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一万封信 >

第23部分

一万封信-第23部分

小说: 一万封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年来,我先后收到的8326封群众来信中,在这些全国各地的乡村医生信中反映,国内艾滋病绝大多数都是血传播,少数是母婴传播,而且在农村是局灶性发病。在当年“血浆经济”搞得越火爆的村庄,艾滋病发生率越高。有些重疫区,发病情况令人难以想像。  在我国中部地区十几个省的艾滋病流行情况都差不多,且多是血源传播,“只是其他省市的人们很聪明,没有人站出来揭发”,其艾滋病疫情并不为外人所知。——河南的艾滋病是我吵出来的。  一个学生的建议  一名学生在信中建议:  我国应参照外国的有关经验,制定有关性病、艾滋病的相关法律。在关爱感染者的同时,应给予免费治疗,保证过好“不幸”的日子。即有治疗权,生存权。国家应大力气研制经济实惠的治疗药和预防药(含疫苗等)。中药、西药、中西合药等均应研制。在暂时没有治愈的药时,对病人的痛苦应关心点,让他们服用解痛药等。看来感染者即便结婚也不应该生育,这要定一条法规。  这位学生的建议很好,艾滋病很需要立法,更需要多数人来关爱艾滋病病人,救助艾滋病病人。但好的建议需要正确实施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希望有关部门听取这一利国利民的建议,并付诸行动,谢谢。艾滋病的相关论谈  老人关心“防艾”  高老师:  您好!  我在电台里听到您的事迹很受感动,作为一名老师和医务工作者,能像您这样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真是令人敬佩。  从您的业绩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特此向您学习,致敬。  顺信给您寄去3元邮票,请您给我寄一本书来,以便学习艾滋病知识,在校园里开展“防艾”宣传活动,谢谢高大姐。  顺祝:春安  您的75岁的老弟:某某敬上  2003年2月28日  这位老人本该安享晚年,但他却被“艾滋”这一弱势群体所牵动,他要学习艾滋知识,参加“防艾”宣传,把残余的年月奉献给社会。  此书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与好评使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因此,我要再接再厉,继续免费赠书,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艾滋病,关注艾滋病病人,理解艾滋病病人,善待艾滋病病人,让艾滋病病人拥有应有的关心与爱护。  近年来安徽省不少人来信索要防艾书籍与资料,教育感染者、病人,让他们知道有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潜伏期可达十几年而无症状。在这期间感染者除了不能献血外,加强运动和营养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等,仍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对艾滋病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更应该洁身自好,爱护自己,保持乐观情绪,按医嘱用药,尽自己所能控制病情,而非自暴自弃,更不能将自己的痛苦转嫁到他人身上。  对“防艾”工作不应冷漠  有名高二的学生来信写道:  关于艾滋病,我身边的同学了解的太少了。因此,他们总是谈“艾”色变,他们也总是认为艾滋病离我们还很远,所以并不关注艾滋病。  '返回目录'  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5宣传“防艾”人人有责(2)
我在班里、年级里人缘还是不错的,我发动同学们捐款,自己制作了宣传海报,但是几天了,都无人问津(没人看),他们大多数人根本不相信(会有艾滋病)。但还是有人捐款,在这些人中,大多数是住校生,因此捐款是很少的,但积少成多,我相信当越来越多像我们这样的小力量汇集,那么,最终的力量将是巨大的。  由于宣传的不力和误导,许多人误认为艾滋病是“性乱”引起的,是注射吸毒引起的;本人清白,不会得艾滋病,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我国艾滋病传播主要来源于“血祸”,事件发生之后又出现了捂盖子、不让民众知道艾滋病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冷漠、歧视、敌视已是一种负面现象。从上信所述,在学生中对艾滋病持冷漠态度,其责任怪谁?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做好“防艾”宣传工作。  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是控制艾滋病蔓延的最佳疫苗。  '返回目录'  
6大家都来关心艾滋孤儿(1)
自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一些地区的村民,因有偿献血染上艾滋病后,现在已到了艾滋病的发病期。发病象征着死亡,而这些死者大多是青壮年,有很多家庭,夫妇二人都卖过血,都得了病,他们临死时,念叨着:“我的孩子怎么办……”  在他们的身后,就有老人和孩子。我不能准确地说出艾滋孤儿的数量,但每对夫妇死后最少留下两个孤儿。随着媒体的关注,社会上也掀起了一股救助艾滋遗孤的热潮。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向孤儿伸出了温暖的手!  农民对孤儿的爱  一位来自四川的农民在信中说道:  我的家乡是处四川盆周山区,属盆地边陲,人们在这里长期居住,加上中国封建统治几千年。积淀了人们落后思潮(想),厚男薄女的思想特别严重,我作为一个后生,应该去大胆突破传统。在前期给您的信中,我也是深受影响,重男轻女的观念也表现了出来。信寄出后,一直在想,应更多的去关注女童,关注弱势群体,再加上读了您的信,让我更加确定,用更多的心血去关注女孤们。虽然历史不能改变,但可以改变我们这里男尊女卑的旧俗,于是请高教授帮助我,帮我领养一名女童,如古真、蒙蒙(化名)等女童。如古真、蒙蒙有愿来川生活的,或流落于山东,还没有找到家的女童中有愿意(来)的,我也会接受。如果高教授找到了合适的男童,我也要帮助他,我会去为他找更好的家,更优秀的父母和更好的环境,让他一生更幸福。男童年龄5~6岁,这是别人要求的,我正在联系之中。  还有就是要求健康,聪明,非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我也同样认为,我也身处农村,经济上并不富有,而艾滋病的治疗是很昂贵的,也请教授帮我找一名健康、聪明、活泼、可爱的艾滋女童,年龄在10岁以下,小点更好,因她们需要更多帮助。  身处边远山区,经济并不富裕的农民也站出来关注、救援艾滋孤儿,向封建思想挑战,这表明了社会的进步!  教师诚意领养孤儿  尊敬的高教授:  您好!  昨天在电视中看到了您接受央视记者王志的采访,很受感动,您怀者正义和良心,以极大的爱心关注艾滋病遗孤的生存、教育和心理健康,为失去父母亲的孩子寻找富有爱心的养父母而四处奔走。为此,我被您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  我是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生,长期在中学、中专从事教学工作,我的孩子已大了,我想收养一个小女孩,年龄在8…10岁左右,要聪明伶俐一点,就像电视上出现的那个最小的女孩,我就比较喜欢。我想自己把她教育出来,从现在开始就教她外语、电脑、语文和数学,将来让她上大学,假若没有那天分,掌握电脑和语文知识,从事文秘工作,也能自食其力。  我也是一个喜欢锻炼的体育积极分子,中学和大学曾是校技巧队、体操队和足球队成员,现在是篮球、羽毛球、滑旱冰和游泳等许多体育项目都来。假若您能把电视上出现的那个最小的女孩子要过来给我,我一定会把她培养成材的,使她在文化和体育上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如果不行,就算了。我生性不好张扬,更不想成为新闻媒体瞩目的对象,要是有合适的,请给我来信,并寄一张照片来,我会亲赴河南去接小女孩的,最好是电视中出现的那个女孩子。  顺告:我从小生活极其艰苦,小学四年级到大学毕业,从未吃过饱饭,深知贫穷和饥饿的滋味。  祝好人一生平安!  教师某某  2003年9月21日  军官心系孤儿  高教授:  出差回来看到您的回函,很欣慰,很感激。  我原来资助过孤儿,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失去父母的这些孤儿的成长,需要家庭的温暖,甚至强烈需要与其他同龄孩子一样的父爱母爱的呵护。如果仅仅是金钱等物质方面给他们以满足,或许能使他们短时间内忘却失去亲人的苦痛,但很难从心理的阴影中彻底摆脱出来,无形的自卑与强大的心理落差恐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无法克服的心理障碍。  再者,他们成长过程中仅有学校教育,也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所以,我还是想把孩子放在身边来培养其健康成长。  。。。。。。  军礼  军官某某  2003年10月13日  无生育能力者愿领养孤儿  高奶奶:  您好!  自从我在电视上看到您的事迹,我非常受感动,感动之余,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我为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们感到悲哀,人一旦失去父母之爱,就好似失去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我要用我的一颗诚挚的心,为孩子找到一个有母爱和父爱的幸福的家庭。望高奶奶您能给予帮助。  不瞒您说,我和丈夫结婚已有17年整,没有小孩,原因是我丈夫先天性没有精子,经不少大医院确诊,没有生育能力。……高奶奶,如果您能为我们夫妻俩抱养一个健康的女孩,我们一定把她视为己出,教她如何做人,把他抚养长大成|人,让我也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吧。谢谢您!就写到这儿吧,再会。  一位农村妇女  '返回目录'  
6大家都来关心艾滋孤儿(2)
2003年10月17日  中年丧子者的呼声  一位中年丧子者在信中写道:  我姐从央视《面对面》栏目中看到了您的事迹报道,我迅速打听您的联系方法,没能查到您的电话,只好写信麻烦您老。殷切希望您老费神、操心给我寻找个孩子,我会竭尽全力将其培养成才,报答您老。  您要不放心可先调查一下,或由我出资来看一下我家……  谁来关心艾滋孤儿  一位退休教师写道:  关于艾滋孤儿区,某些领导爱面子,不愿让孤儿们被外地收养,您可做些劝导之后,实在无希望,建议您向上一级政府领导提出建议或通过新闻媒体,给予无情的揭露。质问他们:“谁来关心艾滋孤儿”?他们要上学,要吃饭穿衣,他们中若要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可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优秀人才。人民的父母官们岂能为虚荣的面子去葬送孩子们的前程,这真太坏良心了。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各媒体都很关心孤儿的生活与成长,引发了有志之士对艾滋孤儿的关注。  孤儿是艾滋病制造出来的,它已经是个社会问题。自今年9月份中央电视台《面对面》和《公益行动》等栏目播出之后,平均每天会有3~5个电话咨询,以要求领养者为最多,而且来自各个阶层。半年来我收了近百封要求领养艾滋孤儿的来信,可惜,艾滋疫区的官员们阻止了孤儿的外出、逃生,作者非常无奈。  '返回目录'  
7奉    献(1)
感谢新闻媒体,向读者宣传了艾滋病带毒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孤儿的真实情况,唤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们。他们虽然力量有限,但在微弱的行动中却显示出了中华青年的美好心灵,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几件衣服,几块钱,对缺衣少食的弱势群体来说,比大款们的别墅、汽车都重要,因为这是他们生活、生存的必需品,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帮助、关爱,让我们大家都献出一份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助 人 为 乐  高奶奶:  您好!  首先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是您的真诚、善良、无私和仁爱之心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一吐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时我就喜欢关心社会上的公益事业,希望尽我所能给予他们精神上和物质方面的帮助。比如北京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北大学子刘正深的“阳光计划”等等。我觉得能帮助别人是我的快乐,而且,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伸出援助之手帮帮我们的兄弟姐妹,这样该有多好啊!  告诉您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我是一名环保志愿者,于是便发动全体舍友将有用的垃圾分门别类收集起来再卖掉,然后把得到的钱捐出去,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变废为宝,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一份慈悲之心。  高奶奶您这样有爱心的人,但我觉得还不够。面对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还有许多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我们有什么理由奢侈浪费呢?范仲淹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我们可以达不到,但最起码在我们富裕之后,应关注身边那些仍挣扎在痛苦深渊的人们。因为我们都是同呼吸共命运的炎黄子孙。  幸运的是艾滋孤儿遇到了一位好奶奶,您让他们脱离了苦海,重新站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说句发自肺腑的话,我真的非常敬佩您,70多岁的年龄仍倾其所有,忙碌于这项事业。虽然清贫,却依然快乐。我懂了,明白了您付出的快乐。我想,在当今社会有向您老这样崇高境界的人们已不多了,我会永远支持您的!  我希望和奶奶一道来做这件事,帮助艾滋孤儿还有更多有困难的人,好吗?  。。。。。。  大四学生  2003年2月22日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近年来由于道德沦丧,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使不少人忘记了这一传统美德,某些人甚至变成“害人取乐”,这不能不让人寒心。  关爱孤儿  高奶奶:  您好!  未和您商量就冒昧寄去这些衣物和学习用品,希望您不会生气。  当我得知许多艾滋孤儿缺衣少粮,没钱上学,不能得到照顾时,就很想给予他们一些帮助。这些物品是我们全体舍友的一片心意,衣服虽然旧了点,但是很干净。这些学习用品孩子们也一定很需要。  奶奶,若是您觉得这种方式欠妥的话,我可以用其他途径给予帮助。总之,我们的共同心愿都是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接受教育,在相对好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最后,让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