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102部分

四书五经合集-第102部分

小说: 四书五经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⑤;猛则民残,残 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6),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 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7)。’施之以宽也。‘母从诡 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8)。’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达, 以定我王(9)。’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竟不俅,不刚不柔,布政优 优,百禄是遒(10)。’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11):“古之遗爱也(12)。”
  【注释】
  ①猛:严厉。②狎(xia):轻视,轻忽。③取:同“聚”。人。 指强盗。崔苻(wan fu):湖泽的名称。(4)徒兵:步兵。⑤纠:矫正。 (6)济:帮助,调节。(7)这四句诗出自《诗·大雅·民劳》。汔(qi): 也许可以。康:安。中国。指京城。绥。安抚。四方:指四方诸侯国。 (8)这四句诗出自《诗·大雅·民劳》。从:同“纵”,放纵。诡随:狡诈行骗 的人。谨:管束。遏:制止,禁止。寇虐:指抢劫行凶的人。惨:曾,乃。明: 法度。(9)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民劳》。柔:安抚。能:亲善。 (10)这四句诗出自《诗·商颂·长发》。竞:急。求:缓。优优:温和宽厚的样 子。道:聚集。(11)涕:眼泪。(12)遗爱: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译文】
  郑国的子产生了病,他对太叔说:“我死了以后,您肯定会执 政。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够用宽和的方法来使民众服从,差一 等的人不如用严厉的方法。火的特点是猛烈,百姓一看见就害怕, 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的特点是柔弱,百姓轻视而玩弄它,有 很多人便死在水里,因此运用宽和的施政方法很难。”子产病了几 个月后就去世了。
  子大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用宽和方法施政。郑回的盗贼很 多,聚集在叫做崔苻的湖沼里。子太叔很后悔,说:“要是我早听 他老人家的话,就不会到这种地步了。”于是,他派步兵去攻打崔 符的盗贼,把他们全部杀了,盗贼才有所收敛。
  孔子说:“好啊!施政宽和,百姓就怠慢,百姓怠慢就用严厉 措施来纠正;施政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百姓受到伤害就用 宽和的方法。宽和用来调节严厉,严厉用来调节宽和,政事因此 而和谐。《诗·大雅·民劳》中说;“民众辛苦又勤劳,企盼稍稍 得安康;京城之中施仁政,四方诸侯能安抚。’这是施政宽和。 ‘不能放纵欺诈者,管束心存不良者;制止抢夺残暴者,他们从不 惧法度。’这是用严厉的方法来纠正。‘安抚远方和近邻,用此安 定我王室。’这是用和睦来安定国家。又说:‘既不急躁也不慢,既 不刚猛也不柔,施政温和又宽厚,百种福禄全聚 。’这是宽和达 到了顶点。”
  等到子产去世,孔子得到了消息,流著眼泪说:“他是古代传 下来的有仁爱的人。”
  【读解】
  凡事都有两面,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一直注意 并提倡在相反的两个方面之间寻求平衡。按照传统的观点,失去 平衡,偏重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事情就会出毛病。阴阳调和, 刚柔相济,事情就会1烦利发展,兴旺发达。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观点陈旧过时了,总在讲寻求平衡的中 庸之道,为什么就不可以偏激一点,极端一点?为什么不可以矫 枉过正?
  当然可以。但不要忘记,极端到底,就会了引起强烈的反作用。 正如弹簧,用以压迫的力越大,反弹就越高,反作用力就越大。认 真想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仍是受著平衡律的支配。因为平 衡律是宇宙间的一条普遍规律。
  宽大仁慈,并不意味著软弱。它实№上既体现了胸襟和气度, 也体现了涵养与明智。宽大为怀,是为了征服人心,使人心服,也 是自信心的表现,可以当作笼络人心的“胡萝卜”。
  威猛严厉,也不意味著残忍。它所体现的是决心和力度,为 的是以强硬手段迫使越轨者和不法之徒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平 等竞争。
  过分的宽大仁慈容易使人误以为软弱,从而得寸进尺,变本加 厉;过分的威猛严厉容易导致残暴,从而引起强烈反抗,法纪 大乱。所以,宽和与严厉相互补充调节,可以避免走极端造成的 不良后果,让人们心服口服地遵纪守法。
  ………………………………………………
  晏婴叔向论 晋季世(昭公三年)
  ——末世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原文】
  候使晏婴请继室于晋(1)。。。。。。
  既成昏②,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叔向曰:“ 其 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③,吾弗知。 其为陈氏矣(4)。公弃其 民,而归于陈氏。 旧四量:豆、区、釜、钟(5)。四升为豆,各自 其四(6),以登于釜(7),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8),钟乃大矣(9)。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10)。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11),弗 加于海。民三其力(12),二人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13),而三 老冻馁(14)。国之诸市,履贱踊贵(15)。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16),其爱 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17)。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 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18)”,已在 矣(19)!”
  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20); 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21),而公室滋侈。道处相望(22),而 女富益九(23)。民闻公命,如逃寇仇。奕、邵、肯、原、狐、续、庆、 伯(24),降在皂隶(25)。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26),以乐滔忧(27)。 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 》曰(28):‘昧旦丕显(29),后世犹 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 之公族尽矣(30)。鹅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31),则公从之。 鹅之宗十一族(32),唯羊舌氏在而已。鹅又无子(33),公室无度,幸而 得死,岂其获犯。”   
  【注释】
  ① 侯:即 景公,名杵臼。晏婴: 国大夫,字平仲。继室:续娶。 ②成昏:定婚。③季世;末世,末代。(4)陈氏:指 国人夫陈 完的后代宗族。⑤豆、区(ou)、釜、钟: 国的四种量器。(6)各自 其四;各用自身的四倍。(7)登;成,升进。(8)登一:加一,指由四进位 增加为五进位。(9)钟乃大矣;指钟的增加不止一个 旧量(一釜)。 (10)家量:私家用的量器。公量: 侯的量器。(11)蜃蛤(shen ge):蛤蜊, 这里指代海产品。(12)三:分成三分。力:指劳动所得。(13)聚:聚敛 的财物。朽蠹(du):腐烂生虫。(14)三老:泛指老人。馁:饥饿。(15) 踊:假腿。古时受过别刖刑的人所穿。(16)或;有人。燠休(yu xu):安抚病痛的声音。(17)如流水:像水流动一样自然迅速。(18)箕伯、直柄、虞 遂、伯戏:四人都是陈氏的祖先。胡公:以上四人的后代,陈国开国君主。大 姬:周武士的女儿,胡公的妃子。(19)已在 矣:指陈氏祖先已在 受祭 了。(20)公室:诸侯及其政权。军行(hang):军队。(21)罢(bi)敝: 疲病。(22)殣(jin):饿死的人。(23)女;指国君的宠妃。尤:多出。 (24)栾:栾枝。卻:卻缺。胥:胥臣。原:原轸,先轸。狐:狐偃。这五人 都是卿。续:续简伯。庆:庆郑。伯:伯宗。这三人都是大夫。(25)皂隶: 官府中的差役。(26)日:一天又一天。悛(quan):悔改,改过。(27)慆 (tao):隐藏,掩盖。(28)谗鼎:鼎的名称。 : 文。(29)昧旦:黎 明。丕:大。显:明。(30)公族:与国君同姓的子弟。尽:完。(31)枝 叶先落:像枝叶一样首先坠落。(32)宗;同一父亲的家族。族:氏,宗以 下的各个分支。(33)无子:没有好儿子。
  【译文】
  景公派晏婴请求晋国国君继续娶 国的女子。。。。。。
  订婚之后,晏婴接受了晋国的宴宾之礼。叔向陪他一起参加 宴饮,互相交谈起来。叔向说:“ 国怎么样了?”晏婴回答说: “现在是末代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国恐怕是陈氏的了。国君 抛弃他的百姓,使他们归附陈氏。 国原来有豆、区、釜、钟四 种量器。四升为一豆,各自以四进位,一直升到釜,十釜就是一 钟。陈氏的豆、区、釜三种量器,都加大了四分之一,钟的容量 就更大了。陈氏用私家的大量器借出粮食,而用公家的小量器收 回。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价格不比山里高;鱼盐蛤蜊等海产品, 价格也不比海边高。百姓把劳动收入分成三分,两分归公家,一 分用来维持自己的衣食。国君聚敛的财物已腐烂生虫,老年人们 却挨冻受饿。国都的各个市场上,鞋价便宜而假腿昂贵。百姓有 了痛苦疾病,有人乘机去安抚。百姓拥戴陈氏如同父母一样,归 附陈氏像流水一样。想要陈氏不得到百姓拥戴,哪里能避得开?陈 氏远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戏,他们随著胡公和大姬,恐怕已 经在 国接受祭祀了。”
  叔向说:“是的。就是我们的公室,现在也到了末世了。兵车 没有战马和人驾驭,国卿不率 军队;国君的战车左右没有好人 才,步兵队伍没有好长官。百姓疲病,但宫室更加奢侈。道路上 饿死的人随处可见,而宠姬家的财物多得装不下。百姓听到国君 的命令,就像逃避仇敌一样。栾、卻、胥、原、狐、续、庆、伯 这八个大家族的后人已经沦为低贱的吏役。政事由私家决定,百 姓无所依从。国君一天比一天不肯悔改,用行乐来掩盖忧愁。公 室的衰微,还能有几天?《谗鼎之 》说:‘天不亮就起来致力于 政绩显赫,子孙后代还是会懒散懈怠。’可况国君一天天不悔改, 国家能够长久吗?”晏子说:“您打算怎么办?”叔向说:“晋国的 公族全完了。我听说,公室快要衰微时,它的宗族就像树的枝叶 一样首先落下来,公室跟著就衰亡了。我的一宗有十一族,只有 羊舌氏一支还在。我又没有好儿子,公室没有法度,能够得到善 终就是万幸,难道还会指望得到后代的祭祀吗?”
  【读解】
  人类既无法和天地抗争,无法同命运抗争,也无法和自己抗 争。阴阳盛衰的交替的确是人的意志不可扭转的。
  当一个朝代达到鼎盛的时候,也就意味著即将开始走下坡路。 “日中则昃。”太阳升到中天之后,就开始向西偏斜。传统等级制 度的专制,使它无法靠自身的运转来为自身提供必 的活力。它 是一个封闭型的结构,原本积存起来的能量,在自身的运转中不 断被消蚀,直至全部能量消耗殆尽,这时就该寿终正寝了。忠臣 也好,义士也好,直谏也好,都如杯水车薪,挽救不了颓势。
  末世到来时,再聪明、再能干的人都只有眼睁睁看著衰落下 去。你可以把一切看得清楚透彻,可以把一切分析得头头是道,但 就是没有回天之力,只有做大树倒下时四散逃命的猢狲。 在这种时候,麻木迟钝也许比敏感清醒要好得多。麻木了,就 不去看,看见了也没有反应;也不去想,脑子心灵完全处在停滞 状态,因而也就没有了痛苦。由清醒敏感所带来的痛苦,恐怕是 最让人难以承受的,你要思索,要探寻究竟、要仰问苍天,而任 何结果都不可能得到。再说,生性清醒敏感的人,即使想要麻木 迟钝,也做不到。真的就是“难得糊涂”啊。
  改天换地的力量是来自外部。制度本身是个巨大的漩涡,是 一个具有无限引力的黑洞,进入它之中的一切都将被无情地吞没。 令我们感到惊异的是,一直被人们当作是近代产物的末世感, 竟会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如果说末世感也具有“现代 性”的话,那“现代性”就不应以时间远近来衡量。
  ………………………………………………
  伍员奔吴(昭公十九年、二十年)
  ——奸佞小人如耗子屎
  【原文】
  楚子之在蔡也①,矍阳封人之女奔之②,生大子建③。及即位,使伍奢为之师④,费无极为少师⑤,无宠焉,欲谮诸王③,曰:“建可室矣(7)。”王为之聘于秦。无极与逆(8),劝王取之。正月,楚夫人 赢氏至自秦(9)。
  楚子为舟师以伐濮(10)。费无极言于楚子曰:“晋之伯也(11),迩于诸夏;而楚辟陋(12),故弗能与争。若大城城父(13),而置大子焉,以 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从之。故大子建居于城 父。(以上昭公十九年)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14),自以为犹 宋、郑也, 、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15)。”王信之,问 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16),何信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 司马奋扬杀大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大子建奔宋。王召奋 扬,奋扬使城父人执己以至(17)。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 告建也?”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 不能苟贰(18)。奉初以还(19),不忍后命,故遣之。既而悔之,亦无及 已。”王曰:“而敢来(20),何也?”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 再奸也(21)。逃无所入。”王曰:“归。从政如他日。”
  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 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 棠君尚谓其弟员曰(22):“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23),我能死,尔能报。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24),不可以莫之 报也。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 死不辟,勇也。父不可弃(25),名不可废(26),尔其勉之!相从为愈(27)。”伍尚归。奢闻员不来,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28)!”楚人皆杀之。
  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29)。公子光曰(30)“:“是宗为戮,而欲 反其仇(31),不可从也。”员曰:“彼将有他志(32),余姑为之求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