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魏文魁 >

第696部分

汉魏文魁-第696部分

小说: 汉魏文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而是勋说“寄魂”,是复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年月相关“离魂”、“招魂”乃至“寄魂”的传说本来就满坑满谷,九州风传。

但对于是勋所言“千年后人,寄魂此世”,是复便搞不明白了。这年月人们普遍的时间观念都是单向的、连续的、均匀的,当然仅就人世而论,若涉及传说中的神仙,则时间流逝并不均匀的传说也不在少。南朝任昉《述异记》中,即记有“烂柯”的故事: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就是说一个叫王质的人进山伐木,看见神仙下棋,并且吃了一枚仙丹,结果他感觉只是极短的时间,转过头去一瞧,自己所携带斧子的木柄全都烂光了。出山以后,发现认识的人也全都死绝——其实已经很多年过去啦!

魏晋玄学产生之后,这类传说绝不在少,而在这曹魏黄初年间,玄学才刚萌芽。学界有其****,类似传说并不普遍,却也不至于使一位读过书的贵介公子瞠目结舌,彻底莫明所以。

但这只涉及到了时间的均匀性,或者也可能歪曲了连续性,但不涉及单向性。要是对是复说。有千年前人魂寄千年之后,他当即便能领悟,但要说千年后人魂寄千年之前……这时间也是可逆的吗?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向低处流,难道可以逆向吗?

然而后世人若评论起来,或许是宏辅才是“谈空说玄”的祖师爷吧,因为他时常在诗文中掺杂进一些后世的宇宙观、时空理念,时人多目为寓言、譬喻也,却也可能因此而推导出一条通向玄学甚至宗教的途径。对于老爹的《物理初言》。十句话里是复看不懂九句话,抑且毫无兴趣,但对于那些踏空说玄,日夕常有接触——说白了,是复很难破除时间的单向性思维,但并非完全不能接受,经过是勋的教育和潜移默化,他的思想还是相对比较开放的。

况且是勋张嘴先说:“将有语汝。毋以为荒诞也。”然后是:“大道渺茫,人所莫测。”打过预防针了。这世界上什么诡奇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别当我是临终前的胡言乱语啊。所以是复愣了一下,便即回答说:“儿未尝信,然阿爷若云有,当有。”

是勋自嘲似地微微一笑,换了个角度去谈问题:“若汝在此世。魂寄于春秋之时,又如何?操董子、郑子之说,乃可与圣人谈儒矣;以孙、吴未著之学,乃可与曹刿论战矣;诵《离骚》之章,则楚之文。亦尽在汝……”

是复闻言,若有所思,沉吟不语。

“吾生于乐浪偏狭之地,家非世代宦门,幼无宿儒之教,一旦履足中原,知大势、识人心,文则超迈当代,经可绍继绝学,乃至造火药、印书籍,遂辅先帝以成一统。吾岂天生圣人耶?吾实生而知之矣!”

是勋说到这里,是复终究是聪明孩子,立刻就明白了老爹所言究竟何意,不禁瞪大双眼,愣愣地盯着是勋。是勋趁机再给他最后一棒,以开窍要:“或有云吾非是氏子,实乐浪土著,李代桃僵者也。汝亦尝闻,颇恨小人造谣,坏吾清誉,然吾实告汝:此言真也,吾非士人,乃朝鲜郊外一贫夷耳!本无所学,而知天下事。”

临终之前,我把实话都跟你说了,因为你是我亲儿子——儿啊,你听得明白老爹说的话吗?

“阿爷……”是复不知道该作何等反应才好,要按后世的话来说:此刻他心中有一万匹草泥马汹涌奔过……

是勋点一点头,心说儿啊,你肯定还不相信,但你已经明白了——“此世若无我,汝以为将如何耶?先帝挟灭袁之胜,南取荆襄,而为刘备、孙权联兵阻于赤壁,自兹再不得过江矣。孙权在扬,刘备入蜀,与吾魏鼎足而三,割裂天下。先帝未尝践极,子修早夭,传位子桓,子桓乃得汉禅。遂传其子叡,叡传其子芳,芳后则髦——非时君也,亦子桓之孙——髦后则奂。逮四十年后,始得灭蜀,再三十年而灭吴,然复统者非魏也,其名为晋……”

是复是彻底说不出话来了,只好由得老爹预言未来之事,越听越是诡奇,越听越不敢相信。是勋也知道不可能一口气往儿子脑袋里塞太多东西,所以只说到了“五胡乱华”——“晋有诸王相争,匈奴、鲜卑等乃趁势而盛,及羌、羯、狄等皆入于中国,城邑毁弃、村落屠尽,实古来未有之大难也!故吾之所为,如一天下、建制度、收是魏,无他,专为避此祸耳。”

谁想到是勋的心思完全不在什么“五胡乱华”、“古来未有之大难”上,却突兀地问了一句:“晋者何姓?”

是勋不禁轻叹一声,心说当“五胡乱华”还没有发生之前,真是谁都想不到这所谓的“大难”究竟有多么可怕啊,估计在儿子心里,也就汉初匈奴侵扰沿边各郡,顶多周代犬戎入镐京而已,所以他并不怎么在意,却着急想知道究竟谁会代魏而兴。

好吧,你既然想知道,那我就给你讲讲——“汝以为,吾安得而重孔明、仲达,而必致之门下耶?孔明实执蜀政,自比管、乐,而后人几敬为萧、张;至于仲达……实受魏二世之重,父子监三世之政。前仲达生次子,汝为我备礼而贺,今六岁乎?七岁乎?此儿之子,实取禅于魏……”

于是跟是复详细地讲述了原时空中汉魏之际历史的走向,是复听得惊骇莫名,并且全神贯注,几乎连眼睛都不带眨的。是啊,历史的荒诞,入人耳中,往往比说书还精彩哪,谁能相信周公瑾能以寡弱之卒,于赤壁大破北军?谁能相信以蜀、吴偏僻之地,而能力抗曹魏数十年之久?

他这一通述说,一直讲到天黑,曹淼数次三番在门外请问啥时候吃晚饭,都被是勋给轰走了,派甘玉出马,同样铩羽而归。最终只得请来管巳,跟门外双手插腰,先骂儿子:“汝父才苏,即不与食,汝岂堪为人子耶?!是何语而必背人?”

是复没办法,只好朝老爹扑闪扑闪眼睛,倒吊一下眉毛,以示哀恳。是勋先告诫他:“汝为吾子,故将死时必以实情告汝,天知地知,汝知我知,即汝母亦不可与言。慎之,慎之!”是复说爹你放心,我明白的,您的话我将来只传儿子——如果有儿子的话——绝不会再告诉第三个人知道。

心里挺高兴,老爹没让我把这事儿将来告诉郯弟,那是明确要以我为继承人啦。理论上也当如此,郯弟虽为嫡母所养,其实还是庶子,不可能让我代管家业,将来再交到他手上——除非我没儿子,又死得早——如今他还年幼,老爹自然只能托付我啦。可是老爹真的快要死了吗?我还希望你能够多蹦跶几年,再为我开开路哪!

就听老爹又说:“若吾真不讳,书斋西墙下有铁箧,匙在东墙架后,其中文字,汝可自观。”近年来亲朋多故,是勋也不禁感伤,人到中年,过一天就少一天啦,不定哪天就会闭眼,所以把后世之事,拉拉杂杂地写了不少,全都藏在那铁筪之中。他也曾经吩咐过曹淼,说我要是突然死了,汝等不得开启那铁箧,使与我陪葬可也。曹淼当时只当玩笑,还大声啐道:“夫君尚健,何得云此!”

曹淼端了粥进来,亲手喂是勋吃了。是复也趁机填了点儿东西,然后重归榻前,再听老爹讲故事。曹淼说你爹才醒,让他好好休息一晚吧,有什么话明天再谈不成吗?是勋心说就怕我一暝之下,便即不起……趁着精神头还足,该说的话……估计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能讲多少就尽量多讲些吧。

于是再次把老婆们都轰出去,关上屋门,只留是复一人倾听。将近午夜时分,终于把三国鼎立、司马篡魏等事儿大面上都说完啦,随即重提“五胡乱华”事,也说了说世族腐朽——“乃知汝父之政,实有以也,非盲目而造。”

是复从一开始的惊骇、迷茫,几个时辰的课听下来,此际神情却变得极其亢奋,跪在榻边,连双腿麻木了都似乎毫无查觉,只是双手扶着榻沿,双目大睁,低声道:“儿知之矣!此殆天不欲中国乱,故降阿爷,以纾祸患。前以为天命在魏,今乃知天命在阿爷也!”

是勋不禁一皱眉头,心说小混蛋你究竟都听明白了些什么呀?!

第二十九章、人亡政息

是勋告诫儿子是复:“汝欲效司马而取禅耶?时势不同,岂可类比——囊时仲达受文、明之重,为辅政之臣,而曹爽因用群小、倒行逆施,始有高平陵之变。而仲达即执魏政,实无篡僭之心,逮其子再定淮南,并灭蜀汉,其势初成。司马氏姻戚故旧布列朝堂,故炎虽幼冲,可绍父祖之业,取魏自代。此岂吾父子所能为者耶?毋生妄心,反生大祸!”

是复心说如你所言,司马仲达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都七老八十啦,而你则尚在壮年,若能不死,咱爷俩儿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培植势力……不能,既然天命在爹,那他就一定不会死!

大概是看穿了儿子的心思,是勋微微而叹道:“大道是在,渺茫难测,而至于天,实无知觉者也,安能佑人,且授人以命?成功者殆因势耳,非关天意。且帝王何所贵?以后世目之,慕此虚位,不过蜗角相争而已。”

趁着还有时间,我给你讲讲一千八百年之后的事情吧,给你讲讲那时候科技有多么进步,生产力有多么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多大提高——“若得还我世为一市贾、小吏,亦强于此世帝王多矣。”

是复听得目眩神迷,却有点儿不敢相信,他问了:“如阿爷所言,二千年之前,尧舜之世,人皆徒步,而今乘马,所差不过十倍;而云二千年后,飞行天上,朝发北溟而夕至南海,如驭鲲鹏。所差不啻千倍。则后世之人。皆如神仙矣。安得而如此?”未来的人类怎么能够发展得那么快呢?

是勋叹了一口气,心说那就得开讲工业革命啦……我靠这得跟你说到哪辈子去啊,而且要怎么讲你才能够理解得了呢?终究病重,说了一晚上的话,就觉得口干舌燥,神志昏昏,干脆阖上双眼:“日夕矣。若得不死,待明日告汝。”

可是睡了一晚上醒过来。却再没什么机会去教育儿子啦,亲朋、同僚们闻听是令公复苏,纷纷登门探视。张机说令公需要休息,受不得如此烦扰,于是大多都挡了驾,只有比较近的亲戚、门生,还有朝廷重臣们,不便阻拦,才放入内室——比方说族侄是详、师兄郗虑,还有曹德父子、女婿的大哥夏侯衡。等等。

诸葛孔明和司马仲达是下了班以后联袂而来的,打算服侍先生一个晚上。是勋摇摇头说不用了。你们勤于国事,就是对我最好的抚慰和吊祭啦。还把是复和是郯都叫过来,对二徒说:“无咎鲁莽,郯儿尚幼,望卿等视若亲弟,善抚育之。”

孔明病才刚好,脸色还是黄的,闻言不禁潸然泪下,说先生您不要颓唐,要有痊愈的信心。这病一定会好起来的——“时不可无先生也!”

是勋说张仲景就在我府上,连他都束手无策,你们又何必报不切实际的期望呢?然后说:“吾昨日与天子言,孔明可绍吾业也。”

说完这句话,他突然心中一动,不禁略略侧过头去瞥一眼司马懿,心说仲达还比孔明大两岁呢,我昨日未曾熟虑,即独言孔明,仲达心里会不会不舒服啊?但见司马懿垂着眼睛,面色无稍变,就跟老实听讲的小学生似的——此人心机之深,即孔明亦难及也。

但是勋也注意到了,今天是复瞧司马懿的眼神略略有些不对——这小子自以为外拙内巧,其实比仲达还差得十万八千里啊。我把儿子托付给这两名最有能力,也可能最有前途的弟子,但万一他们之间起了龃龉甚至争斗,会不会牵连到我的儿子呢?是复可肯定不是那俩的对手啊!

于是缓缓地开口道:“孔明忠谨,必不堕吾之志。仲达则如鸿雁在天,非吾之藩篱所能限也……”

倘若是家算是个武术门派,是勋的意思就是把掌门之位传给了二徒弟诸葛亮,但同时准许大徒弟司马懿自立门户——其实你比老二更加厉害,我要把你圈在是家派里,那反倒会限制你的发展,影响你的前途。

司马懿听了这话,心里舒服了很多,赶紧表态:“懿不敢。先生如泰岳,仰之弥高,瞻前忽后,懿唯承教而已,何言制限?”

最终是勋还是赶走了两个徒弟,他还得留着点儿精神头继续教育儿子呢嘛。不过在此之前,先请桓范过来,在叮嘱他辅佐是复之前,随口先说:“吾今不起,崔琰等必弹冠,乃无使彼等坏我政也。”

是复这两天一直呆在家里服侍老爹,而昨日曹髦来见,今日群臣等相探,都不敢以国事烦扰是令公,所以朝中这几天的变化,是勋是不清楚的。但桓范为是家智囊,随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趁机就告诉是勋:“昨日群相议,天子听政,因新定规,命御史巡行州郡,无使逾制……”

封建时代,等级森严,朝廷规定了不同身份的人可以获得不同等级的物质享受,超过规定即名“逾制”,也是重罪。是勋对此向来是反感的,还曾多次著文加以鞭笞,所以在为曹操设定国家制度的时候,就光保留了君臣之分——皇帝的享受肯定不能与臣僚相同啊——而至于官民人等,只在出行仪仗上加以分别,为的不是彰显身份,而是保证朝廷的威仪。

但他也利用传统的等级规定,为了阻止土地兼并,而保留了对私田数量的限制。虽说真正豪门显宦有种种手段可以规避限制,而就算真的“逾制”了,除非朝廷下狠手查办,一般也不会有人敢问,可有规定总比没有规定要强啊,钻法律的漏洞总比可以肆意妄为要强啊。

就好比明朝后期,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都降到了谷底,所以江南地区即行商亦逾制而着丝绸。但在王朝初兴。公信力和执行力尚可的时候。是没有人敢随便犯禁的——土地政策亦如此。你要是一开始就撒开口子,估计不用二十年便即泛滥而不可制了,一开始规定得严点儿,或许能多撑二十年……

传统士大夫,尤其世家大族子弟,大多是等级制度的拥护者——哦,你家别说做官的了,就连读书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