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金鳞开 >

第426部分

金鳞开-第426部分

小说: 金鳞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弹簧钢看起来是遥遥无期,高水准的路面则受限于大明的工业总量,里数很短。不过现在有了能够充气的橡胶轮胎,比之木轮时代肯定是个大飞跃。
    “父皇还说,多多与民休息才是圣主应有的姿态。”段氏小声道。
    朱慈烺道:“朕难道不是如此么?”
    “你这边打仗要打到什么时候?每天夜里想到打仗臣妾就要做噩梦。”段氏直言不讳道。
    朱慈烺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别说段氏,就是太上皇帝崇祯未尝也不是如此,否则也不会赖在江南不肯回来。(未完待续。。)

七一五 胶鞋
    如今大明说是一直处于在战争之中,其实这个时代的战争并不像后世那般激烈。譬如西北方面,真正发生的战斗不过数十场,平均下来每个月能有一场就算是高强度了。这是受到通讯、交通等技术的局限,完全不用担心强度会过大。
    即便日本各藩大名在大明的援助之下,已经算是很积极地备战、开战,但从最早进行毛利家工作以来,已经五年时间,真正的大合战却还没有形成条件。不过明军倒是以苦兀为跳板,占据了整个北海道,也算是为太平洋舰队准备了一个不错的分基地。
    “现在百姓对于战争基本已经麻木了,而且也没有明显的厌恶情绪。”朱慈烺翻着各地的报纸,发现大明进入了良性的战争轨道,那就是前方在打仗,后方却像是没事一般。该过日子的过日子,该做买卖的做买卖,这样既能开疆拓土,又能让国内保持稳定。
    从整个社会来说,因为前线在打仗,所以还有个固定的奋斗目标,整体士气如虹。
    前线战损一向被严格控制,而且新兵分配的时候很注重打乱籍贯,避免了一次大战之后满村满乡都是烈士。如此稀释之后,即便阵亡通知书送到某个村子,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
    张友全背了半人高、等身宽的行军背囊,从码头走了出来。他在门口轻车熟路地找到了马车,买票上车,将行囊往两腿之间一夹,省去了扔上车顶的麻烦。车夫本想过来发怒。但看到张友全背着的火铳,瞬间按捺住自己的火气,摆出最客气的口吻道:“兄弟,行李都得放车顶,这是规矩。”
    张友全有些不好意思。挪了挪,只好道:“那就从了你的规矩。”说罢一提行囊,弯腰除出了车厢,往车顶上一抛,就听到重重一声闷响。
    车夫有些心疼自己的顶篷,却忍住了没说什么。只是嘟囔道:“对嘛,都守规矩大家都方便。”
    张友全没有理会,重又回到自己刚才的座位上,等了良久才等满一车人。等人坐满之后,这车夫才肯出发。张友全此番退役回来。第一个感受便是沿途的人家似乎更少了。许多记忆中的田亩也都放了荒,甚至种了树。
    “这些人都去哪里了?”张友全喃喃自语。
    “美洲、河套、安南、台湾……出去的人实在太多了。许多地方都是整村整村走的。”张友全身边一个行商装扮的男子十分自然地接口道。
    “不是说国内海晏河清么,为何这么多人背井离乡?”张友全问道。
    “去美洲的人是奔着金子去的,去河套是因为那里良田多,官府还给马给羊给农具。”那行商笑道:“去安南、台湾、吕宋、三佛齐可以种甘蔗、橡胶,收益是留在山东种田的数倍,为啥不走?”
    张友全表示了解,便不再说话了。
    那行商问道:“兄弟是哪支营伍回来的?”
    “近卫第一军。第一师。”张友全道。
    那行商肃然起敬,道:“是萧将军的兵啊。”
    “你也当过兵?”张友全有些意外,又觉得此人不甚像当过兵的模样。
    “不曾有此荣幸。”行商略显尴尬。转而又兴奋道:“只是常在报上说起贵部的英勇事迹,听说已经的恢复了大唐疆域?”
    “差不多吧。”张友全其实并不知道唐朝的疆域到哪里,反正人家这么说,自己就随便应一声呗,闲聊罢了。
    那行商却来了兴致,问了好些个的西域方面的风土人情。
    “其实我们主力军只是驻扎在轮台附近。往哈萨克方面打的都是蒙古都司和乌斯藏都司的土兵。”张友全终于忍不住道出真相,希望这个行商能够适可而止。
    “天山南北路!那也是了不得。那边可有什么土产么?”行商问道。
    张友全想了想,道:“棉花。那里种了成片成片的棉花。”
    行商一愣。道:“真能种活?”
    “咋不能呢?活得好好的,据说比江南那边活得都好。”张友全道。
    行商若有所思,道:“看来江南那边布价要动了。”
    “能管到江南?”张友全有些诧异:“从天山到山东都要走三四个月呢!”
    “货和人不一样,一旦走起来,就是三四年也不在乎。”那行商补了一句:“你看以前的丝绸之路,从西安走到泰西去呢,有没有人走?去日本的货,一年才走那么一批,有没有人走?关键啊,就是获利。”
    “路上几多消耗,还不如江南自己种呢。”张友全道。
    “江南一亩地是什么价?天山那边才是什么价?若是天山那边能种,谁还在江南种?而且现在朝廷管得狠,种桑植棉都要多收税费,已经有很多棉农都改种别的了。”行商道。
    “那一车车运过来,成本也是极高。”张友全不住摇头。
    “小兄弟想差了。”行商突然笑道:“愚兄说江南布价要动,倒不是说天山棉去江南。天山既然产棉,自然也可以织布啊!若是天山布发行大江南北,江南布价岂不是要大跌?”
    张友全一愣,略显腼腆的笑了笑,望向窗外。
    窗外道路平整,马车上也感觉不到太大的颠簸,要比张友全记忆中的马车舒服许多。这便是橡胶轮的好处,军中也有,不过只给炮车用,据说效果显著。张友全是火铳手,还没有受到这种新材料的影响。
    “兄弟这次退伍回乡,可有什么打算?”那行商是个自来熟的性子,说了两句话就真像是兄弟一般。
    “并没什么打算,只看官府到时候怎么安置。”张友全道:“或是蒙学里做个教员吧。”他尴尬一笑,道:“兄弟我没什么出息,从军五年,也没立下武功。”
    “哎,这个不怨兄弟。”行商竟然宽慰道:“愚兄倒是听说过,军中强调集体,要想立功那是难上加难。”
    张友全的确心宽了不少,顿时心防大消,道:“正是如此。原本还以为进了军中凭着本事就能跳荡得功,谁知道现在军中连杀手队都削减了,推行大小方阵化。你可知道这方阵么?小方阵三十六人,只有三排。大方阵一百人,有五排。所有人不得命令不能擅动,威力虽大,但即便关羽张飞那等猛将也是出不了头的了。”
    行商听得极为认真,又问道:“现在军中还着甲么?”
    “得看了。”张友全的确是上过阵的:“大将出阵着皮甲,像我等兵士只着上身胸铠。”
    皮为甲,金为铠。
    “兵士竟然比将军穿得还好?”行商大为差异。
    “其实吧,是因为现在咱们遇到的敌手根本没法靠近方阵。”张友全挠了挠头:“而且各方阵之间还有火炮和骑兵横阵策应,反正我当了五年兵,四年在西域,短兵相接的情形还没碰到过。战士穿铠也只是防备万一,无论如何将军是不可能站在前头厮杀的。”
    行商长长哦了一声,微微颌首道:“看来我还是想差了。”
    “这位大哥想的什么?”
    “你知道橡胶吧。”行商道:“就是这些车轮用的。”
    张友全点了点头。
    “这种东西是年前才出来的,一下子就风靡大江南北了。它可厚可薄,经操耐磨,端的是好东西!”行商道:“关键是这东西从树里出来,比采铁方便多了,妇孺都能采胶。这就意味着……”
    “价钱便宜。”张友全已经摸到了这个商人的思路,接了一口。
    “对对!”行商大为赞赏,拍着大腿道:“而且它还轻!我就想着,若是能够用这东西做成甲,岂不是比铁甲轻便?”
    “做甲啊?”张友全皱眉道:“别的我不知道,但要我穿着这玩意上阵,难免会心里发憷。除非真让我看到这东西能防刀刺,防箭矢,防弹丸。”
    行商面露愧色:“这我也真说不准,这回愚兄不远万里从京畿南下,就是想去南洋亲眼看看这东西到底怎么弄的。”
    “虽然做甲未必能成,不过有个东西却是现在就能做出来,军中肯定也要。”张友全道。
    “是何物?”行商大为感兴趣。
    “鞋啊!”张友全一抬脚:“军中就是不打仗,每日跑三五十里地也是等闲。一双好鞋几天功夫就废了,我们都说这鞋还没袜子耐穿呢。若是将这车轮上的橡胶扯一块下来绑在脚底,岂不是就不怕磨了么?”
    行商一愣,突然大笑喊道:“有理有理!咱们这也不用去南洋了!这就跟愚兄回京师,就做这胶鞋生意!”
    “这……”
    “不多说了,商机如战机!这就走!”行商用了捶了捶车板,叫道:“停车,停车。”
    张友全一愣,道:“大哥,我都跟家里邮了信……”
    “男子汉大丈夫,岂在乎那些!”
    “我从未做过生意……”
    “男子汉大丈夫,岂在乎那些!”
    “我也没本钱……”
    “男子汉大丈夫,岂在乎那些!”
    “大哥,您贵姓啊……”
    “男子汉大丈夫,岂在乎那些!”(未完待续)

七一六 大明的杨志
    张友全自信不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他在蒙学毕业之后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入伍,而且在军中表现颇佳,实在是因为强中更有强中手才未能如愿转升士官,然而这回他却是真的被人忽悠了。
    随这个第一次见面的行商下了车,张友全才知道此人的名号,姓沈名大成。此人虽然来自京师,但祖籍崇明,是海军都督沈廷扬的族侄,自然也是粤督沈犹龙的族人。
    “当初家叔在内阁供职,我才随他迁来京师。”沈大成道。
    张友全被这些名号炫得双眼迷离,头脑懵懂,浑然没想到更深一层,迷迷糊糊就跟这沈大成走了,盘算着到了京师再给家中邮一封信,随便找个借口,过几月再回家里。反正他一个八尺大汉,难道还怕被人卖了不成?
    谁知跟着沈大成到了京师,才知道自己真的被人卖了。
    “兄弟,有钱么?先借愚兄些许应个急。”沈大成从容对张友全说道。
    张友全觉得这种情形之下,应该转身就走才对。
    只是……
    眼下的全景却是一干混混堵着沈大成的家门,虎视眈眈地盯着沈大成,要他还债。
    在斑驳漏风的门板之后,张友全还能听到屋里妇人的啜泣声。
    即便再没有社会阅历,张友全也看明白了:这位沈大哥欠了人钱,孤身跑路,人家讨债的肯定天天堵在家门口要债,吓得老婆在门后直哭。
    虽然从沈大成坐公车赶路就能看出这位行商并不成功,但没想到他其实是个破了产的商人。
    所谓买橡胶做盔甲,多半只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大明梦吧。
    张友全为自己耽搁了数日光阴十分不值,热血冲头,就要转身离去的时候却又鬼使神差地问道:“他欠你们多少银两!”
    那些大汉见到张友全身材魁梧。背着火铳和作战行囊,知道他是个退役士兵,本有七八分顾忌。
    这些当兵的多有故旧,接连成了势力,轻易没人愿意招惹他们。见他开口问银子的事,讨债人总算安心了许多。也不敢乱说,只道:“当日沈大成借了十两本金,如今连本带利该还三十两。你要替他还么?”
    张友全望了一眼沈大成,沈大成嘴角抽了抽,辩解道:“朝廷有律文说得清清楚楚,利息不得过本金之半!你们这是犯了高息谋利之罪啊!”
    那几个壮汉正待使横,只见张友全已经扔掉了背囊,一杆火铳在手,冷声道:“官府说多少就是多少!你们若是不服。就去见官!”
    那几个大汉看了一眼黝黑的火铳,为首那人上前一步,拍了拍胸口,道:“这是兄弟们的辛苦钱,甭管官府怎么说,哥几个是要定了的!你有种就朝这儿打!”
    两人相距不过十来步,以军中火铳手的考核标准,七十步内人形桩十中其八才算合格。张友全绝不相信自己会打偏。
    关键是,现在火铳里还没填药呢。
    “爷们。有种拿铳,没种开火?”那为首的混混又踏上前一步。
    张友全脑袋一热,突然手上一沉,原来是沈大成已经按住了铳管。
    “不至于,哥几个不至于。”沈大成见要出事,连忙赔笑道:“我这兄弟当兵当得血气足。王大哥还请宽限数日。左右不过几十两银子的事,只要兄弟我这笔买卖做成了,还在乎这些?”
    那壮汉也知道分寸,不再逼张友全,只对沈大成道:“银子是宽限不得了。你若是再没银子还。就叫你家娘子去给人当佣工还债!”
    沈大成颜色一变,沉默不语。
    大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废除了主仆关系。然而新的佣工合同也有漏洞可钻,最常见的就是“约定”高额违约金,虽然有素养的法官不会支持,但也有不少法官难以界定违约金的“度”,同样给了讼棍活动的空间。
    更何况一旦进了人家的大门,佣工也好奴仆也罢,总是身不由己啊。
    张友全对此却是义愤填膺。
    他放下枪,从腰间鞓带上摸出了一个火药囊。
    “呦呵!你这兄弟什么意思!”那混混叫了起来。
    沈大成一回头,正见张友全正在往火铳里填药,连忙低声道:“兄弟,不至于,不至于。”
    张友全却是置若罔闻,已经取了通条将火药轻轻碓实。
    “王大哥,这多大点事儿?改日我定将银子送到哥哥家中……今日我这兄弟头遭来,先让小弟安置安置呗。”沈大成连忙又劝对面,心中暗道:我这兄弟不似那种莽撞人,莫非是在吓唬他们?哎呀呀,这几个混混可不是吓大的,就怕到时候不好收场。
    “嘿!我就不信了,你还真敢拿火铳打我?你不知道大明是有王法的么,竟然敢在天子脚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