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400部分

乱明-第400部分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尚往来,瑞典使节理所当然地感谢大明对瑞典商人的照顾。
“大明愿意一如既往地发展与贵国的良好关系,这符合双方的利益。本候觉得,要进一步密切关系,应该由大明直接派遣商队至贵国贸易,并且将斯德哥尔摩作为大明在欧洲的贸易中转站!”
相谈甚欢时,林纯鸿忽然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大胆构想。
瑞典使节差点被林纯鸿吓傻了,语无伦次地说道:“女王陛下及总理大臣当然欢迎大明商队至瑞典贸易,只是,由淡马锡至瑞典,有数万里之遥,瑞典舰队无法确保商船的安全。”
林纯鸿笑道:“无妨。大明与贵国更应该密切军事上的联系,若女王及总理大臣不介意,本候欲派遣舰队至贵国访问。”
舰队?名誉上是访问瑞典,实质就是为商队护航!能让舰队为商队护航,那该是有多大规模的商队才能获利?
瑞典使节只觉得今天脑子有点不够用,压根无法看透这名大明最有权力的人物到底在想些什么!
“还请问江陵侯,目前可有大致方案?舰队规模有多大?商队规模有多大?”
林纯鸿伸出右掌,道:“初步准备派遣八艘一级战舰十六艘二级战舰访问贵国,至于商船,就看多少商人感兴趣,目前能确认的,大西洋商号将派遣十五艘九桅商船!”

第六百七十四章 南洋重心
瑞典使节显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砸晕了!
斯德哥尔摩位置相当偏远,从来就不是什么贸易中转中心,也从未有这么多巨型商船集中停靠。如果大明派遣十五艘九桅商船至斯德哥尔摩,那对瑞典来说,该是何等的荣耀!
瑞典使节连口承诺,由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亲自向大明发出邀请。
大明欲向瑞典直接派遣商船队的消息被有意无意地传播出去。
英吉利使节听到这个消息后,差点吐血。
至少十五艘九桅商船,全部携带价值连城的瓷器、丝绸、茶叶、珍贵药材、香料……,那该是何等的利润!欧罗巴任何港口,只要被大明选为贸易中转站,将会一夜暴富,带来数不清的税收和财货!
曾经有一份绝佳的机会,摆在英吉利面前,而英吉利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无论从贸易发达程度,还是从贸易中转站而言,伦敦都胜过斯德哥尔摩数万倍!
英吉利使节深恨国内贵族短视,失去了这个曾经近在咫尺的机会。
不过,英吉利人坚韧,立即去函至林纯鸿处,要求其余的商船停靠伦敦,将伦敦作为贸易中转站。同时,英吉利使节想尽一切办法,力图拜见林纯鸿。
至于葡萄牙和荷兰使节,则是心惊肉跳。
他们就是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林纯鸿对葡萄牙、荷兰把持淡马锡至欧洲航线已经忍无可忍,现在甚至到了不惜派出西洋舰队一半的实力护航的地步。
林纯鸿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如果葡萄牙、荷兰再不答应分享欧洲航线,大明将不惜一切代价打压两国的利润空间。
西洋舰队经过数年的扩充,一级战舰已经达到十六艘,控制印度东海岸以东的海洋绰绰有余。林纯鸿即便将一半的一级战舰派至欧洲,剩余的战舰也足以在印度西海岸与荷兰、葡萄牙争锋。
林纯鸿现在跟疯了似的要直接到欧洲,若葡萄牙、荷兰一再抵制,接下来还有什么?在印度爆发战争?在东非爆发战争?在西非爆发战争?
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简直无法想象!
葡萄牙还好说,淡马锡至欧洲的船只中,撑死了也就占一成多一点,而荷兰则占八成以上。
荷兰人如何能忍?
要不要通知国内,派遣舰队将商队半道截杀?
荷兰人虽没有这么多三层甲板战舰,若各地舰队倾巢出动,灭掉八艘一级战舰,十六艘二级战舰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可能性还非常大。
可是,一旦荷兰人从国内,从美洲抽调舰队,英吉利、西班牙、法兰西会不会趁机捣乱?瑞典人会有什么反应?
荷兰使节不停地揣摩,觉得这个疯狂的计划?计划不可行。最终,荷兰使节无法确定应对之策,只好将此事马上汇报东印度公司总督,由总督阁下决定对策。
诸多使节中,最为淡定的,非西班牙莫属。
西班牙在失去马尼拉后,又被郑芝龙驱逐,已经彻底放弃了远东。现在,他们变成了大明势力范围内规规矩矩的商人,从上海、淡马锡、广州采购货物,利用独享太平洋航线的优势,将货物转口至墨西哥,或者干脆绕过麦哲伦海峡,运回欧洲销售。
西班牙人陡然发现,在大明规范了周边海洋秩序后,货物量极大丰富,品质大为提高,他们从中获取的利润远非以前可比。
因此,大明派出商船至瑞典,对西班牙而言,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西班牙使节甚至对葡萄牙和荷兰有点幸灾乐祸,乐于看到葡萄牙和荷兰在林纯鸿手上吃瘪。
国外使节怎么想,林纯鸿管不了,也没有心思去管。以大明的体量,做什么事得有自己的节奏,不会跟着对方的节奏走。
现在,林纯鸿、朱之瑜、张兆、陆世明、彭新等五人,正在听卢诗源汇报南洋地区的工作。
卢诗源虽然归海事都督府节制,也算得上封疆大吏,掌管着除了交趾、广南之外的整个南洋的民政,权力丝毫不逊于熊文灿、黄渤。
“吕宋岛纳入大明最早,条件也最好。目前,整个吕宋岛上,汉人有四十三万人,大多集中在马尼拉、达古潘一带,主要经营种植园、伐木、铜矿矿场。仅吕宋一岛,水稻产量超过整个广东,蔗糖产量超过整个交趾、广南、广东、广西之和……”
四十三万人、水稻产量、蔗糖产量,这些字眼不停地刺激着朱之瑜的心脏,朱之瑜颇为激动地向林纯鸿拱手道:“吕宋岛例同广东,条件业已成熟。”
林纯鸿不置可否,向朱之瑜微微点了点头,转头问卢诗源:“吕宋岛上土著人口数量统计过吗?”
卢诗源道:“没有详细统计过,只有大致的估算,大约在一百万至一百二十万之间。”
林纯鸿对朱之瑜说道:“土著人还是太多啊!适合汉人的制度,未必适合慵懒的土著人。广东的府县制,到了吕宋恐怕会水土不服。”
朱之瑜默然。他并非不知道,吕宋等岛目前还不适合设置府县,只是他素来耳闻,监察府在南洋地区的机构与卢诗源沆瀣一气,同流合污,早已将南洋的官场搞得乌烟瘴气。现在提出例同广东,主要目的还是想通过改变制度来约束卢诗源等人越来越膨胀的**。
林纯鸿显然有另一层考虑,他认为,南洋地区工作的重心依然是减少土著人数量,增加汉人数量,以加快汉化进程。所谓的**问题,目前只是细枝末节,并不会影响这个重心。况且,在南洋地区的每一分拓展,每一分利润,上面无不沾满了鲜血和眼泪,若真设立了府县制,一切就要走上正规化,对怀揣发财大梦的冒险家显然有阻碍作用。
与朱之瑜一样,彭新也经常听说南洋监察使的丑闻。他也曾派出专门工作组至南洋查探,只可惜这帮人做得滴水不漏,至今没有找到直接证据。现在,他见林纯鸿仍然没有完善吕宋岛制度的意思,灵机一动,建议道:
“启禀侯爷,属下觉得,各岛、各地情势不同,所有政策不可一刀切。比如吕宋岛,达古潘和马尼拉地区就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制度设计当有所不同。不如先行在达古潘、马尼拉实行府县制,吕宋岛其他地方仍然采用旧制。”
包括林纯鸿在内,朱之瑜、陆世明等人不由得眼前一亮,都赞道:“好计策!”
林纯鸿亦道:“此计甚妙。本候看来,以后就按照这个规矩来,一地汉人超过二十万,可依例广东,设立府县,建立完善的统辖机构。朱幕使这些日子辛苦点,尽快拿出方案来。”
众人大喜,唯有卢诗源心里苦涩异常。作为封疆大吏,他要是不知道林纯鸿等人在针对他的贪欲,那半辈子算是白活了。
更何况,按照林纯鸿的标准,除了达古潘、马尼拉以外,巴达维亚、淡马锡都已经达到了设立府县的条件。将这四个地方排除在外,他的权力还剩下几何?
不过,卢诗源职位过低,根本就没有反对的权力,只得强忍着内心的不满,继续说道:“爪哇岛相比较吕宋岛而言,条件就差多了。目前除了巴达维亚周边有二十三万汉人外,就只有三宝垄和泗水周边有一些汉人,总数不超过十万人。而且,爪哇岛上还有马塔兰苏丹国,实力不可小觑。”
林纯鸿不以为意,赞道:“爪哇岛汉人已有三四十万,足以见得卢总督的工作卓有成效。这个不急,暂时不必刺激马塔兰苏丹国。以后的工作,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条件适合的地方,增设据点;另一方面,力图扩大据点的直辖范围,扩大种植园面积。”
卢诗源陡然想到,达古潘、马尼拉、淡马锡、巴达维亚虽然有可能被划出他的管辖范围,但如果能设立更多的据点,扩大据点的范围,他的权力非但不会被削弱,反而还有可能继续扩张!
卢诗源想到这种可能,心情逐渐平复下来,深吸了口气,继续说道:“至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简直可以称为蛮荒之地,只在坤甸、亚齐、巨港设立了一些小据点。诸如柬埔寨国、暹罗国,也仅仅只在金边和曼谷建立了据点。”
林纯鸿叹了口气,对左右言道:“汉人还是太少。在荆州、在江南,总觉得人多地少,若放眼整个南洋,汉人要填满这些地方,非得数百年不可!”
朱之瑜想了想,驳道:“侯爷太悲观了。崇祯七年时,荆州一府,除去流民,人口不过一百五十三万。去年,也就是崇祯十三年,人口暴增至三百九十八万。仅仅六年功夫,人口足足涨了一倍有余,而且大部分是青壮年。属下觉得,若其他地方完成改制,百姓收入提高,人口都会如荆州府一般暴涨。”
林纯鸿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按照汉人的传统,讲究多子多福,一旦条件许可,就会不停地生育,一家有五六个孩子,实属平常。而荆州这几年在交趾、广南、吕宋、爪哇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繆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为人口增长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更何况,陈思进领衔的医学院越来越深入人心,婴儿、孩童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也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大明人口,不会在将来的十年内达到两亿吧?汉人安土重迁,不会都挤在黄河、长江沿线吧?林纯鸿陡然觉得压力奇大无比。

第六百七十五章 南洋与西域

且说林纯鸿想到汉人安土重迁的传统,叹了口气道:“人口虽然暴涨,却难以引导至南洋,可惜、可叹!”
除了朱之瑜外,众人皆感到棘手,脸色显得严肃。ww。vm)
朱之瑜显然早已详细思索过这个问题,当即说道:“汉人对南洋不了解,这才是最根本原因,而非安土重迁。一说到南洋,每个人想到的无非是瘴气,当然畏之如虎。事实上,南洋密林中,才有所谓的瘴气,即便如疟疾,如今也有针对性药物,不足为惧。要引导汉人至南洋,第一要务就是宣传,务必要让汉人认识到南洋是一片热土,到处充满了发财的机会;务必让汉人知道,南洋的马尼拉、达古潘、淡马锡、巴达维亚,与广州差不多,并无所谓的瘴气。”
林纯鸿大喜,点头不止,示意朱之瑜继续说下去。
朱之瑜受到鼓舞,继续说道:“第二要务就是官方以身作则,将一些涉及海事的机构搬迁至南洋。比如海事都督府,以前总揽广东、广西、南洋诸事务,军事民政一手抓,现在广东、广西、交趾、广南布政使司业已成立,大部分民政已经剥离,继续留在广州,显然不合时宜。若将海事都督府搬迁至淡马锡,至少为淡马锡带去数万汉人,也让百姓相信,南洋并不危险。”
林纯鸿吃了一惊,海事都督府搬迁,居然由朱之瑜提出,而非张兆,难道朱之瑜和张兆已经提前知道了自己的论调官员的打算?并且提前协调过?
看来,任何看轻天下才智之士的念头都不可取!
果然,张兆神色淡然,并未露出任何异样之色。
反而是陆世明颇为激动,补充道:“不如将西洋舰队母港也搬迁至淡马锡或者巴达维亚,在香港仅留南洋分舰队,负责维持南洋秩序。另外,海军学堂也不必放在遂溪,可迁移至马尼拉、巴达维亚、淡马锡任何一处。军队总部的迁移,足以为南洋带来数十万汉人。”
现在只是提议阶段,并不涉及决策,因此,所有人都畅所欲言,由张杰夫唰唰记下,留待以后论证。
林纯鸿大喜道:“任何难题,只要群策群力,方法就有的是。朱幕使接着说。”
朱之瑜接着道:“以后,凡是在南洋地区任过职的官员,可优先提拔。”
张兆、卢诗源向朱之瑜投去感激的目光,作为海派的代言人,能为属下谋得一点优势,是他们应尽的责任。
林纯鸿笑道:“本候看来,以后在南洋地区、草原、西北沙漠任职,皆可以优先提拔!”
“此计甚妙!”
大家都畅所欲言:
“促使朝廷在南洋地区科举取士……”
“大明境内,说服百姓至南洋、草原、大西北,可作为政绩,纳入政绩考核中……”
“凡是至南洋经营种植园、务农者,官府可在三一社为其购买保险,确保后路安全无虞……”
……
众人思路广阔,各种妙计层出不穷,让林纯鸿对南洋开发充满了信心,豪气满怀地总结道:“谁提出的建议,这些日子就辛苦点,拿出详细的方案,上报至阁幕属,再由阁幕属定案。有汝等之妙策,区区南洋之开发,如何难得住我们?”
……
众人散去,林纯鸿唯独留下了卢诗源。卢诗源诚惶诚恐,低着头侍立着,一句话也不敢说。
“站着干嘛?坐下啊!”林纯鸿责怪道。
卢诗源说了句“谢侯爷”,慢慢挪到椅子旁,将半边屁股放在了椅子上。
“南洋的成绩有目共睹,卢总督何必紧张?目前,整个大明处于急剧上升之中,西北、草原、东北、南洋等地,都需要如卢总督一般的勇于开拓之士。卢总督的工作,本候非常满意。”
“都是托侯爷的福……”
林纯鸿道:“别说这些没用的话。现在诸多传闻,可对你很不利!”
卢诗源大惊,慌忙从椅子上滚下来,跪倒在地,诉道:“侯爷千万别相信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