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血淬中华 >

第6部分

血淬中华-第6部分

小说: 血淬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华的话虽然没有说完;可他和周天宇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现在他们只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不由得同时沉默了下来。
  山子带领的这伙残兵败将,由于还要抬伤员,行动自是快不了,冯华和大个子一行人很快就在一个山脊处就追上了他们。
  还没顾得上寒暄,山子就惶急地跑到了大个子身边:“大当家的,二当家他要不行了,你快想想办法呀!”
  心中一惊,大个子三步并作两步,马上来到了担架旁。蹲下身子,他急切地喊道:“兄弟,你醒醒,你可一定要坚持住啊!”
  担架上那个脸色微黑的小伙子,此刻已是气息奄奄,处于昏迷之中,只有不时发出的一两声呻吟还让人心中抱着一线希望。冯华此刻也跟了过来,轻轻用手摸了一下他的前额:“好烫!当家的,这得赶紧医治呀!”
  “是呀,我这小弟贴金(中弹)挂彩好几天了,那伙混蛋又追得紧,深山里不比集镇,找不到郎中,没能及时诊治,真是急死人了。”大个子的神情、语气充满了深深地关切和焦虑。
  听到这儿,冯华猛然想起他们为这次探险准备的急救箱,那些药品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对外伤、消炎和退热肯定可以派上用场。连忙指着邢亮对大个子说:“你邢大哥对医术还略知一二,是否能让他给看一下?”
  经过一场生死与共的战斗洗礼,大个子对冯华三人的能力已是无比的信服,闻听此言后他连声称谢不已。邢亮经过仔细检查,发现黑小伙儿在腹部和大腿各有一处伤口,本来如果医治及时,这些伤并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大碍。可是现在因连日奔波,伤口又没有得到及时地治疗清洗,已经化脓发炎,情况十分危险。
  邢亮充其量也只是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的“蒙古大夫”。虽然是“红十字会员”,接受过培训,但到底是业余的性质,冯华心里也没有多大的谱。不过,邢亮手底下还挺利落,只见他消毒、排脓、涂药膏、包扎伤口,看起来倒是挺在行。其实,无论是在部队里的野战救护训练,还是在林区巡查时经常遇到的伤病情况处理,都使邢亮受益不小。而且,这个时代抗生素还没出现,这些来自21世纪的消炎退热药品自是大显神威。经过邢亮的一番救治,黑小伙儿的伤情很快就有了明显的好转。不但脸色好看了许多,而且也慢慢停止了呻吟,不久就安静的睡着了。
  接着,邢亮又对其他几个轻伤者进行了救治处理,伤情和疼痛等症状也都有所减轻。看着那个带着红十字的神奇皮包,这些山里汉子以为包包里装的都是太上老君的仙丹灵药。尤其是当邢亮把注射器里的药液注射到黑小伙儿的肌肉里,他们更是充满了好奇、惊讶和难以理解。从他们的眼睛里可以看出,那不只是好奇,更多的是深深的敬畏与虔诚。
  一行人在伤员的伤势稍微稳定之后,又开始了艰苦的赶路,不久大喜也追了上来。在又翻过两个山头,穿过一条小溪,登上一处缓坡后,他们终于在天黑之前看到了那企盼已久的营地以及欢呼着迎上来的守营弟兄。而此时受伤的黑小伙儿由于热度已退,人已经清醒了过来,这一下又惹得众人是一阵的欢呼,简直把冯华他们视为降妖伏魔的天兵天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个个敬畏万分。
  第六章雨夜话衷肠
  这儿是一处位于半山窝的平地,四面都是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古树参天,遮云蔽日。西南方一条约两丈来宽,数丈深的山沟,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沟上横卧着用砍倒的大松木架成的简陋木桥,一条依稀可见的小道依着山势,曲折蜿蜒的通往山脚。流淌的山涧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不时的闪着白花花的亮光,若隐若现;叮叮咚咚的水鸣之声如弦在握,不绝于耳。
  大个子他们的营地坐落在一处背风向阳的石崖下,人工清理出的一片空地上盖着十几间木屋。这些完全用原木建造的、被当地人称为“木嗑楞”的木屋,不雕不琢样式古朴天成,木墙、木瓦、木烟囱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木屋四周,十几颗二三十米高、婷婷玉立的美人松(学名长白赤松),如一群丰姿绰约的少女不停地向人招手致意。
  在安置好伤员和冯华三人的住宿后,黑漆漆的夜幕已经完全笼罩住了森林的上空。虽然“铲不平”刚刚经受重创损失了十几个弟兄,大家心里都很难受,但大个子还是坚持要为冯华他们接风洗尘。
  四五堆篝火点燃了起来,欢快的火苗在黑暗中不停地摇曳着,不时爆出一阵阵干树枝炸裂的“噼啪”声。围绕在熊熊的篝火边,冯华三人一边吃着烤得喷香的獐子肉,喝着用鹿茸、不老草和人参等名贵药材泡制的自酿药酒,一边与大个子等人唠着嗑。随着谈话的不断深入,大个子他们的情况以及冯华三人心中的疑惑与不解,逐一都得到了解答。
  那个自报名号为‘一脚门蔓’的大个子叫李九杲,字秋阳,龙城北镇人。李家是当地的大富商,其父在去关街经商途中,被号称云里雕的土匪姚老六绑架杀害,最后连尸首都没有找到。他母亲为防姚匪斩草除根,带着尚未成年的李九杲来到其舅父家躲避,并在舅父家念私塾。一天,当塾师讲到“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典故时,李九杲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怔怔的沉默了一天,次日一大早他便给母亲留下一封书信,毅然离家出走。几年间,他为寻访名师走遍了北方诸省,经过勤学苦练,以及受到武术大家李奎元和宋世荣的指点后,他终于学得了一身好武艺。回到家乡,他也曾几次试图击杀姚老六,却都因姚匪身边人多,而不能得手。在母亲去世后,他没了后顾之忧,一狠心干脆纠集了几个苦大仇深的小兄弟拉杆子起了局。他报号“铲不平”,就是要立志报仇雪恨,铲尽人间不平事。
  那个受了重伤的黑小伙儿叫黄德贵,是给二道江的大地主姜大牙牧马的。一次,由于一匹马不慎走失,姜大牙便硬说是黄德贵把马偷卖了,不由分说让家丁把他绑送到了县衙。后来,黄父卖青苗将他赎了回来,但因气成疾不久就过了世。黄父过世后,黄德贵悲愤万分,一气之下烧了姜家的场院外逃。在遇到李九杲后,二人虽然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不同,却意气相投一见如故,结拜为异性兄弟,并几次跟着李九杲一起去杀姚老六。李九杲拉起杆子后,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铲不平”的二掌柜。
  “铲不平”起局后,就定下了“打富济贫,替天行道”的宗旨。为了进一步约束手下之人,李九杲还特别规定了三条禁令:一禁奸淫妇女;二禁在保护区和公道范围内劫抢;三禁私吞公财。另外,由于他专以土豪恶霸为劫掠对象,严格遵循“兔子不吃窝边草”、“老鹰不打脚下食”的抢劫准则,而且还多次于积雪盈门之时送粮食接济周围的穷苦百姓,因此他在这一带的名声相当好。其间,李九杲也找过姚老六几次晦气,可终因人少势单,一直都奈何他不得。这次得知姚匪到松树岗砸窑(打劫),李九杲又带人给搅了局。姚老六怒火中烧,指使二掌柜带领大队人马死死追杀,这才引出了双方的林中奇遇。
  这几天遇到的那些古怪事情,虽然已经让冯华他们感觉到情况不对,并有了相当的心里准备,但是当听到今天是光绪二十年四月初三时,冯华他们的心灵深处还是产生了巨大的震撼:那怪异的馒头石到底有些什么玄妙之处?他们感觉只不过是穿过了一扇光门,怎么就一下子从公元2004年回到了一百一十年前的1894年。难道《寻秦记》里的时空转换真的可以发生?那扇光门难道就是虚幻之中的时光隧道?虽然难以置信,可是这伙人的奇异装束和他们手中那些不合时宜的武器,还有刚刚结束的那场战斗都使你不得不信。
  突如其来的变化,一下子把三个人的脑海搅了个乱七八糟,一时间都有点如梦似幻的感觉,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在哪里。好在已经有了一些心里准备,而且他们的心理素质还都算不错,很快三个人就从极度的震撼中回复了过来。彼此之间虽然没来得及进行太多的交流,却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论怎样,也要勇敢的去面对!看来,回到他们来的那个社会恐怕是不容易了,只能即来之则安之。
  虽然入夜后的长白山仍是相当的凉,可这却丝毫也没有影响到此刻营地中人们的情绪,生死与共结下的情义让众人谈话的气氛异常融洽。冯华渊博的学识,不但让黄德贵、大喜、山子和三林等人惊异万分,简直以为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且也一次次令自以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李九杲佩服得五体投地。围绕着篝火众人团团而坐,一边喝酒吃肉,一边又谈起了白天的那场战斗。经大喜和三林一番添油加醋的描述,众人不时的为那惊险的场面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望向冯华他们的目光又多出了几分敬畏。
  山风渐起,夜更凉了。看了看斜靠在篝火边已经有些倦态的黄德贵,冯华再次劝说道:“黄兄弟,你的伤才刚刚好一些,还是应该多加休息。况且夜寒风重,也非常不利于伤势的恢复,你还是早些回屋休息吧!”
  听了冯华的话,黄德贵连忙表白道:“邢大哥妙手回春,我的伤已经好多了,没什么事的,我再陪冯大哥你们坐一会儿!”
  无奈地摇了摇头,冯华只得将目光投向了李九杲:“当家的,现在如果不注意将来极有可能会给身体留下隐患,你还是再劝一下黄兄弟吧!”
  虽然只是人之常情,但冯华的这一番话却让李九杲和黄德贵感到心里热乎乎的。爽朗的一笑,李九杲说道:“二弟,你还是早些回去吧!不要再拂了你冯大哥的美意,等你的伤好了咱们再好好和三位哥哥聊一聊。”
  夜已经很深了,幽暗而深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浓重的乌云吞没了满天的星斗,除了他们燃起的几架篝火,整个世界好像都被无边的墨色浸染得漆黑一团。看了看凉风渐起的天气,冯华对李九杲说:“当家的,时间不早了,而且天看起来也要变了,我们不如今天就到此为止?”
  李九杲虽然谈兴尚浓,但得到提醒后也想到大家都很劳累,立即点头应道:“好吧!就听冯大哥的,大家都早些休息!”
  在众人进屋后不久,黝黑的夜空划过一道闪电,在一阵隆隆的春雷声中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春山夜雨,万籁俱寂,冯华三人也度过了他们回到1894年后的第一个漫漫长夜。
  乡思未尽,冷雨愁肠。虽然经过一天的奔波、战斗,冯华他们的身体已是极为疲乏,可是对命运前途的担忧,对父母亲人的思念,让三个人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听着窗外“沙沙”的雨声,不知怎么冯华竟突然想起了28届奥运会,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自言自语道:“现在,雅典奥运会应该开幕了吧?也不知道中国射击这次能拿几块金牌?”
  虽然这时候谁都没有兴趣谈论这个话题,可大家沉重的心情还是不禁为之一松。聊了一阵子熬夜看比赛的往事后,为了活跃气氛,天宇还脱口诌出了几句歪诗:“君问归期难有期,荒山夜雨倍嘁唏,何当夜半观奥运,只能再活一百一。”
  窗外紧一阵、慢一阵的雨声,把三个人的话题重新拉回到现实之中。突然回到一百一十年前,让冯华他们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虽说是即来之则安之,可是如何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还是让三个年轻人感到心中无底、忧心忡忡。如今在这大山里,他们可以说是人地生疏,看来只能先与李九杲等人为伴,暂时栖身在“铲不平”的巢穴中了。
  叹了一口气,周天宇有点儿沮丧地说道:“咱们的运气太差了,回到什么时候不好?偏偏是来到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衰弱、最黑暗、最混乱的时代。华哥,我记得中日甲午战争好像就快开始了吧!”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就在今年的七八月份,距离现在只不过还有三个多月,咱们回来的时机确实不太好。国内,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千疮百孔;国外,西方列强野心勃勃,如虎狼环伺;眼前,小日本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我们虽然洞悉历史的发展进程,也清楚这场战争的关键所在,但时不我待呀!”冯华有些无奈的说道。
  有道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冯华三人虽然直到现在也没有从穿越时空的巨大震撼中摆脱出来,可此刻面对着中华民族即将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他们那三颗年轻的赤子之心,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平静下来。
  听了冯华的话,天宇接口道:“真是的,既然回到过去还不早几年。现在可好,明明知道‘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这个最令中国人感到耻辱的事情就要发生,我们却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太令人憋气了。”
  “怕什么?胡传魁不是还有一句‘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吗,何况是咱们!我就不信凭着咱们的洞悉‘天机’,还不能改变历史、创造历史!”并没有附和冯华和天宇的说法,邢亮豪情万丈的说道。
  一石激起千重浪,邢亮的一句话立刻提醒了冯华:“是啊!仅凭着咱们三个人三杆枪是没有什么作为,可无名洞里还有那么多的武器啊!”
  冯华他们虽然看起来一直都比较镇静,其实接二连三的巨大变化还是让这三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方寸大乱。他们思念亲人,考虑如何面对现实,想方设法去处理与李九杲等人的关系,思绪纷乱复杂,早就把无名洞探险的事忘到了脖子后边。
  周天宇听到这儿,也一下子也来了精神:“除了武器还有好多机器设备呢!华哥,我看那些设备将来可以好好利用一下,说不定还能弄个兵工厂什么的。”一时间,三个人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
  武器虽然有了,但使用武器的人却更加重要,三个人很自然的就把话题转到了身边的这伙人身上。
  稍微思忖了一下,冯华对邢亮和天宇二人提出了自己的分析:“通过这一天的相处、交谈和观察,我发现‘铲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