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47部分

化工大唐-第47部分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是金属,扔到水里就会沉下去,这是常识。陈晚荣这一颠覆性的结论由不得他们不发懵,陈晚荣一点也不意外,拿起丝线穿过针鼻,打一个结,把针鼻拴好。扯下多余的丝线,在离针尖不远处拴了,一只手拿一根丝线。
  吸口气,努力平稳一下呼吸,小心翼翼的朝水面放去。一点一点的放下去,直到绣花针与水面均匀接触,这才轻轻放开丝线,蹑手蹑脚的退开:“哪位要来验证一下?”
  “我来!”齐先生想也没想的道。大步一迈,蹬的一声响,恨不得飞过来看过究竟。
  陈晚荣忙提醒他:“齐先生,请你轻点。一定要轻,一定要小心,就连呼吸都要尽可能轻微。”
  齐先生虽是不明白陈晚荣为何如此规定,还是照做,吸一口气,让呼吸平稳下来,轻手轻脚的走过来,朝盆子里一瞧,眼睛立时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老大,可以塞进一只鸡蛋了。
  “齐先生,怎么了?”黄伯鸣和一众生员顿觉好奇,齐声问道。
  齐先生吞口口水,愣愣的道:“竟然,竟然是真的!针没有沉到水里去。”
  一片哗然声响起,生员们一下子站起来,齐刷刷冲过来,嘴里嚷道:“我瞧瞧!”
  陈晚荣双手直摇,提醒他们道:“轻点,轻点。”生员们这才放轻脚步过来。
  这种力道的控制陈再荣最是拿手,三两下就冲过来了,落地一点声音也没有。一瞅盆里,绣花针静静的浮在水面上。欢喜不禁,一把搂住陈晚荣。高声嚷起来:“哥,你真了不起!”
  他兴奋之下力道不小,陈晚荣只觉一道铁箍箍着自己,气都喘不过来,忙道:“放开我!”
  陈再荣依言放开,打量着陈晚荣。一脸的喜悦,胸一挺,头一昂,冲齐先生介绍起来:“齐先生,这是我哥!我哥可能干呢!”哪里是在介绍人,纯粹就是在吹嘘。兄长如此露脸,哪个做弟弟的不觉得无限荣光呢?
  齐先生没头没脑的应道:“能干,能干!好好好!他是你哥?”
  黄伯鸣和生员们小心的过来,瞅过之后心满意足地退开。愣了半天神的齐先生终于回过劲了,忙请教起来。道:“请问陈先生,这道理安在?”
  他这话正是众人所想,无不是打量着陈晚荣,急切的等待着答案。就是陈再荣也是一脸急切地看着陈晚荣,仿佛在说“哥,你快说嘛”。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陈晚荣给他们打比方解释。利于他们理解:“我们手上有一层皮,用针扎的话会扎破,会很疼。要是把针平放在上面,却不会破。水面就好比我们的皮一样,只要把针平放上去,不破皮就不会掉下去。”
  从理论上说,一张纸垂直放好。可以在上面开卡车也没问题。这道理和这有些类似,难就难在放针的时候不能把水面给破坏了,陈晚荣的力道控制得好,针才浮在水面。多练习就可以做到,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
  之所以用丝线拴住针,而不是直接用手拿住放下去,主要是不方便。一个不小心手指就会把水面给破坏了。
  陈晚荣之所以提醒众人轻点。就是因为一震动针就会沉下去。
  这道理浅显易懂,众人恍然大悟。“哦”声响成一长串。
  陈再荣很是兴奋,眼里放光道:“哥,我来试试。”拿出绣花针,在陈晚荣地指点下,把针上的水渍擦干净,学陈晚荣的样小心的放下去。
  要点就在于平稳,他是练武的,要做到这点并不难。等到他把丝线放开时,绣花针静静的浮在水面。陈再荣不由得大喜:“成了,真成了!这不难呀!我以前怎么没有想到呢?”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众人齐声附和。
  这事和常识相悖,具有颠覆性,没人说起还真想不到。一旦见证了,又很简单,由不得不生出“原来如此”的想法。对他们这种感受,陈晚荣很是理解,要不是自己学了那么多的知识也不会信。
  “世事真是奇妙!”齐先生击掌感叹。
  “你信了吧?”黄伯鸣以胜利者的姿态一拍齐先生的肩,眨巴着眼睛问道。
  瞧他那副眨眼模样,齐先生就知道他在想什么,道:“行,饷午算我地。”意思是说中午他请客。如此说话,虽是没有说一个输字,却已经认输了,黄伯鸣呵呵一笑:“这才象话嘛!”
  “我来试试!”齐先生拿出绣花针,心悦诚服的向陈晚荣请教起来:“陈先生,还请您指教。”态度非常诚恳,和适才的不屑全然不同。
  陈晚荣谦虚之人,笑道:“齐先生言重了,指教不敢。”当下指点齐先生做试验。陈晚荣的要点讲得非常清楚,只是他的力道控制有问题,不是针鼻把水面破坏了,就是针尖把水面给刺破了,或者是力道过大,直接沉到水里去了。
  一连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不得不放弃。黄伯鸣试了几次,和齐先生一个样,没有成功。那些生员也是好奇心动,也来相试。只是力量控制什么难度。第一个试验就是小学生都会,居然能混到吃喝。陈晚荣还真有点难以置信。
  齐先生叫齐贤明,很是高兴,点了一大桌子酒菜,四人喝得醉醺醺的这才作罢。要论丰盛程度没有李清泉请陈晚荣喝酒的饭菜好,不过陈晚荣不是饕餮客,不会以酒菜的精美丰盛论人之好坏。
  陈晚荣发现齐贤明为人爽直。这很对陈晚荣的胃口,言谈极欢。说到高兴时,齐贤明邀请陈晚荣参加三月三日的踏春活动。学馆组织地踏春活动一般不会邀请外人,齐贤明相邀给了天大地面子,只是陈晚荣三月三日还要去卖香皂,分身乏术只得婉言谢绝。这让齐贤明万分惋惜。
  这餐饭费时极多,会帐之时都快到下午授课时间了。三人忙赶回学馆。陈晚荣赶了小黑,与三人道别,陈再荣送出老大一程这才惜别。
  赶着牛车直奔菜市场,正行间看见一家规模不小的油坊,叫“胡氏油坊”,陈晚荣心想用植物油做香皂只需要过滤一下,把里面地油角子去掉就行了。而用猪油做香皂还要经过前处理。相对而言要麻烦些。要是这家油坊里的植物油够多的话用植物油来做更省事。
  主意一定,把牛车停在油坊前。迈步进了油坊,一个颏下留有一丛胡须的中年男子正在柜台后面打瞌睡,陈晚荣清咳一声,中年男子睁开眼,堆上一脸的笑容:“请问客官,您是要买油?”
  “我要好几百斤,你有吗?”陈晚荣狮子大开口。
  做买卖的哪会怕大主顾,中年人笑道:“有有有!客官,您是要麻油,还是要杏仁油?红篮花子油、蔓菁子油、苍耳子油、乌桕子油小店全有,客官,您要哪些?”
  陈晚荣对唐朝的生活还不够了解,心想能有三两种就不错了,没想到掌柜如数家珍般说出这么多名目。唐朝竟有如此多地油类陈晚荣还真有点吃惊,笑道:“哪种最多,最便宜,我就要哪种。”
  “客官,我胡三海绝不瞒你,最便宜的是乌桕子油,那玩意是从树上榨出来的,一般没人吃,所以小店做得也很少。最多的当数麻油了,不过价格稍微比乌桕子油贵一点,但不多。”胡三海给陈晚荣介绍起来。
  麻油就是胡麻油,是张骞从大宛带回胡麻,在西汉大量种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植物油。在西汉以前,日常生活主要是用动物油,从西汉开始正式有了植物油,为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提高做出了贡献。
  胡麻在古代种植量大,相应的胡麻油地量也就不少了。
  “行,给我来四百斤。”陈晚荣略一思索报出数量。
  “四百斤?”胡三海给吓了一大跳,差点跳起来,惊奇的打量着陈晚荣:“客官,请恕我多一句嘴,您要这么多油做甚呢?”
  告诉他不是不可以,但没那必要,陈晚荣不答所问:“有没有?”
  胡三海想了想这才道:“客官,实不相瞒麻油只有三百来斤。要不,我再给您点别的油。”
  “不用了,就麻油,有多少要多少。”陈晚荣心想三百斤也不少了,要做好几天。
  “客官,您请等着。我给您过称。”胡三海交待完,冲里面吼一声,出来两个一身是油的伙计。帮着过称。过完称,把油桶搬到牛车上,陈晚荣付了钱,辞别胡三海赶着牛车去了。
  麻油里面含有大量油角子,过滤就可以除去,要过滤就要用到布。陈晚荣去布庄买了一匹麻布这才回家。
  有了小黑犯牛疯一事,陈晚荣格外关注官道上是不是有身着红色的女子。还好,直到回到家小黑也没有犯牛疯。
  要是在以往陈晚荣回家,陈老实夫妇大老远就来迎接了,今天却是静悄悄的,没见人影,陈晚荣不由得有些奇怪。来到房前,只见门大开着,陈王氏正在桌边忙活,至于忙什么陈晚荣离得有点远看不清。“娘。我回来了。”陈晚荣从车上跳下来。
  陈王氏忙放下手里的活儿,一脸地笑容迎出来:“晚荣,你回来啦!猪油买到了?”
  “娘,我没买猪油,买地是麻油。”陈晚荣知道她会问,给她解释:“娘。用麻油一样可以做香皂,比用猪油还要方便些。”
  陈王氏心头正犯疑,听了这话也就释然了,笑道:“晚荣,来,先搬下来。”两人合力把油搬下来,放到屋檐下。
  “晚荣。你赶路累了,先去歇着,娘去把车下了。”陈王氏赶着小黑去下车了。
  陈晚荣应一声,进了屋,只见桌上摆着一朵朵好看的布花,不由得很是惊奇,快步上去拿起一朵。入手颇沉。一块麻布包着一块四四方方的东西,陈晚荣不用想都知道这是香皂。
  让陈晚荣惊奇地不是香皂。而是这布花。这布酒杯大小,折得实在是好看,样式别致,比起陈晚荣在李清泉那里看到的点缀鲈鱼脍的布花还要好看。唯一不足地就是这布花是用麻布折成,布料不是上乘,破坏了其美感。
  “晚荣,你爹去联系木匠做盒子,娘在家里没事做就折点花。”陈王氏从屋外进来,给陈晚荣解释:“娘是想我们去长安卖香皂,可得好好准干引起的不适已经大为降低。更有一桩奇特处,那就是香气经久不散,好象撒了香水一般,香味数日仍存。真没想到中国古代香料品质如此上佳,陈晚荣对吴兢非常感激。
  本钱有限,不能做得更多,但陈晚荣力求精品,功夫做得很足,直到三月初一才全部做好。三月初一下午,陈再荣也回来了,简单的开了个家庭会议,陈晚荣和陈再荣一致决定:三月三这天非常热闹,陈老实夫妇一辈子也没怎么出过远门,更没有见识过三月三的热闹劲,一家人都去长安!
  陈老实自是不用说,欢喜得脸上泛红光。陈王氏也不图这个,不过爱子有此孝心,哪能不让她感动呢,激动得流泪。
  三月初二用过早餐,略一收拾,把门一锁,陈再荣赶着牛车,载着香皂,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直奔长安而去。
  为了便于搬运,陈老实特的做了几个木箱来装香皂。望着装得满满的箱子,陈晚荣信心十足,心想“我是万事俱备,只等机会!明天就是三月三,我会好好干一场!”
  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一章 古都长安
  长安的大名陈晚荣不知道听过多少回,早就仰慕无已,巴不得早点赶到长安好好见识一番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古都。
  陈再荣也想早点赶到长安,赶得特快。小黑天生就喜欢奔跑,这一来正对它的性子,跑得异常轻快,一点也不象车上坐了四个大活人似的,和拉空车没有区别。跑到高兴处,还不时欢吼几声,很快就过了宁县。
  一过宁县,车马陡然增多,拥向长安。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其吸纳力惊人,必然会有很多车辆驶向长安,这点陈晚荣一点不惊奇。让陈晚荣惊奇的是,其数量竟然如此之多,冠盖相望,连绵不绝,一眼望去全是奔驶的车辆,好象一条长龙,滚滚涌向长安。
  这种景象太有震憾力了,陈晚荣尽管见多了现代都市高峰期的车流,也是不得不感叹:“好多的车呀!”
  陈老实夫妇很少出门,象这样热闹的景象生平第一遭遇到,愣了愣才附和陈晚荣的话:“可不是嘛!”震惊过甚,连多余的话都没有,唯有一双眼睛在官道上溜来溜去。
  “哥,这算什么,从灞桥开始,那里的车马人流才叫多呢,比这多得多。”陈再荣扫了一眼有点不信的陈老实:“爹,我带您们去灞桥瞧瞧。”
  “好啊!”爱热闹是人的天性,陈老实想也没有想就应允了。
  陈王氏给了他一个在白眼:“老头子,你老大不小了,还跟个孩子似的。来长安是办正事的,不是给你玩的,别在那瞎嚷嚷。”
  二老难得出来一次,让他们见识一番也不错。更何况,陈晚荣一听陈再荣的话好奇心起。也想去瞧个究竟,道:“再荣,绕过去不会花多少时间吧?”
  “不会。以小黑这脚力,顶多小半个时辰。”陈再荣略一沉吟。
  天色尚早,就算去看看也不会误事,陈晚荣不无兴奋的道:“那我们去瞧瞧!”
  陈王氏提醒道:“晚荣,可不能误事哦。”
  “娘,您放心!”陈晚荣还没有说话。陈再荣就接过了话头:“灞桥送别可是一景啊,来了长安不去见识一番,跟没来一样。离别之人在灞桥分手,折柳相送,依依惜别,那场面才叫感人至深呢。娘,您得准备好眼泪,别到时没有眼泪哭得出来。”
  最后一句是在说笑,陈王氏很是欢喜,伸手把陈再荣衣衫的折皱抻抻:“这孩子。咋说话地?”
  陈再荣一拉绳子,小黑从岔路上折而向东奔去。宁县在长安的西北,陈晚荣他们本该从西面的开远门进城,而灞桥在长安地东面,是以要向东奔行。正如陈再荣说的,小黑脚程快。没有多久就来到了灞水。灞水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没什么概念,对于唐人来说灞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因为经过灞水就到了长安。
  一座横跨灞水的木梁石柱墩桥格外显眼,四段圆形石柱铆榫相接形成一根石柱,六根石柱组成一个桥墩。灞桥长约一里,宽两丈余,桥上行人车辆多不胜数。秩序井然的通过。
  桥边有一个石墩,上书“灞桥”二字。用的是隶书,字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