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特工皇帝 >

第72部分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72部分

小说: 三国之特工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扭头看着正眺望群山大发感慨的徐庶,刘辩眉头微微拧了起来,态度很是恭谨的说道:“元直有话,但说无妨!本王今日愿闻元直教诲!”
  “不敢言教!”徐庶转过脸,朝刘辩微微躬了躬身子,随后抬起手臂,环指着群山,对刘辩说道:“当初洛阳一带,繁荣昌盛,渔盐航运盛极一时!朝野人人知礼、官军攻无不克,可到如今为何社稷沦丧、宗庙倾废?”
  “外戚与宦党乱政,导致朝纲沦丧!”徐庶的话说到这里,刘辩轻叹了一声,点了一下头,接着他的话说道:“将来本王定要整饬朝野,杜绝外戚与宦党参政!”
  “殿下只说到其表,却未说到其里。”徐庶摇了摇头,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说道:“外戚、宦党做强,乃是朝纲不振,致使他们有机可乘!”
  “依元直所见,本王要如何去做,才能壮大势力、整备兵马、重振朝纲?”刘辩转过身,面朝着徐庶,双手抱拳朝他深深一躬说道:“恳请元直教我!本王先代天下百姓、代满朝文武、代大汉宗室谢过元直!”
  “殿下……”见刘辩向他行此大礼,徐庶连忙上前,双手托着刘辩的手腕,将他扶了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感动说道:“殿下贵为万金之躯,尚能不耻下问。更兼以天下百姓为首要,大汉社稷光复,指日可待!”
  “殿下请看!”拉着刘辩的衣袖,徐庶环指着四面的大山,对刘辩说道:“邙山横亘数百里,山林深险,着实是藏身的好所在。可殿下要的,并非藏身山林,在乱世之中苟延残喘!殿下要的,是率领百万雄师挥兵西进,铲除董卓余党,将来重振朝纲。如此,便不可蛰伏在邙山之中!”
  手腕翻了一下,刘辩与徐庶拉着手,静静的等待着徐庶把话继续说下去。
  “如今天下大势,并非在于朝廷,而是分为几方诸侯!”两个男人拉手,在汉末并非像如今搞基一样的意味,而是一种特别亲昵的表示,手被刘辩拉着,徐庶心情更是起伏不平,他强压下心内的激动,接着对刘辩说道:“洛阳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冀州袁绍,四世三公,世代为朝廷重臣,也是有着绝高的威望!而河北公孙瓒,更是常年征战,驯养了一支能征惯战之师!天下未乱,群雄尚且依附朝廷,如今乱相已现,殿下当思寻该如何与群雄共存!”
  刘辩一手捏着下巴,另一只手拉着徐庶,眉头紧锁。他也知道这几方豪强的实力,在如今的环境下,他还没有心思顾及将来才会崛起的曹操、刘备等人,能从眼下的群雄环视中存活下去,才是进行下一步思考的关键。
  “董卓祸乱朝纲,导致天怒人怨,且与殿下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扭头看着刘辩,徐庶对他说道:“此人必除!当日董卓废黜殿下,改立陈留王为帝,仅有冀州袁绍与卢植二人敢于直言反对,袁绍更是当庭与董卓拔剑相向,此人暂且可以依附!而河北公孙瓒,为人奸猾,向来是见风使舵,若是利益足够,殿下也可前去结盟,只是要时刻提防!”
  “眼下我等要做的,便是壮大力量,在洛阳一带,将官兵人数补充到两万人!尔后再渡黄河,北击白波军,将白波军兼并,再挺近太行山一带收抚黑山军,天下大事可成一半!”与刘辩说了半天关于天下大事的分析,徐庶终于把话题转到了眼下的战略上,提出了先南下洛阳,然后北渡黄河的建议。
  沉吟了片刻,刘辩点了点头,扭头朝着西南边看了过去,对徐庶说道:“再往前三十里,有处叫做陶家庄的村子。本王与王妃曾在那里住过些许时日,此处离洛阳甚近,或可打探到关于洛阳的消息……”
  徐庶点了点头,并没有说话。陶家庄距离洛阳太近,如今董卓大肆迁移洛阳附近人口,陶家庄也在洛阳范围之内,是否被董卓军袭扰,尚不清楚。
  心内虽不对能在陶家庄找到村民抱有希望,可徐庶嘴上却并没有说出来。刘辩曾在那里住过些日子,每当提起陶家庄,他的眼神中也会闪过一抹留恋,那里应该是给过他回忆的地方。徐庶不愿也不能在还没到达陶家庄的时候,就生生的把刘辩的回忆击碎。
  夕阳斜下,余晖铺洒在群山之间,橘色的光芒映照在刘辩和徐庶的身上,在俩人的身后,拖出两条长长的身影。
  夜晚,又一次悄悄的降临了……
  临近夏日的山间夜晚,是喧闹非常的。太阳的身影刚刚消失在西方的山巅之下,熬过寒冷冬季又经历了凉意浓重的初春,山野中的虫儿和一些夜间活动的动物也都活跃了起来。
  草地中,传来一阵阵虫儿的鸣唱。给大山静谧的夜晚,带来了几分生趣。
  双手枕在脑后,刘辩仰躺在帅帐中。一支已燃烧了大半的火烛,在钻进帐内的微风下,燃烧着一抖一抖的火苗。
  如豆的火苗投射出的光影很是暗淡,在火光映照下,一片片黑色的暗斑印在帐篷上,帐篷的顶端更是笼罩在浓重的黑暗之中。
  仰躺在铺盖上,刘辩的眉头微微蹙着。不知为什么,这次前往陶家庄,越是离庄子近了,他心内越是感到有些不安,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似得。
  “快!我有要事向殿下禀报!”就在刘辩望着黑黢黢的帐篷顶,想要把心内浓重的不安驱散,安安稳稳的睡上一觉时,帐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一个汉子的声音传进了刘辩的耳朵。
  那汉子的声音落下后,帐外又传来了一阵越来越远的脚步声,想来应该是护卫帅帐的兵士们迎了上去。
  “殿下!”一骨碌坐了起来,刘辩正要起身朝帐外走,外面传来了护帐亲兵的声音:“早先派往陶家庄的斥候回来了……”
  “叫他进来!”刘辩理了理身上的衣甲,端坐在帐内,向外面的亲兵吩咐了一句。
  亲兵应了一声,没过多会,一个兵士在两名护帐亲兵的陪同下掀开帐帘走了进来。
  刚一进帐帘,那兵士就双手抱拳深深躬下身子,对刘辩说道:“奉殿下谕旨,小人前往陶家庄查勘,村内却是空无一人,整个村子好像刚被洗劫过一般!”
  “什么?”兵士的话音刚落,刘辩猛然站了起来,瞪圆了眼睛向他问道:“你可有到村口的河边看过水车?”
  “水车还在转着……”从刘辩的语气中,前去探查陶家庄情况的兵士听出了无尽的震怒,他躬着身子,连头都不敢抬一下,对刘辩说道:“村子里栽种了不少庄稼,庄稼长势很好,地里并没有杂草,可见他们被抓还没有多久。”
  “再探!”听说陶家庄的村民被抓走没有多久,刘辩眉头紧皱,对那兵士说道:“告诉所有探路的将士,让他们务必找到陶家庄村民所在的位置!”
  “诺!”刘辩虽然震怒,却并没有失去理智、胡乱的向报讯的人发泄火气,回来报讯的斥候松了一口气,连忙应了一声,退出了帅帐。


第115章 虚晃一枪
  潺潺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清粼粼的河水掀起朵朵细浪,朝着刘辩等人行来的方向流去。
  沿着小河朔流而上,刘辩远远看到一架支在河流中的水车。顺着河岸,领着近七千余人的大军,行进到水车前,刘辩停下了脚步,抬头望着那架还在运作着的水车。
  水车的轮毂在河流的冲刷下转动着,水斗撩起清澈的河水,灌在水槽中,水流沿着水槽向村子涌去。
  “元福,还记得当日水车运作,乡亲们是多高兴么?”一手按着剑柄,刘辩仰头望着转动的水车,向站在身后不远的周仓问了一句。
  听到刘辩对他说话,周仓走到刘辩身后,同样仰头看着水车,叹了一声说道:“是啊,当日乡亲们可是高兴的很呐,只是不晓得……”
  话说到这,周仓没有再接着说下去。可是纵使他不把话说完,刘辩也知道他后面想说的是什么。
  “进村!”拧着眉头,盯着还在运作的水车看了一会,刘辩朝身后的队伍招了下手,抬脚向村子走去。
  在邙山一带,陶家庄算得上是个比较大的村子。村内住着百余户人家,房屋虽然残旧,却也有着好几百间。
  正如先前斥候说的那样,进了村子,刘辩发现整个陶家庄已是人去村空,莫说是人,就算是狗,也没见着一条。
  往日人口颇多、还算热闹的村子,如今竟是一片死寂。走进村内,刘辩唯一能听到的声音,就是他和官兵们走路时发出的脚步声。
  “今晚在村内驻扎,等待斥候回报!”站在村内的空地上,刘辩眉头紧皱,环视着四周的空房,向身后的官兵们下达了驻扎的命令。
  得了命令,兵士们在各自军官的指引下,纷纷寻找晚上入住的房间去了。
  刘辩手按佩剑,领着徐庶等人径直朝陶虎家走去。
  陶虎家的大门紧闭,两扇老旧的木门很是干净,能看出人离开并不是很久。
  民宅的房门与富贵人家的房门多有不同。
  富贵人家除了大门是分为两扇朝内拉开的,内部房间都是像如今的岛国一样推拉式的房门。而寻常百姓家,正门也是向内推开的两扇,可屋内却是没有门板,只有空洞的门洞。
  刘辩刚走到陶虎家门口,两名亲兵就连忙上前,将房门推开,分别站在门口两侧。
  带着徐庶等人进了陶虎家的堂屋,刘辩发现屋内很是凌乱,一张破败的麻絮被拽到了堂屋,胡乱的丢在地上。地面上还有着一些血渍,以往陶虎进山狩猎时携带的柴刀也不在房内。
  环视了堂屋一圈,刘辩微微拧起了眉头,抬脚朝两侧的耳房走去。进了耳房,刘辩发现耳房空空的,不仅没有存放锄头等锋利的工具,就连铺盖也是没留下半张。
  “马上召回斥候!”回到堂屋,刘辩对跟他一同进村的周仓说道:“陶家庄的乡亲们并没有被贼军抓走,他们在这里和贼军干了一场,如今应是藏到山中去了。”
  “殿下如何得知?”听刘辩说陶家庄村民并没有被董卓军抓走,同样担心村民们安危的周仓连忙问了一句。
  “让将士们各自查看入住的房屋,主要找寻屋内有没有柴刀、锄头等锋利的工具。”扭头看了周仓一眼,刘辩对他说道:“陶虎家并没有柴刀,就连锄头都不知所踪。若是我等抓人,可否给人留下锋利的工具?”
  “定然不会!”周仓先是向跟进屋来的两个兵士吩咐了一句,要他们去通告所有官兵检查房屋,接着才对刘辩说道:“可是以乡亲们的力量,杀些山贼还可以,若与官兵作战,恐怕……”
  “恐怕伤亡不小!”走到堂屋的一面墙边,刘辩伸手摸了摸喷溅在墙上的血迹,对周仓说道:“若是全村的锋利工具都不在,那就加强夜间防范,乡亲们恋乡情重,尤其是村中还有许多老人和妇孺,定然不会走的太远!”
  “诺!”听说村民们可能没有被抓走,周仓赶忙应了一声,转身朝屋外走去。
  站在一旁的徐庶听着刘辩的分析,嘴角挂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心内已是对刘辩当初能带着唐姬成功逃离洛阳明白了几分。
  “殿下,果不其然!”周仓出去后,没过多会又折了回来,到了刘辩跟前对刘辩说道:“村内是连一把锋锐的农具都未找到!”
  “看来乡亲们是将老人和女人都武装起来了!”刘辩眉头紧紧的拧着,沉吟了片刻,才对周仓说道:“传令下去,在寻到乡亲们之前,我等就在村内驻扎。要将士们不得生火,以免贼军寻到此处,所有人只能吃随身携带的干粮!另外命令将士们,在村内和村口寻找乡亲们留下的痕迹,即便是发现一根女人的头发,也要向我禀报!”
  “诺!”心内牵挂着陶家庄的乡亲们,得了暂且在陶家庄驻扎、并且仔细勘察村庄内外的命令,周仓连忙应了一声,再次走出了陶虎家。
  在周仓的指挥下,几乎所有官兵都在搜寻着这个坐落于邙山之中的小村。他们不仅把小村内外翻了个遍,就连村外的坟地都没放过,也仔仔细细的查找了一番。
  领着一队兵士从红姑坟前经过,周仓顿了顿脚步,扭头看了看那小小的坟包,低垂着眼睑轻叹了一声,径直朝村内去了。
  “将军!”刚领着一队官兵从坟地回到村内,一名兵士就跑到了周仓面前,抱拳对他说道:“我等在村口发现了许多脚印,特来向将军禀报!”
  “带我过去看看!”听说村口发现了脚印,周仓连忙命报讯的兵士领着他前去查看。
  兵士们发现脚印的地方,是远离河流的另一侧村口,从这处村口出去,走不多远就能进入茫茫的大山。
  眼下时辰已晚,天色也稍稍的有些暗了,跟着报讯兵士来到村口,周仓果然看到地面上有着一片杂乱的脚印。
  脚印错乱,横七竖八,根本看不出村民们是朝那个方向跑去。看起来倒像是当时有一群人,在村外没头没脑的乱撞。
  “去向殿下禀报!”蹲在这片脚印前,周仓实在看不出什么端倪,于是向身后站着的一群兵士吩咐了一句。
  其中一个兵士应了一声,掉头朝村内跑去。
  没过多会,接到兵士禀报的刘辩带着典韦和几名卫士从村内跑了出来。
  “元福,脚印在哪?”刚到村口,才看到蹲在地上的周仓,刘辩就向他喊了一声。
  听到刘辩的喊声,周仓连忙站了起来,侧身站到一旁,指着地上杂乱的脚印,对他说道:“殿下,这里有许多脚印,只是太过杂乱,着实看不出乡亲们向哪里去了。”
  蹲到脚印前,刘辩仔细的查看了一遍,才扭过头对周仓说道:“加强另一侧村口的巡查,再多加派暗哨,尤其是晚间,一定要多加留意!”
  “可是……”周仓先是扭头吩咐身后的兵士执行刘辩的命令,在几个兵士领令进村之后,他低头看着地上的脚印,一脸迷茫的向刘辩问道:“脚印是在此处,如何要加派另一侧村口的人手?”
  “陶虎他们也成长了!”听得周仓发问,刘辩站了起来,低头看着杂乱无章的脚印对他说道:“这里的脚印是他们故意留下的,只是他们经验尚有不足,在留脚印的时候,实在太过杂乱,凡是有些追踪本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不过是虚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