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

第104部分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第104部分

小说: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才智,据说空海具有神秘力量。两种形象加在一起,空海在小说里的表现如此杰出,也就顺理成章了。
  “沙门□□”,为什么“□□”里的人名是“空海”,而不是其他和尚?
  然而有比空海更适任的主角吗?
  梦枕獏选择空海为主角,一如吴承恩《西游记》笔下的唐三藏,从真实人物传记里取经,选角适切,不但说服力足,且形象鲜明,为小说成绩加了不少分。
  选定空海,不单是他博学多闻、艰苦卓绝,更大的原因是,空海的传记本来就记载许多灵异传奇、神怪传说。
  传说空海年轻时入山修行,有一次在入定中,利剑由空中飞降,射向他的头顶。他剎时领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也奇怪,利剑随即转向,插进山壁。
  又有这么一段传说:某日,空海来到一座城镇,听闻当地常有妖魔出没,镇民要求空海作法袪魔。空海持笔对着天空,虚拟挥毫,写下一段经文,写完后天空清楚地浮现一段经文,久久不散,此后,妖魔鬼怪不再出现。
  种种传闻为空海增添神秘色彩,《沙门空海》有鬼魅神佛,也就不足为奇了。
  空海便这样成为小说的第一男主角。就好像西洋画家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达芬奇密码?而不是梵高、毕加索密码?
  故事愈是真假相映、虚实相生,就愈扣人心弦。
  梦枕獏凭丰富的历史知识,以及充沛的想象力,做到了。
  不知道梦枕獏当初如何构思,他找到杨贵妃生死之谜这个切入点之后,和另一个点——空海入唐取经,连缀成一条轴线,一拉便拉开小说序幕,扯出一段故事。
  也许日本人对杨贵妃未死的传闻比中国人更敏感。
  日本有个叫做久津的渔村,被称为杨贵妃之乡,因为当地人相信当年杨贵妃大难不死,乘船漂泊,最后漂到日本“唐渡口”,也就是今日山口县的久津。
  有这一层地缘关系,加上故事凄美,要想不成为日本小说题材也难。
  杨贵妃之死,众说纷纭。官方说法是玄宗逃亡途中,为平众怒,把杨贵妃缢死于马嵬驿。其他死法,或曰死于乱军之中,或曰吞金而死。
  或者根本未死。
  如果没死,下落何方?隐姓埋名、流落民间(做了道士、女尼)最可能,也最合理,但最没想象力。
  最为劲爆的观点出自已故学者卫聚贤(许多资料误为“魏聚贤”)《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说杨贵妃远渡重洋,被人带到美洲大陆去了。是耶非耶,关键不在杨贵妃是不是到了美洲,而是中国人是否发现了美洲?
  比较起来,杨贵妃在重重掩护下,漂洋过海,逃亡并终老于日本的说法较为合理,较不夸张,而且充满想象空间。
  但这么一来等于否定正史书写。“上(玄宗)乃命(高)力士引(杨)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陈)玄礼等入视之。”《资治通鉴》这样记载。
  梦枕獏处理这个历史题目,绝顶聪明,他既不说中国史书写错,也不说民间传说是对的,他说两者皆对。
  然而死就死,活就活,怎么可能又死又活,两者都对?梦枕獏必须自圆其说,而且圆得漂亮。
  梦枕獏说,两种记载都对,但事实只有一个:杨贵妃被缢死,却未真死,道士运用“尸解法”,让杨贵妃逃过一劫。
  梦枕獏调和正反,在矛盾中求统一,这份想象力真令人佩服。
  然而人终有一死,即使杨贵妃不死于马嵬驿,但在日本含恨以殁、抱憾以终,也足以让人掬一把同情泪。
  往者已矣,生者何堪?
  在世人想象中,杨贵妃难遣人间未了情,怨念如此之深,不太可能羽化登仙,只好以鬼魂形态缱绻世间。梦枕獏便扣住这样的人性心理,活化故事素材。
  到底杨贵妃在整个故事扮演什么角色,光看前几册还不能断定,在杨贵妃死而复生却魂飞魄散的凄厉情节中,让人更迫不及待全集之出版。
  大学者、大作家谈起启蒙书,几乎都不是四书五经,反而是章回小说、童话、小人书。大人视为不登大雅之堂,却引领他们步向知识殿堂。
  能够开启读者想象的窗、知识的门,这种通俗文学,便不是普通文学。
  《达芬奇密码》大卖,带动讨论热潮,多少人这辈子第一次听到“圣杯”这名词,第一次仔细端详《最后的晚餐》画作。认识达芬奇的人更多了,传记和画册不知多卖了多少。
  许多小朋友,从三国电玩、漫画,一路连结到《三国演义》、《三国志》,对于三国历史,原来不知道的知道了,原来没兴趣的有兴趣了。
  不论出发点是好奇心、求知欲或性好八卦,若因此而留意相关知识,多闻阙疑,总是好事。许多知识,写在教科书里,学子望之却步,遑论吸收。
  不是说通俗著作或游戏可以取代书本知识,但那是起步,现在一小步,以后一大步。知识源于兴趣,学问出于好奇。
  或曰,《达芬奇密码》里扭曲历史、宗教,蒙蔽真相,误导学子,莫此为甚,甚至有教会要求查禁《哈利波特》。殊不知识者正可利用这个机会导正澄清。平日授学说教,无人闻问,这下子趁话题正热,议题当红,透过大量采访、撰文,声音会被听见,反而是宣扬教义、倡导学术的好时机。
  《沙门空海》不是知识小说,但读者若能受到刺激,为了解故事背景而延伸阅读,就能长知识、生智能。也许当《沙门空海》红透书市,也会像《达芬奇密码》那样衍生系列知识性的周边产品。除了空海等人物传记,大唐史、日本史、西域史、佛教史、回教史、祅教史、中日交通史、有关巫术的笔记小说、有关杨贵妃和唐明皇的野史传说,都有得聊。皓首穷经,其乐融融。
  读《诗经》可以“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诗经》不是自然图鉴,所以能够认识草木鸟兽,还有赖延伸阅读。用这种心情读《沙门空海》,也许更添趣味。
  空海引进门,学海看个人。
  空海被誉为不可思议,而让空海赞叹不可思议的,不是什么人,是一座城市。
  空海和逸势来到唐代的长安,迭为大唐盛世而惊叹连连。那是个胡汉融合的时代,不分种族、国籍,都可能在朝为官,文化交流,人才流动,以兼容取代排外,用加法代替减法,活得那么有自信。
  因为自信,所以不怕被同化,不怕丧失主体性。大海吸纳百川,大唐的自信,空海的自信。
  空海搭遣唐使船到中国,途中遇到风暴,岌岌可危,人人惊惶,惟空海超然以对。船上卜者、阴阳师作法祈福,空海说,没有用的啦,连佛法也一样,难以改变天象。“你完全不在意吗?”逸势问。空海答复说,不是不在意,而是一切交由天命安排,而他自信有此天命。凭这分自信,空海度过很多危机。
  自信的空海,也能欣赏长安的自信。
  梦枕獏透过空海之眼,描绘长安的繁华和多元,读者在想象大唐风华之余,不免叹息,这样的国度怎么到了后世反而沦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的境地。《沙门空海》可能不会提供解答,这问题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的。
  故事还没完,还有得想。
  作者简介:果子离,台湾省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出生于桃园,籍贯新竹。深居简出,专事写作十余年,是不可救药的阅读主义者,主张阅读即生活、生活即阅读,相信开卷有益,阅读有趣,书写有意义。著有《一座孤读的岛屿》(远流)。
  空海之诗
  编者案:弘法大师空海和尚以东传密宗、普渡济世而为后人所崇仰礼赞,其佛法精湛,固不待言。然其诗文、书法造诣,同样为世所重。书法、文章部分,梦枕貘先生于本书中已有述及,所少者诗耳。为免读者抱憾,特搜罗大师诗作十首,用飨读者,略窥其奥。其中第一至三首为其于大唐之时作品。四至十首为归返日本之后所做,其中尤以第十首《游山慕仙诗》最为人所传诵,公认有寒山拾得之深意,而具魏晋诗韵之佳妙。
  在唐日作离合诗赠土僧惟上
  磴危人难行,石嶝兽无登。
  烛暗迷前后,蜀人不得灯。
  在唐观昶法和尚小山
  看竹看花本国香,人声鸟瞬汉家新。
  见君庭际小山色,还识君情不染尘。
  留别青龙寺义操阁梨
  同法同门喜遇深,空随白雾忽归岑。
  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
  萝皮函词
  南峰独立几千年,松柏为邻银汉前。
  戴日萝衣物外久,函书今向相公边。
  秋日观神泉苑
  彳亍神泉观物候,心神恍惚不能归。
  高台神构非人力,池镜泓澄含日晖。
  鹤响闻天驯御苑,鹄翅且戢几将飞。
  游鱼戏藻数吞钩,鹿鸣深草露沾衣。
  一翔一住感君德,秋风秋月空入扉。
  衔草啄梁何不在,踉跄率舞在玄机。
  入山兴
  问师何意入深寒,深岳崎岖太不安。
  上也苦,下时难,山神木魅是为藩。
  君不见,君不见,京城御苑桃李红,灼灼芬芳颜色同。
  一开雨,一散风,飘上飘下落园中。
  春女群来一手折,春莺翔集啄飞空。
  君不见,君不见,王城城里神泉水,一沸一流速相似。
  前沸后流几许千,流之流之入深渊。
  入深渊,转转去,何日何时更竭矣。
  君不见,君不见,九州八岛无量人,自古今来无常身。
  尧舜禹汤与桀纣,八元十乱将五臣。
  西嫱嫫母支离体,谁能保得万年春。
  贵人贱人惚死去,死去死去作灰尘。
  歌堂舞阁野狐里,如梦如泡电影宾。
  君知否,君知否,人如此,汝何长。
  朝夕思,堪断肠。
  汝目西山半死士,汝年过半若尸起。
  住也住也一无益,行矣行矣不须止。
  去来去来大空师,莫往莫往乳海子。
  南山松石看不厌,南岳清流怜不已。
  莫慢浮华名利毒,莫烧三界火宅里,斗薮早入法身里。
  山中有何乐
  山中有何乐,遂尔永忘归。
  一秘典,百衲衣,雨湿云沾与尘飞。
  徒饥徒死有何益,何师此事以为非。
  君不见,君不听,摩羯鹫峰释迦居,支那台岳曼殊庐。
  我名息恶修善人,法界为家报恩宾。
  天子剃头献佛驮,耶娘割爱奉能仁。
  无家无国离乡属,非子非臣孑安贫。
  涧水一杯朝支命,山霞一咽夕谷神。
  悬萝细草堪覆体,荆叶杉皮是我茵。
  有意天公绀幕垂,龙王笃信白帐陈。
  山鸟时来歌一奏,山猿轻跳技绝伦。
  春华秋菊笑向我,晓月朝风洗情尘。
  一身三密过尘滴,奉献十方法界身。
  一片香烟经一口,菩提妙果以为因。
  时花一掬赞一句,头面一礼报丹宸。
  八部萃萃润法水,四生念念各证真。
  慧刀挥研无全牛,智火堍放灰不留。
  不灭不生越三劫,四魔百非不足忧。
  太虚寥廓圆光遍,寂寞无为乐以不。
  徒怀玉
  问师怀玉不肯开,独往深山取人哈。
  君不听,君不听,调御髻珠秘灵台,宣尼良玉称沽哉。
  方圆人法不如默,说听琉璃情几抬。
  古人学道不谋利,今人读书但名财。
  轮王妙药鄙为毒,法帝醍醐谤作灾。
  夏月凉风,冬天渊风,一种之气,嗔喜不同。
  兰肴美膳味无变,病口饥舌甜苦别。
  西施美笑人爱死,鱼乌惊绝都不悦。
  同与不同,时与不时,升沉赞毁,默语君知之。
  知之知之名知音,知音知音兰契深。
  纳凉房望云雷
  云蒸壑似浅,雷渡空如地。
  飒飒风满房,祈祈雨伴劂。
  天光暗无色,楼月待难至。
  魑魅媚杀人,夜深不能寐。
  游山慕仙诗
  高山风易起,深海水难量。
  空际无人察,法身独能详。
  凫鹤谁非理,蚁龟讵回嶂。
  叶公珍假借,秦镜照真相。
  鸦目唯看腐,狗心耽秽香。
  人皆笑苏合,爱缚似蜣螂。
  仁恤麒麟异,迷方似大羊。
  能言若鹦鹉,如说避贤良。
  豺狼逐麋鹿,狻子嚼麋獐。
  睚眦能寒暑,噱谈受病疮。
  营营染白黑,赞毁织灾殃。
  肚里蜂虿满,身上虎豹庄。
  能销金与石,谁顾诫刚强。
  篙蓬聚墟垄,兰蕙郁山阳。
  曦舒如矢运,四节令人僵。
  柳叶开春雨,菊花索秋霜。
  穷蝉鸣野外,蟋蟀帐中扬。
  松柏摧南岭,北邙散白杨。
  一身独生殁,电影是无常。
  鸿燕更来去,红桃落昔芳。
  华容偷年贼,鹤发不祯祥。
  古人今不见,今人哪得长。
  避热风岩上,逐凉瀑飞浆。
  狂歌薜萝服,吟醉松石房。
  渴餐涧中水,饱吃烟霞粮。
  白术调心胃,黄精填骨肪。
  锦霞烂山幄,云幕满天张。
  子晋凌汉举,伯夷绝周粮。
  老聃守一气,许脱贯三望。
  鸾凤梧桐集,大鹏卧风床。
  昆岳右方庑,蓬莱左边厢。
  名宾害心实,忽驾飞龙翔。
  飞龙何处游,寥廓无尘方。
  无尘宝珠阁,坚固金刚墙。
  眷属犹如雨,邀那坐中央。
  邀那阿谁号?本是我心王。
  三密遍刹土,虚空严道场。
  山毫点溟墨,乾坤经籍箱。
  万象含一点,六尘阅缣缃。
  行藏任钟谷,吐纳挫锋芒。
  三千隘行步,江海少一尝。
  寿命无始终,终年岂限疆。
  光明满法界,一字务津梁。
  景行犹仰止,思齐自束装。
  飞云几生灭,霭霭空飞扬。
  缠爱如葛旋,萋萋山谷昌。
  谁如闲禅室,淡薄亦倘佯。
  日月光空水,风尘无所妨。
  是非同说法,人我俱消亡。
  定慧澄心海,无缘每汤汤。
  老鸦同黑色,玉鼠号相防。
  人心非我心,何得见入肠。
  难角无天眼,抽示一文章。
  全书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