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金鳞开 >

第270部分

金鳞开-第270部分

小说: 金鳞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民倒是觉得女丁科云云甚是滑稽!”张岱突然振奋起来:“纲常人伦何尝有男尊女卑之谬论?古人为何以妻名妇?乃是妻者齐也!殿下能开女子之科,使女子一并有用于国家,此直透‘有教无类’之旨!既能彰显才能于科场,出来任官报国又有何不可?”
    朱慈烺没想到张岱竟然是自己政策的拥护者,当下也不知真假。不过以张岱那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而言,也未必不可能。
    “殿下,只是女丁科门槛过低,ri后怕有冗员冗官之虑。”
    “这事不用cao心。”朱慈烺笑道:“拿了文凭只是敲门砖,要想为官还是得优中选优。ri后拿了文凭者越多,可供选材的人自然也就更多。”
    张岱颇有些失望:“那岂非又回到了科举选官的旧路?”
    朱慈烺微微摇头,国家抡才大典不是说废就能废的。清末以为兴新学,废科举是一种进步,但实际上民国时代的官员要么是清朝遗老,要么是较高,很轻易地进入国内外的大学深造。最后选出来的人,说好听些是学贯中西,说白了其实还是传统教育出来的一类。
    到了红朝变法之后,公务员考试逐年升温,千中取一遂成常态,这不是科举的借尸还魂么?
    目前朱慈烺能做的只能是微调。科举仍旧要办,只是选出的进士不能直接任官,必须进行政学院学习,名为“习政”。然后分派六部,按照传统“观政”制度进行实习,最后考评优秀者才能得官。而之前行政学院肄业就能分派各县为官为吏的情况,也会因为人数增加,实缺减少而有所改变。
    “选官之事可以慢议。先生若思有所得,大可写成文章,投稿于《皇明通报》。”朱慈烺笑道,再次将话题拉回自己的轨道:“找先生的缘故,是想请先生主持国家图书馆。”
    “图书馆?”
    “汇集天下之书,供天下百姓借阅。”
    张岱吸了口气,浑身寒毛炸了开来,只觉得眼前这年不及弱冠的皇太子,登时渊渟岳峙,令人仰止。
    古来修书的帝王、太子不少。古有昭明太子的《文选》,国朝有成祖皇帝的《永乐大典》。然而立志兴办一处巨大的图书馆舍,供天下人汇聚其中,各取借阅,这是何等高洁的志向,又是何等庞大的胸襟!
    “江南有好藏书之家,多自建书楼,便是亲朋yu往一观,也颇多诘难。殿下若是真能成就此文教盛事,岱愿以余生,尽付其间!”张岱敛容拜道。
    朱慈烺道:“我先说说这图书馆规制吧。”
    在明代是无法套用后世的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故而这也让朱慈烺着实花了些心思。首先是押金不能尽收,很多人不能进学是因为穷困,若是这上面再收押金,难免成了一道门槛。所以要杜绝借书不还,则只有另开宣泄口。
    “由公家提供纸笔,许其抄书。凡抄两份者,可留存一份,另一份归于抄书人。”朱慈烺道:“抄书馆另设食堂,可供应抄书者简单饭食。”
    张岱连连点头,这显然是为寒家士子提供的福利。而且等于请了免费的抄书工,图书馆可以省下抄录、刻板的费用,也能保证库存的增加。
    其次是图书馆的消防安全。在这个全靠明火照明的时代,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私家藏书楼都毁于火灾,让人扼腕。即便是后世有着各种防火材料的图书馆,也要极其注意消防,何况现在基本采用木质家具,一旦着火,数代心血毁于一旦。
    对于这点,张岱倒是颇有心得。张氏三代藏书,积累下来有十万余卷。如果没有良好的防火习惯,早就化作灰烬了。
    “不过图书馆收书,以今时书为主。本身不存古籍善本。”朱慈烺道:“ri后收来的古籍善本,与皇室大内的善本书一道藏于皇家图书馆。”朱慈烺望向鲁王:“贵藩藏书之巨,为宗室之首,为我掌理皇家图书馆如何?”
    这也正是朱慈烺赦免鲁王的原因。虽然可以直接将鲁藩的藏书夺过来,但这样做难免太过难看。若是让朱以海出任皇家图书馆馆长,一方面能利用他爱书的热情,一方面也不怕他不将自己的藏书充实进来。
    若是只守着个空空如也的空房子,那多尴尬?
    若是以皇家之贵,书库中竟然没有几本镇馆之宝,还不如富户家里的私藏,那简直连颜面都丢尽了!(未完待续。)

四七五 人说太子铁骑来(四)
    鲁王喜出望外,当即拜倒道:“殿下但有吩咐,臣莫敢不从!”
    他之前听朱慈烺要筹办国家图书馆,就已经做好了将府中藏书捐出一些的打算。
    自己若是能够执掌皇家图书馆,那就算是全捐出去又能如何!
    只是换个地方存放罢了。
    “我将善本孤本另存在皇家图书馆,倒不是藏私。”朱慈烺解释道:“只是为了保护珍惜古籍罢了。到时候大王和丈夫可以联合天下名宿,立一藏书社,只许让名儒学者入社,凡是入社之人,皆可自由出入皇家图书馆,借阅图书。只是不可轻易带出,以免毁损。”
    张岱心中痒痒难耐!这不是皇家出钱,让自己这等好书之人过瘾么?
    “皇家图书馆里的珍藏,也当命人小心誊抄,放在国家图书馆供世人借阅。”朱慈烺其实是将后世的图书馆分成了两个个体,对珍本加以保护,加大通行本的普及。
    “唯一让我担心的事,便是有恶吏借此机会侵夺民间善本。”朱慈烺道:“所以这上头就要请张丈夫多多辛苦,派人去私家藏书楼誊抄,绝不可勒令民间进贡。”
    张岱颇有些诧异,仍道:“殿下放心,草民理会得。”
    朱慈烺见张岱有些不以为然,又强调了一番。之所以如此啰嗦,也是因为有前车之鉴,不能不上心。
    在原历史剧本中,满清乾隆帝大修四库全书,要集天下之书于大内。其中自然抄出许多**,纷纷焚毁。其标准之宽,令人发指。但凡书名上有“皇明”字样的书,即便是植树之类的农书也不能幸免。
    更有许多府县官员。借机侵夺私家藏书中的珍本善本,见了宋元刻本更是如狼似虎。
    乾隆修一部四库全书,五分之三个明朝的藏书都就此灭绝。相形之下,诸如始皇焚书、毛祖革文,根本就是小打小闹。
    修建国家级图书馆这样不逊于创办科举的文教盛事,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污点出现。尤其现在许多地方用的还是老官吏。未经裁汰,不能不防。
    “即便是诲淫诲盗的恶书,不收就是了,千万不要去禁他。”朱慈烺见张岱不解,连忙又道:“怕的是殃及池鱼。”
    《金瓶梅》在现在已经悄悄流行了,这种书一面被人称为“千古奇书”,一面又被人说是“淫秽不堪”。到底是奇书还是**,之间该如何界定?索性还是留给后人吧。哪怕真是因此有**漏网,终究不会比**造成的危害大。
    张岱没有想到《金瓶梅》。倒是想到了万历末年江南流行的非君书籍,还有颠覆传统伦理,反对重农抑商,要求国家兴商的“奇书”——譬如李贽的《藏书》、《焚书》之类。
    “殿下,如此盛事,国库可能支撑?”张岱觉得光凭自己家的财力,肯定是办不成这样的大事。国家愿意给多少钱,才是能办多大事的尺度。
    “馆舍由国家给。”朱慈烺道:“国家图书馆就用我的外邸。那里容纳三五千人问题不大,待日后真是不够了。还可以把附近的王府吞并进去。”
    张岱对朱慈烺的感观已经彻底改变了。从略有好感,到崇敬,继而现在的膜拜,不过只是一席烤肉的光阴。
    “其他就只有认捐了。”朱慈烺道:“若是捐的不够,就慢慢来,我会劝皇父陛下从市舶司税入中抽一部分出来。”
    “草民愿认捐一万两!”一旁久久没有出声的张萼突然叫道。吓得张岱和鲁王都不禁打了个哆嗦。
    朱慈烺轻笑一声:“你从哪里来的银子?还不是令尊大人的旧藏?与其卖给别人换银子捐,不如直接捐出来。日后我还要建个博物馆,收罗黄帝至今的所有古物、珍玩,供世人观赏。到时候你捐的古董之下还有令尊和你的名讳,岂非流芳百世的路子?”
    朱慈烺了解张岱。是因为真心喜欢他的文章。了解张萼,乃因为张萼实在是史上少有的败家子。
    张萼的父亲张联芳是史上有名的收藏家、书画家,与沈周、文徵明、董其昌并列。其本人是万历时首辅朱赓朱文懿的外孙,舅舅朱敬循号石门,也位至九卿,是有明一代的大收藏家,其收藏甚至可与嘉靖朝的权相严嵩媲美。
    张联芳眼光毒辣,下手果决,能够以藏养藏。曾经以百金买了一块三十斤重的石璞,以水洗涤之后,在日光下见石内有绿光闪射,知是上等翡翠玉石。募来琢玉高手,仿制舅舅朱石门家藏龙尾觥一件、合卺杯一件,标价三千两,剩余的边角翡翠玉料也售得“巨万”。
    “而且……听闻令尊故去之后,你只数日间便将令尊的千万巨藏贱卖一空了。”朱慈烺突然想起书中看来的逸闻。
    “啊呀呀!是何人如此诬我!”张萼登时大怒,若不是因为在皇太子面前,说不得要掀翻了几案,大闹一场。
    就连朱慈烺身边站着的闵子若都差点出手。
    “殿下,传言恐怕有误。家叔前年大病一场,但如今已经转好了,并未故去。”张岱连忙解释道。
    朱慈烺前世里,张联芳是在崇祯十七年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任上。而如今因为朱慈烺的出现,李自成的顺军没有南下山东,自然没有威胁淮安。没有威胁淮南,张联芳也不会被史可法调去清江浦练兵。虽然疾病仍旧不免,但也不至于病死。
    “喔!”朱慈烺欣喜道:“那一客不烦二主,令叔若是愿意出掌皇明博物馆,我必虚位以待。”
    “草民这便投书仲叔,想他定会感恩戴德,疾驰而来。”张岱当即替张联芳答应下来。
    博物馆虽然是新事物,然而只听这个名号就知道是部寺一级。张联芳之前只是扬州府同知,能够一举入京为官自然是格外恩宠。
    “在令叔未能到任之前,蝶庵还要为我掌眼。”朱慈烺笑道。
    近卫二师在宁远拦住了东虏两白两红四旗,而他们又都劫掠了大量珍玩文物。这些东西出自宫里的还好辨认,但还有许多是从官宦人家搜罗出来的,这就难以保证真伪了。许多人家为了保护真品,故意献出赝品,也是人之常情。
    文物鉴定这个行当,靠书本教育是教育不出来的,更别说现在这种速成式教育。必须从小接触真东西,长年累月浸淫其中,这才能通物性,即便仿制得以假乱真,一样可以一目了然。
    朱慈烺对晚明时代的收藏家了解不深,正巧知道张氏底细,索性就交给张家人来办。事实也可以证明,像张氏这样的豪族子弟,只要不涉及家族利益,还是很乐于自己贴钱办事的。朱慈烺现在手里银钱短缺,民生才是真正的重头戏,找个土豪做事,总比找个处处讨钱的人要强。
    朱慈烺敲定了国家级别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人选,总算是吃了两口肉串,便先行一步返回天津行辕。算算时日,崇祯帝应该快到天津了,自己得提前出发去郊外迎候圣驾,然后随同入京。
    京师里的入城礼已经准备妥当,以天子亲征凯旋之礼安排,算是给崇祯帝一个天大的面子。
    严格来说,崇祯这已经算是失国而又复国了。
    ……
    “母后,皇兄会在哪里等咱们?”坤兴问道。
    “该是在天津郊外吧。”周后轻轻抚着坤兴额前的发丝,调笑道:“我儿回了宫,也该出阁了。想选个什么样的人家?”
    坤兴羞涩起来,道:“这还不都由大人们做主么?不过皇兄不知怎么看。”坤兴说完,自己脸都红了,不知道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周后倒像是没在意一般,道:“我怕你皇兄将你许给那些将军呢。”
    “女儿倒是觉得,不拘什么人,总得嫁个与国家有用的人才好。”坤兴小声道。
    周后一听,心中有谱了,暗笑道:这显然是受了大儿子的影响,知道国家与皇家休戚与共了。当年这些孩子在宫中游戏,用国家社稷去劝他们上进,哪个肯听呢?
    不过嫁个武夫终究还是有些过分了点,找个文士就不错。
    最好是江南人氏。
    周后是苏州人,虽然十几岁跟着父亲到了北京,但终究还是觉得江南文士儒雅翩翩,说话、家教都属上乘。
    如今长子的婚事基本已经敲定,那位可怜的内定太子妃从崇祯十八年就跟在行宫,没名没分熬到如今,等回了北京肯定是要尽快为皇太子大婚的。剩下就只有坤兴的婚事,至于定王永王倒是不着急,还有得几年。
    因为心中念着这等大事,周后倒是觉得前面的路好走了许多。中途休息的时候,她又找了皇帝丈夫说起这事,还在想怎么让春哥儿掺合进来,只听丈夫长吟一声,道:“春哥儿这两年在外也长了见识,可召他一同参详,看看可有合适的人家,总比太监靠得住。”
    皇帝皇后是不可能亲自去找女婿的,所以这种举荐良家子候选的工作,都落在太监身上。
    这也是太监为数不多的大买卖。(未完待续……)
    ps:求推荐票~~~求本月和下月的月票~~~!

六月又飞快地过去了~!
    最后一天了,还有月票投过来么?^=^
    写金鳞开之后,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每天的生活也十分有规律,生活渐渐步上了轨道。虽然偶尔还是有捉襟见肘的时候,但总体来说起码到了温饱程度,这里全都是诸位读者的厚爱,小汤铭感于心。
    作为求票的单章,似乎只求票显得有些薄情,所以对于本书,小汤也说两句吧。当然,求票是主题,请大家不要忘记投月票和推荐票!
    最近东虏已经基本打掉了,有朋友担心本书会就此完结。其实大可不用担心,因为本书最初的初始点设定是从稳住国内形势开始。现在主角还没有走上权力的顶峰,大明也没有收复汉唐故土,西方对大明的进逼还在继续,荷兰人仍旧占据着台湾,葡萄牙人还在澳门实际统治,神庙老爷的遗愿还没有达成——教训屠杀华人的西班牙人……这只是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