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名门 >

第290部分

名门-第290部分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伙计见来人出示的竟是银牌,心里大吃一惊,要知道内务司下管辖数千人,令牌分为金银铜铁四种,金牌只有都督和内务司正才能持有,而银牌也只有寥寥十数人,其余各地地头子也只持有铜牌,而来人竟拿着银牌,不容置疑,这必然是一个长安来的高官,伙计头肃然起敬,立刻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道:“请杜先生稍后,我这就通报掌柜。”
  伙计匆匆去了,那中年人则背着手打量着墙上的字画,嘴角始终挂着一丝淡然的笑容,他姓杜,其实他就是张焕心腹幕僚杜梅,目前暂任内务司副司正,这次是奉张焕之令前来广陵执行特殊使命,目前从河北道南下的王思雨大军已经抵达彭郡,而部署在浙东一带的六万蔺九寒军也从宣城开始向当涂方向挺进,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淮南上空。
  片刻,一名高高瘦瘦大胡子男人快步走进,他一眼便认出了杜梅,立刻半跪行一军礼道:“卑职侯明,参见杜判官!”
  杜梅回头诧异地望着他道:“侯掌柜认识我?”
  “卑职原是都督亲卫,不止一次见过杜判官。”
  听说对方曾是张焕的亲卫,杜梅地脸色立刻变得温和起来。他摆了摆手笑道:“侯掌柜请坐!”
  “卑职不敢。”候明立刻命人将门关好了,又亲自给杜梅倒了一碗茶,这才垂手站立,准备随时回答上司地问题。
  杜梅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凉茶,沉吟一下便问道:“最近广陵的官场可有什么变化?”
  “没有,一切如旧。只是江都县县令前日请假回丹阳给父亲奔丧,现在由县丞代管政务。”
  “刺史还是赵严吗?”杜梅不紧不慢地又问道。
  “是!赵刺史在民众中威望很高,是个好官,从未听说他有任何劣迹。”
  杜梅点了点头,将茶碗轻轻搁在桌上道:“李司正交给你地任务可有进展了?”
  候明立刻取出厚厚一叠资料放在杜梅面前,“这是属下用三个月时间收集的淮南、浙东、浙西各地的千顷以上大田庄的资料,以及各大官商地详细情报。请杜判官过目。”
  杜梅接过略略翻了一下,立刻交给一个随从道:“用最快的速度给都督送去,不得有误!”
  “是!”随从接过资料贴身放好了,行了一礼正要离开。侯明却拦住了他急道:“这几天楚家在各个路口、要津盘查往来路人,这样出去太过危险,不如随我们的货船出去,今晚就走。”
  杜梅想了想便道:“好吧!这情报事关重大,不可大意,就今天晚上随货船出广陵。”
  此刻,广陵郡各地已是如临大敌,楚家的十万大军已经全面部署,南面则以三万水军封锁长江。防御蔺九寒的军队北上,而北方则部署了六万大军在盐城、淮阴及临淮一线,另外最精锐的一万楚家老兵则驻守广陵城防。
  天气虽然还不是很热,但江都城内的气氛已骤然紧张起来,随处可见一队队全副武装地巡逻士兵穿街走巷。盘查任何可疑的人和马车,相比之下,百余名广陵郡及江都县的衙役们就显得单薄得多,他们也会三三两两出现在街头,但他们的存在却毫无意义,整个江都城都已被军队所控制。
  中午时分,楚行水头戴紫金盔、身着细铠甲,在五百侍卫军地护卫下出现在江都最大的官方码头上,这里也是整个江淮的物资总集散地。一片巨大的仓库群一眼望不见边际。占地足有千顷,仓库里堆满了粮食、铜钱、食盐、绢、布匹等漕运物资。由两千楚家的淮南军把守。原本镇守这座仓库的士兵并不是楚家的军队,而是盐铁监的千名守卫,楚家、地方官府、盐铁监一直是广陵的三大势力,平时也互不干涉,各行其事,但现在却不同了,楚行水已经下令军队封锁了停泊在长江边地漕运船队,并接管漕运司的所有仓库,尤其这座江都城最大的仓库,漕运将成为楚家最后一步棋,是与朝廷,确切说是与张焕进行谈判的筹码。
  几个月前,楚家和陇右军还是最亲密的盟友,一起围剿崔庆功之乱,但只过了短短数月,楚家和张焕地矛盾便开始凸现,最早是在崔庆功灭亡后,张焕拒绝了楚行水要求将势力扩张到淮北的请求,而是命李双鱼的军队占据了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同时也封存了洛阳的全部钱粮财富,使得楚家在付出参与平叛的代价后,却没有得到丝毫补偿,怏怏返回淮南,随即楚行水又要求蔺九寒部离开浙西,但也同样失败了,蔺九寒部非但没有走,还接受了韩而地盘和兵力,将军队部署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尤其是余杭郡驻扎了一万精兵,这就仿佛是一把逼住楚家下腹的锋利匕首,令楚家寝食难安,而在随后的朝廷权力部署中又传来消息,裴家和崔家又将重新被重用,而他楚行水仅仅是转为户部尚书,实际上他们楚家没有拿到半点好处。
  在张焕用各种手段刻意打压下,楚家终于撕破了与张焕地同盟协议,坚决回绝了张焕关于楚家弃兵地要求,并不惜以武力对抗的方式来维护楚家地切身利益。
  楚行水就是以武力对抗武力的积极倡导者,在他看来,其他各大世家弃兵都毫无意义,家族的内讧都已将本钱耗光,最后的弃兵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损失,反而得到更大的利益。
  而楚家却不同,楚家从来就没有伤到任何元气,如果弃兵就意味着几十年的心血白白浪费,而张焕却没有给他们任何补偿,这让楚行水如何心甘。
  今天一早,楚行水得到张焕大军压境的消息,突来的消息一下子浇灭了楚行水的满腔愤恨,他原以为朝廷不敢破坏江淮的繁荣,在僵持一段时间后,张焕就会派重臣来广陵谈判,他们楚家退一步,可以裁一半甚至七成的兵力并全力支持他张焕上位,张焕自然也要退一步,要保证楚家的既得利益以及提升在新朝中的地位,这样双方皆大欢喜,达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可是事情并没有象他想的那样发展,张焕的强硬令他始料不及,先是长子楚潍在长安被抓,紧接着大军南下,大有爆发战争的迹象,楚行水不得不冷静下来考虑这件事的后果了,如果战争最后打起来,他楚家是否抵挡得住张焕最精锐的安西军,是否能应对南北夹击,还有安西军手中最犀利的秘密武器:撼天雷!楚行水感觉自己有些骑虎难下了。
  楚行水来到仓库前,驻守仓库的守将上前来禀报道:“回禀大帅,江都仓库事态平静,没有任何异常。”
  楚行水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凝望那些堆积如小山般的粮库,最后终于叹了一口气道:“去告诉杨转运使,就说我允许他先漕运两百万石粮食和一百万贯钱北上,还有,务必请他在明天中午前出发!”
  面对张焕咄咄逼人的强势,楚行水无可奈何,只能先摆出几分和解的姿态了。
  第三百七十五章 江淮风云(中)
  一辆马车在江都县的大街上不疾不快地走着,大街两边店铺林立,各式各样巨大的招牌树立在空中,虽然没有什么大声吆喝,但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马车却不时从小巷里驶出,各色人种出没了于店铺,矮小而恭谦的日本人,皮肤黝黑的天竺人,身着黑色长袍、宽大束裤脚的大食人、眼珠湛蓝、似尚未进化完成的大秦人,各具特色的店铺显示着这座江左名城的繁盛。
  杜梅挑开车帘一端,神情专注看着街上的热闹,马车从一座高五丈、宽两丈的大招牌前驶过,招牌上写着锦绣坊三个斗大的字,这就是李承宏开在广陵的总店了。
  杜梅久久地注视着这个招牌,半晌,他不屑地摇了摇头,刷地将车帘拉上了,马车转了一个弯,又走上另一条宽大的街道,约走了两里路,便到了广陵郡刺史衙门,现在已是傍晚,衙门已经关闭,两个回避的大牌矗立在门口。
  杜梅的马车没有在衙门前停留,而是绕了一个弯来到了刺史衙门的后宅,后宅是一扇深红色的门,门不大,一座小小的石制台阶通上后门,杜梅的随从跳下马车上前去叩门,片刻,门开了一条缝,一个年迈的老家人露出半张脸来,惊异地望着随从和马车,随从对老家人低声说了几句,递进去一张名帖,又回头指了指马车,老家人点点头,随即将门关上,进去禀报去了。
  过了片刻,门口又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门吱嘎!一声开了,刚才那白发苍苍的老家人热情地向马车拱拱手,“我家老爷请先生进去。”
  杜梅下了马车,微微欠身表示谢意,便快步走进了刺史府的后宅。===刺史府并不大,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十几间平房。主要给下人及一些普通客人居住,另一部分被花墙包围,一眼望去,墙头及墙洞里充满了浓郁的绿色,这里是主人的住处,老家人引着杜梅从一扇小门进了墙内,沿着一条石径快步地走着。院子里种满了各种树木。几处老旧的屋舍掩映在浓浓的绿色之中,虽然没有名贵花木点缀,也看不见精致地楼台花榭,但园子里的绿树花木都修剪得干净整洁,连地上石板路缝隙里的小草都经过修剪,显得幽静而清雅,一向注意细节地杜梅暗暗点头,看得出住在这里的主人是个认真而有修养的人。“
  “赵刺史住在这里多久了?”杜梅漫不经心地问道。
  “快一年了,他以前在别处为官。去年五月才调到广陵做刺史。”
  老家人回头瞥了杜梅一眼,又笑着解释道:“以前的刺史都不住在这里,徒留一座空宅。他们在江都县里各有府第,只有我家老爷家境清贫、为官廉洁,年年都是上上评,从当年做江都县令起便是住在署衙中,从来就没有自己宅子,哎!这样的好官已经不多了。”
  “老人家跟随赵刺史多久了?”杜梅笑着问道。
  “你要问多久么?”老人仰头呵呵一笑,“他从小就是我看着长大的,你说会有多久?”
  “那老丈可认识张焕?”
  “张焕?”老人迟疑一下。他忽然记起了。不由恨恨道:“你是说张十八郎吧!我怎么会不认识他,他和我家老爷关系最好。当年我喜欢去钓鱼,而那小子则喜欢潜水,总是在水里把我的鱼钩弄直,要么就绕在水草上,那小子少不得被我臭骂。”
  杜梅听他左一个那小子、右一个那小子,便忍不住笑道:“老丈可知道张焕现在做什么?”
  “我好像听夫人说过,在陇右做什么官,怎么也不肯娶平平,做官又怎么样,平平那么好地女子他居然不肯娶,要是我年轻三十岁
  不等他说下去,杜梅便打断了他地话,“其实我现在称他为张焕已是不敬了,过不了多久我就得称他为陛下!”
  “陛下是什老人忽然一个趔趄,险些横摔出去,杜梅连忙一把扶住他,“老人家当心!”
  老人的腿都吓软了,他慢慢回头满眼哀求地望着杜梅,“这位大哥,我刚才可什么也没说。”
  杜梅微微一笑道:“只要你告诉我,你家老爷不肯娶楚家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那我刚才便什么也没有听见。”
  这时,前方忽然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杜判官何必为难一个老人。”
  杜梅寻声望去,只见一丛翠竹的后面站着一人,年纪约三十岁上下,身材修长、脸庞削瘦,他颌下留有短须,目光明亮而充满了正气,此人正是广陵郡刺史赵严,当年张焕的挚友。^^^^
  确切说赵严现在还只是广陵郡代刺史,他的正式职务是广陵郡长史,一年前,当时的广陵郡刺史王元培猝死在任上,裴俊欲调心腹太原尹鲜于叔明接任广陵郡刺史,却遭到楚行水的坚决反对,两人僵持不下,裴俊便调精明能干且有清誉地赵严来任长史,暂时代理刺史的政务,不料很快便遇到了中原乱局,随后裴俊去世,刺史一事便拖了下来,赵严已经代理了快一年的刺史,虽然他地品阶要比刺史小得多,但他廉洁奉公,又肯为百姓做实事,故广陵的民众都称他为赵刺史,希望他永远代理下去。
  但赵严本人却十分清醒,他以一个从五品的长史掌握了从三品的上郡刺史权力近一年,这无论如何是件极为不正常的事,而且在江淮势力强大的楚家却保持沉默,那是因为楚家推荐淮阴郡刺史韩修改任广陵郡刺史一直得不到朝廷批准的缘故,一旦时机成熟,楚家必然会对自己下手。
  恰逢此时,朝中便传来了张焕归宗李氏并任监国的消息,而楚家却和朝廷发生了对立,于公于私,赵严地选择都不可能是偏向楚家。
  赵严走上前先向杜梅拱手见礼,“在下赵严。欢迎杜判官来广陵。”
  对方与自己都督地关系特殊,杜梅倒不敢在他面前摆架子,他连忙回礼道:“我一路而来。听赵使君的事迹多矣!今日一见,杜梅不胜荣幸。”
  赵严只是淡淡一笑,他随即吩咐老家人道:“泉叔,你到门口去看一看,看那几个可疑之人还在外面吗?”
  杜梅吓了一跳,“怎么!连刺史府也被监视了吗?”
  “楚行水知道我与张焕地关系,他怎么可能不防我几分。****不过杜判官请放心。既进了我府中,我就可保你无恙。”说到这,赵严一摆手笑道:“杜判官请到我书房一叙!”
  “请!”
  杜梅跟随着赵严,快步向他的书房走去。
  淮阴郡盐城县以北八十里,一支三万人地大军正疾速向南推进,漫天的星光下,俨如一条黑色的河流在白茫茫地一眼望不见边际的盐碱滩上向南奔流。
  这支军队主要以骑兵为主,并夹杂着近百辆霹雳车,他们就是曾在安西歼灭吐蕃军与大食军的主力部队。不久前又是这支军队在河北率先击溃了契丹人骑兵,他们是张焕四十万大军之精锐中的精锐,他们清一色配备了从大食军中缴获的阿拉伯马。长槊、横刀、钢弩、固甲再加上高超的骑术、勇猛的作战气势以及丰富地战斗经验,使得这支军队所向披靡、锐不可挡。
  这样地军队张焕当然是要牢牢握在手中,此刻,我们监国大人就如同他在安西一般,顶盔贯甲,随大军一同南进。
  张焕是在三天前抵达彭郡,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从王思雨手中接过了指挥权。他同时也分兵三路。命曹汉臣走西线,率两万军从濠州南下。^^^^又命王思雨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