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香艳激情电子书 > 一万封信 >

第34部分

一万封信-第34部分

小说: 一万封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一律斥之为骗子信。  (中午高耀洁说有点累了,让我下午两点半以后过来。)  15∶00  高耀洁坐在家里的餐桌前,和罗新霞一起给上午来信的人回信或寄资料。看得出,老人对这三天抽出整段时间接受采访有点心疼,执意坐在餐桌前,一边拿着小棍子抹着糨糊,一边说:“就在这儿说吧!”  客厅那头,郭明久老人正在颤颤巍巍地往信封里塞宣传品,他塞了几次,厚厚的资料总是塞不进。“老婆儿今天让我干活了!”郭明久总是笑呵呵的:“老婆儿,你是不是要50份?”老人慢慢地走过来问。  “对啊!”高耀洁头也不抬地回答。在旁人听起来,两位老人的说话声音都很大,因为都有些耳背。“老头有点糊涂,一般不用他,今天忙不过来了,让他帮装信封。”高耀洁说, “有时把地址写错了,给退回来了,寄一次四块、一来一回就浪费我八块钱”,老伴听不清楚她的话,见有人抬头看他,只是慈祥地笑。  16∶00  前天来找高耀洁看病的一个妇女,又回来了。来到高家时,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得的是梅毒,因为她“男人在外边跑”。高耀洁告诉她去防疫站再检查一遍,千万别信那些性病诊所里医生的话。  17∶05  珠海一中学生打来电话说,自己节省下几天的早点钱,想捐给“高奶奶”,请他代转给那些艾滋孤儿。像那天拒绝掉一笔30万元捐款一样,老人坚决辞谢,“我不想沾钱”。  晚饭过后,19∶00  老人又坐在电脑前进行例行的功课——改书稿。  这就是高耀洁普通的两天,有欣喜、快乐、愤怒,更多的是为艾滋而做的平凡、琐碎而具体的小事。  '返回目录'  
4河南艾滋病已无空白点(1)
吴晨光  《新闻周刊》2001年第21期  艾滋、艾滋、艾滋。高耀洁的家;如同一个“防艾”展览馆。  角落里;堆满了她自编自印的艾滋病宣传单;上面的标题很敏感;什么“避孕套能阻止艾滋病病毒吗?”什么“游泳能传染艾滋病吗?”书柜中;陈列着她编写的《性病、艾滋病预防》等书籍;她说这书已经送出了几千册。  墙上;是她走入河南艾滋重灾区——比如新蔡县和上蔡县;与艾滋病孤儿的合影。她满脸的皱纹与孩子们稚嫩而忧郁的面孔;勾勒出一幅让人心痛的画面。而“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这幅挂在她家客厅正中的对联;则是高耀洁目前生活的最真实写照。  一缕微弱的晨光打在高耀洁的脸上。听说记者来采访;她清早5点就起床了。她说她有很多话要找人倾诉。  这位75岁的河南老太;致力艾滋病民间防治宣传已有5年。她的足迹几乎遍及河南各艾滋病高发地区,编发“防艾”材料数十万份;为此个人出资10多万元。而她与她的老伴;却生活在冬天连暖气都用不上的简易楼里。家中桌椅家具上的漆已然脱落;只能从斑驳的痕迹中;辨别出当年的红色。  为表彰她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突出贡献;世界卫生大会将2001年度“乔纳森·曼恩健康奖”授予高耀洁。“健康奖”每年评选一次,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一个名额。5月29日——6月1日;这次颁奖大会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4月8日;高耀洁通过网络获悉这一喜讯。当天;122个祝贺电话打进了她清贫的家。  “谁说我不想去领奖?”  新闻周刊:获悉得奖之后;您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高耀洁:我只有一种预感;可能去不了美国领奖。  新闻周刊:为什么?  高耀洁:上面的阻力大。我的领导;上到河南卫生厅;下到我退休前所在的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直不赞成我对河南艾滋病的防治和宣传。  新闻周刊:领奖真的遇到了很大阻力?  高耀洁:对。5月8日上午;河南中医学院一位党委副书记找到我;开门见山地对我说:“高老师;我看这个奖还是不要去领了。小布什上台以后;中美关系一直不稳定;加上前几天的撞机事件;局势更紧张。而且;世界卫生组织的反华倾向比较严重;我们怕您被他们利用了。”听到这话;我很恼火;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和中美关系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我知道;这种事情我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就说:“既然领导这么决定,那不去就不去了。”  第二天;我到省妇联去领稿费——稿费是我用于补贴艾滋病投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妇联的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告诉我:“去与不去;不是个人的事情;你必须和省里打招呼。”  几天之后;河南省一位副省长对此表了态:“我们共产党最讲人权。我认为:高教授去领奖;利大于弊。”  新闻周刊:事情出现了转机?  高耀洁:根本没有。虽然省领导支持我出国领奖;可办手续的时候;又受到了单位的阻挠。出国证明需要一个我的档案所在地——第一附属医院的公章;但到了5月15日;这个章还没盖下来。  5月16日晚;河南中医学院统战部部长和我们医院院长一起来到我家。他们催促我表态:“高老师;您就说您不想去领奖。” 我说:“这个态我不能表!谁说我不愿意去领奖?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你们不想给河南丢面子。如果我一去领奖;全世界就都会知道河南的艾滋病情况很严重了;某些人会为此担责任;他们平坦的仕途就会受到阻碍。”  他们一再劝说;但我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去;那我就不去;但让我自己说不去;绝对不行。”  新闻周刊:如果这次领奖之路没有成行的话;会有什么损失?  高耀洁:如果能去;可以获得国外的一些资金支持;钱对于河南的艾滋病病人来说太重要了。  新闻周刊:那您估计您还能出国吗?  高耀洁:现在不好说。他们告诉我再等几天。但我最后的期限是5月24日晚。因为美国驻华使馆通知我:5月25日上午10点必须到使馆科技处领签证。如果我赶不上5月24日由郑州到北京的火车;这件事也就不成了。  阻力!阻力!阻力!  新闻周刊:真没想到;去领一次奖都那么不容易;那您在5年的工作中受到的阻力恐怕难以想像。  高耀洁:我自费搞“防艾”宣传活动;自费给病人送药、寄钱;几年来10多万付出去了;没花政府一分钱。我图什么?可就算这样;一些领导却说我是瞎折腾; 我受到的打击实在太多了。  1999年;我被评为国家###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但不知什么原因;我没能去北京领奖;内部消息告诉我;是怕我到北京见了中央领导谈河南的艾滋病情况。而单位也没有落实我的奖励措施。  1999年12月1日中午;郑州电视台请我现场做了“防艾常识”讲座。当天下午;某位领导一共找了我四次。她说得很好听:“这是为了爱护你;艾滋病不是啥好病。厅(指河南省卫生厅)里说了;河南至今没有发现一例艾滋病病人。”而在当时;我兜里有张纸条;上面有12个艾滋病病人的姓名和地址。  2000年8月;《新闻周刊》到我这里采访;并对河南的艾滋病状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反响很大。某领导看到周刊后怒道:“高耀洁擅自向记者提供有关艾滋病疫情的资料;影响河南形象!以后不准她再接受记者采访。”11月15日;这位领导再次警告我:“今后不能再见任何记者;不能再谈艾滋病。”  '返回目录'  书包 网 。com 想看书来
4河南艾滋病已无空白点(2)
2000年11月19日;河南卫生厅一位处长到我家来办事;进门就跟我说:“你见了卫生厅的人;千万不要说我来过。”我和他谈起艾滋病的严重性;他连连摇手:“不敢说;不敢说……”  还有人告诉我:“你家的电话已经被监控了”;我的一些朋友不敢再同我接触;因为领导“特别关照”了他们……  新闻周刊:刚才听您所说的压力;大多来自官方。为什么他们会对您如此反感?  高耀洁:因为怕我的宣传断了他们的升官之路。这在我和性病游医斗争时已经有了征兆。1998年;我揭开了河南街头性病游医的老底之后;河南省卫生部门的有关领导就受到了时任省长的马忠臣的严厉批评。相比之下;艾滋病的危害肯定要比性病游医厉害得多;会死很多人的!所以一旦真实情况传播出去;有关人员还能不负责任吗?  不过现在;有些人又开始拉拢我。他们可能意识到;我跟新闻媒体接触的比较多;强行压制造成的坏影响更大。他们对我说;你可以搞宣传;搞调查;我们还可以对你进行支持;但调查结果不能向外公布。就在今年5月中旬;一位领导还来过我家;请我去泰国考察。我非常生气地拒绝了:“有考察的钱;还不如给艾滋病孤儿买几个馒头!”  新闻周刊:除了来自官方的阻力之外;您在工作中还遇到什么困难?  高耀洁:社会对艾滋病病人不理解。人们认为:这病是“脏病”。所以;在我募集“防艾”资金的时候非常困难。我是妇科大夫;现在还给一些人出诊。治好了人家的病;他们会来感谢我。一次;一位很有钱的电厂厂长来到我家,说:“高大夫,冬天来了;我送您一件皮衣吧!”我说:“你还是给艾滋病孤儿捐上几百块钱吧!”他当场拒绝;以后也再不提这事儿。从今年三月到现在;我一共才募集了2000元钱;杯水车薪呀!  其实;中原地区人感染艾滋病;大都不是因为性乱;而是卖血。不久前;我获取了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信息——夫妻一方因为卖血染上艾滋病死去;另一方两三年后抽血化验;艾滋病病毒抗体仍然为阴性;且人员健康状况良好。由此说明;在我接触的艾滋病病人中;性传播的方式还是很少见的。如果这个研究结果确实成立,能为不少艾滋病病人正名。  河南地界:艾滋病没有空白点  新闻周刊:与过去相比;2001年河南艾滋病整体情况有何变化?  高耀洁:2000年和2001年;应该是河南艾滋病的高发时期。因为由于输血传播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病毒潜伏期是5年左右;而河南地下采血盛行于1995~1996年。今年3月至4月;我到魏氏县水坡乡水黄村调查;当地人告诉我;从去年中秋到今年3月;一个村因艾滋病死了47人。今年3月15日至4月7日;仅仅23天;又死了3人;平均每周一个。艾滋病病人死了;留下的不仅是一座座新坟;还有他们的孩子。有些人家父母双亡;一批艾滋病孤儿无依无靠;惨不忍睹。  新闻周刊:目前河南艾滋病高发区是哪里?  高耀洁:上蔡县是很著名的;大约有上千篇报道;但新蔡县更严重。除此之外;还有周口、南阳、信阳、开封、商丘、漯河、许昌、平顶山……包括黄河以北的鹤壁。总之;河南地界;恐怕已经没有艾滋病空白点了。  我说这些,绝不是信口雌黄。我这里有各个地方的艾滋病病人的来信,一共3000多封,我接到的咨询电话则是信的10倍。  新闻周刊:目前河南省的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总数有多少?  高耀洁:不好估计。但仅在上蔡一个县就不下10000人。这是县里自己承认的。  新闻周刊:目前河南的卖血现象是否得到了控制?  高耀洁:有很大程度的控制,但没有完全杜绝。不久我去杞县调查;一位姓徐的男子就是被抽血活活抽死的;3天抽了18000cc。他的儿子今年才两岁;我拿着徐的照片问孩子:这是谁?“叔叔、伯伯;”孩子就是认不出爸爸。当孩子的母亲在一边痛哭时;那里的血头却说:“现在抓得紧了;要不然我还干。”  何时不再孤军奋战  新闻周刊:去年《新闻周刊》对您进行专访时;曾以《高耀洁:与艾滋病孤军奋战》为题发表文章;来形容您“防艾”的势单力薄。近一年过去了;这种情况是否有所改观?  高耀洁:很遗憾;基本上没有。目前;与我志向相同并有所联系的人;只有湖北武汉的桂希恩教授。但我们距离太远,很难互相支持。  另外;还有一些人想和我合作;但目的不纯。有人想通过我骗钱;说咱们联合推销药物吧;这药可以根治艾滋病;还有人想捞名誉;建议一起搞个什么办公室;专门接待记者来访;进行宣传。这让我怎么接受?  新闻周刊:但您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想没想过借助集体的力量?  高耀洁:我个人尚且受到这么大的阻力;怎么搞团体?如果真成立了什么协会;一定有人会以“反党”的名义给我扣帽子。说不定;还会引来牢狱之灾。我都70多岁的人了;再也经不住折腾了。  我目前的状况很不好;小女儿因为受我频频出头的牵连,丢掉了河南一家医院的工作,已经和丈夫远走加拿大。她生我的气,至今没有和我联系。我的大女儿现在病得很重;可我根本抽不出时间去照顾她;只能把她托付给她姨。现在;我的老伴也有病。  '返回目录'  
4河南艾滋病已无空白点(3)
新闻周刊:既然如此;是什么力量支持您去面对这项事业?  高耀洁:你看到墙上的对联了没有——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尽管目前我经济上;在精神都很困顿;但这不会让我停步。我出身很苦;又一直和社会底层人士接触,看不得别人受罪。何况,救死扶伤是一个医生的天职。  尽管在语气中流露着坚强与倔强;但说这番话的时候;高耀洁还是没能抑制住自己的泪水。她没来得及拭去眼泪;电话铃再次响起。  电话来自一个病人家属。这位家属是河南省某权力机构的一位官员;高耀洁委托他打听自己出国领奖的事情能否成行。来电的语气很沉重:“高老师;‘上面’可能不让您去了”。  未能领奖将成为高耀洁的遗憾。人的一生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何况;今年她已经75岁了。但这位坚强的老太太只叹了一口气;擦干眼泪;就去整理她的资料了。她说:“我要把这些资料印出12万份;发给那些为艾滋病所困的人。”  ??  ??  ??  ??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