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名门 >

第18部分

名门-第18部分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百步,众人沿悬崖执剑速奔,很快便躲到一块大石之后,现在是一更时分,军营里很安静,甚至看不见一名哨兵。
  寒风刺骨,辛朗冻得打了一个哆嗦,他笑了笑道:“我们最好能搞到回纥人的军服,这样做事会更容易一些!”
  张焕点点头,他的目光便落在了最近的那座帐篷之上,凝视了半晌,他又回头向赵严使了个眼色。
  赵严一言不发,他猫腰窜了出去,几起几纵便奔到了帐篷外,他用剑挑起一条缝,向里面窥视了片刻,又很快跑了回来。
  “里面有八个人,六个回纥兵,两个女人!”
  多出两个女人,这倒是件麻烦事,张焕低头沉思片刻,便果断地众人说道:“我们一人对付一人,听我的号令,一齐动手!”
  月亮又从一片黑云中钻出,地上又重新铺了一层暗红色,风很大,帐篷在风中轻轻摇晃,很快,最靠山崖的那顶帐篷边出现了六条人影,确定帐篷中之人酣睡正香,他们迅速摸进了帐篷,用利刃各自对准一人,六把刀剑高高举起,成败就在此一举。
  “杀!”张焕发出一声短促的命令,六把刀剑一齐劈下,其中五名回纥兵一齐被砍断头颅,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惟独宋廉玉对付那名回纥兵没有被杀死,只被砍断了喉管,鲜血汩汩流出,发出‘霍!霍!’的低促声,张焕反应迅捷,反手一刀劈断他的头颅,随即刷地一刀,又砍死了一名刚刚醒来正要惊叫的女人,而另一名女人则被辛朗死死捂住了嘴。
  “七姨!”韦清忽然认出了那个女人
  第二十九章 立奇功(下)
  帐篷里的气氛忽然有些凝重,两个女人都是韦家之人,被回纥人掳到军中,韦清呆呆地望着被杀死的女人,他一扭头,愤怒地盯着张焕。
  张焕面无表情地取了一身回纥兵盔甲穿上,又随手将另一套扔给蹲在地上干呕的宋廉玉,待大家都穿好了,张焕才冷冷地瞥了一眼韦清,走出了帐外。
  辛朗急忙跟了出来,低声对张焕道:“他从小就被祖母捧在手心,在女人堆里长大,他对身边每一个年轻的女人都用心极深,也不懂人情世故,去病不要和他一般计较。”
  张焕轻轻将刀上的血擦拭干净,半天才淡淡一笑道:“我不会和他计较。”
  过了一会儿,张焕又快步走回帐内,片刻,帐内传来韦清的低骂声,辛朗急忙抢进帐中,只见韦清已经穿好了盔甲,正将那女人绑缚在自己背上。
  辛朗怔住了,他结结巴巴道:“去病,他这是?”
  张焕瞥了一眼韦清,冷冷地说道:“他既然铁了心要救这女人,那大家只能分道扬镳。”
  “辛朗,你不帮我一下吧!”韦清不屑看了张焕一眼,回头对辛朗道。
  “这   ”辛朗犹豫了,一个是韦家的嫡长子,和他渊源极深,而另一个则是和他并肩作战的新朋友,让他有些左右为难。
  张焕看出了他的难处,笑了笑道:“辛兄不必顾及我,你去吧!”
  “好!我送他们上悬崖,便即刻赶回!”
  五个人沿着军营的边缘向里面绕进,一路上没有遇到巡逻的士兵,当他们穿过军营、慢慢靠近粮仓之时,才发现事情远远没有他们想得那么简单。
  在他们前面不远处,数百支牛油火把将夜空照如白昼,一队队回纥兵交叉巡逻,十分警惕。
  储放粮食的地方并不大,占地约二十亩,周围均用两三丈高的大树做成了栅栏,树皮均剥得光溜溜的,根本就无法翻越,整个围栏只有两个入口,一个在陆地上,一个在河流中,都布置有重兵把守,更要命是围栅四角各有一个了望塔,隐约可见上面有人影晃动。
  而且为防止有人从水路进入,在河岸上皆修有哨卡,每一条运粮船进出,至少要经过四道哨卡的搜查。
  “这下该怎么办?”辛朗有些气馁了。
  赵严取下弓箭,做一个拉弓的姿势笑道:“要不我用火箭射入,引燃盖在粮食上的油毡!”
  “不妥!”宋廉玉遥遥地比了比射距,连连摇头道:“要想越过栅栏射入,至少要站到百步外,再说,你怎么知道上面盖的是油毡?”
  几个人各抒己见,张焕却一声不语,他目测了河边哨卡至水门的距离,心中渐渐有了底,他回头对大家笑道:“我想从水里试一试,或许就能进去,若不行,我就直接从水里离开,你们先从原路返回吧!”
  虽然觉得让张焕一个人去冒险不妥,可想了半天,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得答应了,张焕当即将众人送回悬崖,一直目睹他们的身影都消失在悬崖上,这才重新返回军营。
  忽明忽暗的月光下,张焕的身影仿佛鬼魅一般,迅疾而小心地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帐篷,片刻,他来到了河边。
  河边的每个哨卡上皆有三个哨兵,并不因为是半夜而有一丝懈怠,离水门最远的一个哨卡约七百步远,也就是说,最少要一口气潜八百步的距离,在常人看来,这是决不可能办到之事,但对于张焕,八百步,并不算什么!
  他选择下水的地方离水门约有千步,这里漆黑一片,没有任何人看守,这里河流速缓慢,水面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所有的船只都挤在水门处,张焕脱去衣服,从一个无人处下水了,这里离第一个哨卡已不足百步,几个回纥士兵手执长矛在河边游睃。
  张焕将刀横咬在口中,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蓦地潜入了水中,水下一片漆黑,他象一只水獭在薄冰下飞速疾游,时而深深下潜,身子紧贴着河底穿过水闸,时而又浮到离水面不足一尺的地方,倾听岸上的动静,水面渐渐变红,只听见回纥士兵的说话声由远而近,又很快消失在身后,眼前不停地映出一片红光,随即又变成漆黑一团。
  张焕感觉到自己已经潜行了约八、九百步远,这时,他看见前方有一排黑黝黝的物体,是船!也就是说,他已经到了水门附近。
  张焕从两条船隙之间浮上来换了口气,又潜下去游了一程,终于触到了岸,他紧贴石壁聆听了片刻,头顶上一片漆黑,没有任何动静,很快,他便贴着石壁从水中潜出,小心地打量周围的情景,他现在的位置已经进了水门,离卸货的码头不到一丈,驳岸很长,上面零星地堆放着一些麻袋包。
  和外面的***通明完全相反,里面却漆黑一片,这时为了防止走火烧了粮草,而且守卫的士兵也很少,张焕观察了半天,除了四个了望塔,再没有发现一个巡哨。
  但他不敢大意,紧靠最外面的一个了望塔上了岸,身子隐入黑暗中,对面的塔楼上应该看不到他,沿着木栅栏跑了数十步,他隐隐听见前面有说话声,还有大片红光,那是应该是大门所在,他一转身,便躲进了一座粮仓之中。
  所谓粮仓,就是由数万包粮食堆砌而成,上面盖着巨大的油毡,防止被雨淋湿,如果所有的粮仓里都有这么多粮食,那这个储粮的大营至少有十几万石粮食。
  四更了,冬夜亮得晚,但东方地平线上的启明星已经清晰可见,时间不多了,张焕开始在一座座粮仓里迅速搜寻,他要找到囤积草料的那个仓禀。
  找到了,在第二排的最边上他终于找到了草料垛,事不宜迟,张焕取下紧缚在腰上的油纸包,一层层打开,里面便是火石。
  他刚要点火,忽然,就在他身旁两丈外传来了说话声,张焕一步靠住草堆,慢慢拔出了刀,一步一步挪了过去,月光下,他瞥见草堆的另一端出现两个晃动的人头,正舒服地躺草堆里说话。
  是回纥哨兵,张焕凝住心神,又慢慢向另一边转去,确定了只有两个人,他双手握刀,无声无息地又靠近了那两颗人头,两个回纥兵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他们正谈性正浓地描述着到手的女人,头顶上忽然传来一记低低的口哨声,两人的头同时上仰,翻着眼皮向上望去,可眼前一道寒光闪过,两颗头颅便从暴露的脖子处齐齐断开,骨碌碌地滚落在地。
  张焕微微一声冷笑,毫不犹豫地打响火石,‘咔!咔!’,随即一团火苗在他手中燃起,他迅速用干草盖住火苗,但只在一瞬间,火借风势,火舌冲天而起,这时,东北角的塔楼上传来了‘当!当!’的示警声,在黑夜中响得异常催人心魄。
  张焕迅速奔到河边,在点燃另一个粮仓后,他便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水中,粮库中的大火燃势凶猛,在冬天干冷劲风的助虐下,片刻已经有七八座附近的粮仓被点燃,汹涌的火焰被风势卷向粮库的另一端,连栅栏都被点燃了,每一个栅栏的缝隙里都吐着可怕的火舌,忽然霹雳一声响,几座粮仓轰然坍塌,几百名救火的回纥兵顿时被压在下面,其余之人无不魂飞魄散,争先恐后向外逃去,再晚一步,他们谁也逃不出火海。
  就在这时,距离军营数里外的冰面上忽然浮出了张焕的脸庞,他远远地望了一眼冲天的大火,一纵身跃上岸,奋力向一片密林冲去
  第三十章 唐兵营
  第二天的下午,十几名骑马之人出现在距开阳郡约五十里的官道上,尽管他们身体都显得疲惫不堪,但脸上却充满了极尽喜悦之后的轻松。
  这是十八名从马鞍岭归来的士子,去时十八人,回来也一人不少,只是半路所救的韦清不见了踪影,他向郑清明要了一匹马后便独自走了,下落不明。
  前面约一里外已经隐隐看见了唐军的大营,这是从凤翔赶来的五万援军,昨天刚刚抵达开阳郡,说起来凤翔军还和张焕有一点关系,它的前身正是十年前的张氏河东军,被崔圆收买了其中的高级军官,尽夺军权,同时将刚做了不足半年宰相的张破天赶下相位,自己取而代之,
  只是此事早已时过境迁,当时又发生得异常隐秘,故一般人均不知晓。
  众人来到军营前,向守门的士兵表明了来意:有紧急军情禀报。
  军士进去报告,片刻,一名四十余岁的将军匆匆赶来,他向张焕拱手施礼道:“在下刘元庆,是今天当值,各位有什么消息尽管对我说。”
  张焕见他笑容诚恳,便回敬一礼道:“我们十八人是进京赶考的士子,因机缘巧合,我们焚毁了回纥人的十几万石军粮,现特来报信,回纥军粮草尽失,正向西逃窜,此歼敌良机,唐军切不可放过!”
  “且慢!”
  旁边一声低喝打断了张焕的话,只见一名头戴金盔的将军快步走来,他年纪约五十余岁,长着阔脸宽鼻、身材魁梧,显得威风凛凛,大门两旁的士兵见他过来,纷纷半跪行军礼,刘元庆也急忙闪到一边。
  那将军向众人摆摆手,径直走到张焕面前,略略打量他一下,诧异地问道:“难道昨天夜里马鞍岭的大火就是你们所为吗?”
  “这是我们的崔大帅,你们切不可失礼!”旁边的刘元庆急向张焕低声道:
  “崔大帅?”张焕忽然知道眼前之人是谁了,这个崔大帅便是当朝右相崔圆之弟崔庆功,官拜凤翔节度使,手握八万凤翔军,同时也兼任长安金吾卫大将军,控制着长安大半的防卫力量,他是崔氏家族的第二号人物。
  张焕急忙躬身施一礼,“回崔大帅的话,昨晚马鞍岭大火确实是我们所为。”
  “你是说,一把大火烧光了回纥人的军粮吗?”崔庆功继续追问,他紧紧盯着张焕,眼睛一眨不眨,似乎根本就不相信张焕的话。
  张焕淡淡道:“大帅若不相信,可派人前去察看便知,只是机会难得,还望大帅当机立断才是。”
  崔庆功忽然笑了,他在中午时得到斥候快报,说凌晨时分在一百余里外的马鞍岭发生了大火,回纥军也随之异动,仓皇西撤,他正疑惑不解之时,张焕带来了确切的消息。
  “你们都是有功名的举人,怎会随意说谎,本帅先相信你七分。”他笑眯眯地拍了拍张焕的肩膀,“来!到我大帐去说话。”
  大帐内,张焕向他简单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他们救下韦清,在逃亡途中无意中发现了回纥人的粮草重地,一五一十地说了,不过说到焚毁军粮时,他隐去了自己潜水独自闯入一节,而是说成众人同心协力才大功告成。
  崔庆功含笑地听着,却若有所思,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待张焕讲完,他温和地笑道:““若你们所说是真,这将是一份极大的功劳,我自会禀报皇上来封赏你们。”
  他随即命人将刘元庆叫来,又对众人歉然道:“本帅要立刻发兵,就不留你们了,你们先下去吃点东西,再梳洗一下,我让刘将军护送你们进京。”
  说罢,他给刘元庆使了个眼色,刘元庆会意,便带张焕等人离去。
  崔庆功一直望着众人的背影消失,他脸上的笑容忽然消失,冷冷地笑了一下,随即命亲兵道:“去把大公子叫来!”
  片刻,一名年轻的军官从帐外走进,正是崔庆功的长子崔雄,他长得颇象崔庆功,也一般阔脸宽鼻,年纪约二十出头,他原本是长安有名的恶棍,家主崔圆为顾及家族名声,便在三个月前强令他从军,因为没有军功,便在军中暂时做一些杂务。
  “父亲,你找我吗?”崔雄走到父亲身旁问道。
  “是!爹爹有好事找你。”
  崔庆功粗犷的脸堂上忽然显出一丝得意,他阴阴地笑道:“现在,有一个天大的功劳要落在你的身上!”
  从开阳郡到凤翔郡不过三百余里,若加快速度,一天便可抵达,十八名士子在三百骑兵的护卫下飞速向南疾驶,大家兴致勃勃,笑语声留了一路。
  惟独张焕一言不发,显得略有点忧心忡忡,虽然崔庆功态度温和,对他们也褒奖有加,但他的处置有些草率了,最起码应让自己带着他去现场确认一番,还有记功的判官也没见踪影,甚至连自己的身份都没有确认,这实在是太不合常理了。
  张焕用眼角余光扫了一眼刘元庆,见他面色阴沉似水,既然回纥人已经西退,那还有必要派兵马来护送自己吗?还是三百精锐的士兵,难道是
  张焕的心里顿时有一种不祥之感,他想到了一种可能,一种十分可怕的后果,他心中立刻警惕起来。
  因为援军到来的缘故,官道行人络绎不绝,大都是返回开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