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372部分

化工大唐-第372部分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晚荣绝对想不到李隆基这个尽公不顾私的人会说笑,不由得一窒。只听李隆基接着道:“你从吐蕃归来,对吐蕃地事情最是熟悉。现在,长安的天气是越来越冷了,吐蕃的天气冷得更早,撤军应该早点进行。这事。我虽然心中有数,还是想听听你的看法,毕竟你随军出征,对那里的情况最是熟悉。”
  一说起撤军这事。陈晚荣还真有些想法:“太子。对撤军这事。想必您胸有成竹了。不过。臣还是要说两件事。一是将士们地犒赏问题。二是征战归来地将士们最是想家。应该妥善处理。”
  至于军械、给养、伤残这些事情李隆基抓得很紧。根本就不需要提。
  李隆基点头道:“如此大胜。朝廷必得犒赏。方才对得起将士们。这事。我已奏请父皇。派沈榷为钦差。前去北地劳军。”
  沈榷现在是幽州刺史。又是一名臣。由他去再合适不过了。陈晚荣没有异议。
  李隆基接着道:“至于将士们想家地问题。你还好意思说吗?炮兵归来。谁个不想家?你不仅没有给他们放假。反倒是马上就扩建炮兵了。哪有你这么不体恤士卒地?”
  要不是睿宗有密旨。陈晚荣早就给炮兵放大假了。当然。这事不能说。陈象荣另找借口:“太子。臣是想来年大战。炮兵还有大用。不能松懈了。得趁热好打铁。得先把炮兵扩建起来。至于他们放假地事情。臣是想分批进行。这样既稳定了军心。也不误了朝廷大计!”
  李隆基微微点头道:“将士们想家这事,也只能按照你这办法来做了,分批给他们放假,让他们回家去探亲。”
  几万大军一齐放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分批是必然。接下来,两人商讨了许多撤军细节。等到商量完,李隆基问道:“你来找我,有何事?”
  “太子,臣在出征之前就问过太子,太子帮臣找的胆矾和石墨,不知如何了?”陈晚荣也不兜***。
  李隆基脸一肃,不紧不慢地问道:“你是来讨赏的吧?”
  陈晚荣忙否决:“太子,您这可是冤枉臣了。没有这两样,玻璃就做不出来,没有玻璃,臣就不能做出其他的产品。”
  李隆基脸色一松,道:“你就又有赚大钱的东西了,我没说错吧?”
  陈晚荣一本正经的道:“太子,要是在以前,臣是想用玻璃来赚钱,可现在,臣不这么想了。现在,臣有更大地构想,要让军器监旧貌换新颜,做出更多大唐需要的东西。”
  “哦!”李隆基颇有些意外,眼睛一下子睁大了,很感兴趣的问道:“说说看,你要做些什么东西?”
  陈晚荣信心十足的道:“太子,军器监能做出什么东西臣也不太清楚,不过,臣知道一点,只要臣的计划实现,军器监做出来的东西将会多得多,多到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现在军器监做地东西已经不少了,还能做出更多,李隆基还真不相信,翻着眼睛问道:“没吹牛?”
  陈晚荣毫不示弱,反问一句:“太子,您说臣是那种吹牛的人么?”
  对陈晚荣地品德李隆基是信得过的,不由得一愣,笑容出现在脸上,点头道:“说说,你有什么设想。”身子向陈晚荣倾了倾,眼睛也明亮多了。
  陈晚荣地计划很宏大,要是能得到李隆基这位未来的明君支持,那么问题就好办多了,不由得精神大振,声音也提高了许多:“太子,臣是这样想地。一是把军器监原有的技艺再更上一层楼,使之更加适用。二是发展一些于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地技艺。”
  李隆基摆手,阻止陈晚荣说下去,剖析道:“让军器监的技艺更加精湛适用。那是应该地。第二点能说得具体些么?”
  唐朝没有,而陈晚荣又熟知的科技实在是太多了,随便说几点都足以引起李隆基的兴趣,陈晚荣略一整理思路,道:“太子,臣是想在大唐把化工推广开来。有了化工,大唐就会更加强大,火炮的威力就会更大。”
  李隆基微微点头。意示赞许。
  陈晚荣接着道:“第二样就是臣想在大唐做医药,只要有了好的药物,老百姓就会少受很多苦处。”
  “真能做出良药?”李隆基很是吃惊的问道。
  古代的怪病很多,良医束手的事情时有发生。若真能做出新药,那是功德无量,影响极为深远地事情,李隆基目光深远之人,自然是一眼就能看出其重要性。
  在古人眼里。治愈率达到百分之八十称为良医。如此之低的治愈率,要是在现代,肯定是给人骂得狗血淋头,牢底都会坐穿。
  造成这种情况一是医学不发达,对病理的研究几乎没有。二是,药物奇缺,尤其是对症之药更是难找。即使有。那些良医也是做为“秘方”高搁之,不会轻易示人。
  陈晚荣真要做出好的药物。那影响不是笔墨说得清地,用光所有的赞誉之词都不为过。陈晚荣信心十足的道:“太子请放心。臣敢保证,一定能做出来。最不济。治寒热重症的药物不会有任何问题!”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让人不敢升起任何怀疑的念头。李隆基地眼睛瞪得老大,陈晚荣自从认识李隆基以来,就没见他如此吃惊过。愣怔了老一阵,李隆基这才结结巴巴的道:“真能造出治寒热重症的药物?”
  寒热重症是什么病?虐疾是也!俗称打摆子。这是流传了数千年的传染病,大爆发时,死人无数,给虐疾夺去性命的人数以千万计,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头疼的传染病之一,无数的良医为之束手。
  在古人眼里,得了寒热重症那是不治之症,非死不可。陈晚荣声称可以做出医治虐疾地药物,尽管李隆基心理素质极佳,仍是吃惊不已。
  这事,陈晚荣敢打保票,只是重重的点了一下头,什么话也没有说。
  早期治虐疾地药物是用金鸡纳霜,后来发现金鸡纳霜不能医治恶性虐疾。恶性虐疾的医治,那是因为中国人地努力,发现青蒿素能治恶性虐疾,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首创,陈晚荣能不知道这事么?
  只要有了乙醚,要提炼出青蒿素就不难了。乙醚,陈晚荣现在就能做,不过,因为没有设备地原因,只能手工少量做,于唐朝没有多大的助益。现在,陈晚荣改变了想法,他现在掌握了军器监,军器监就可以按照他地想法来运作,就可以造出大量的化工设备,到那时,乙醚能少么?有了乙醚,陈晚荣再来提炼青蒿素,就不是问题了。
  中国之所以能在治疗恶性虐疾方面走在世界前面,那是因为越战关系。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打越南,中国进行大规模援助,不仅给了武器粮食,还派了二十万军队换上越南军队的服装和美国打。
  越南是热带丛林,气候炎热,很多人得了恶性虐疾,金鸡纳霜(奎宁)治不了,中国只能重新研究新的药物。一连几年都没有进展,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研究人员从苦蒿里发现了青蒿素,经过试验之后,发现对恶性虐疾特别有效。
  唐朝少苦蒿么?不少!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差的就是提炼出来的手段。只要有了军器监帮忙,陈晚荣绝对能够提炼出青蒿素。
  有了青蒿素,虐疾还是不治之症么?
  得到陈晚荣的再次肯定,李隆基的兴致陡增,大是兴奋:“陈晚荣,你为朝廷做了这么多事,最让我开心的就是这件事。你一定要把治寒热重症的药物做出来!有了这药,寒热重症就不会夺去无数人的性命,这是传之千秋万代的大事!一定,一定要做好!”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可是很少见到,陈晚荣大受鼓舞:“请太子放心,臣一定做好!”
  李隆基右手在桌子上不住拍动:“你需要什么原料,尽管说,我一定帮你办好。对了,你要做药物,需要帮手,我派几个太医给你。要他们襄助你。”
  用化学方法做出来地药物与太医们熟知的药材治病全然不同,要是他们搅进来,陈晚荣别想做这事了,笑道:“太子好意。臣心领了。这事,有司马道长帮忙,应该是够了。”
  “谁?司马道长?”李隆基又一次吃惊了。
  陈晚荣点头肯定:“是呀,太子!道长已经答应臣,到军器监做事。打理做药物这事。”
  “站起来!”李隆基没来由的喝一声。
  陈晚荣给他弄得迷糊了,愕然问道:“太子,你这是做什么?”
  李隆基并不回答,围着陈晚荣转了几圈,很是想不明白:“你这人是怎么了?居然连司马道长都答应跟着你一起去军器监做事。你可知道?父皇用高位,用殊礼留他,他都不应。我也想招他到东宫来供奉。他也不答应。你说,你给了道长什么好处?”
  司马承祯望重天下。想延揽的人何其多矣,上至皇帝。下至王侯,多不胜数。他没有同意,却给陈晚荣弄到军器监去了。谁会不惊奇?
  陈晚荣明白过来,笑着解释道:“太子,这也没什么好怀疑的。臣说了,要是道长答应做这件事,臣就教他更多的化工知识,他的炼丹术就会大放异彩,道长就同意了。”
  “道长一生恬淡无为,就好炼丹,你倒是会做人,投其所好!”李隆基忍不住笑了。
  陈晚荣一本正经的道:“太子,炼丹术做好了,会造福无数人,会做出不计其数地良药。”
  李隆基对炼丹术深有了解,知道这话不假,点头赞许一句:“既然如此,你就和道长好好合计,一定要多做些治病救人的药物。”
  趁着他高兴,赶紧捞好处吧!陈晚荣知道时机来了,眉头一皱,有些为难的道:“太子,这是臣所想,只是这人手不太够。臣今儿去国子监不过挑选了一百一二十人,这远远不够。”
  “一百多人?你还不满足?我还以为你只能挑高疯子一人呢。”李隆基先是一通数落,接着就是:“县馆的人,一个月后给你。至于民间地童子,这要来年去了。”
  唐朝地域辽阔,县馆很多,光是这行文就需要很多时间,一个月时间是必须的。能把时间明确下来,陈晚荣大是宽慰,此番来东宫没有白费,值了!
  有了李隆基这话,军器监扩大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铁定了!
  接下来,两人讨论了诸多细节。李隆基问得很详细,陈晚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中有不少现代科技知识,经过陈晚荣用适当的话语表达出来,让李隆基听得如痴如醉。
  李隆基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在听了陈晚荣一通解说之后,李隆基突发奇想,问道:“陈晚荣,依你地说法,军器监在方方面面都会有所突破,在庄稼上有没有新的构想?庄稼可是国之根本,要是粮食更多了,老百姓吃得饱了,这天下也就更加太平了!”
  他不提也就算了,陈晚荣差点把做肥料一事给忘了,经他一说马上想起来,很是兴奋的道为:“太子,这还用说么,当然可以啊!太子,您是知道的,要种庄稼就得要肥料,臣知道做肥料的方法。”
  李隆基打断陈晚荣的话头:“是多养猪,还是多养牛?”
  陈晚荣在给李隆基解释道:“太子,臣这法子不是农家肥。臣知道,有些矿石,也有利于种庄稼,不过,这需要经过处理。太子,您先别急,听臣细说。”
  李隆基原本要打断陈晚荣说话,听了这话,只有忍住的份。
  陈晚荣先是举个例子:“太子是知道地,炮弹要用硝石。硝石不也是石头么?经过处理,就有如此妙用。同样的道理,这肥份用地矿石,经过处理之后,也就变了,可以用来种庄稼。”
  在古人眼里,种庄稼的肥份要么是腐烂地植物,要么就是动物分泌物,用矿石来种庄稼,那是异想天开。李隆基原本想斥责陈晚荣妄诞,听了这话,不由得大是赞同。硝石不为人看重的东西,经过陈晚荣处理之后,就有如此大地威力,可以用于战争。那么,用矿石来种庄稼,难道真不可能么?
  细细一想,并非没有可能,李隆基也不斥责陈晚荣。想了想,道:“这又是一件关系苍生的大事,你一定要做好。我看,你今天从国子监挑走了一百多人,肯定不够你用,我决定,再从国子监给你两百人。”
  人越多越好,陈晚荣也想要,不过,却有顾虑:“太子,这事好是好,不过,他们不愿意来,强赶着鸭子上架,留得住人,留不住人呀!”
  李隆基冲陈晚荣调皮地眨巴一下眼睛,点头道:“这有何难?常言道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给他们升三级,难道他们不愿意来?”
  两级就让很多人削尖了脑袋往军器监里挤,爵位升三级,那还用说么?除了少数铁了心要做官,想发财的人以外,估计会蜂涌而去。
  “太子英明!”陈晚荣大喜过望。
  这事一说定,李隆基马上就找来徐坚,和陈晚荣商量,等到商量完,陈晚荣这才欢天喜地的离开东宫。
  陈晚荣来到唐朝,就今天的收获最是出乎意料,有了这些人,这基础就打下了。更重要的是,这是李隆基定下的,他登基以后,对这事肯定会倍加支持,那么科技大时代已经呼之欲出了。
  陈晚荣是一路笑回去的,他所过之处,必是一长串的“呵呵”声。
   第一九一 梅玄成现身
  回到军器监,叶天衡他们听陈晚荣把好事一说,个个乐得合不拢嘴。眼看着军器监现在铺的摊子越来越大,要做的东西越来越多,就是这人手跟不上,放着好东西做不出来,心里那个急切自是不用说。
  还是陈晚荣本事大,今天除了挑选了一百多人外,又得李隆基亲口承诺再给两百人,有了这些人,好好加以培养,以后必将大放异彩,军器监的份量在唐朝会骤然增加。
  如此美事,谁个能不乐呢?
  天快黑时,陈晚荣这才喜滋滋的回家。陈晚荣一到郑府,只见郑晴和青萼正忙着收拾,好象要出行似的,不由得大是奇怪,问道:“你们这是做啥呢?好象要出行似的。”
  “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请你过去喝酒,你去不去?”郑晴笑吟吟的迎上来,把一张请柬递在陈晚荣手。
  陈晚荣打开一瞧,一行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廉,是金仙公主的手迹,请陈晚荣去玉真观喝酒,落款是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两人。
  金仙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