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特工皇帝 >

第78部分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78部分

小说: 三国之特工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晚悄悄降临,赵云已带着三百名视力正常的官兵从北面的山坡下了山,径直往茅津渡去了。
  刘辩仰躺在亲兵为他铺好的褥子上,双臂枕在脑后,仰望着黑黢黢的树冠。
  徐庶的一番话,让他懂得在乱世中发展势力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情。他需要钱、需要粮、需要兵械装备更需要有块能够容身的地盘!
  可如今他什么都没有,只有着几千名凭着他几句空话就追随他的官兵。
  官兵们打仗,为的是能够像个人一样活下去!可如果这种没吃没喝,整日又要被敌军追击的日子过的久了,难保一些人的心内会不会产生动摇。
  贫家无孝子,穷国无忠臣!
  一个一直被刘辩忽略的问题,在听了徐庶的一番话后,跃在了眼前,而且已经到了不尽快解决,将可能前功尽弃的边缘。
  官兵们之所以没有对军饷和粮草提出疑义,那是他们心内还期待着刘辩能带他们过上好日子,可人的耐性都是有限的,何况官兵们还要用生命来消磨耐性。
  “抢!抢他娘的!”满脑子都是如何聚敛一笔财富和粮草的刘辩,猛然坐了起来,两眼圆睁,心内暗暗呐喊了一句。
  “殿下!”他坐起的动作太过剧烈,离他不远的几个亲兵连忙跑了过来,在他面前一字排开,双手抱拳轻唤了他一声。
  “没事,只是发了个梦!”亲兵们站在身前,刘辩自是不会把他心内的担忧告诉这些大头兵,他朝几名亲兵摆了摆手,对他们说道:“你等也都歇着吧,山高林密,纵然贼军知晓我等就在山中,一时半会也是寻不到。”
  “诺!”几名亲兵有些担忧的看着刘辩,应了一声,慢慢的朝后退了过去。


第124章 只取府库钱粮
  大阳城外,一支八千余人的军队正疾速朝着城池方向进发。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七千余名衣甲残破、穿着杂乱,手中兵器也混杂不一的兵士。
  大多数兵士还穿着百姓的深衣,虽然所有官兵都是一脸刚毅,但从远处看去,他们却更像是一支逃难的流民。
  坠在队伍最后面的,是一千余名老弱妇孺。
  千余人拖儿带女,紧随在官兵队列之后,妇人牵着孩子,老弱相互搀持,虽是步履略显踉跄,却并未拖延大军行进速度。
  经过十多天的跋涉,刘辩终于领着队伍离开了邙山,横渡茅津,再次来到黄河北岸。
  他们此时行进的方向,恰好是大阳一带。
  刘辩率军渡过茅津渡口后不久,斥候就带回消息,大阳令发现茅津渡口异动,已下令封闭城门。
  骗开大阳城已成了泡影,若要占领大阳,安顿随军百姓,让官兵们得到短暂休整,唯一的办法就是攻破城池!
  “殿下,大阳城就在前方十里处!”渡过茅津渡口,一路向东北行进,日色刚刚西斜,在茅津归队的赵云就指着前方一座隐约浮现的城池对刘辩说道:“某愿带领兵马,为殿下攻破大阳城!”
  “强攻?”看着远处的大阳城,刘辩一边缓马前行,一边摇了摇头,对赵云说道:“从此处看那大阳,城池虽不算高险,却也并非随意可攻破,若是强攻,没个十天半月乃至更久,恐怕是难以奏效!”
  “是!”赵云点了点头,微微皱着眉头说道:“可大阳令已下令关闭城门,若不强攻,又如何进得城去?”
  “上善伐谋,将军莫急!”刘辩还未说话,骑马走在他另一侧的徐庶望着大阳城,对赵云说道:“殿下与我今夜便在此处驻扎,阻断城内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谨防城中派出信兵,向外求援!”
  “恐怕已然派出!”刘辩拧着眉头,对徐庶说道:“若是大阳派出信使,向董卓求援,一旦西凉军渡河从背后截击,我军将无半点胜算!”
  “明日日落之前,大阳定在我军手中!”徐庶笑了笑,扭头对赵云说道:“赵云,你带所有骑兵驰往大阳,在城下搦战,待城内守军出战,只许败不许胜,引着追兵前往下阳一带,一旦伏兵杀出,你等立刻回身作战,务必将敌军全歼。”
  “诺!”赵云抱拳应了一声,朝身后喊道:“所有骑兵,随我前去大阳搦战!”
  百余名骑兵跟在赵云身后,策马朝着大阳方向疾驰而去,在落日的余晖下,他们的背影被披上了一层血色的霞光。
  “典韦!”赵云离去后,徐庶又扭头向稍稍坠在后面的典韦喊了一声。
  听到徐庶唤他,典韦连忙策马上前,双手抱拳,应了一句:“谨遵军师号令!”
  “你即刻带领六百原淮南军所部,赶往大阳城外蛰伏,待赵云引走守军主力,你等立即占领城池!”徐庶扭头看着典韦,对他说道:“全军精锐,尽在你处,务必一战夺城!”
  “定不辱使命!”典韦翻身下马抱拳应了,领着六百名原淮南军所部兵士,披着残霞,向大阳城方向疾奔而去。
  “周仓!”给赵云和典韦安排过任务,徐庶又回过头,向跟在刘辩身后的周仓说道:“你即刻带领两千原黄巾所部,前往大阳与下阳之间的山林中蛰伏,待赵云引敌军来到,先以弓箭射杀,封住敌军退路,尔后率军杀出,务必全歼!”
  “得令!”周仓对徐庶一直都是很不服气,可徐庶是在刘辩的委托下负责全军调拨,他下了命令,周仓也是不敢违拗,于是应了一声,带着两千原黄巾军所部,趁着天色尚早,快速朝大阳与下阳之间的地区行去。
  “陶虎!”三名将军全都被委派了出去,徐庶沉吟了一下,回头向跟在队伍后面、还与百姓们走在一道的陶虎喊道:“你即刻带领邙山一带丁壮,在附近设防,务必做到岗哨森严,连只蚊子飞过,都要给我分出个公母来!”
  还没有被刘辩收入军中的陶虎,得了命令后先是一愣,随后才快跑着来到徐庶面前,双手抱拳应了声:“诺!”
  等到徐庶把三员猛将都委派了出去,又安排了陶虎率领村民们在附近布防,刘辩才向他问道:“众人皆有委派,本王要做些甚么?”
  “殿下只管率军在此处扎营,明日傍晚,随我入城便是!”徐庶微微一笑,翻身跳下马背,对身后的官兵们喊道:“将士们,搭建帐篷,就地驻扎!”
  还骑在马背上的刘辩满脸迷茫,眼下他们距大阳城已是只有十多里,若是继续向前挺进,天黑之前绝对能跟着赵云等人抵近大阳城下,可徐庶却要他在此处驻扎,丝毫没有继续前进的意图,着实是让刘辩感到有些不解。
  “殿下!”见刘辩还骑在马背上,徐庶双手抱拳,仰着脸对他说道:“我军人数众多,大阳乃是一个县城而已,驻军不过数百,若我军全面抵近,他们如何敢出城追击赵将军?”
  “原来如此!”徐庶这么一说,刘辩才明白过来,连忙翻身下马,站稳之后对徐庶说道:“军师的意思是要我等留在此处,蒙蔽守军。”
  “是!”徐庶点了点头,对刘辩说道:“先锋搦战,主力却迟迟不肯推进,此乃兵家大忌!敌手必然料定我军主力怯战,正如殿下先前所说一般,我军渡河,大阳令必是已派出信兵前去求援,见我军如此怯懦,如何不悔?追杀赵将军所率骑兵,已是不争事实!”
  “军师果然妙计!”听了徐庶的分析,刘辩赞了一声,双手叉腰,眺望着远处的大阳城,隐隐的有种大阳城已被他揽入怀中的感觉。
  在焦急中等待了一天,转眼到了第二天黄昏。
  刘辩双手叉着腰,眺望着夕阳下远处的大阳城。徐庶则站在他的侧后方,与他一同望着大阳城方向。
  从远处看去,浸在一片夕阳余晖下的大阳城被镀上了一层昏蒙蒙的红光,很是有种萧瑟、孤寂的感觉。
  “报!”俩人正望着大阳城,等待着攻城官兵传来的消息,伴随着一股高高扬起的烟尘,远处奔来一骑快马,马背上的骑士穿着淮南军的衣甲,离刘辩和徐庶还有很远,就高声喊了起来:“我军攻陷大阳,俘获大小官员十余人,城内官兵尽皆缴械!”
  听到骑士的喊声,数千人的队伍全都站了起来,几千只眼睛都转向了正疾速奔来的那匹快马。
  “城中敌军尚存多少?”骑士刚到跟前,刚翻身从马背上跳下,刘辩就迫不及待的向他问了一句。
  “大阳城守军共计八百余人,大多出城追击赵云将军!”报讯的骑士双手抱拳,半跪在地上,对刘辩说道:“城内只余下一百老弱残兵,我等在典韦将军带领下攻破城池,敌军尽数投降!”
  “快传令典韦!”骑士的话刚落音,刘辩就对他说道:“不要伤害降兵,将他们与被俘官员一同关押在城内监牢,等候本王前去发落!”
  “诺!”骑士应了一声,站起来又翻身跳上马背,一扬马鞭,策马朝着大阳城方向疾驰而去。
  “向大阳前进!”骑士离去后,刘辩朝身后的队伍一挥手,高喊了一声。
  数千人的队伍齐齐呐喊了一声,跟在刘辩的身后,向大阳城快速开去。
  夕阳斜挂在西边的天际,整个大地都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血色,刘辩领着数千人的队伍,快速朝着大阳挺近。
  大阳,是他来到这个时代攻陷的第一座城池,只是他并没有亲自参与攻城,对刘辩来说,这多少是个遗憾。
  城墙越来越近,还没到达城门口,刘辩就看到在城门外,并排立着百余名身穿淮南军衣甲的官兵。
  典韦持着双戟,如同一尊铁塔般站在百余名官兵前面,见刘辩领着大军来了,他连忙一路小跑迎着刘辩跑来。
  “殿下!”到了刘辩面前,典韦双手抱拳,仰头望着骑在马背上的刘辩说道:“典韦幸不辱命,攻陷大阳城!俘获官员及守军,已遵照殿下指示,关押在城内监牢!”
  “我军伤亡多少?”低头看着站在马下的典韦,刘辩最先问的是己方的伤亡。
  “我等一拥入城,守军几乎未有抵抗!”听得刘辩询问伤亡情况,典韦抱拳答道:“十余名将士受轻伤,并无死亡!”
  “好!记你一功!”向典韦点了下头,刘辩朝他一招手,对他说道:“随我入城!”
  领着队伍进了城内,出现在刘辩眼前的,是空旷的街道和城内一片萧瑟的景状。
  经过长年战乱,不仅城外的村镇人烟稀少、民不聊生,就连城内,也是一派萧条。
  因典韦等人攻破城池,街道两侧的店铺紧闭着大门,路上也并无半个行人。
  骑马走在铺设着青石的路面上,刘辩一边走,一边微微拧起眉头,对跟在身后的典韦说道:“通令全军,不许骚扰城内百姓,我等只取府库财粮!”


第125章 我等要当兵
  一股风儿打着旋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卷过,搅起地面上的落叶和灰尘,从刘辩战马的蹄下掠过。
  骑着战马,带领数千人的队伍,一边向城内挺近,刘辩一边微微拧着眉头,观看着街道两侧的民居和商铺。
  所有的商铺都紧闭着大门,其中不少商铺那一片片长条形的门板上,已是落满了灰尘,还结着厚厚的蜘蛛网,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商铺已是许久都没有开门做过生意。
  路两侧的民房也都闭着门,偶尔会有一两家民房的窗口浮现出人的影子,应是住在里面的居民正偷偷向外张望。
  手提着缰绳,刘辩缓辔而行,沿着街道走不多远,步行跟在他身旁的典韦指着前方一片绿瓦黑墙的房屋说道:“那里便是官府所在。”
  “城内一派萧条,官府倒是气派的紧!”循着典韦手指的方向,看着那片绿瓦黑墙的房舍,刘辩撇了撇嘴,对身旁的徐庶说道:“想来此处必定贪官污吏横行,方显如此败象!”
  “贪官污吏,自古便是乱世起源!”徐庶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朝廷纵然无德,对民间造成损害必定有限,往往致使民不聊生、不得不反的,恰是下面的贪官污吏!”
  “如此本王是否应为民众请命,杀了这大阳令?”刘辩撇了撇嘴,冷笑了一声,向徐庶问了一句。
  “不可!”徐庶摇了摇头,对刘辩说道:“我等只是在大阳驻扎几日,休整兵马,尔后南下。这大阳令已然投降,若是杀之,将来殿下再进攻城池,守城官员定然死守,于大业不利!”
  “也是!”刘辩的眼睛微微眯了眯,眸子中瞬间闪过一抹杀机,对徐庶说道:“待我等站稳脚跟,再杀此等人不迟!”
  徐庶点了点头,没再说话,跟着刘辩默默向官府行去。
  “典韦,城池防务交于你!”到了官府门口,刘辩翻身跳下马背,对跟在身后的典韦说道:“待赵云与周仓回来,要他二人即刻前来见我。”
  典韦应了一声,在官府门口停下脚步,目送着刘辩进入官府的前院。
  “查抄府库,补给钱粮,就交于军师了!”进了官府前院,刘辩仰头看着气势要比路上所见民宅恢宏许多的正厅,向身旁的徐庶说道:“城内富户,尽可能也不要动他们,树敌太多,对我等不利!”
  “诺!”徐庶抱拳躬身应了一句,跟在刘辩身后,朝官府正厅走去。
  汉末的官府,还没有坐堂审案的先例,官府日常的事务只是向民间传达朝廷征收赋税或其他指令。
  由于没有审案的职能,官府正厅里只是并排摆放着两列供单人坐的桌案,正上首的位置摆着一只相对大些的主案。
  进了官府正厅,刘辩径直朝主座走去,到了主座旁,他脱下鞋子上了桌案后的草席,跪坐下去,对跟进厅内的亲兵说道:“派人前去告知大阳令,我等只是借此地暂居数日,待到事情办完即刻离开!要他与大阳官员、守城兵士安心住在监牢之内,若有聒噪,定杀不赦!”
  “诺!”一名兵士抱拳应了一声,倒退着出了正厅大门。
  向大阳令传话的亲兵出去之后,徐庶站在厅内,抱拳对刘辩说道:“殿下,府库财帛如何分配,还请殿下示下!”
  “军师不是说建铁血强军,粮饷必不可少吗?”刘辩微微一笑,对徐庶说道:“军师拟定一套军饷数目,以从军时日计算,依据军中职务,为所有官兵补齐军饷,剩余财帛,能带的带走,不能带的留在府库之中,日后我等必定还会回来,到那时再拿不迟!”
  “诺!”徐庶应了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