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梅次故事 >

第23部分

梅次故事-第23部分

小说: 梅次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义很佩服的样子,“哪里哪里,受益匪浅。朱书记,我是美国哈佛商学院MBA 毕业的,回国四年了。我接触过不少官员,有的还是很大的官儿。可是,像您这样能把民风,包括商业道德、商业信用也看做经济资源的,是头一回碰上。 ”
  朱怀镜来不及谦虚,刘浩忙说:“我们朱书记是梅次最有思想的领导,看问题独到、精辟。来来,菜上来了。朱书记,仍是喝红酒?”
  “依我啊,什么酒都不喝。”朱怀镜笑道。
  刘浩说:“今天还是喝杯红酒嘛。”
  朱怀镜道:“行吧。成先生,像你这样,学有所长,干些实实在在的事业,很好。来,我就喧宾夺主了,借小刘的酒,欢迎成先生来梅次!”
  干完一杯,成义说:“按中国国情,更需要大量像您朱书记这样有能力的领导干部。毕竟是个政治主导的社会啊!”
  朱怀镜谦虚几句,又笑道:“看来我同成先生谈得来。我有个精英论,不知成先生和小刘同意不同意。我觉得,中国的精英,只能是准精英,也就是说,总体上不可能成其为真正的精英。这是同西方国家比较得出的结论。西方国家,真正的顶尖人才集聚在工商企业界,他们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社会精英分子;二流人才才去从政。而我们中国,精英分子却相对集中在党政机关,无缘进机关的才去工商界或别的行业。而西方国家那些进入工商界的精英,因为机制原因,总体上都能做到人尽其材,并有相应的回报,他们也就越发优秀,成为真正的精英;我们国家呢?哪怕你真的就是名牌学府的高材生,当你进入机关打磨多年之后,除了会讲几句空洞的官话,就别无所长了,只能是准精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人才素质在总体上就比别人矮了一个档次。相比之下,别人是优者更优,我们则是优者变庸,庸者更庸。可以说,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是民族大患。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人家的精英是千方百计把蛋糕做大;我们的精英却一天到晚考虑的是划分蛋糕,而且都想着自己多分一块。好在情况在不断好转,已有一批真正优秀的人才不再迷恋官场,转头投身工商界,他们是值得敬重的先驱者。比如你成先生,就是这中间的佼佼者,是真正的精英人才。而且官本位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最近有个沿海城市招考公务员,要招好几十位,接果报名的才十几位。”成义很是感叹,“真了不得!像您朱书记这样的高级领导干部,能够将思维跳出来,很超然地看问题,真让我佩服!来来,朱书记,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敬意。我先干为敬吧。”
  朱怀镜摇头笑笑,“成先生说到哪里去了!你北京过来的人,见过多少大干部,我这也是高级领导干部!”
  成义笑道:“朱书记这又是在批评我们北京人了。外地人都说,北京人吹大牛,国家大事无不知晓,好像他们日日夜夜在中南海墙头上趴着似的。”
  听了这话,大伙儿都笑了。
  朱怀镜说:“我有个同学,原来在北京某部里工作,后来自己下海了,办了自己的公司,搞得很红火。”
  成义问:“谁呀?您说说,指不定我们还认识哩。”
  朱怀镜说:“哪有那么巧的事?北京那么大。我那位同学叫吴弘。”成义问:“图远集团吴弘先生?”
  朱怀镜问:“你们认识?”
  成义一敲桌子,欢然道:“世界上还真有这么巧的事!吴弘先生的图远公司,就租在我们宾馆八楼办公室哩!”
  朱怀镜也觉得很有意思,“正是常言说的,世界真小!我每次去北京,都是吴弘去看我,我还没去过他们公司。”
  成义说:“最好最好!朱书记下次去北京,不嫌弃的话,就将就着住我们那里,你们同学见面也方便。”
  刘浩说:“是啊,朱书记下次去北京,就住黑天鹅,条件还过得去。”
  朱怀镜说:“梅次这家黑天鹅,算是我们这里最够档次的宾馆,北京黑天鹅我想更不用说了。”
  成义说:“勉强也算是五星级的吧。不过我们服务很好,生意一直不错。”
  朱怀镜说:“都在于管理啊!有成先生这样的高级人才,没有搞不好的宾馆。”
  刘浩说:“成先生这次来,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我宾馆,看能不能在我们这里投资些项目;二是来指导我们服务上档次。最近两个月,我们这里生意有些清淡,我老爷爷着急,专门请成先生过来一趟。”
  朱怀镜说:“是吗?很好啊。黑天鹅是我们梅次宾馆业的一块招牌,同你们北京黑天鹅也是亲缘关系,放心投资吧,我支持。生意嘛,最近清淡些,会好的。”他知道最近廉政建设风头比较紧,酒店、宾馆和娱乐场所的生意都下滑了,便不好往深处说。
  热热闹闹说了一大堆客套话,应酬便完了。刘浩今晚没说上几句话,却特别高兴。一位地委副书记成了他的无形资产。
  分手后,朱怀镜刚进家门,电话就响了。本应是香妹接的,可她在卫生间里洗澡,他只好接了。“朱书记吗?我是尹禹夫,一中校长。我想来汇报一下……
  这个这个今天我去看了看朱琪,这孩子很不错的。“尹禹夫显得有些紧张,语无伦次。
  朱怀镜很客气,“你好你好,是尹校长。欢迎你来家里坐坐。”放下电话,朱怀镜软沓沓靠在沙发里。忙了一天,实在想休息了。心想琪琪都还没上几天,校长就登门了。听尹校长电话里的意思,只怕没什么正经事要说,不过就是想来拜访一下。未及见面,尹禹夫在他心目中难免就被打了折扣。可在儿子的老师、校长面前,他从来都没有架子,很有些礼贤下士的意思。
  不一会儿,就听见有人敲门了,朱怀镜猜想准是尹校长了。拉开门,一位瘦高个儿就微笑着自我介绍:“我是尹禹夫。”
  “请进请进,尹校长。”朱怀镜猜这尹禹夫这么快就到了,说不定早在楼下某个隐蔽处守了好久了。心想怎么回事?喜欢上门拜访领导的人,都有这套功夫,知识分子也不例外,真是无师自通。
  香妹穿着整齐出来,朝尹禹夫笑笑。朱怀镜说这是琪琪学校的校长。香妹更加客气了,问了好,倒了茶过来。
  “尹校长,孩子放在你们学校,就请你多费心了。我和他妈都忙,可能没多少时间管他。”朱怀镜说。
  尹禹夫说:“这是我的责任啊!领导干部就是太忙了,莫说管孩子,一天到晚见都难得见着孩子。所以,我常交代学校的教师们,对领导干部子女,尤其要多用点心思。既不能让他们有特殊感和优越感,又要让他们多得到点关心和爱护。”
  尹禹夫这话说得太巴结了,朱怀镜不好多说什么,只道:“拜托了。 ”
  香妹说:“琪琪这孩子,学习不算很好,还过得去。就是性格太内向了,不太多说话。”
  尹禹夫说:“可能是朱书记和陈局长太忙了,平时同他沟通太少。我会注意他这个特点的。”
  说了不一会儿,电话响了。又是一位县里的领导要来看看朱书记。朱怀镜就站起来,伸出双手同尹禹夫握了,“对不起,尹校长,想留你多说几句话都不得安宁。下次有空再聊吧。”
  尹禹夫看样子还有话说,却只得站起来告辞。朱怀镜突然问:“尹校长是抽烟的吗?拿两条烟去抽吧。”
  尹禹夫忙摇手,“这哪行,这哪行。”
  香妹已从里面拿了两条云烟出来了,硬塞给尹禹夫。尹禹夫推了会儿,千恩万谢地接了。朱怀镜连说不客气不客气,再次同他握手,开门请他慢走。
  尹禹夫走后不到一分钟,县里的同志就按响门铃了。朱怀镜依旧坐在了沙发里,让香妹开了门。整个晚上,就这么迎来送往,快十点钟了才告清净。一共来了六伙人,有独自上门的,有两三人结伴来的。等送走最后一批客人,朱怀镜才有时间去洗澡。上床时,已是十一点半了。
  “没有一个晚上是清寂的,这么下去怎么得了?”朱怀镜叹道。
  香妹说:“多半都说找你的,握知道怎么得了?”
  朱怀镜无奈道:“是啊,都是我的下级、同学、老乡或企业老板,我不好在他们面前摆架子。”香妹说:“最麻烦的是这些烟啊,酒啊。不收又不行,人家说你假正经;收了又没地方放。你也抽不了这么多烟,喝不了这么多酒。我说你的烟酒还是戒了吧。”
  朱怀镜不理会他戒烟的建议,只说:“送吧,谁来送给谁。”
  香妹说:“送也只能送个意思,不能人家提了多少来,我们就送多少去。唉,家里都快变成副食品商店了,乱糟糟的不好收拾啊!对了,四毛要的门面,我联系好了,就在这个大院门口东边。”
  “四毛没一点亲戚情分。”朱怀镜想起他往日过河拆桥的事就有火。
  香妹叹道:“到底是亲戚嘛。”
  朱怀镜有些睡不着,坐起来想抽烟。床头却没烟了,就说:“麻烦老婆去拿条烟给我。”
  “才说要你戒烟,你就忍不住了。”香妹说是这么说,还是起床取了条烟来。是条云烟。朱怀镜凑近床头灯拆封,却半天找不到烟盒上的金色封条。再仔细一看,像是叫人拆开过的。便想送礼人也太粗心了。拉开烟盒,顿时脑袋嗡嗡响。里面塞的是钞票!香妹本已睡下,这时也坐了起来。将钱全部掰出来,数了数,三万元整。
  “这烟是谁送的,还想得起吗?”朱怀镜问。
  香妹说:“这怎么想得起来?”
  朱怀镜说:“我俩起来,把家里的烟、饼干盒什么的,都检查一次。”
  烟酒什么的都放在阳台上的大壁柜里,早塞得满满的了。打开一看,一时清理不完的。香妹就说:“今天就算了吧,太晚了。
  明天正好星期六,我俩关着门清理。“朱怀镜看看时间,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了。
  只好先睡觉再说。
  第十五章
  朱怀镜难得在家吃顿晚饭,香妹特意做了几个菜。两人都回来得晚,饭菜端上桌,已快八点钟了。饭桌上摆着当天的《梅次日报》,上面又有篇洪鉴捐款的报道:《再寻洪鉴》。
  ……
  依然是梅岭路199 号,依然是洪鉴,这位神秘的好心人给残疾人基金会再次捐上十八万五千元。记者找到银行工作人员采访,他们表示,捐款人一再要求他们不要透露有关情况。当记者问道办理捐款手续的是否还是上次那位漂亮的小女孩时,银行工作人员不置可否。漂亮的小女孩,你是谁?你在哪里?你就是神秘的洪鉴吗?
  ……
  香妹问:“怀镜,那钱就这么处理,行吗?”
  朱怀镜说:“我同你说过道理,只有这么处理。别人也许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但我想这是最好的办法。”香妹笑道:“别人根本就不会处理,往腰包里一塞得了。”
  “那也不见得,你别把干部都说得那么坏。前几天焦点访谈还报道了一个好干部,一位县委书记,坚决不收贿赂,限令下面干部把送给他的钱拿回去,三天之内不拿回去的,上交财政。结果,这位县委书记上交了六十多万元。”朱怀镜说。
  香妹说:“是吗?我没注意看。风气也太坏了,就缺少这样的好领导。”朱怀镜摇头一笑,说:“不过,这位同志来得太刚了,只怕不好收场的。”香妹又问:“哎,那位漂亮的小女孩是谁?”
  朱怀镜怕解释了反添误会,只说:“什么漂亮的小女孩!就是地委办的工作人员。写文章的人,总要妙笔生花的。”
  香妹忽然睁大了眼睛,说:“我说怀镜,我们总是拿烟送人,是不是送了钱给别人也不一定啊。”
  朱怀镜也吓了一跳,说:“天哪,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层?我说,把清出来的钱一笔一笔记上,注明是烟盒里的,还是饼干筒里的。说不定有一天要对帐的。”
  两人边吃边说,还没吃上几口饭,门铃响了。猜想一定是尹禹夫夫妇来了。门一开,果然是他们两口子。琪琪的数学成绩不行,尹禹夫坚持每天上门来给他补课。朱怀镜两口子觉得过意不去,说要补课,请琪琪的数学老师来就行了,我们按规矩付补课费。尹禹夫说还是他自己来吧。据说这尹禹夫还真是块当校长的料,中学课程门门拿得下,在一中没人不服。他夫人向洁也是个勤快人,说在家反正没事,过来帮忙收拾一下家务也好。
  朱怀镜和香妹都觉得这样不太好,可人家硬是一片热心,推也推不了。就只好由着他们了。所以尹禹夫两口子每天都是八点左右来,也不用事先打电话。
  也不需多寒暄,尹禹夫径直去了琪琪房间,向洁就像个熟练的钟点工,里里外外收拾起来。来了外人,两人就不说那件事了。朱怀镜埋头吃着饭,问香妹,“找保姆的事,有着落了吗?”
  香妹说:“托人找了几个,都不太理想。”朱怀镜说:“又不是选美,别那么挑剔。”
  香妹说:“你想得好,给你选美。保姆最不好选,比相亲还难。”
  向洁在一边忙着,插话说:“我乡下有个亲戚,很灵泛,手脚也勤快。原先在人家那里做过几年,经验也有。要不过几天带来看看?”
  香妹望望朱怀镜,再对向洁说:“太麻烦你了。”
  向洁笑道:“这有什么麻烦的?打个电话去叫她来就是了。”
  香妹只好说:“那就看看吧。”
  饭还没吃完,缪明打了电话过来,请他马上去一趟,有急事商量。朱怀镜顾不上吃完饭,稀里哗啦喝了碗汤。也不叫司机,夹上包就往办公室去。他先打开自己办公室,开了灯,却不进去,仍旧拉上门,然后往缪明办公室走去。
  缪明已经同陆天一、李龙标、向长善坐在那里了。朱怀镜忙点头笑笑,说:“几位久等了。没个保姆硬是不行,不到八点多吃不了晚饭。”
  缪明笑道:“你也别太艰苦了,保姆还是要请的。”
  陆天一也笑着说:“是的,没保姆不行。”
  李龙标和向长善还没来得及参加关于保姆问题的讨论,缪明严肃起来了,说:“我们几个紧急碰一下头。吴飞案最近有新的突破,他供出了梅次卷烟厂厂长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