以对运算放大器做出补偿。某些独特的方式适用于某些结构或指标。例 



如,必须驱动非常大的容性负载的运算放大器应该在输出端进行补偿。如果是这样,就要 



求确定所需输入和输出级的类型。在设计过程的第 1 步和第 2 步之间,反复是必然的。  



   (3)设计管子尺寸以满足直流、交流和瞬态性能  



   根据近似公式从手工计算开始,补偿元器件的尺寸也在这一过程中确定。每个器件的 



尺寸手工计算后,用仿真工具进行电路优化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用选定的结构达到某些指标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此时设计者必须改进结构或查找资料以寻求能够达到要求的方法。查找资料替代了重新建 



立一个新的结构。对非常关键的设计,手工计算可以在整个任务的 20%的时间内完成大约 



80%的工作。剩下的 20%的工作需要 80%的时间完成。有时手工计算会因近似计算而受误导。 



尽管如此,这个步骤却是必需的。它可以使设计者对设计参数变化的灵敏性有一个感性认 



识。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方法可以使设计者了解各种设计参数是如何影响性能的。计算机 



模拟的反复在这方面给设计者的感觉并不明显。  



   模拟设计的有效规则是:(模拟器的使用)×常识=(常数)  



   (4)当电路满足技术指标后,进行版图设计。并对对版图待寄生参数的后仿真,使其 



达到性能指标要求。  



   (5)如果版图满足了要求性能指标要求,就进行样品制作,对样品进行测试和评估, 



使其达到性能指标要求  



   (6)只要样品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就可以大量生产,设计就结束了。如果没有,就要 



分析原因,从制作,从设计多方面分析,直到样品满足性能指标要求,设计才算完成。  



   对于LSI中的 CMOS运算放大器来说,由于它通常工作在闭环情况,因此最值得关注的 



两项指标是它的支流增益和单位增益带宽。可以通过增大有源负载来提高运算放大器的增 



益。也可以利用单管增益自举来改善增益,还可以通过单级放大器自举来提高SOC中的 CMOS 



运算放大器的增益。  



114    


…………………………………………………………Page 563……………………………………………………………

            第 12 章 基本两级运算放大器分析与设计  



12。1 电路的设计目标和结构  



12。1。1 设计目标  



                 表 12。1 所要设计的运放的性能指标  



         参数                   单位                    指标要求  



         供给电压                 V                     ±2。5  



         直流增益                 dB                    74  



         GB                   MHz                   5  



         相位裕度                 度                     60  



         输出摆幅                 V                     ±2  



         共模输入范围               V                     …1 to 2V  



         压摆率                  V/μs                  10  



         功耗                   mW                    2  



         输出信号                 ——                    单端输出  



         负载电容                 pF                    10  



12。1。2 采用的结构和小信号模型  



                                                            

              



                 图 12…1 具有 N 沟道输入对的无缓冲两级运算放大器电路  



   整个电路是一个两级放大运放大器。第一级是由M3 和M4 构成的电流镜作为负载,由M1 



和M2 构成的差动作为输入级,M5 提供偏置电流的差动放大器构成。第二级是由M6 和M7 构 



成的电流源负载共源放大器构成的输出级。其中M7 提供偏置电流。  



                                                                  115  


…………………………………………………………Page 564……………………………………………………………

                                                                                          



                                                                                           



                                                                           



                                       图 12…2 小信号模型  



     假设gmI = gm1 = gm2, RI = rds2||rds4, CI = C1,并且gmII = gm6, RII = rds6||rds7,  



CII = C2 = CL,有  



     …gmIVin = 'GI + s(CI + Cc)'V2 'sCc'Vout   



     0 = 'gmII sCc'V2 + 'GII + sCII + sCc'Vout  



     求解,得  



     Vout(s)                               gmI(gmII sCc) 

              = 

     Vin(s)     GIGII+s 'GII(CI+CII)+GI(CII+Cc)+gmIICc'+s2'CICII+CcCI+CcCII' 

                                     Ao'1 s (Cc/gmII)' 

     = 

       1+s 'RI(CI+CII)+RII(C2+Cc)+gmIIR1RIICc'+s2'RIRII(CICII+CcCI+CcCII)' 

                                                                                          



     这儿 Ao = gmIgmIIRIRII  



     经分析,得到下列重要关系式:  



                I5 

     摆率 SR = Cc  (假设I7 》》I5 and CL 》 Cc)  



116    


…………………………………………………………Page 565……………………………………………………………

                            gm1 

                      

    第一级增益 Av1 =         (gds2 + gds4) =…2gm1/'I5(λ2 + λ4)'  



    第二级增益 Av2 =…gm6/(gds6 + gds7) =…gm6/'I6(λ6 + λ7)'  



    增益带宽 GB =gm1/Cc  



    输出极点 p2 =…gm6/CL  



    RHP 零点 z1 =gm6/Cc  



    如果所有根≥ 10GB ,那么 60°相位裕度要求 gm6 = 2。2gm2(CL/Cc)。  



                                               I5 

    最大共模输入电压ICMR Vin(max) = VDD             β3  …|VT03|(max) + VT1(min))  



                                                I5 

    最小共模输入电压 ICMR Vin(min) = VSS +             β1  + VT1(max) + VDS5(sat)  



                           2I 

                             DS 



    饱和电压VDS(sat) =          β   



     (在上面的关系中,设所有的晶体管都工作在饱和区)  



12。2 具体的设计过程  



12。2。1 电路设计特点  



                                                                                   

          



                      



                                  图 12…3 设计指导图  



                                                                                  117  


…………………………………………………………Page 566……………………………………………………………

12。2。2 晶体管的设计指导  



     ①现在开始设计,首先选择在整个电路中使用的器件栅长。这个值将确定沟道长度调 



制参数λ的值,这是计算放大器增益时所必需的参数。因为管子模型随沟道长度变化很大, 



在设计中所用的器件的栅长选择可以使模拟更精确。  



     ②管子栅长选好后,可以确定补偿电容Cc的最小值。如果设置输出节点p2 高于 2。2GB 



可以获得 60o的相位裕量(假设RHP零点z1 高于 10GB以上),这样的极、零点位置导致对Cc 



的最小值有下面的要求:  



     Cc 》 (2。2/10)CL  



                                                   I        I 

     ③下面在满足摆率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尾电流 5  ,算出 5  。由两个值中的最大值确定“尾 



电流”(I5)的最小值。  



          I 

          5 =SR(Cc)                                                   (12…1)  



                  V    + V     

          I  10 DD        SS   

           5       2T           

                         S     

                                   

          

     ④现在可以确定M3 的宽长比,根据正的输入共模范围要求来确定。下面通过设计公式 



               (  ) 

                W/L 

 (12…2)计算             3 值:  



                                             I 5 

                    ' 

     (  )             )'      (最大)-|               | (最大)+        (最小)'2 

      W/L 3 = (K N      VDD    Vin             VT 03            VT 1           ≥1    (12…2)  



     ⑤验证Cgs3 和Cgs4 引起的极、零点 (=0。67W3L3Cox)不是主极、零点,设p3 大于 10GB:  



              g m3 

                    》10GB 

             2C 

                gs 3 

                              

            



     ⑥输入管的跨导要求可以由Cc和GB的知识来确定。跨导gm1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g m1 

                =GB。 Cc                                                   (12…3)  



            (  ) 

     宽长比 W/L 1 直接由 g m1 得到如下:  



                             2 



                          g m1 



                            ' 

            (  ) (          )(   ) 

            W/L 1 = K 2       I 5                                             (12…4)  



     ⑦现在有足够的信息来计算M5 管的饱和电压。用负的输入共模范围要求来计算VDS5, 



由式(12…5)计算出值。  



118    


…………………………………………………………Page 567……………………………………………………………

                                            I 5 12 

           (饱和) =  (最小)               …2(    )    (最大) ≥100mV 

     VDS 5           Vin           VSS               VT 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