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特工皇帝 >

第785部分

三国之特工皇帝-第785部分

小说: 三国之特工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付这样的北方夷狄,将士们还真是没有太多的放在心上。
  大军出征前,公孙兰曾给全军将士说过一个庖丁和猪的故事。
  故事虽是被辽东军将士们听了,心内也是没再敢太过大意,可对高丽人的轻视,却是发自每个人骨髓的。
  面面相觑,数百名辽东军并没有人回应她,只是一个个脸上都流露出了不以为意的神色。
  “一千高丽人,我军只须三百人便可将之击溃!”秀丽的眼睛微微眯了一眯,公孙兰嘴角带着笑意说道:“可我军若是正与敌军正面厮杀,他们突然从侧翼杀出,却是会使得我军殿后将士心生慌乱。两军杀伐,若是谁个先是慌乱了,这一战,便已是输了多半!”
  直到她说出这么一番话,列队等候命令的辽东军将士们,这才明白过来,因何要将他们留在军营之中。
  “将军乃是要我等出营,截杀这支高丽人!”才从公孙兰帐篷内走出的军官,伸长了颈子,就像是刻意想要表现似得喊了一嗓子。
  视线转到那军官的脸上,公孙兰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向眼前的数百辽东军说道:“你等人数近六百人,早先兄长问过本将军,以你等之力,可否胜得一千高丽人!”
  当公孙兰说出这么一句时,在场的将士们一个个脸上都流露出了不忿。
  高丽人兵械简陋,且疏于训练,每逢厮杀,先是只晓得拼死向前,待到见不是对手,又会如同眉头苍蝇一般一窝蜂的后撤。
  完全没有战法可言,战士拼杀能力也只是寻常,莫说五六百辽东军,就算只有两百人,要战胜他们也并非全无可能。
  公孙康问的那句话,对公孙兰麾下的辽东军将士们来说,无疑是极其的不信任和轻视。
  看出将士们脸上流露出不忿,公孙兰接着说道:“本将军当时便告知兄长,我等只须百人,便可将高丽人击破!”
  刚因她一句话,心中感到不忿的数百名辽东军,在听到这句话之后,一个个脸上的神色要比方才好看了许多。
  “虽说百人便可击破高丽人!”满是妖媚的眼睛微微眯缝了一下,公孙兰接着说道:“可战事为重,我等无有闲暇与高丽人周旋。今日本将军便要率领你等,击溃那一千高丽人!你等可有必胜决心?”
  “有!”士气受了极大鼓舞的数百名辽东军,在她问出这么句话之后,一个个举起手中兵刃,齐齐应了一声。
  点了点头,很是满意的环顾着眼前的五六百名辽东军,公孙兰把手一摆,向他们喊了一声:“出发!”
  “诺!”所有辽东军,在她下达命令之后,齐齐抱拳应了一声,纷纷跑向自家的战马,翻身跳上了马背。


第1216章 短兵相接
  领着数百名辽东军出了军营,公孙兰并没有刻意避开高丽人的斥候,径直朝着发现那一千高丽人的地方行进。
  早先绕道避开辽东军的一千高丽人,见两支大军远远列阵,只等厮杀起来,便从背后冲出。
  就在带领这支队伍的高丽将军等候战机的时候,一个高丽斥候飞快的策马冲到了他的跟前。
  骑在马背上,那斥候把缰绳一提,向高丽将军说了一同叽里呱啦汉人根本不可能听得懂的话。
  听了斥候的禀报,高丽将军愣了一下,眉头一拧,将手朝身后一招,用高丽话喊了一嗓子。
  一千高丽骑兵,立刻翻身上了马背,跟在将军身后,迎着公孙兰带领的数百名辽东军走了上去。
  领着数百名辽东军,公孙兰始终保持着不紧不慢的速度。
  她的任务,是将这支本想作为奇兵突然发难,却大摇大摆从辽东军侧翼走过的高丽人击溃。
  对方明目张胆,将辽东军当成了傻子,对付这样的军队,自是无须采用过于复杂的谋略。
  辽东军战力远远比高丽人强横。
  即便只有数百人,公孙兰还是很有自信,能够将这支高丽人的队伍,剿灭在辽东军的大阵后方。
  两支人数都不是很多的队伍,在双方大军列起阵势之后没有多久,彼此缓慢的相向移动着。
  走在辽东军队伍前的公孙兰,右手提着长剑,左手扯着战马的缰绳,行进时脸上一派淡然,就好似她根本没有领军作战,只不过带着一队兵士在游山玩水一般。
  相比于她的从容,率领一千高丽人迎着过来的高丽将军,脸上的神色则是要凝重了许多。
  辽东军人数着实是比他们少了一些,可辽东军的兵械装备,却是要比他们先进了很多。
  骑在马背上的辽东军,手中短矛锋锐,将士们的盾牌,也都是坚硬的橡木打造而成。
  高丽兵士的短矛,有许多甚至只是将木棍削尖,盾牌更只是用柏树的木柴简单打磨。
  柏树木质松软,在高丽内战时,彼此兵械都很是粗糙,倒是足以起到防护作用。
  可面对兵械精良的辽东军,他们的盾牌,很多时候便是形同虚设。
  两厢比较下来,也由不得高丽将军对这场战事不抱有太多的希望。
  彼此迎着对方缓慢行进,两支队伍到了相距只有两三百步的地方停了下来。
  公孙兰抬起右手,止住了队伍的行进,向身后喊了一声:“弓箭上弦!”
  随着她一声令下,数百名辽东军纷纷将短矛插到战马侧旁的兵器袋中,从背后取下长弓,将箭矢搭在了弓弦上。
  搭起箭矢,辽东军的将士们并没有瞄准对面的高丽人。
  双方距离还很远,即便他们施放羽箭,也不可能射得中敌人。
  持着长弓,箭簇斜斜指向地面,辽东军将士们的眼睛,死死的凝望着对面列阵的高丽人。
  领着高丽人的将军,也是抬起了手臂,止住了队伍的行进。
  他身后的高丽兵士们,都只是配备着近身肉搏的兵刃,并没有装备长弓。
  远远望着辽东军,高丽将军大声喊了一嗓子什么。
  他的喊声刚落,跟在他身后的高丽骑兵就纷纷兜着战马,向前走了出来。
  高丽骑兵推进的速度极其缓慢,他们排着并不算齐整的队伍,缓缓向着辽东军推进,试图用这种相对沉重的推进方式,让辽东军感受到强大的压力。
  辽东军将士们原本对高丽人就颇为轻视,见他们推进了过来,将士们心内不仅没有感到半点压力,反倒有不少人撇了撇嘴,流露出一抹鄙夷。
  常年驻守辽东,同高丽人偶尔也会有些小摩擦,从未吃过大亏的辽东军将士,对他们始终有中发自骨子的轻蔑。
  看着高丽骑兵列队推进,公孙兰提起缰绳,双腿朝着马腹上轻轻一夹,兜转战马,绕到了队伍的侧旁。
  她刚让开,队伍中的一个军官就高声喊道:“定位箭!”
  随着军官一声令下,最前排的辽东军纷纷将长弓抬了起来,使足了力气将弓弦拉满,把一支支羽箭射了出去。
  这些羽箭的末端,都拴着通红的细绳。
  飞舞的羽箭并不是很多,落地之时,大多数都是撞击在地面上,折成了两截,也有少部分,是斜斜的插进了泥土中。
  无论插进泥土还是折成了两截,由于末梢拴着红色的细绳,在辽东军的阵列中,看它们倒是看的清清楚楚!
  高丽人显然不晓得辽东军要做什么,见他们漫无目的的射出了一蓬箭矢,而箭矢落下的地方,离高丽军的阵列还有足足百余步,许多高丽人脸上都是流露出了一抹怪怪的神色。
  坐落于北方沿海的高丽,人们除了在海岸边捕些海鱼,平日里的劳作,也都是围绕着他们那并不算富饶的土地。
  大多数高丽人智虑不高,不过却也有少部分相对聪明些的。
  那些相对聪明的高丽人,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状况,便进入中原,货卖些山参等野物,临回高丽是,将中原的一些习俗和礼仪也给带了回去。
  时日久了,高丽本土内,便形成了类似于中原的文化。
  虽然他们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却终究将中原文化学的像是个血统虽然纯正,却因孕期吃错了药而产出的怪胎一般。
  茹毛饮血的高丽人,在学了中原的文化之后,渐渐的形成了他们的一些特色文明,只不过文明中,却始终带有中原的影子。
  就连他们的房舍,也是学着中原的模样建造。
  直到数千年后,高丽人还始终保持着当年中原人在地上铺设铺盖睡觉的习惯。
  这些都是题外话,此处不做详述。
  只说那一千高丽骑兵,在向前推进时,远远看见辽东军漫无目的的射出了一蓬羽箭,一个个心内便想当然的对辽东军产生了轻视,以为辽东军是惧怕了他们,慌的连距离也算不稳妥,便发射了箭矢。
  心内产生了轻视,高丽骑兵的行进速度渐渐的快了起来。
  起先他们只是让战马走快了一点,到了后来,便是一个个双腿夹着马腹,不住的抖着缰绳,催促战马较快奔驰的速度。
  射出定位箭,辽东军将士们纷纷将羽箭搭在弓弦上,只等高丽人冲到定位箭标注的距离。
  对方的战马越来越近,沉重的马蹄敲击着地面,在旷野上卷起了一片并不算十分庞大的尘烟。
  扯着弓弦,数百名辽东军瞄准着正朝他们这边发起冲锋的高丽人。
  没有一个辽东军在慌乱中射出箭矢。
  在他们的眼中,冲锋的高丽人,不过是一群急于送死的猪而已。
  只要稍稍用些心思,高丽人便不可能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冲击!
  冲锋中的高丽人越来越近,眼见就快要冲到辽东军早先射出的定位箭近前。
  高高抬起手臂,代公孙兰指挥辽东军的军官凝望着冲锋中的高丽人,当他们最前面的战马快要冲过定位箭矢的时候,猛的将手臂向下一按,大喊了一声:“放箭!”
  随着军官一声令下,数百名辽东军纷纷将张开的弓弦松开。
  一支支箭矢呼啸着飞向了高丽骑兵。
  持着圆盾的高丽人眼看着迎面飞来了一蓬箭矢,连忙抬起盾牌遮挡。
  柏木制成的盾牌,在厮杀之时遮挡对方戳刺过来的兵刃都是有些力不从心,更不用说遮蔽迎面疾速飞来的羽箭。
  数百支羽箭罩向高丽人,箭矢有的直接命中马背上的高丽骑兵,也有的命中了他们胯下的战马,甚至有少数几支羽箭,竟是贯穿了高丽人的盾牌,将盾牌后的高丽骑兵射落马下。
  当然,命中的羽箭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则是飞进冲锋的高丽人之间的间隙,掉落在了地面上。
  第一蓬羽箭射出,辽东军将士紧接着把第二支箭矢搭在了弓弦上,又朝着高丽人射了过去。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羽箭的威力也是越来越大。
  冲锋中的高丽人,掉落马下的,更是越来越多。
  当高丽人冲到距离辽东军只有三十多不多地方时,公孙兰将手中长剑朝前一指,高喊了一声:“杀!”
  随着她的一声令下,数百名辽东军,纷纷将长弓往身后一背,从兵器袋中抽出短矛,迎着高丽人杀了上去。
  两支骑着战马的队伍相向冲锋,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近。
  辽东军冲出十数步,战马的速度才加快了起来,而此时的高丽人,胯下战马则是已将速度提到了极限。
  “杀!”冲锋中的辽东军,眼看着就要与高丽人撞在一处,纷纷发出了一阵呐喊。
  同样的,高丽人也发出了辽东军听不大明白的喊声。
  疾速冲锋的两支队伍装在了一处,战马与战马剧烈碰撞,轰鸣声中,甚至能听到战马骨骼撞断时发出的“咔嚓”声。
  一匹匹战马在撞击中倒了下去,一个个被剧烈撞击抛上半空的双方将士凌空翻转着,重重的摔进了马蹄交错的战场。
  盾牌翻飞、兵刃交错,两支队伍撞在一处之后,双方的兵士挥舞着手中兵刃,一边不住的向敌人戳刺,一边用盾牌遮挡着对方的进攻。


第1217章 闲散惯了
  辽东军与高丽军在辽东东北方向边境展开厮杀。
  战况每日都会通过快马传到洛阳和嵩山。
  由于战马驰骋需要时日,刘辩得到的战报,往往都是厮杀发生后的几日。
  高丽军同辽东军厮杀,始终没有占到好处,双方始终在保持着力量的均衡。
  嵩山之上,刚从斥候那里得到辽东战况的刘辩负着双手,拧起眉头望着远处的群山。
  重叠的群山,这几日要比他刚上山时更多了几分葱翠。
  刘辩的身后,站着来到嵩山的徐庶和庞统。
  洛阳城内的事务,交到了陈宫和田丰的手中,徐庶与庞统对二人处置内政也很是放心。
  更何况,外围的一些事情,都由贾诩一力承担,整个大秦,还是一派井井有条,并没有因刘辩到了嵩山而有半点改变。
  “辽东军指挥权,是在公孙兰手中,还是在公孙康手中?”辽东军掌控了整个战局,却始终没有向高丽人发起总攻,一直在牵着高丽人的鼻子走,让刘辩也觉着有些不明就里,向徐庶和庞统问了一句。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庞统抱拳说道:“启禀殿下,辽东军出征,主将乃是公孙康,可运筹帷幄,当书公孙兰!”
  “公孙兰……”脸上带着一抹纠葛,刘辩锁着眉头,念了一遍公孙兰的名字才说道:“她究竟想要做些甚么?”
  之所以想请诸葛亮出山,为的便是让辽东军与高丽军力量保持均衡,以免高丽人败的太快。
  诸葛亮拒绝投效,本就是有些出乎了刘辩的预料,如今公孙兰竟是主动拖延战机,更是让他心中一片迷茫。
  辽东军和高丽军厮杀的日子越久,在众多势力之中,折损最大,也最易陷入危险的便是辽东公孙家。
  公孙兰究竟想要做什么?
  紧紧的锁着眉头,刘辩心内思索着的,是辽东军在这场战争中,究竟有着怎样的谋划。
  站在刘辩身后,徐庶想了片刻,眼睛突然一睁,脱口叫了声:“不好!”
  也在思忖着公孙兰的真实意图,听到徐庶发出喊声,刘辩和庞统连忙扭头看向他。
  “殿下!”抱拳朝刘辩一拱,徐庶说道:“辽东公孙家,怕是将有一场祸事!曹操正可趁此,一举夺下辽东!”
  “元直是说……”眼睛猛的一睁,刘辩向徐庶追问道:“公孙兰与公孙康密谋夺权?”
  “正是!”放下抱起的双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