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3部分

化工大唐-第3部分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声音,陈晚荣只觉无比亲切,鼻子发酸,挥手叫道:“知道啦,娘!”
  二月份正是为春耕做准备的时节,虽然今儿的天气特别冷,田里还是有不少农人在忙活,翻地、清理草根,忙得热火朝天。
  约莫一顿饭时分就上了官道,官道是坌土为基,铺上石子,路面平整,走在上面很舒适,圆滑的石子硌着脚板,好象在做“足底”,比行走在水泥路上还要舒服。
  官道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向长安方向涌去,其繁忙程度和现代社会的高速公路差不多。唐太宗继位以后,励精图治,唐朝的国力空前强盛,这就是著名的“贞观之治”。长安作为帝国的首都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异常繁华。
  长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城市,唐朝更是长安的黄金时期,有六个君士但丁堡大,比稍晚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大六倍多。不仅仅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世界是上最为繁华的城市,因为当时的中国支撑着整个世界,据历史学家测算当时唐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五十八。
  相应的,长安的消耗惊人,粮食、肉类、蔬菜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得从长安附近的城镇采购,官道上才能如此热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盛唐气象千年以后我们仍是津津乐道,陈晚荣身处唐朝,早就感到唐朝不一样的大气,官道上的热闹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但陈晚荣却有不一样的感受,唐朝让他深受鼓舞,不知不觉中挺起胸,昂起头,这心气儿就是不一样!
  走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就到了目的地,罗家甸。
  罗家甸是个小镇,由于毗邻长安,每年要向长安提供不计其数的物资,因而很是繁华。人来人往,店铺林立,吆喝叫卖声不绝,陈晚荣还以为回到了南京路步行街。
  陈晚荣仔细打量起来,坌土砖瓦房一幢接一幢,一眼望不到头。间或有一幢两幢回廊式四合院,红色的院墙鲜艳夺目。
  唐朝的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格调高迈,整齐而风格多变,华美而不纤巧,罗家甸虽是小地方,依然具有唐朝这一建筑特点。
  这些建筑绝对要算建筑史上的杰作,古风古韵十足而又不乏大气,陈晚荣在心里对我们祖先的智慧赞叹不已。
  一股香气飘来,陈晚荣鼻子不住抽动,一个不纯正的汉语响起:“羊肉泡胡饼呐!”
  寻声望去,只见一间红墙砖房前热闹异常,不少人进进出出,出来的人不住抹嘴,很是满足。一个高鼻梁、蓝眼睛,蜷曲着头发的胡人正站在炉边揉着面团。炉子上摆着一排中间簿,边缘厚的胡饼,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房子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胡人馆”三个汉字,字写得不好,和蚯蚓爬的差不多。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陈晚荣心想应该是胡人文字。
  店里也有几个胡人,热情的冲食客们打着招呼,偶尔还会在食客肩头拍上一下,说上几句笑话,逗得食客发笑,完全没有胡汉之别的种族隔阂,象兄弟一般亲热。
  唐太宗贞观年间对外大规模用兵,击败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还打败了当时叫身毒的印度。在对外战争中,捷报频传、凯歌不断,迫使这些国家称臣纳表,天可汗的大名远播异域万里之外。
  因而长安也就成了一个国际大都市,住在长安的外国使节、权贵子弟、留学生、留学僧来自亚洲三百多个地方。这些人究竟有多少?据历史学家统计,至少有三万人。
  这是最保守的统计数字,不包括那些在长安讨生活的胡人。唐朝作为当时世界的中心,长安作为帝国的中心,象磁石吸引铁块一般,吸引着不计其数的胡人来到唐朝、来到长安讨生活。
  当时在唐朝讨生活的胡人很多,杂耍卖艺、歌舞卖笑、开店经商、贩货生财,多不胜数,遍及各行各业。在唐太宗“夷汉一家”的政策关照下,胡人不仅在唐朝做生意,还和唐人通婚,最后给汉化了。罗家甸离长安不过几十里的路程,胡人在这里做生意一点也不惊奇。
  拍拍额头,陈晚荣深受鼓舞,非常欣喜的想:“胡人在唐朝生活得有滋有味,怡然自得,我这个化学专家在唐朝搞化工应该很有前途,至少不会比这几个胡人差!”
  第四章 推销艺术(上)
  李老板叫李清泉,是李氏皮革作坊的老板。作坊位于罗家甸北端,穿过镇子就到了。这是一座四合院,十几间坌土砖瓦房,墙壁漆以红漆,历久弥新,格外醒目。
  远远的就闻到一股混杂了腥味、臊味、酸味、油味、碱味的奇怪味道,陈晚荣胃里一阵翻滚。
  院子中间有一块不小的空地,停着十来辆马车,几个伙计正把成捆的皮革装到车上,忙得热火朝天,今儿天气特冷可他们的脸上仍是挂着晶莹的汗珠儿。
  一辆高大气派的马车迎面而来,陈晚荣让到一旁。拉车的是一匹高大健壮的白马,很是神骏,车辕上一个车夫,身着青衣,头戴圆毡小帽,右手持鞭,左手拉缰,任由白马不紧不慢的前行。
  马车缓缓而行,一个中年男子紧跟着马车,在车窗边对着车里说话:“郑老爷子,您走好呐!”
  “李老爷子,你忙呐。”车里传出一个清越的男子声音,窗帘放下。
  车夫马鞭轻挥一下,发出啪的一声脆响,马车骤然加速,飞驰而去。
  后面跟着三辆装满皮革的马车也加速跟上,上了官道,向长安方向飞驰而去,很快就消失在视线里。
  陈晚荣心想瞧这派头,应该是一个大富翁,上李清泉这里来提货。
  直到马车不见了,这个中年人这才转过身来,看着陈晚荣,未语先笑,亲切的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其亲切程度就是笑弥勒都要自叹不如:“晚荣,你可来了。”
  他就是李清泉,个头不算矮,一米七左右,身上的绸衣色彩鲜艳,牡丹团花栩栩如生,挺着一个肚腩,颇有几分富态。
  见了他那副笑容,陈晚荣心想这么丰富的表情,不去搞传销简直是浪费人才,笑道:“李老爷子生意红火,恭喜了!”
  李清泉的生意一直不错,不说别的单从停在空地上等着装货的马车就可以看出来,这话是说到他心里去了,亲热的在陈晚荣肩头拍拍:“晚荣,来来来,放到这里。”带着陈晚荣去了屋檐下,帮陈晚荣扶着。
  陈晚荣才把桶放下,李清泉冲屋里一招手,过来两个伙计:“搬进去,马上用。”伙计应一声,一个人一个,抱着桶进工房去了。
  原本想尽一尽力,自己搬进去,没想到他如此热情,陈晚荣只好敬谢不敏了:“谢李老爷子。”
  李清泉大度的挥挥手:“一点小事,不值得谢。晚荣,来,外面冷,去屋里坐会,暖暖身子。”走在前面带路。
  陈晚荣年富力强,百来斤的东西不知道背过多少回,身上正发热,一点也不觉得冷,不过李清泉如此盛情也不好拒绝,谢一声跟着李清泉去了。
  右边直走,到了尽头处再转一个弯就到了,李清泉推开门:“晚荣,进来。”
  陈晚荣老实不客气进了屋,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陈晚荣不由得抽动几下鼻子,暗赞一声好香,这是极品茶才能有的味儿。
  屋子甚是宽大,一张红漆桌格外醒目,上面放着三把细瓷茶壶,还有十来只上好的细瓷茶杯,几只细瓷碗。几张椅子,一张椅子放在桌子里面,上面垫着松软的红色绣花褥子。一个火炉,炭火燃得正旺,三角架上放着一个瓦罐,里面坐着水发出咕咕的响声,不断有热气冒出。
  李清泉搬过一张椅子:“晚荣,你坐下。”
  “谢李老爷子。”陈晚荣谢一声,坐了下来,张开手对着炭火烤起来。身上不冷,手有点冰凉,对着火一烘,暖和袭人。
  李清泉提起最外面那把茶壶筛了一碗茶,递给陈晚荣:“晚荣,喝口茶,润润喉,走了这半天路,嗓子也干了。”
  还真有点渴,陈晚荣接过呷了一口,这茶味很平常,很是奇怪的看了一眼桌上的茶壶,屋里明明有一股浓郁的茶香,应该是上等茶。这茶的味道实在是平常得紧了,这里面会不会有不为人知的道道?
  李清泉坐在椅子上,身子后仰,半躺半卧,右手抚着肚腩:“晚荣,你要是再不来,我就要去你们家催了。”
  “李老爷子,您也知道,现在是农忙季节,马上就要下种了,乡亲们都在准备农具,爹接的活儿不少。这不,是您李老爷子要的,爹才先给您做了。”陈晚荣打马虎眼,搞应酬是张嘴就来。
  “是这样啊!”李清泉的笑容不变,话锋一转:“晚荣,这桶钱不能照原先的给你了,我给八十文,两个桶一百六十文,我这就付给你。”
  听了这话,陈晚荣非常意外,要是陈晚荣戴的有眼镜的话肯定是摔出一地的镜片了。李清泉笑得那么亲切,态度和蔼可亲,任谁见了都会把他当作好人,陈晚荣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是个笑面虎,先用萝卜引诱小白兔,然后握着大棒在这里等着自己。
  桶价原定是一百文一个,两个也就省四十文,他那么红火的生意居然为了这点小钱费唇舌,陈晚荣要不是亲耳听到,还真难相信。
  侃价,陈晚荣没少经历,不慌不忙:“李老爷子,您这就不厚道了。都是乡里乡亲的,您这不是在亏我吗?两个桶,四十文钱,您这样的大财主为了这点钱不怕给人笑话?”
  李清泉笑容依旧,先是一长串的呵呵笑声,然后才是一番大道理:“晚荣啊,我们是乡亲这没错。可是,亲兄弟也得明算帐呐。有道是‘发家如针挑土’,养家难呀,四十文也是钱呐,这发家就得一文一文的攒,不能因为少就不要。这是生意,是生意,你懂吗?”
  他这大道理要是写成家箴,用来教诲子孙后代还是挺有说服力,用来和我侃价,就有点不伦不类了,陈晚荣很是惊奇。
  陈晚荣心想你既然当成生意来讲,那我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开口索价了:“李老爷子,还没给您说,这桶涨价了,现在要一百二十文一个。两个桶,你得付两百四十文。”
  “你说甚么?一百二十文一个?”这一来轮到李清泉惊奇了,仔细打量起陈晚荣。
  还是那般赤贫人家的典型衣着,摞着补丁的麻布衣衫。不过更多的是陌生,脸上有光泽,生气勃勃,和以前那个陈晚荣截然不同。特别是那双眼睛比以前明亮多了,透着精明,浑身上下有着一股子自信。
  李清泉努力搜索记忆,心想以前那个陈晚荣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他一定是一脸的无奈,说着好话,乞求自己看在要供陈再荣读书的份上不要压价。实在不行,他的身段会放得更低,不惜打拱作揖,就差下跪了。
  敢于和李清泉对着干,针锋相对的讨价还价,就从来没有发生过。李清泉在惊讶之外又多了几分好奇,不得不刮目相看,提起中间那把茶壶筛一碗茶,递给隐晚荣:“晚荣,尝尝这茶。”
  “我这还有。”陈晚荣把手里的碗扬扬。
  “尝尝。”李清泉把碗再向前伸了伸。
  陈晚荣心念一动,把手里的碗放在桌上,接过来喝了一口,这才叫茶嘛,有滋有味,喝起来舒服,不过离屋里那喷香的茶味还有段不小的距离,比起适才那茶好了不少。
  陈晚荣想起了现代社会那些交际人士,身上带着好几种香烟,见了小人物发最普通的香烟,见了有点身份的人发稍微贵一点的香烟,要是遇到领导或者贵人那就发最好的香烟。这个李清泉,就是这种人。
  “茶,上茶,上好茶!”陈晚荣哑然失笑中,念出了这句著名的讽刺对联。
  李清泉明明听出了话里的讽刺意味,他脸上却没有一点变化,还是那般笑容可鞠,半眯着眼睛,晃晃脑袋道:“茶,上茶,上好茶!挺有意思的!晚荣,你甚时间学会对对子了?”
  人无耻则无敌,见过脸皮厚的就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无耻之尤!
  第四章 推销艺术(中)
  见了他那副没事似的神情,陈晚荣在心里感叹,今儿算是长见识了,遇到厚脸皮了:“哪里是对对子,随便念念罢了。”
  李清泉眼光淡淡一扫,不能再装作不知了:“晚荣是在挖苦我吧?我这茶壶里有三种茶,这一把里是最普通的茶,我这里人来客去少不了,要是有个乡亲来就给一碗润润喉。这一把,稍微好一些,用来给我那些主顾喝的。这把泡的是青城雪芽,郑老爷子今儿来提货,他就好这口,我不能不给他敬这茶呀。”
  想起适才遇到那位郑老爷子的派头,他一定是一个很有名的富商,要不然李清泉这种长着三只眼的商人不会那般亲热,一个劲的拍他马屁。
  他居然自己把这种事说出来,陈晚荣对他这种小人胸怀不得不感叹,嘴里道:“李老爷子言重了。人分三六九等,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爱好,尤其是经商的更得把握好主顾的喜好,爱听曲的得给请个名伶,爱酒的就得给准备好酒,爱风花雪月的就给找个漂亮的红牌,郑老爷子爱茶实是最好侍候的了。”
  李清泉身子猛的前倾,不再靠在椅背上,有点惊异的打量着陈晚荣:“晚荣,你怎么变了?甚时间这么有见识了?你这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就算商人也未必有这等见识呢。”
  作为化工企业的部门主管,陈晚荣没少陪客人,对客人的各种嘴脸烂熟于胸,这话是经验之谈,李清泉这个久在生意场上打滚的人哪有听不出其中底蕴的道理。
  “李老爷子过奖了,我随便说说。”陈晚荣打着马虎眼。
  李清泉提起茶壶,向一个细瓷茶杯里斟茶,壶嘴对着茶杯,一股绿色的茶水流入茶杯,一股浓香冲鼻而入,沁人心脾,陈晚荣暗赞一声好。
  倒完茶,李清泉把茶壶放下,端起杯递过来:“晚荣,你品品。”
  陈晚荣一瞧,只有小半杯,这个李清泉还真够抠门的。他之所以要给陈晚荣品品,不过是陈晚荣发现了他的秘密,不得不给。多了,又觉得给陈晚荣这个泥腿子喝太浪费了,这才给小半杯,意思一下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