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名门 >

第86部分

名门-第86部分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故乡之地,无数人号哭昏死,跳下山崖而死者更有数百人之多,生为大唐子民,何其不幸也!”
  此时大殿里已是一片唏嘘之声,忽然有一个沙哑的声音在太学生中吟起:“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汉家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紧接着数百人、数千人随声附和,禾黍。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
  大殿里充溢着一片悲愤之声。
  “可现在有人要为我大唐收复河山!”韩愈声音忽然高起,他慷慨激昂道:“去冬焚烧回纥军粮者是谁?今夏火烧翰耳朵八里又是谁?就是他!中郎将张焕,他已率领五千大唐铁骑,奔赴河西,要收复我河西故地,要收复安西、北庭,重建安西四镇,他甚至还想再往西,将大唐的龙旗重新插上碎叶城头,再现我大唐天可汗的雄风!”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傲然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
  七大世家做不到的事,却由一个和我们一般年轻的将了。”
  说到这里,韩愈终于爆发出了冲天地怒火,他久久地凝视着在场每一个年轻士子的眼睛,体会到他们即将沸腾地血液,他悲愤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可是就在黄河边上,有一个大世家为了家族的私利,不惜以数万人来围剿我们的英雄,要让他饮恨在河西的边缘,我们可以允许他战死沙场,可是我们绝不允许他死在自己同胞地刀下,那我们!我们该为他做点什么呢?”
  “我们去请愿!”一个微低的声音在人群中喊出,随即百人一齐大喊,“我们去大明宫请愿!”
  百人的声音立刻又变成千人呐喊:“让韦家放他西去!”
  被压抑十六年地不满终于在这一刻爆发了,宣仁元年十一月十四日,三千名太学生在大明宫前游行,要求韦谔放张焕西去,人越来越多,声势也越来越浩大,最后竟演变成参加次年科举的十二万在京士子静坐朱雀大街,声讨韦谔的倒行逆施,要求朝廷罢免韦谔内阁大臣之职。
  随即,韦家在京的数十名官员,以各种方式,十万火急地将长安骤然爆发的民愤发往陇右。
  。
  大旗在风中掩卷,一匹雄壮的白马在贺南山脚下疾驰,张焕纵马飞奔,白色的鬃毛飞扬,飘到他的银色头盔之上,大地被皑皑的白雪覆盖,在他身后,数千名骑兵俨如一条长龙,在寒风中呼啸向前,山舞银色,原驰蜡象。
  天骑营在灵武郡渡过黄河,已经南下三百余里,右面的群山上,残破的长城依稀可见,而左面是相距数十里的黄河,在往前走,便是一片沿绵数百里的狭长形的戈壁地带。
  “吁—”张焕轻呼一声,慢慢拉紧了缰绳,他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夕阳西下,残红如血,几个小黑点在山岗上迅速消失,那是敌军的斥候。
  他一摆手,立刻低声令道:“就地扎营,休息两个时辰!”
  很快,数百顶白色的帐篷升起,裴莹的脸上冻得生疼,连连向手呵着暖气,钻进了帅帐旁边的一顶厚实的皮帐里。
  张焕跪在一张陈旧的军毯上,仔细研究面前的地图,前面就是无人地带,最近的一个县城也要在四百里之外,而黄河对岸就是会郡,是河西在黄河东岸唯一的一个州郡,有驻军千人。
  从时间和路程上算,如果陇右军和朔方军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他们应该也过了黄河,而且斥候也出现了,那他们极可能就在自己百里之内。
  当然,这些只是猜测,一切都要等斥候的消息,就正在这时,轻微的马蹄声远远传来,越来越近,张焕几步便走到营帐门口,几匹马急速奔来,这是打探情报的斥候回来了。
  “禀报将军,二万陇右军和三万朔方军在前方八十里外汇合,已经渡过黄河,正向我们这边急速赶来。”
  张焕点点头,又问道:“可有河西军的情报?”
  “向西面的弟兄已经去了三天,没有消息传来。”
  “知道了,再探!”几名斥候再次向南而去,片刻便消失在地平线上。
  “将军,不知李横秋会不会有事?”旁边的贺娄无忌有些担忧,虽然他和李横秋时常争吵,互不服气,可真到了临敌之时,他又对李横秋十分担心。
  “他就是本地人,是老兵了,应该不会有事。
  ”张焕回头走进营帐,又向贺娄无忌招招手,“你且过来,我有事和你商量。”
  。
  “什么!将军要再渡河取会郡?”贺娄无忌大急,天骑营唯一的优势就是机动灵活,取了会郡,就等于舍去自己的长处,陷入包围之中。
  “将军要考虑清楚,敌军可有五万人啊!”
  张焕背着手走到营门口,他凝视着西边无边无际的戈壁,微微叹了一口气道:“我当然知道再渡河去取会郡并非上策,但我们的对手实在狡猾,他始终不肯让河西军出来,若我们徘徊太久,河西军就更不会出来,随意趁现在他并不是很明确我们目的之时,先陷自己不利,从而将河西军引出来。”
  “可是五万军包围我们便足够了,他还是没有必要让河西出来参与围困啊!将军,这样会不会得不偿失?”
  张焕微微一笑,眼睛里露出一丝狡猾的笑意,他望着灵武郡方向慢悠悠道:“现在他们是五万人,但很快就不是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谋取河西(下)
  一月十八日,在陇右腹地闯荡了整整十七天的天骑营军和朔方军赶上了,在黄河西岸,河西戈壁的边缘,两支军队开始合围,可就在陇右军和朔方军即将合拢之际,天骑营忽然闪电般从一道不足十里宽的口子冲了出去,直奔黄河,并再一次渡过了黄河。***。。***
  陇右大营,一身白衣的韦清背着手,冷冷地看着前来请罪的大石军兵马使赵德年,张焕就是从他的眼皮下突围而出。
  “属下已经尽力,弟兄们已经急行军一天,早已人困马乏,而对方休息两个时辰,又全是骑兵,我们两条腿怎么跑得过。”
  赵德年一边解释,一边偷偷地看大公子的脸色,见他脸上毫无表情,他心中一阵发慌,又急忙解释道:“再者他们是休息好才出兵,显然是早已计算好,绝非侥幸逃脱。”
  “你说完没有?”韦清冷冷地打断了他的解释,“本公子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既然他是从你那里逃脱的,这个责任就应该你来负。”
  说到这里,他轻轻一挥手,“杀了他!”
  那表情就仿佛在拍死一只苍蝇,旁边立刻冲上来五六个士兵摁住了赵德年,打掉他头盔,要将他拖出去。
  赵德年勃然大怒,他一边挣扎,一边嘶声怒骂,“你这个不男不女的小王八羔子,回纥人怎么没干死你,老子南征北战给你们韦家打下江山,你就这样对我吗?”
  韦清的脸刷地变得异常惨白,长长地睫毛下陡然射出一道刻骨铭心的仇恨,他上前一步。狠狠地一剑刺穿了他的胸膛,随即抽出剑,又反手割断了他地喉咙,赵德年手指着韦清,‘咯咯!’两声,轰然倒下。
  “拖出去喂野狗!”
  韦清将剑扔在地上。冷冷下令道:“河西军不准动,其余军队给我继续向东追,先追上者升三级,赏钱万贯。”
  。
  凄冷的夜色中。天骑营迅疾如飞,如一把森冷的长刀,向着黑黝黝的会郡城悄然刺去,会郡位于黄河东岸约五十里,人口不足万户,驻朔方军千人。
  由一偏将率领。
  由于会郡是防御吐蕃的第一门户,人口虽然不多。但城池却十分高大坚固,并引会水挖了护城河,易守难攻。
  张焕立马在城池五里外的一个高岗上,凝视着远方地城池,他在等。***。。***等斥候给他带了详尽的情报,而在他身后不到百里,五万追兵分成三路。向这边包抄而来。
  远方出现了一个小黑点,越来越近,去打探消息的斥候回来了,斥候冲上山岗,向张焕报信道:“将军,城内有两处粮仓,由一千守军看管,主将据说是辛云京之子。”
  “辛云京之子?”张焕心中微微一怔,“难道会是辛朗不成?”
  “是了!一定是他。”张焕忽然想起,上次在曲江池畔遇到荔非直,他曾说过,辛朗也在朔方从军,任偏将之职,而是会郡曾是辛云京所控制,辛朗在这里镇守也是理所当然。
  想到此,他立刻取出一张名刺交给一名亲兵道:“你把这张名刺交给辛朗,告诉他,我被韦清追得无处可逃,若他念故人之情,就请他把会郡借给我十天,十天后我会离开此地。”
  亲兵领令便匆匆去了,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只见从城池方向驰来数十名骑兵,黑影绰绰,向这边疾驶而来。
  “是去病兄吗?”黑影中为首之人冲上山岗,大声笑道。
  真是辛朗,张焕一阵惊喜,有他在,取河西可少三分的麻烦,他也笑着迎了上去,只见辛朗也一身铁盔铁甲,身材魁梧高大,显得十分威武。
  两人近一年未见,此时再次相逢,均十分高兴,辛朗上前给了张焕肩头一拳,大笑道:“这一年,河东张去病地威名把我耳朵都塞满了,让我羡慕之极。”
  张焕揉了揉肩头苦笑道:“你只听到好的名声,可我的九死一生,你却不知道了。”
  辛朗点了点头,他微微叹道:“其实我也很服气,今年五月先帝御驾亲征,我也曾向西受降城押粮,听到陛下被困我便回来了,想都没有想过要去翰耳朵八里,可见大家的机会是均等的,就看谁能抓住。”
  张焕瞥了他一眼,见他目光有些忧郁,便淡淡一笑道:“那是因为我有家主纵容,当然敢擅自行动,可你就不同,你若无令而行,韦谔会饶你吗?他本来就在打你们辛家河西的主意,若被他抓住把柄,他岂能放过?”
  张焕地话点中的辛朗地心事,他长长叹了一口气,半晌,才无奈地对张焕道:“河西之事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我一时也无从说起,先进城吧!我的手下是父亲的亲兵,不是韦谔的人,你尽管放心。***。。***”
  张焕笑了笑,侧马和他并驾而行,两人慢慢下了山岗,随后,天骑营地大队人马也开进了会郡。
  会郡城池宽阔,长约三里,城内有居民数万,房屋整齐,和破旧的延西县大不相同,在城西还有一片足以容纳万人的军营,天骑营在陇由闯荡了半个多月,人马皆已身心疲惫,一直今天才终于得一安身之处,尽管如此,但谁也不敢懈怠,纷纷上城准备防御,后面地数万追兵眼看就要到来。
  在刺史官衙内,裴莹去了后院,和辛朗的新婚妻子聊天去了,而张焕则辛朗相对而坐,听他讲述河西的变故。
  “事情就发生在今年西受降城之变,我父亲尽出一万河西精锐和三万陇右军一起北上救驾,路嗣恭担任主将,但在贺南山北遭回纥人伏击,路嗣恭命河西军殿后,损失极为惨重,父亲的最得力的大将贺拔喜也不幸阵亡。最后只剩不到四千人,军权被路嗣恭夺走,最后这不到四千人的残军也没有能返回河西。”
  说到这里,辛朗地眼里充满了痛心之色,他狠狠地在自己腿上捶了一拳,咬牙切齿道:“那个卑鄙
  匹夫。最后竟然派路嗣恭率一万陇右军进驻河西,奈,只能借病向朝廷请求退仕。”
  “那韦谔为何还允许你驻扎会郡?”
  辛朗鼻子里哼了一声,“我父亲在河西颇得民心。他韦谔是为了迷惑河西百姓才让我驻守在这,一旦他在河西站稳脚跟,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我。”
  张焕沉吟一下,又忽然问道:“不知令尊大人现在可好?”
  “父亲在金城郡,过完年就准备去长安了
  “不知百龄将来有什么打算?”
  辛朗苦笑一下,“我还能有什么打算。这会郡能守就守住,守不住就去长安。以父亲的人脉,做个小官总是可以吧!”
  沉默了片刻,张焕徐徐道:“现在天下虽是太平,但七大世家各踞郡县,贫门庶子想要出头。何其之难也,我有一点基础,却又不甘为他人做走狗。正好令尊下野,河西局势动荡,韦家立足尚不稳,我就想趁这个机会从韦谔手中夺取河西为根基,再逐步向西发展,如果百龄兄愿意,可留下来助我一臂之力。”
  辛朗沉思片刻便道:“我没有去病兄做大事的魄力和能力,自知成不了什么事,马鞍岭焚烧军粮时,我就是去病兄的属下,现在让我再跟随去病,那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不能代表辛家,我父亲肯不肯助你,我不能保证。”
  “你放心!我招揽你和令尊绝无关系。”
  张焕微微一扬头,傲然笑道:我若连小小地河西能控制不住,将来何以控制天下!”
  辛朗怔怔地望着张焕,忽然从他脸上读到了一种不知退缩,但求赴死一战的决然,辛朗心中充满敬畏,震惊异常,蓦然间,他心底深处那种甘愿为他赴死的勇气又慢慢地被唤醒了,他紧握拳头,仿佛在张焕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这是他一生中最大地决定,这一瞬间,他的心变得异常坚定。
  他后退一步,单膝跪下道:“辛百龄愿追随主公,万死不辞!”
  张焕赶紧将他扶起,大笑道:“当初我们一起去砸万年县衙时是何等意气风发,可转眼之间又各奔东西,现在老天又让我们一起携手打天下,有百龄为友,我张焕这一生足矣!”
  。
  夜已经深了,张焕慢慢来到城墙之上,士兵们已经完成了大战前的准备,精疲力竭地回去睡觉了,城墙上只有近百人值勤,警惕地望着空旷的平野。
  会郡是河西通往陇右的咽喉,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城内备有大量地战备物资,弓箭、石块、巨木、火油甚至粮食,庆治三年,五万吐蕃军在大将马重英的率领下,大举进攻陇右,当时地凉州都督荔非元礼退守会郡,就凭借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物资,足足坚守了大半年,使吐蕃军最终无法占领陇右。
  将来,这座坚固的城池会成为他张焕插入右陇的一把锋利匕首。
  张焕在城池上慢慢走着,彤云密布,低低地垂在城墙之上,这是暴雪前地先兆,夜里寒风刺骨,士兵们泼在城墙上的水已经冻得结结实实,使城墙变得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