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374部分

借天改明-第374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边的情况虽然还是低于钟进卫的预期,但至少有一部分监生在认真看书,或者有的房屋内还有博士或者助教在讲课。
    钟进卫并没有进去打扰,仍然让兵丁直接领着他们前去见祭酒。
    但是,钟进卫又再一次失望了,祭酒没在他的办事房。不但如此,再低一级的司业也没在,监丞也不在。只有主薄在。
    也就是说,大明最高学府,在正常开学期间,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都不在。
    钟进卫有点怒了,这像个最高学府么!学生散漫,学校领导不见踪迹。
    虽然他管不着国子监,可还是忍不住命令主薄派人和自己的护卫一起,前去找祭酒、司业和监丞。
    中兴侯现在是大明官场第一人,因此虽然不是直属领导,主薄也不敢怠慢,连忙派人领着中兴侯的护卫前去寻人。
    在等待的时间内,钟进卫让主薄给他讲解国子监的规章制度,就连大明立国以来的规章制度都要讲。
    他要搞明白国子监是什么时候开始,沦落到连后世三流大学都不如的。之所以这么做,他一则不愿怪错人,二则要决定是否根据后世的教学制度,来改进这大明的学校。
    因为人才,才是大明中兴的最根本。

第七百二十七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
    钟进卫越听越吃惊,知道的越多,就越明白国子监这个情况,不是因为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玩忽所职才变成如今这个局面。
    祭酒、司业和监丞都陆续被找来,虽然护卫说他们是从家里或者啥花天酒地的地方被找来,但钟进卫已没了开始的怒火,并没有多责怪他们,而是让他们也从自身的角度来解释国子监沦落如此的原因。
    这三人在暗擦冷汗的同时,自然竭尽所能地把他们知道的情况都说给中兴侯听。甚至更为详细,国子监沦为如今局面的各种原因被他们一一道来。因为如此,才能进一步减轻他们的罪责。
    一直到天色将黑之时,钟进卫才从国子监出来。
    “侯爷,现在还要进宫么?”顾百川看着中兴侯的脸色很是不好看,就问道。
    他也在一边听到了国子监沦落为如此局面的详细原因,虽然其中一些原因他也听说过,但因为平时不关注这块内容,也就没往心里去。但现在陪着中兴侯听了一遍,就算他是番役,也觉得这个现象要改了才行。
    钟进卫闻言抬起头来,先是看了下天色,然后回答顾百川道:“今日天色已晚,先回府吧。我要整理一下今天听到的信息,明日再去面圣。”
    “是,侯爷。”顾百川并无反对意见,如何做事,侯爷自然知道得更清楚。
    钟进卫没有说话,他的护卫自然也不会说了,一行人默默无语地走着。
    在走过一条繁华的街道后,钟进卫忽然发出一声感慨道:“国子监当年是那么的辉煌,如今却沦落成这个局面,真是盛极而衰啊!”
    他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在洪武、永乐年间,南京国子监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校内建筑除射圃、仓库、疗养所、储藏室外,教室、藏、学生宿舍、食堂,就有两千余间。
    学生至洪武二十六年已增加到八千多名,永乐二十年达近万人,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国子监学习。
    这个规模比起后世的什么牛津、哈佛之类的大学,相对而言,只高不低。就是在如此众多的监生努力下,酿造了一部世界上最早、内容涵盖最广、约有三亿七千万字数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要知道,这还不是白话文,要是翻译成白话文的话,那又会有多少字!
    钟进卫想到这里,不由在心中暗叹,可惜了《永乐大典》,可惜了国子监!
    第二日一早,钟进卫就早早进宫,求见崇祯皇帝。
    一见面,崇祯皇帝就笑着问钟进卫道:“钟师傅,那培训进度问题可找出来了,解决了么?”
    在他想来,肯定是没问题了。但钟进卫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这就让他迷惑了,这究竟是解决了还是没解决。
    “陛下,臣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必须要马上解决的。”钟进卫神情严肃地奏道。
    崇祯皇帝一见钟进卫这么认真地说出来,便知道事情不会简单,连忙问道:“何事?”
    但钟进卫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先反问崇祯皇帝道:“陛下,一个国家要强盛,最主要的是基于什么?枪炮军械,还是金银财富?”
    崇祯皇帝听了一怔,没想钟进卫会说出这样的话。不过还没等他回答,钟进卫就已经自己回答了:“臣认为都不是,而是人才,有了人才,就会有臣刚说得这些。但臣去了一趟国子监,却发现了大明为什么会盛极而衰了!”
    他原本是想说他知道为什么大明会灭亡了,因为国家人才来源的国子监一途已经废了,而科举一途的人才又被复社所控制,后继不续,就算崇祯朝不亡,他儿子一代也肯定要亡。
    崇祯皇帝有点诧yi地说道:“朕知道人才的重要啊!为何要免费开办幼学,不就是为大明培育人才么!”
    钟进卫点点头,肯定这点道:“是的,陛下,但这只是源头上的最开始一部分,如果这一条路不理顺了,读新学出来的读书人没有一条向上的通道,最终还是会沦为科举,重新去读八股文。”
    “陛下,臣昨日发现,原本的国子监制度是非常好的,但现在却烂到了极点,不如推倒重来,和。。。”
    钟进卫没有说完,崇祯皇帝再度吃惊地确认道:“钟师傅说国子监烂到了极致?”
    他还想着用国子监的监生培养成新学的老师,为大明培养新学人才。
    钟进卫看着崇祯皇帝,问他道:“陛下,您继位之初,为修建皇陵,工部是否定出了开纳事例二十六条,对纳监和其他上纳事例进行明确而详细的规定?”
    经钟进卫一提醒,崇祯皇帝想起来了,他点点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时朝廷没钱,这纳监一事又是历朝以来的惯例,因此朕就准了。”
    钟进卫听得摇摇头道:“陛下,臣家乡有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出钱就能当监生,把监生的名额当作了摇钱树,这就是在动摇大明的根基!”
    “啊!”崇祯皇帝听钟进卫说得这么严重,不由得失声惊呼,他可没想到有这么严重。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这神态,就知道他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他当时做了多么蠢的一件事情,就给他分析道:“陛下,纳监虽然能使朝廷聚集到一部分钱,但却让国子监处于了崩溃的边缘。频繁的开纳造成了国子监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带来了三大危害。”
    崇祯皇帝的脸色也严肃起来,他认真地问道:“哪三大危害?”
    “一,增加了国子监本身的经济负担。臣了解到,在开国之初,全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每三天一名监生就能吃到—斤肉,每人每天香油三分,盐三钱,酱二钱,花椒五分,每月—细桶醋,有妻子的每月还有米六斗,可现在呢?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待遇的降低,监生们又那还有心思去读书。”
    钟进卫说到这里,又强调了一下道:“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第七百二十八章 三大制度
    崇祯皇帝原本只是藩王,早年因为天启皇帝的宠信,一直得以住在皇宫里。后来天启皇帝骤薨,十七岁的藩王一下变成了一国之君。
    刚成为皇帝时,摆在他面前的就是权势滔天的九千岁。在解决了魏忠贤之后,各处的自然灾害、辽东建虏、国家缺钱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又摆在了毫无经验的崇祯皇帝面前。
    虽然在钟进卫的辅助下,大明的矛盾一件件地被解决。可不管如何,他都不可能注意到帝国的每一件事情,更不用说被历朝忽视的国子监了。
    因此,他在听到钟进卫说后世再穷不能穷教育,也有感于自己使用人才的不足,因此格外开始关注起钟进卫所说的内容。
    只听钟进卫在继续说道:“因为第一个危害,导致国子监的经费无法正常运作,这又让以前的皇帝出台了依亲政策,这。。。”
    “钟师傅,何为依亲政策?”崇祯皇帝在钟进卫面前,丝毫不用去掩饰自己的无知,实事求是地问道。
    钟进卫已经做足了功课,马上给他解答道:“依亲政策,简单地说,就是监生不用在国子监读书,允许自个回家读书即可。不但如此,而且还没有任何跟进措施,就是不考核监生在家到底有否完成学业。”
    解释了这个依亲政策之后,钟进卫下结论道:“如此一来,这监生的素质会好到哪里去?能出得了人才么?他们也就是花了钱,买了个监生的头衔,回头就有官可以做了。不客气地说,这就是卖官,只认钱,不认人。”
    崇祯皇帝听得脸沉如水,钟进卫所讲的情况,对于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君主来说,是非常不希望看到的。
    是个人都知道,出钱买了官的,只会在为官之时,利用手中的权力刮取民脂民膏,而且只会赚不会亏本,他们才会这么做。无能短视混日子的君主为了能解决急需用钱的困境,才会去这么干。
    钟进卫可不管崇祯皇帝听了心里好受不好受,继续说出第三点道:“因为国家选才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说进士科的出现,本来就已经挤占了国子监中监生的出路,现在监生只要有钱就能买,人数一下骤增,僧多粥少,出路被淤积,这又进一步降低了国子监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说到这里,钟进卫盯着崇祯皇帝,声音有点低沉地道:“陛下,纳监的学生,一般都是家里富有,自己不学无术之人。这样的人一多,就把国子监的名声给祸害了。使得读书人中的青年才俊不屑与这些人同处一室,纷纷放弃入国子监读书的机会。如此继续下去,到了今天,国子监又怎么不会烂到极致呢!”
    崇祯皇帝真得是被震撼了,没想到大明最高级的官办学府,竟然在朝廷自己的糟蹋之下,变成了如今的局面。
    国子监的宗旨从开国之初到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最初的网罗天下人才为己任,变成了朝廷敛财的工具,最终又由百姓来承担这个恶果。
    过了良久,崇祯皇帝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见钟进卫炯炯有神地看着自己,他斩钉截铁地表态道:“朕对你家乡那句再穷不能穷教育,深以为然,以后必然定为祖训传于后世。”
    钟进卫一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么一来,自己的最大目的就达到了。
    要知道,在后世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台湾,都是把国家一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多少明确写入宪法。崇祯皇帝把这个定为祖训,就等于是和这一个样了。
    “钟师傅既然提出了这个事情,肯定是有了解决之道,还望钟师傅教朕!”崇祯皇帝接着诚恳地向钟进卫要求道。
    他明白,国子监既然已经烂到了极致,要想挽救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钟进卫微笑着点点头道:“陛下所命,臣自当效命。”
    先是表了个态,然后钟进卫继续说道:“臣原本想着从臣家乡寻找高等学府的管理方法来借鉴,但臣了解了之后却发现,国子监原本的制度就已是非常不错的。”
    崇祯皇帝一听,有点惊讶,他没想到还有这事。于是,他连忙问道:“哦,这国子监原本的制度是如何的?”
    钟进卫听了,脸上露出一丝崇敬地神态给崇祯皇帝解释道:“陛下,臣认为国子监三个制度即坐监制、积分制和历事制,是非常好的制度。”
    “第一,坐监制,即对国子监生的严格管理,有专门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教学辅导人员对学生的学业、生活等进行有效的控制。甚至连监生请假、休学都要得到皇上的特许才可以,请假日子自然也都有规定。”
    钟进卫说到这里时,笑了下,给崇祯皇帝评论道:“说实话,这么严格的管理,连臣家乡都难以做到。”
    接着钟进卫就说起了第二点:“积分制,就是对监生学业的考察。规定修满八分才能过关。国子监分六堂,六堂又分三等,监生要一级一级过关才可以。每个季度都会进行一次考试,文笔和道理都优秀者为一分,道理优秀但文笔差的就是半分,没道理的,文笔再好也是零分。”
    “在臣家乡,在高等学府,也都是采用积分制,但基本都流于形势,并没有严格把关,甚至学生都喊出了及格万岁,由此可见一般。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崇祯皇帝听到钟进卫每说一项制度时,都会拿后世的进行比较,让他对每个制度有了另外一个侧面的了解,不由微微点头。
    “第三,历事制度,就是监生的积分满了之后,就会先拨出到各个衙门进行历练政事,大概一年以后,历练合格,才有资格去吏部等着调配做官。”
    “在臣家乡也有这历事制度,不过不叫历事,而叫实习。有的时候,我都怀疑臣家乡这些东西,都是向大明学的。”
    说完了国子监的优点,钟进卫向崇祯皇帝真心实意地作揖道:“陛下,如果国子监的这几项制度能重新严格执行,再从其他方面入手国子监的定位,必然会让国子监重振威名,还他原有的地位。”
    崇祯皇帝听了有点诧异,制度重新严格执行,这个容易理解。但另外一点他就不明白了,于是崇祯皇帝问道:“钟师傅,何为从其他方面入手国子监的定位?”

第七百二十九章 读书人的第二条出路
    “这和国子监没落的原因有关。”
    崇祯皇帝对于钟进卫这回答感到很是奇怪,他不由得问道:“钟师傅,国子监没落不是因为朝廷拿它来敛财的原因么?现在朕既然已知道这情况了,就绝不会再这么做。”
    只见钟进卫微笑着摇摇头,然后才回答道:“陛下,国子监没落,虽然纳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科举的兴起,所有高官,甚至是较低一级的职位,也都要进士科出身的读书人才能出任,这是国子监没落的最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国子监出身的读书人,在开国几十年之后,慢慢地其地位越来越低,最后只能去做小吏。看不到从国子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